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734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检测题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得分:

______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

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

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牛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

朋友问:

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

豫让答:

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

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

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

豫让答:

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

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后伏剑自杀。

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

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

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抬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

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

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

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

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

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艺术是把不存在的变为存在。

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

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

(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

B.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

C.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

D.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

解析 A项,“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错,原文“很像‘行为艺术’”。

C项,“久传不变”有错,原文信息为“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D项,强加因果。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用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的认识。

B.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行为不能客观保存。

C.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粱》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习俗都是艺术化的。

D.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深化了观点。

解析 “都是”的说法太绝对,由“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可知。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了。

B.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不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功。

C.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时间之上的。

D.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的。

解析 无中生有。

第一段中提及孔子的周游列国,作者只是谈了自己的感受,并非涉及孔子本人的想法。

答案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以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200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经济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选自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有删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

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领域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的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2018年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本庶佑现年76岁,他在37岁时成为教授。

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很早就获得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我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多年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政策、运作举措。

早在2001年日本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21世纪以来,日本人在18年里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拿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

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的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其次,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科研经费投入占比最高的国家,远远超过美国。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们搞科研:

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以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时还没有取得大的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2018年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解析 “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绝对。

答案 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2018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在50岁时还没有取得大的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解析 “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答案 D

6.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

请结合材料作答。

(6分)

答案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进入世界顶尖大学接受教育。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研究型学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①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

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

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

因为我问过奶奶:

“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②奶奶带我走出那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

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

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

打完针,号啕之际,奶奶买了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③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

可能是一回事。

④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

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

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

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

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⑤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

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

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

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

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他用。

⑥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

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

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

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⑦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

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

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

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

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⑧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

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

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

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

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⑨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瞰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

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

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胡同中的诵经声和钟声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B.第⑦段中的“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这句话,主要表明作者身残之后对生命的思考,表现人生的无常和偶然。

C.作者以“故乡的胡同”为题,选取了与胡同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生活场景,来表达他对故乡的爱恋之情。

D.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末收结于两个疑问句,似乎是在表示:

已届“知命”之年的作者已经洞察了命运和人生的真谛。

解析 D项,第一段与下文构成的是并列关系。

答案 D

8.请分析“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

可能是一回事”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

(6分)

答案 

(1)含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的胡同多了,视野开阔了;同时,胡同在我眼中不断蔓延扩展,也证明着我在胡同中慢慢长大。

所以也可以说“可能是一回事”。

(2)作用:

承上启下,将作者回忆的几个生活场景连缀成一个整体,以突出胡同在我成长中的作用。

9.阅读第⑨段,请联系作者的人生,说说作者认为“命运的构造”与“密如罗网的胡同”有什么关系。

(6分)

答案 

(1)作者的人生故事都以“胡同”为背景,胡同浸透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见证了作者的成长和成熟。

(2)胡同引发我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胡同“延伸、连接、枝枝杈杈,曲曲弯弯”,意味着命运的坎坷不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恪敏公家传

姚 鼐

方恪敏公,讳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宁。

桐城方氏,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数世矣,而亦被文学之累。

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考中书舍人讳式济,皆以累谪黑龙江。

公时尚少,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以营菽水之奉,奔走南北,徒步或数百里。

数年,祖考皆没。

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平郡王福彭尝知之,雍正十年,平郡王为定边大将军往准噶尔,即奏为书记,诏赐中书衔以往。

在军营建策善,归补中书舍人。

乾隆初入军机处,累迁吏部郎中,出为直隶总督。

自是居直隶二十年,中惟西疆用兵,暂署陕甘总督,筹军饷半年即返。

公性明于用人,一见与语,即能知才所堪任,授之事,随难易缓急,委寄必当。

及公没,而为督抚有名,若周元理、李湖等凡十余人,皆宿所拔于守令、丞尉中者也。

直隶为天下总汇之区,人事糅杂,纷扰不易靖安。

乘舆①岁有临幸,所过备置刍粮,公处此皆储备精密。

卒未尝少舛乏②,而于民居无扰病焉。

公自为清河道至总督,皆掌治水。

直隶之永定河,故无定河也,其迁移靡常,不可以一术治,不可以古形断。

公皆见地势,相时决机,或革或因,或导或障,其于河务前后数十疏,从之辄利。

上每叹其筹永定之为善,非他人执成法者所能及也。

磁州有逆民为乱,公擒治,论斩绞罪十人,其余释。

上疑公宽纵,下诏严责者数,公执不易,诏令九卿讯狱,乃知公所定之当,上益以公贤。

公素勤于学,工为诗及书。

乾隆初尝举博学鸿词,以平郡王监试,避嫌不试。

仕宦数十年,公事之暇,即执书读之。

尝偕秦文恭公辑《五礼通考》,所著《直隶河渠书》百三卷,诗集十三卷,其余杂记直隶事又数十卷。

及薨,家无余财,而有书数十笈。

于桐城及江宁皆建家祠,置田以养族之贫者。

公在时已加太子太保,其薨以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年七十一。

(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注】①乘舆:

古代天子乘坐的车子,此处代指皇帝。

②舛乏:

错乱缺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B.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C.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D.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解析 首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恪敏公更加穷困,但在这期间他更加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他勤奋学习,全面了解了社会的利弊、人情风俗,于是逐渐成为一个才能突出的人。

再根据断句的特点,“困”和“厉志气”是转折关系,那么“然”表达的意思就是“但是”,与后文联系紧密,所以在“然”的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

“天下利病”和“人情风俗”是对偶句,是“知”的宾语,中间要断开,排除B项。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事:

官名,属于封建品级制度中较小的底层办事官吏。

B.菽水:

豆与水。

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

后常以“菽水”指长辈对晚辈的抚养。

C.军机处:

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

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D.直隶,中国旧省名,特指今河北省。

所谓“直隶”地区,在封建时代往往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

解析 B项,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观承的祖父方登峰和父亲方式济都被流放至黑龙江。

每年方观承兄弟二人都要往来长城内外,探视亲人,异常艰辛。

B.方观承后来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在直隶居住长达二十年,其间,只有在西部有战事时,为筹军饷,曾在陕甘总督府暂住过半年。

C.永定河流向不定,难以治理。

方观承查看地形,看准时机,或疏导,或阻断,他治河的方法得到了皇帝的认同和赞许。

D.方观承一生勤于学习,著作等身。

乾隆年间曾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但因平郡王监考,为了避嫌就没有参加。

解析 B项,该项中“曾在陕甘总督府暂住过半年”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第1段末“暂署陕甘总督”,句子中的“署”是“代理”的意思。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乘舆岁有临幸,所过备置刍粮,公处此皆储备精密。

(5分)

(2)公执不易,诏令九卿讯狱,乃知公所定之当,上益以公贤。

(5分)

答案 

(1)皇帝每年都会来这里,所经过的地方都要安排粮草,恪敏公处理这些事情时都储存准备得精细周密。

(2)恪敏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作改变,皇帝又下诏令九卿审理这个案件,才知道恪敏公(对罪犯)所定的罪是恰当的,皇上更加认为恪敏公贤明。

【参考译文】

方恪敏公,名观承,字嘉谷,是桐城人,但住在江宁。

桐城的方氏家族,从明朝以来就凭借文章学问闻名于世,已有数代,但也遭受文章学问的牵累。

他的祖父工部都水司主事方登峰、父亲中书舍人方式济,都因文字的牵累而被贬谪到黑龙江。

恪敏公当时年少,和他的兄长每年往来于长城内外,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有时需步行几百里。

几年后,祖父和父亲都亡故了。

恪敏公更加穷困,但在这期间他更加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他勤奋学习,全面了解了社会的利弊、人情风俗,于是逐渐成为一个才能突出的人。

平郡王福彭曾经了解他,雍正十年,平郡王担任定边大将军远征准噶尔,就上奏让他担任书记,皇上下诏书赐给他中书一职前往。

在军营中他出谋划策,回来补赏为中书舍人。

乾隆初年进入军机处任职,多次升官直至吏部郎中,后来外任直隶总督。

从此担任直隶总督二十年,其间只有西疆用兵之时,暂时代理陕甘总督,筹集了军饷半年就回去了。

恪敏公在用人方面能够明察,一见面和人交谈,就能知道这个人所能够担任的职务,给某人某事,随事情的难易缓急,托付给他的事情一定妥当处理。

等到恪敏公去世后,做督抚有名声的,如周元理、李湖等共十多人,都是他过去从守令、丞尉中提拔起来的。

直隶是天下的中心,人事复杂,混乱不易治理。

皇帝每年都会来这里,所经过的地方都要安排粮草,恪敏公处理这些事情时都储存准备得精细周密。

始终没有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而且对于百姓也没有侵扰。

恪敏公从做清河道台到做直隶总督,都负责治水工作。

直隶的永定河,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河道,河道的改变没有常规,不能够用一种方法治理,不能够凭借过去的情形来推断。

恪敏公查看了地形,看准时机果断行事,或采用新方法,或沿袭老方法,或疏导或阻断,他在整治河务时前后上奏几十次,听从他的意见就会得到益处。

皇帝常常赞叹他治理永定河的做法好,不是其他那些拘泥成法的人所能比得上的。

磁州有人作乱,恪敏公捉拿了他们并治罪,被判决绞刑的有十个人,其余的人被释放。

皇上怀疑恪敏公宽容放纵罪犯,多次下诏书严厉斥责,恪敏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作改变,皇帝又下诏令九卿审理这个案件,才知道恪敏公(对罪犯)所定的罪是恰当的,皇上更加认为恪敏公贤明。

恪敏公平素勤于学习,擅长写诗和书法。

乾隆初年曾经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平郡王监考,为了避嫌就没有参加。

他做官几十年,公事之余,就拿书来读。

曾经和秦文恭公合著了《五礼通考》,著作有《直隶河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