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52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463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

A、1990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含义

【答案】:

D

【解析】:

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

2.“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答案】:

B

【解析】:

心境是指个体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心境体验会使人的情绪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它具有长期性、弥散性的特点。

3.厌恶疗法属于()。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A

【解析】:

厌恶疗法是通过呈现或体验厌恶性刺激,来逐步消除不良行为或消极情绪的一种行为矫正疗法。

4.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故选A。

5.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又选择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的配合

B、变式

C、比较

D、直观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6节>知识的学习

【答案】:

B

【解析】:

变式一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二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显示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6.在一节课的基本构成中,任何课型都必不可少的、并且贯彻一节课始终的是()。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知识

C、巩固新知识

D、布置作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上课

【答案】:

A

【解析】:

组织教学是任何课型都必不可少的,而且任何一堂课都是从组织教学开始并贯彻下去。

7.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列关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先教后学、以教定学转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B、由关注信息的传递转向关注信息的吸收内化

C、由依赖传统教学手段转为依赖微视频的制作与使用

D、由强调全班同步学习转为允许个体异步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D

【解析】:

翻转课堂让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并没有强调是否允许个体异步学习。

8.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

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情感型

D、内倾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A

【解析】: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

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9.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问题预防的概念。

10.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

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认知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题干中董老师注重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是关注学生的表现,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

11.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核心课程

D、分科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12.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师、学生、教材、教具

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D

【解析】:

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13.有些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

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这表明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D

【解析】: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14.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向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介绍中国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

题干所述表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15.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

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A、环境陶冶法

B、奖惩结合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5节>德育方法

【答案】:

A

【解析】:

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形式。

环境陶冶法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题干中,某校园中把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的做法意在营造美好的校园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德育的环境陶冶法。

16.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柯尔伯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A

【解析】:

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得出研究结果。

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

1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C

【解析】:

存在主义认为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

它否认“外界因素”对个性形成的作用,而把个人作为“教育的主体”,鼓吹把“在发现自我的境遇中进行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要素主义认为,在人类遗产中有着“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有着“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所谓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其中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各种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等。

而这些要素是人人所必须学习的。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

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

18.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

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征?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思维

【答案】:

B

【解析】: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19.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掌握了学校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20.老师告诉孩子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但是有时孩子在等待红灯时看到有成人穿过马路,也便跟着过了马路。

这说明()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生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21.班集体在育人方面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3节>班集体

【答案】:

D

【解析】:

班级是一个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完成“育人”功能主要是通过集体教学进行的。

22.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水平。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前习俗

D、后习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C

【解析】: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

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两个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和遵守法规与秩序定向两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和原则或良心定向两个阶段。

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所以是前习俗水平。

23.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

【答案】:

D

【解析】:

D选项描述的不是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24.(  )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A、叙事研究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D

【解析】:

行动研究法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它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25.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课堂结构

【答案】:

D

【解析】: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6.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持续

D、注意的分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注意

【答案】:

A

【解析】:

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27.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泛实施的“档案袋评价”是一种()。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选拔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7节>教学评价的种类

【答案】:

A

【解析】:

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给予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28.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通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义务教育制度

【答案】:

D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个特征。

29.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皮亚杰:

道德发展

B、皮亚杰;道德教育

C、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

D、柯尔伯格;道德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C

【解析】:

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他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3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老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D

【解析】: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32.班杜拉认为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效能期待

B、替代强化

C、观察学习

D、归因方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他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33.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A、巩固知识的能力

B、审美能力

C、接受一切的能力

D、待人热情的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34.一次班会上,小唐由于进步较大受到了表扬,小唐便下定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继续努力。

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群体动力

【答案】:

B

【解析】:

支持功能指当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时,个体就获得了一种支持的力量,就会增强其进步努力的信心,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35.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通过实验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当“智慧小组”完成任务后,李老师让该小组的成员去帮助其他几个很困惑的小组,在“智慧小组”的帮助下,其他小组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说明其他小组的学习处于()。

A、最近发展区

B、联合发展区

C、运动发展区

D、感觉发展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A

【解析】:

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前者是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在“智慧小组”帮助下,其他小组能完成,说明其他组的学习处于最近发展区。

36.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照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

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察知觉的恒常性。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37.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

这是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粗心

C、知觉选择性

D、定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思维

【答案】:

D

【解析】:

“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是因为形成了思维定势。

38.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内倾型

D、外倾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A

【解析】: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可以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以及内倾型和外倾型。

场依存型者与场独立型者的差异有:

场依存型者比场独立型者更多地注意他人的脸色,场依存型者看来较招人喜欢,场独立型者一般都有很强的个人定向,且比较自信,自尊心较强,因此结合题干可知选A。

而外倾型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是受寻找客观事实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倾型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件的。

39.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迁移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也叫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三种类型。

40.清朝末年推行“废科举,兴学校”的举措,开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现代学制。

由张百熙起草,国家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B

【解析】: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