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511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docx

三年级数学第4周备课

 

汝州市向阳路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教研组长:

杨琳

任课教师:

鲁耐帆杨琳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

鲁耐帆授课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复习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三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笔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估算)。

2、理解和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初步的比较、推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算法。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1、口算:

50×6=4×12=13×7=

500×6=4×18=7×13=

问:

观察每组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算比较简便?

复习旧知,两个乘数中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是不对的。

2、指名板演复习中的第2题,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并让同学试一试说出依据。

老师小结:

第1、2题是让学生复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有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第1题是帮助学生巩固上述几类式题的口算方法,第2题让学生练习,重复口算技能的熟练掌握。

二、1、计算复习中第3题:

221×45×314836×7220×45×340830×7

202×45×304803×7

221314836

×4×5×7

220340830

×4×5×7

202304803

×4×5×7

学生独立完成,列竖式计算,交流,比较每一竖行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

这是以题组对比的形式让学生练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突出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计算方法的特殊性,更要注意进位的处理。

2、计算复习第4题:

先估一估再计算

6×585×364284×3

8×547

58364284547

×6×5×3×7

问:

积是几位数?

大约是几位数?

你是怎样估的?

指名板演,列竖式。

并说出估算与计算的积是否接近,提高学生用估算结果判断笔算得数合理性的能力。

3、做复习第5题,先让学生一起读题,知道题中的各种数据条件:

人物邮票6枚,动物邮票8枚,风景邮票24枚,建筑邮票4枚。

用这些条件提出除法问题。

看能提出几个问题,提示:

先可以用我们所学乘法口诀看小的数乘几得题中的大的数,反过来就是所能提出的除法问题。

可以反过来说问题:

风景邮票是建筑邮票的几倍?

风景邮票是动物邮票的几倍?

风景邮票是人物邮票的几倍?

动物邮票是建筑邮票的几倍?

同学们:

乘法口诀是咱们计算乘除法的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运用。

还是我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就是一个数中有几个另一个数)。

三、做复习中的第6题:

一个连续两问的问题。

全体同学读题指名说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有哪些,从哪找?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是多少”的思考方法,体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运用已知条件的意义。

指名板演列式七月份收获多少个?

235×3=705(个)

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235+705=940(个)重复:

要想知道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就一定要先算出7月份收获多少个再算6、7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答:

七月份收获705个,两个月一共收获940个。

小结强调:

一定要在算式结尾带单位,问答题一定要答。

一、总结:

本节我们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计算计能。

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中间所存在的不可分割的数量关系。

二、作业:

做复习第7、10题。

要求独立完成并说说想法和依

个性化备课

板书设计:

本节我们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计算计能。

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中间所存在的不可分割的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

鲁耐帆授课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复习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三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笔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估算)。

2、理解和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初步的比较、推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算法。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昨天旧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计算计能。

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中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二、检查上节所留作业复习中的第7、10题

1、指名板演复习中的第7题,并说出依据,(先口算,再竖式计算进行对比)

13×5○31×5502×6○500×6

1331502500

×5×5×6×6

240×3○420×37×620○602×7

 

240420620602

×3×3×7×7

 

小结:

两个乘式相比较,其中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大的,它的积就大。

(强调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算法)

2、共同读第10题,说出问题。

指名板演并说出依据。

提示:

先估算,小华的是820×2>1600,小芸的是380×4<1600.可以断定小华走的路多。

再计算。

小华家到学校是820米,一去一回,2个820

列式:

820×2=1640(米)

820

×2

 

小芸家到学校380米,一去一回,下午再去再回,共4个380

列式:

380×4=1520(米)

380

×4

方式1:

820×2>380×4(1640>1520)

答:

小华走的路多。

方式2:

小华走了1640米小芸走了1520米,1620>1520

答:

小华走的路多

小结:

上面的两种方式你喜欢哪一种?

说出依据。

三、做复习第8、9题

1、指5名板演,每人一竖组,计算后自己检查,其他同学独立完成8、9题在作业本上

2、做了后再指5名上讲台上改,错的订正,并说出依据。

3、做的好的给以表扬,错的要再订正在作业本上。

小结:

第8题的每一组的两个乘法的积相同,但是式子不同,那就是说3个数相乘,可以先乘任意两个乘数再乘第3个乘数。

怎么算简单就怎么算。

再乘学独立完成。

但是只限连乘的算式,像第9题就不能随便先算,一定要按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四、学生自己做11、12题

并让同学试一试说出依据。

老师小结:

第11题是让学生首先复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其次再加几共多少,两问两步。

可以分步列式,

52×7=364(天)

52

×7

 

364+1=365(天)

也可以综合列式:

计算一定要分步计算

52×7+1

=364+1

=365(天)

答:

这一年有365天。

同学讨论哪一种算法简便。

五、做12题指名读题并口算解答问题1.

指名板演问题2,列式计算并说出依据。

210×4+480

=840+480

=1320(元)

答:

一共要用1320元。

扩展问题3,同学们可以根据所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思考题:

估算解答

小欣家到学校850米,他从家走一半再返回家再去学校共走了大约2个850米,看他大约走了多少米?

2个850列式:

850×2=1700(米)指名计算

答:

小欣大约一共走了1700米。

七、总结复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笔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必须熟练掌握。

会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初步的比较、推理。

正确、熟练的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算法一定要在乘法口诀熟练的基础上仔细、认真的计算并检查。

八、作业:

复习第12题的第3小题

要求:

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说出依据。

个性化备课

板书设计:

通过本节和上一节所做的复习,我们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计算计能。

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中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能熟练计算连乘会运用它的简便算法,并会把连乘和乘加混合的算式的计算先后顺序区分开来。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教科书第28-30页

主备人:

杨琳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课时:

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体会1千克的轻重,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的轻重,建立1千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难点:

建立1千克有多重的表象。

教学准备:

教具:

大枣、台秤、膨化食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超市买东西吧?

老师这儿有一些物品,你们能看出哪件商品重哪一件轻呢?

把物品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所买商品哪个重哪个轻。

让学生选出最重和最轻的物品。

二、导入新课,认识质量。

1、认识秤

问:

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物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

(用秤称一称)

问:

大家都见过什么样的秤?

生把提前准备好的秤的资料读一读并介绍它们不同的用途。

师展示准备好的秤。

2、认识千克

(1)让学生猜1千克大枣、1千克纸张重?

(2)生争论

(3)称一称。

既然大家看法不一样,那就称称看

学生自己动手秤并说出结果。

(4)、感受1千克

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大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同学们可以再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千克的字母用:

kg表示)

(5)、感受千克。

学生分小组称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演示用秤称重量的过程。

才开始称的物品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称2千克、3千克、更多的物品的重量。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掂一掂,再数数有几个。

四、试一试:

1、同学们称一称自己的书包看大约重多少,可以在书包里再放入或拿出些东西,使称出的东西大约是2千克吗?

2、说一说书上29页“想想做做”第一题两件物品的重量。

3、“想想做做”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让学生自己感受生活中有的物品是几千克,有的是几千千克的重量。

五、写几个判断题:

1、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2、一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

()

3、2袋奶粉约重1千克。

()

4、1千克=1公斤。

()

六、做30页想想做做3、4两题

小结:

大家今天认识了重量单位千克,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回家后可以到超市看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看看平时妈妈都买些什么,各重几千克。

再掂一掂,看你能拿动几千克的物品。

个性化备课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千克kg

掂一掂1千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主备人:

鲁耐帆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2课时克的认识

课时:

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体会1千克的轻重,

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体会1克的轻重,建立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难点:

建立1克有多重的表象。

.

教学准备:

电子秤、2分硬币、1角硬币、一元硬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复习上一节所学,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认识了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拿着有什么感觉?

称比较重的物体时我们用千克,称轻一点要用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单位,板书:

克的认识

(克用字母g表示)

二、动手实践:

1,认识克

上节我们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今天我们就借助电子秤来称物品的重量。

学生分别称出2分硬币、1角硬币,1元硬币的克数。

交流所称物品的结果。

2,感受1克

2分硬币重约1克,大家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再掂一掂1角硬币,1元硬币,感受感受它们的重量。

3、感受几克

小组合作,称出黄豆10克,数出数量。

师巡视。

生说出10克的黄豆数量,互相交流。

根据所数出的黄豆的数量,感受:

10克几十粒,1克是很轻的。

各小组每人自己取出几粒,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指名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三、完成试一试:

同学们用电子秤称一称数学书大约多少克,再称一称自己的文具盒大约多少克,再用手掂一掂。

感受感受。

并指名回答。

四、学习例3:

拿出1袋盐,重500克,两袋重多少?

1、指名口算,回答。

(1000克)

2、把这两袋盐放在以千克为单位的秤上,问看到了几千克(1千克)能发现什么?

板书:

1千克=1000克

五、课堂练习:

1、做32页想想做做第1题。

生自己观察插图,指名说一说物品的重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生自己观察图片,指名说一说物品的重量

3、先做想想做做第3题,

大家自己先掂一掂这三种物品,估一估它们比1克重还是轻,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再称一称,小组交流交流。

4、做34页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板演,并说出依据,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2千克=2000克

7000克=7千克

5、做33页第5题:

学生读题后,小组合作称一称,

为了身体健康,我们每天不能摄入超过5克的盐,就是我们称出的一小勺盐,回家可以向家里人普及这个知识。

6、做33页第6题

看图,说出图意。

(1)谁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家后照样子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总结:

这节课咱们又学了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称比较轻的物体时要用克做单位。

大家要做有心人,多发现,多动脑、动手,才能更好的了解克这个单位。

个性化备课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1千克=1000克(克用字母g表示)

掂一掂1克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