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537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8年福建省福州中考语文试卷

积累与运用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6)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7)何处望神州?

________________。

(辛弃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子曰:

“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9)酒酣胸胆尚开张。

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而无车马喧

(2).

(2)长河落日圆(3).(3)烟波江上使人愁(4).(4)海日生残夜(5).(5)东风不与周郎便(6).(6)留取丹心照汗青(7).(7)满眼风光北固楼(8).(8)温故而知新(9).(9)鬓微霜,又何妨(10).(10)谈笑有鸿儒(11).往来无白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喧”“圆”“残夜”“郎”“汗青”“鬓”“鸿儒”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

ACD三项正确。

B项,《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①(A.diànB.dìng),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江流域重峦dié②(A.叠B.迭)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

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闽江流域文化甲(A.兼容并蓄B.统筹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徒而乙(A.传送B.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掸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②处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乙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

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修改句:

_____

【答案】

(1).

(1)A

(2).A(3).

(2)A(4).B(5).(3)示例:

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

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积淀”是固定搭配,“淀”很容易读成“dìng”。

“重峦叠嶂”是个成语。

“迭”可用在“高潮迭起”。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首先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即可。

A.兼容并蓄:

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B.统筹兼顾:

从全局出发,通盘筹划,照顾到各方面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结合语境分析,甲处应填“兼容并蓄”。

A.传送:

把物品、信件、消息、声音等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

B.传播:

广泛散布。

结合语境分析,乙处应填:

传播。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搭配不当。

“提供”和“优势”搭配不当。

把“优势”改为“条件”。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答案】4.C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

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

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

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

(3)皆宜远观(______)

(4)悉是晚景(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

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

请简要分析。

【答案】6.

(1).

(1)突然(通“猝”)

(2).

(2)放弃(放下,丢开)(3).(3)合适(应当)(4).(4)全(都)7.C

8.

(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9.第一问:

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

第二问:

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注意“卒”是通假字:

通“猝”,突然。

“悉”是全、都的意思。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句意为:

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

故本句停顿为“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奏”弹奏;“辄”,就;“类”,像。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甲文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

乙文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告诉读者董源的画适合远观,近观不行任何东西,又用《落照图》举例说明。

甲文参考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

”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

“好啊!

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

”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

“好啊,好啊!

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乙文参考译文:

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

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

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