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52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

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一、选择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完成第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B.③

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⑥—Ⅰ

解析:

第1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可知,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

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环境为沉积环境,并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答案:

1.D 2.A

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甲图)。

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3-4题。

甲乙

3.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  )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

4.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乙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

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地幔。

第4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为重熔再生(④)形成的岩浆,甲为冷却凝固(①)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以及固结成岩过程(②)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变质作用(③)形成的。

答案:

3.B 4.A 

羚羊峡谷(图1)位于美国西部,该地年降水量少,夏季多暴雨,水流急,造成山洪频发。

峡谷两侧多为柔软的砂岩。

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5~6题。

5.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和直接影响峡谷形成的作用是图2中的(  )

A.甲和bB.乙和a

C.丙和cD.丁和d

6.下列地貌类型成因和羚羊峡谷相似的是(  )

A.挪威峡湾

B.长江三角洲

C.西北雅丹地貌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解析 第5题,羚羊峡谷的岩石类型是“砂岩”,属于沉积岩。

观察图2可知,丁是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岩;甲是“三进一出”的岩浆,则乙是岩浆岩;因此,丙代表的一定是沉积岩。

故选C。

第6题,羚羊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与黄土高原的沟壑成因相似,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D。

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西北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答案 5.C 6.D

 “东方女神”“巨蟒出山”(如图甲)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该景观为花岗岩山岳地貌。

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形成图甲风景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  )

A.AB.BC.CD.D

8.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⑤—⑥B.②—③—④C.①—⑦—③D.③—④—⑤

解析 第7题,A、B由岩浆直接形成,但A并未出露地表,故A为侵入型岩浆岩,典型代表是花岗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典型代表为玄武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根据题意,图中景观为花岗岩地貌,属于图5中的A,所以选A项正确。

第8题,该景观由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后受外力风化、侵蚀、堆积而形成;图中①②为冷却凝固,③为堆积,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⑦为地壳抬升,经分析C项正确。

答案:

7.A8.C

图1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2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9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根据图2中的变质作用可判断,丙为变质岩;丁只能形成乙岩石,则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

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和图2中箭头的指向,判断①为岩浆活动,②为外力作用,③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冲积扇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答案:

9.B10.B

图1为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景观照片。

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而得名。

这种砂岩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组成波浪谷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2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12.图1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对应图2中的数码为(  )

A.冷却凝固 ①B.冰川侵蚀 ③

C.外力作用 ②D.变质作用 ④

解析:

第11题,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为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和岩浆。

组成波浪谷的岩石为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

第12题,波浪谷是由红色砂岩受外力作用侵蚀造成的。

图2中②属于外力作用。

答案:

11.B 12.C

下表为江苏三大名石的相关资料,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

读后完成13~14题。

雨花石

昆石

太湖石

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的网络状白色石英

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是石灰岩

13.对照图1和图2,有关“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雨花石的形成与乙有关 ②昆石的形成与丙有关 ③太湖石的形态与a、b有关 ④三大名石的形成皆与c、d、e有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转化符合图1所示规律的是(  )

①昆石→太湖石 ②雨花石→砾岩 ③雨化石→昆石 ④岩浆→昆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3题,由表中资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于乙有关;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石灰岩受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14题,雨花石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可以形成砾岩;昆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答案】 13.C 14.D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

16.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     B.③    

C.⑦     D.⑨

解析 第15题,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而形成的,应处在沉积岩中,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

第16题,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形成的。

答案 15.A16.B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18.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解析 第17题,图中的“地幔”“喷出”和“沉积物”都是很重要的提示语。

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所以A为岩浆、E为喷出型岩浆岩,B侵入地表为侵入型岩浆岩。

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

C为变质岩。

第18题,②是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代表变质作用。

答案 17.A18.B

读图1、2两图,回答19~20题。

19.图1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20.图2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该岩石属于图1所示的(  )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难以判别

解析 第19题,分析图1,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图中A代表岩浆岩,B代表沉积岩,C代表变质岩,③和⑥都表示变质作用,故D项正确。

第20题,分析图2,⑦处主要发生的是沉积作用,而且含有化石,应属于沉积岩,故对应图1中的B类岩石。

答案 19.D20.B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第21题。

21.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图1、图2、图3、图4中岩石形成过程的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①③   D.③①②②

解析 根据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确定图中d为岩浆,c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a为变质岩,①表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变质岩重熔再生为岩浆。

图1中岩石为石灰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图2、3中岩石为岩浆岩,所以和①相关,图4中的石英砂岩为变质岩,故和③相关。

答案 C

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22~23题。

22.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

23.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解析 第22题,①③⑤为由各类岩石指向沉积物的箭头,其含义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②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变质作用;⑥⑧表示重熔再生作用;⑦表示冷却凝固。

第23题,根据选项和地质大循环示意图可知,图中缺失的过程为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答案 22.A23.C

二、综合题

2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    岩,c是    岩,d是    岩。

 

(2)把图中数码与其对应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固结成岩

②上升冷却凝固

③重熔再生

④变质作用

(3)从褶曲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    ;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    。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填“上升”或“下降”)。

(5)乙地的地貌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图。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和对地质构造的判读。

(1)

(2)题,结合示意图可知:

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b,②为固结成岩作用,使沉积物形成沉积岩d,③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第(3)题,甲地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表形态上看甲处为山岭。

第(4)题,丙地的岩体相对于两侧的岩体来看产生向上的位移。

第(5)题,乙处的地貌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山体,与图中C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答案:

(1)岩浆 变质 沉积

(2)①—上升冷却凝固 ②—固结成岩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3)向斜 山岭

(4)上升

(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