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50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7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准备】

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片,跳棋棋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J2501型光具盘,手电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用我国古代应用平面镜的事例引入,请几个同学上前来悄悄地照镜子,进行心理暗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镜司空见惯,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兴趣.本课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心理暗示的方法,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受到精神鼓励.

进行新课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实验]准备:

在纸上的黑白交界线处画一直线,把平板玻璃竖立在交界线上.

1.实验步骤(投影)

a.在白纸一方任意位置放一粒跳棋子(成像棋子),用笔记下棋子位置,观察玻璃板后面的像;

b.用手在玻璃板后面摸一摸是否有棋子存在,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动,观察纸上是否有像;

c.拿另一个棋子(寻像棋子)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处,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棋子的位置;

d.改变棋子的位置,重做实验;

e.取下实验用的纸,沿交界线对折,研究棋子与像的关系.(巡视、启发、指导,5秒钟)

2.归纳实验结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虚像、等大、垂直、等距.

二、平面镜成虚像

纸条模拟演示:

突破难点——虚像概念.

三、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各种应用例子,归纳总结).

总结:

1.成像;2.改变光路.

问题讨论:

请一位同学上来,让视线与讲台齐平,你能看到讲台下放的什么东西吗?

如右图所示,提供—面镜子.能帮这位同学看到吗?

四、“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的作用:

发散光线.

演示实验:

用J12501型光具盘演示.

2.凹面镜的作用:

会聚光线.

演示实验:

将手电简里的凹面镜取下,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的特点,然后将凹面镜装上,调节使光会聚成平行光.

在学生做分组实验时,指导学生找准像的位置:

不论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寻像的棋子都好像与成像棋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二者完全重合为止.

此时,寻像棋子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纸条模拟光束的方法既直观、形象、快捷、准确,又充分运用了直觉思维.

在“科学世界”部分,主要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凸、凹面镜的作用.其成像特点和各类用途主要通过课后的探究和资料搜集去了解.

课堂小结

1.课堂5min测评.

2.测评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3.请学生小结.

a.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虚像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c.利用平面镜既可改变光线传播路径,也可以成像.

d.凸面镜、凹面镜的作用.

复习巩固,拓展提升空间.

布置作业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二、平面镜成虚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四、“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

2.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厨师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变的是

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

2.由两种密度之比为ρA:

ρB=3:

2的材料制成的小球A和B.其质量之比mA:

mB=4:

3,其外观体积比为VA:

VB=3:

2:

则下列有关小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小球可能都是空心

B.A,B两小球中,A球肯定是空心

C.A.B两小球中,B球肯定是空心的

D.A.B两小球中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

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

5.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彩虹”的上端是紫光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题文)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用放大镜看蚂蚁

B.

日全食

C.

水中倒影

D.

海市蜃楼

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9.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

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动越快响度越大

C.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但不可以测月地距离

10.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D.图丁:

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

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____.

12.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3.一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恰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与桶的总质量为22kg,当冰完全熔化后,需要向桶内倒入2L的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则桶的容积为______m3,桶的质量为______kg(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1×103kg/m3)

14.2018年12月8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火箭升空瞬间,出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5.最近学校进行阳光体育运动会彩排,当同学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______减弱噪声。

我们用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

16.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湖面飞行,白鹭距水面

高。

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已知湖里水的深度为

,倒影距水面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7.一只空瓶子质量为5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900g,将水倒净后,再装满油,总质量为840g,求这种油的密度为多少?

18.“十一”假期,小丽乘坐动车去兰州看望奶奶,动车全长300m,在途中动车以5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大桥,所用时间为100s,这座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2017•南京卷)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_____kg/m3;

(4)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A、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_____ρB(选填“>”、“=”或“<”).

20.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红选用了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

点拉伸到

点的目的是_____,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选填序号①等效替代。

②控制变量。

③理想模型).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实验时,应保持_____和_____的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找像。

21.小明利用一些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

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茶色玻璃板和无色透明的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

(1)小明最好选用________玻璃板(“茶色”或“无色透明”),垂直放在白纸上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

(3)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10cm处,蜡烛B放在玻璃板另一侧______cm处与蜡烛A的像_______,便确定了蜡烛A成像的位置。

(4)在利用蜡烛B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的像是___像(“实”或“虚”)

(5)用一条直线将A、B连在一起,小明发现A、B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

小红重复上述实验(3),但她无论怎样移动在玻璃板另一侧的蜡烛B,都不能像小明一样完成实验,原因是:

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由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

(4)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2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1.5

2131

2

31

2

1284

3

48.5

2.5

656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

_____。

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C两点,图中是A、B、C三处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坡度要_____(填“较大”或“较小”),其目的是:

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填“长”或“短”),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若s2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m/s,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练习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B

B

D

C

D

D

二、填空题

11.倒立等大的实像

12.倒立变大不变

13.024

14.液化放热

15.传播过程中分贝

16.静止6

三、计算题

17.85g/cm3

18.1200m

四、实验题

19.水平左31.43.14×103<

20.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①凸透镜蜡烛

21.茶色像和物大小关系10重合虚垂直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2.②④①③变小不变调为小火

23.

(1)20.50;

(2)3;(3)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24.v=

较小;;(3);;(4)大;变速长0.150.18大变速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

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10gB.

10g

C.

20gD.

20g

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热性D.较好的延展性

3.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4.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如图),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A.

B.

C.

D.

5.(2017•连云港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7.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华形成的

8.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

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D.等于26℃

9.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

二、填空题

1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块,示数是8.1N,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5.1N,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N,金属块的密度为 ________kg/m3。

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2.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_____(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

13.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则入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度。

14.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与储存和运输。

实验表明,使气体液化的方式_____,所有气体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液化。

15.“请保持安静”,考场上监考老师的提示声通过______传入我们耳中,该过程说明声音可以传_____(能量/信息),“请保持安静”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6.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

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运动的,卡车向_____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运动。

(填“左”或“右”)

三、计算题

17.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求:

(1)这个瓶子的容积;

(2)液体的密度。

18.如图所示是小东同学骑着某质量为12kg的助力车,在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全程共运动8min,在第5min时刚好到达全路程的中点,g取10N/kg,则:

(1)若助力车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动力的功率恒为2kW,则助力车匀速运动时,动力做功多少J?

(2)在全程运动的时间内,助力车受到的平均动力为车和小东总重的0.25倍,全程动力做的总功为5.4×105J,那么,小东的质量为多少kg?

四、实验题

19.南方一古镇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

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所示数据知米酒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________.

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________.

20.凸透镜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光学器材,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对凸透镜进行以下实验.

(1)他们决定先从测凸透镜的焦距开始,如图甲所示:

①在光屏中央画一个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圆,找出圆心O'.

②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_____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③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光斑_____,就可以从光具座上读出凸透镜的焦距.

④为了验证测出的焦距值是否准确,小明提出可以左右移动光屏,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则测出的焦距准确.若向右移动光屏,光斑变大,说明本次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比真实值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他们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

②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把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③为了使光源更加稳定,小明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替代烛焰,使“F”正立面对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给二极管通电,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此时恰从M处看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像的形状是图丙中的_____(填写序号)

④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光屏_____透镜或将蜡烛向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光屏上可以成一个_____的实像,当烛焰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焦点间时,在光屏上可以成一个_____的实像,人的眼睛要看烛焰的放大、正立的_____像,人必须和烛焰在凸透镜的_____。

(前两空选填“放大”、“缩小”,“倒立”、“正立”。

后一空选填“同侧”、“两侧”)。

22.如图是用常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示数,它们分别是:

甲:

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

23.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_(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2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