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49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docx

届高三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

福建省福州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士也罔极,。

(《诗经·氓》)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2)但见悲岛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凭难问:

,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

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

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

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

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

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

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

“平原君母死。

”辟阳侯曰:

“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

”陆贾曰:

“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

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

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

吕太后惭,不可以言。

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平原君辞曰:

“狱急,不敢见君。

”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

“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

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

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

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於帝?

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

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於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

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

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於诸吕至深,而卒不诛。

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辟日阳侯欲知平原君知:

了解

B.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过:

拜访

C.方假货服具假:

D.辟阳侯以为倍己倍:

背叛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原君朱建因为反对淮南王起事反叛而得以保全性命。

B.平原君母亲之死,给了辟阳侯结交平原君的机会。

C.辟阳侯是吕太后的宏臣,闳籍孺是孝惠帝的宠臣。

D.辟阳侯没有受吕氏的牵连而送命,平原君居功第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2)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

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感旧歌者

戴表元①

牡丹红豆艳春天,

檀板朱丝②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

无人知是李龟年③。

注:

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

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

②檀板朱丝,乐器。

③李龟年:

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

(1)试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西湖志余》称:

载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

即此诗也。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想要除掉武艺超群的马超,于是就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用笔涂掉。

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

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马韩反目成仇,并大打出手,曹操坐收渔利。

(《三国演义》)

B.虽然吴荪甫和杜竹斋是“至亲”关系,但吴并未把杜看作可信赖的“知己”,只是表面假装对其推心置腹深信不疑,而杜则多疑贪利,狡猾心毒。

在吴碰到困难时,不惜落井下石。

杜的行动,无疑是对吴荪甫遭到彻底覆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子夜》

C.“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

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

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

”“你们看着吗。

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

”这两句话是觉新说的,他所说的“叛徒”是弟弟觉慧。

觉慧决心远走高飞,觉新感到无限的悲哀,但他知道觉慧是强留不住的,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

(《家》)

D.堂·吉诃德第二次外出当游侠时,他劝说农民桑丘·潘沙做仆人,并允诺将来封他做海岛总督。

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碰碰运气,所以虽然当仆从是不赚工钱的,但也答应了。

于是桑丘骑着堂·吉诃德送给他的那匹瘦马,跟着他出发了。

(《堂·吉诃德》)

E.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的堂弟的同情。

她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堂弟作盘缠,查理回赠给她一个他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

他们私订了终身,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查理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

然后,他便启程到印度去了。

(《欧也妮·葛朗台》)

7.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宝黛初会”时的情景。

 

(2)聂赫留多夫的性格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三个阶段。

请概述聂赫留多夫从堕落到复活的过程。

 

(二)文化红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②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张》)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一样,他犯了过错,大家都看得见。

B.君子无意间犯错误,不隐瞒不掩饰,改暗更明,大家就像对太阳、月亮一样,仍然会敬仰着他。

C.小人对自己所犯下的各种过错,总是千方百计地用文章为自己的过错辩护。

D.文过饰非,不是君子。

知过即改,方是君子所为

(2)孔子说: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意思是有了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英国农业科学家提出,要通过培育优良的作物品种,改善土地生产能力和防治病虫害来提高作物单产的新思路;美国则看重食品的质量,要解决吃“好”的问题,以开发含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为主;而中国农业科学家所提出的我国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战略构想,其目标定义为“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要求我国作物改良应将增加品种的抗病虫性、营养高效利用、耐旱,抗逆等性状作为重要目标。

可见,尽管不同国家采取的思路不尽一致,但新的绿色革命内涵都是围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功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从技术手段上看,虽然传统育种方法也能实现上述要求,但研发的周期无疑要大大延长,所以,新绿色革命所看重的是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快捷改变生物性状的方法。

其核心正是转基因技术。

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从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入手,因此培育理想株型,提高作物的抗逆,抗虫。

抗病,抗寒等特性,以及抗除草剂和养分高效利用等途径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产量。

现在研究得比较清楚,并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抗虫和抗除草剂两种转基因作物。

例如,常说的抗虫棉,就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伴孢晶体蛋白对昆虫的杀伤作用,首先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并表达伴孢晶体蛋白,当昆虫采食植物时就会食入这一毒性蛋白。

该蛋白在昆虫肠中被消化后释放出的有效成分d—内毒素,能与肠上皮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昆虫停止进食甚至肠壁穿孔死亡。

杂草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使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特别是在农业劳动力较少的发达国家,除草剂的施用甚至可以通过飞机大面积播撤来实现。

但是,除草剂对于庄稼也有相当的危害,因此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就可以放心使用除草剂了。

其他一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尚未投入应用,但在实验室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例如,改变作物的株型,使之更充分地利用光能而增加产量;也可以通过延缓作物衰老的办法,延长它的生长时间来提高产量

对于植物抗寒,抗旱,抗盐碱的研究也有初步的成果,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表达保护性蛋白质或合成小分子保护剂,借以抵抗低温干旱和盐碱对植物造成的脱水伤害。

其意义在于使作物在原本不适合的环境下生长,或当作物在遭遇不利的气候或水土条件时仍然能够维持相当的产量。

一旦这些成果得到应用,必将与抗虫,抗除草剂作物一样,对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科技潮》,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通过培育优良的作物品种,改善土地生产能力和防治病虫害来提高作物单产是一种新绿色革命。

B.作物改良应增加品种的抗病虫性、营养高效利用、耐旱、抗逆等性状,这是新绿色革命的重要目标。

C.新绿色革命的核心是转基因技术,没有转基因技术,就没有新绿色革命。

D.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经果。

E.转基因技术使用的意义,在于使用物在原本不适合的环境下生长。

10.新绿色革命内涵都是围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功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为什么不同国家采取的思路不尽一致?

(3分)

 

11.新绿色革命为什么看重转基因技术?

试举2个事例说明。

(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古渡

朱以撇

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

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

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

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

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缓缓而来。

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

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

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

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

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

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

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

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

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

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

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

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

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

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

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

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

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

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

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

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

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

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

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

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

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

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

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

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篇以细致的笔触抒写了“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的古渡,为的是与下文“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的所见作铺垫和对比,从而表达对“古渡苍老”、“悄悄逝去”的感伤。

B.古渡之所以能封存在作者的“记忆仓库里”,是因为古渡有着作者“曾经过往的日子”的印记,而且它承载着留念的生存理念和生活理想。

C.文中作者以观看黑白影片《鸡毛信》为例,表明自己对旧片重拍的看法:

“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D.本篇散文,抒写的是作者对古朴“古渡”的怀念,雅致的语言使文章散发出怀旧的幽幽情思,而富有哲思的语言又使文章深蕴哲理的意味。

E.乡间“古渡”如今已经废弃,但却泛起作者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因为它寄托着作者对记忆中美好、纯朴生活的恋恋不舍。

13.文中画横线处,作者认为“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请指出体现在文中哪些方面?

(4分)

 

14.“向前的生活”令我们向往,“过往的日子”又往往让人留恋。

请举一实例,探究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这种矛盾的?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唯一的老舍

毛志成

①在谈论老舍时,我不想局限在老舍的业绩中。

认识老舍,如果只将他视为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等等,那也只是从“文格”的角度认识了老舍,而淡化了他的“人格”质量。

老舍一生的活动,文化、文学只是他的一个关注点,事实上,他始终全方位予以关注的是社会命运——特别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包括对中国“国民性”的透视和扫描。

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虽不夺目地高耸,但他立足于向社会和民众植根,伸枝,展叶,释氧,兼之增色添美。

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发轫之作的《老张的哲学》,还是代表作《骆驼详子》、《正红旗下》,以及立身之作《四世同堂》、《茶馆》,无不昭示他是一位与中国民众息息相关,将文化功利与社会功利融为一体,而且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总体命运互为形影的,必将永远使历史不能忘记的民魂式的作家。

②老舍在人性品格上首先是好人,是善人,他很少骂人,倒是尽量多地助人、济人,反右时有人当了右派,老舍一有机会照例请他们在小饭馆中吃一顿饭,于“莫谈国事”之外也尽量给这些“另册”人士多一点温暖。

③老舍绝不是生活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上的贵族。

从他以“旗人”名义出生的那天起,就饱受贫困、压抑。

但有人依据老舍的出身,将他定为“穷人”,有的甚而喻为农民,这样的比附,在见解上其实也是很粗俗的,乃至是大谬的.泛义上的穷人,特别是彻底式的穷人——即德穷、财穷、智穷、文穷的群落,是不会从中诞生出老舍的。

老舍的“旗人”裔脉,老舍的基督意识,老舍的求学欲望和从教、从文意趣,都使他大大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④老舍一生的“急就篇”式的作品很多,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急就”,是急于国事、民事。

“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冀语),诗家的“幸”不是指幸福,而是指活跃。

文化人在国难期间的创作活跃,必然是与“及时”同义的。

爱国爱民之心驱使他往往愤然疾书,匆匆命笔。

舍弃个人虚誉,不做“逸士”,而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这就是高品位文化人的基本品格。

⑤以老舍的宽容通达,兼之常有自悲心态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惯性,人们有理由做出一种推测:

老舍会逆来顺受,苟安乱世,但这种推测是对老舍的不深知。

老舍的脸常常是笑呵呵的,但老舍的骨头是坚硬的。

他可以受辱,但不能自辱!

⑥老舍之死,可以认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不能否认它的必然性。

那是个扑灭良心、扼杀正义、粉碎文化的年代。

倘若老舍永远地、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善恶观、美丑观、是非观,并要始终渴望举起善人的旗帜、善事旗帜,到头来时代的恶化已经趋于惯性化而又势必趋于极端化,连他本人无论如何忍辱负重、谦恭处世也无法做到委曲求全的时候,命运给他的终极安排只能是向世界告别

⑦反刍老舍,就是反刍一个时代。

但愿我们此后百年千年从这样的反刍中,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中国文人、中国作家,人格毕竟重于文格。

用一句名言作结语,就是:

多么出色的卓人也有过卑怯的时候,但卓人之所以是卓人,就在于他尽可能和最终不向卑怯低头!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老舍,目的是让读者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老舍是“唯一”的,而且又具有多种性格的丰富内涵。

B.“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褒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折大树”,这一比喻,形象地赞颂老舍是一位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文学巨人。

同时也暗示他饱受磨难的一生。

C.作者气愤有人将老舍称为“穷人”或“农民”,因为这些称谓显得粗俗,而且老舍即使不是贵族,也大大地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D.本文不仅介绍老舍的发轫之作,代表作以及立身之作,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很多“急就”之作,因为这更能体现老舍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与共的高尚品格。

E.文章结尾引用一句名言,在充分肯定、赞颂老舍是一位骨头最硬的“卓人”的同时,也客观、委婉地批评他也有过委曲求全和卑怯的时候。

13.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民魂式的作家”,请结合原文,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4.作者告诫中国人、中国作家,要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人格更重于文格。

探究老舍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并由此可见人格与文格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调整上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3分)

上联:

求学渐进应以宏博为贵

下联:

读书必有基础次第而升

上联调整为: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近期,北京大学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

如果实施顺利,不少高校可能会随着情势发展纷纷效仿,校长实名推荐制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材料二:

有媒体报道,当前要实行实名推荐制,制度设计和有效运作,要让老百姓满意,至少需要结合两方面的条件考虑,一个是如何达到客观、公正,一个是如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真正有才能的学生选拔上来,即公平性和可行性。

我们只能在相对公平的制度选项中选择可行的改革方案,公平是任何招生改革的底线,在此基础上谈论可行性才有意义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5分)

 

六、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0分)

亚马孙河、尼罗河、黄河是世界著名的河流。

同为大河流,亚马孙河却不像尼罗河、黄河那样成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

尼罗河、黄河均发源于高山峻岭,定期泛滥,时常危及中下游。

为了生存,人们拦河筑坝、垦荒造田,因此产生了管理学、数学、测量学等等,从而步入人类文明。

而亚马孙河上游相对平缓,遍地野花野果,生存无忧。

其下游却是大片的热带雨林,这里沼泽遍布、人迹罕至……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文明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27分)

(一)(6分)

(1)二三其德金石可镂

(2)雄飞雌从绕林间术业有专攻

(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廉颇老矣

(二)(15分)

2.(3分)A(知:

交好)

3.(3分)D(“居功第一”原文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

4.

(1)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赋分点:

其、君、则各1分,通顺1分)

(2)如果皇帝听了您的话,放出辟阳侯,太后一定会非常高兴。

而太后、皇帝两人都宠爱您,那么您也就会加倍富贵了。

(赋分点:

出、幸、益、矣各1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平原侯朱建是楚国人。

开始他曾经担任过淮南王黥布的国相,但因有罪而离去。

后来他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干事,黥布想造反的时候,问朱建怎样看此事,朱建极力反对。

但黥布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而是按照梁父侯所说的去做,于是便起兵造反。

等到汉朝平定叛乱,杀死黥布以后,听说平原君朱建曾经劝黥布不要造反,同时他又没有参与造反的阴谋活动,就没有诛杀朱建。

有关此事,在《黥布传》中有记载。

平原君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

家安在长安。

他说话做事决不随便附和,坚持道义的原则而不肯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辟阳侯审食其品行不端正,靠阿谀奉承深得吕太后的宠爱。

当时辟阳侯很想和平原君交好,但平原君就是不肯见他。

在平原君母亲去世的时候,陆生和平原君一直很要好,所以就前去吊唁。

平原君家境贫寒,连给母亲出殡送丧的钱都没有,正要去借钱来置办殡丧用品,陆生却让平原君只管发丧,不必去借钱。

然后,陆生却到辟阳侯家中,向他祝贺说:

“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

”辟阳侯不解地说:

“平原君的母亲死了,你祝贺我干什么?

”陆生说道:

“以前你一直想和平原君交好,但是他讲究道义不和你往来,这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

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于是辟阳侯就给平原君送去价值一百金的厚礼。

而当时的不少列侯贵人也因为辟阳侯送重礼的缘故,也送去了总值五百金的钱物

辟阳侯特别受吕太后的宠爱,有的人就在孝惠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孝惠帝大怒,就把他逮捕交给官吏审讯,并想借此机会杀掉他。

吕太后感到惭愧,又不能替他说情。

而大臣们大都痛恨辟阳侯的丑行更想借此机会杀掉他。

辟阳侯很着急,就派人给平原君传话,说自己想见见他。

但平原君却推辞说:

“您的案子现在正紧,我不敢会见您。

”然后平原君请求会见孝惠帝的宠臣闳籍孺,说服他道:

“皇帝宠爱您的原因,天下的人谁都知道。

现在辟阳侯受宠于太后,却被逮捕入狱,满城的人都说是您给说的坏话,想杀掉您。

如果今天辟阳侯被皇上杀了,那么明天早上太后发了火,也会杀掉您。

您为什么还不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替辟阳侯到皇帝那里求个情呢?

如果皇帝听了您的话,放出辟阳侯,太后一定会非常高兴。

而太后、皇帝两人都宠爱您,那么您也就会加倍富贵了。

”于是闳籍孺非常害怕,就听从了平原君的主意,到皇帝那里给辟阳侯说情,皇帝果然放出了辟阳侯。

辟阳侯在被囚禁的时候,很想会见平原君,但是平原君却不肯见辟阳侯,辟阳侯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