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084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3、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展示生活中常用的数,然后教师说:

“既然‘数’在数学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

”学生随后回答:

“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等。

”师说: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学过的数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构建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网络图,是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

这里有三点说明:

第一,由于小学阶段负数只是初步学习,学生只要借助具体情境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以及负数的意义即可;而正数与负数之间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点,学生通过负整数的复习就能够理解。

因此,在图中只出现了负整数,没有进一步出现负分数。

第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无理数(π除外),所以分数和小数是一致的,因此在图中用分数进行表示。

实际上,小数与实数是等价的、分数与有理数是等价的。

为学生后续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为了复习需要,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实际上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

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重点,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因为在头脑中将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应用,教师不必把整数是否为分数等细节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是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县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这是一个学生互相学习的最好契机,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善于发现,引领学生更全面、更科学,更系统地回顾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接着,教师先鼓励学生在数轴上将所学的数表示出来。

同时,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将数进行大小比较,数轴为学习数提供了一个最为直观的模型,数学中应充分利用。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三、呈现学生曾经经历的一些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第一幅图,学生在用正整数表示苹果的个数,使学生认识到为了表示数量的多少,产生了正整数;第二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没有”的问题,也就是0的产生;第三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分后的其中一份”的问题,也就是需要引入分数;第四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零下2摄氏度”的问题,也就需要引入负数。

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情境说出所学的数的发展过程,感受引入分数、负数的必要性;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例子,举出一些来,说一说生活中这些书的应用。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回顾引入新数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的需要时数的扩充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次感受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这个活动也体现了总复习的作用,总复习不仅仅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简单回顾和整理,还需要从整体上重新将所学内容串起来,帮助学生在数学思想上加以提升。

四、总结

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全班交流。

五、作业设计

 

 

 

三数的认识

整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了解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4、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是难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呈现学生熟悉、生动、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帮助学生对整数意义、表示、比较大小、实际应用等有个全面认识,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系统化,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

信息1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正整数的意义:

基数、序数、测量结果、编码。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体现了数的应用,也体现了正整数的不同意以。

教材又进一步提出讨论的问题:

“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数,你知道他们的具体意义吗?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对于正整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抽象地讲,只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说明即可。

(教师教学时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信息,体会其中数的意义,充分让学生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包含正整数的信息,进一步了理解这些数的意义。

信息2:

出示第2题。

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1234这个数,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过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从多角度再次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

信息3:

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活动,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回顾空间,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学生举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举例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信息4:

0的妙用。

整理对0的认识。

教材按照所学内容的顺序,从“0克已表示没有”、“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用来占位”、“0可以表示分界”等各方面,对“0”进行全面再认识。

教材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0”的认识。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并举例说明0所表示的含义,并找生活中的原型与之对应。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运算角度认识0。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0的发展历史。

信息5:

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请你整理一下。

整理倍数和因数的内容。

鼓励学生自己整理,整理方法不是唯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信息6: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同学解释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

教学时,可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对1万,1亿有多大的认识,以充分展示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并复习巩固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意义的方法。

(帮助学生感受达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神奇的质数

在教学时,有人把质数看成正整数的“数根”;在现实世界中,质数在密码技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体验质数的神奇;也可以先查阅资料,交流后读感受;还可以鼓励学生把对质数的理解和所涉及的内容,写成资料或制成小报进行展览,感受指数世界的神奇。

作业设计

 

 

整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应用上节所归纳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2、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教具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可以利用小组竞赛形式展开练习。

这些练习一部分是对“回顾与交流”中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一部分是对整数这部分内容的补充,这些练习的设计,一方面是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关于各个习题的说明

第1题:

体验表示数的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十进制。

第2题:

对于比较大小,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策略;直接比较大小,改写以后在比较等。

第3题:

借助“小红家5月份收支情况”这一具体情境复习正负数的意义。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结余虽然是问号题,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经验尝试解决。

第4题:

本题复习了公因数、公倍数等内容。

在3和5的公倍数的时候,注意是有范围的。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设定范围,体会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5题:

学生估计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一般的,可以将要估计的东西分成基本相等的几份,通过数一份的数量从而对总数进行估计。

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这种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从事其他的一些估计活动,方法只要合理,数目接近120就可以。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四、数学万花筒。

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记数系统,并进一步认识到十进制的优越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整数

一、创设情境完成“巩固与应用”。

二、实践活动(布置作业)。

一、数学万花筒(介绍象形,楔形数字)

教后记: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认识百分数;能认、读、写小数和分数。

2、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转化。

3、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4、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生成知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自制测量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测量

出示回顾与交流中的第一个情境。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分数和小数的必要性,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引领学生再次经历分数、小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其产生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量一量,并尝试解决“1个单位量不尽,怎么办”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数的发展资料,谈谈分数的产生。

二、把抽象的分数生活化、具体化。

用多种方法解释的含义,进一步使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把分数、除法、比的关系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的含义,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及联系。

三、

(1)我喝了一杯饮料的十分之五。

(2)我喝了一杯饮料的。

(3)我却喝了一杯饮料的50%。

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有了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就清楚了,他们所叙述的规律是一致的。

以上三个小题,学生只要借助具体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即可,不需要学生抽象的记忆。

四、目的是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与小数的计数方法是一致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小数的计数方法是整数的扩展。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数位顺序表的逐步扩充过程;通过让学生填写数位顺序表,让他们再次感受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以后,通过对整数和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回忆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以上知识的回顾完全是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本着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目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一、利用情境介绍分数、小数的产生及意义。

二、多种方式解释

三、小数、分数、百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十进制计数法。

教后记: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各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概括、归纳和反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解思路和过程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本节建议

由于本节是巩固和应用,教师可根据本版情况对习题作以调整和补充。

二、习题说明

针对习题的一些说明。

第1题

目的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再次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主要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数据的意义。

教学时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中给出的资料,解释其中各个数据的具体意义,并请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育。

第2题

课前布置为好,课中找学生汇报,课后展示优秀作品。

第3题

复习分数的意义

第4题

进一步复习分数的意义,学生的答案正确都应鼓励。

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习题。

第5题

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及比较大小。

注意学生思路、语言表达能力。

第6题

复习比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比的意义。

第7题

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如何进行化简的。

二、全课总结

1、学情总结

2、知识总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

一、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二、学生的错误集锦。

例如:

错误1产生原因:

解决办法:

课后记:

 

 

 

 

 

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教材呈现的两个令人振奋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巩固与应用

教师呈现三道练习题及一些实践活动,下面就看这些内容作以说明,大家在使用教材时可根据班级实情,适当调整与补充。

第1题

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再交流是如何进行换算的,由此巩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2题

复习时间的认识及24时计时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借助图上提供的信息,计算小龙一天在校的时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3题

复习有关时间的计算,只要用离开起点站的时间加上40分就是到终点的时间。

实践活动

虽然是复习,也应鼓励学生实际调查,再次体会1分的实际意义。

三、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一、回顾与交流

展示一些生活情境。

二、巩固与应用

方法的指导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或其中的几种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忆小时候学习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换一方式来体会一次,请同学们看下表现补充完整,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图见小黑板

学生可能会发现:

(1)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3)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

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二、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

1、日历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日历,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游戏形式来深化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交流汇报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三、巩固与应用

1、找规律,填一填。

(1)8,11,14,17,(),23,( )

(2)4,9,16,25,(),49,64

(3)1,8,27,(),125,()

(4)3,6,9,15,24,(),63,( )

2、按下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图见小黑板

(1)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

(2)按照图上的方式继续摆桌子,完成下表。

桌子张数/张

1

2

3

4

5

6

可坐人数/人

6

6+4

6+2×4

 

 

 

第3题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六

(2)班同学按下面规律给教室挂气球,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第27呢?

第4题数一数

一、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老师请你们帮忙。

这是2008年8月份的日历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灰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样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可能是72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三、巩固与应用

答案

 

 

 

课后记

 

 

 

 

 

四、数的运算

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

针对回顾与交流中的四个问题作一说明:

第一题:

这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四则预算的意义。

在第一场景中,学生可以提出“两位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装饰教室还需着多少纸鹤”的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加以解决。

在第二场景中,学生可以提出“一共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并用乘法加以解决。

在第三场景中,学生可以提出“扎礼品盒、蝴蝶结分别需要多少米彩带”的问题。

并运用乘法加以解决。

在第四场景中,学生可以提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人”的问题,并运用除法加以解决。

第二题

引领学生回顾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运算,并举例说明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这些运算,目的是在集体交流中,寻找所学过运算的原型,系统的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使学生能认识到运算的原型。

第三题

这是对于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的回顾、教材引领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的。

教学时,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回顾,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可用教材提供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加减法和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第四题

不做全班的共同要求。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实例进行适当归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第1题:

加法的意义     减法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     除法的意义

第2题:

加法各部分关系

       减法各部分关系

       乘法各部分关系

       除法各部分关系

 

教后记

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进行爱国主义、节约意识教育与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出示巩固与应用

第1题

2006年第15届亚运会奖牌榜

单位:

排名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中国

165

88

63

 

2

韩国

58

 

82

193

3

日本

50

71

 

198

(1)请将上表补充完整。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尝试解答。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2题

打电话计费问题生活中学生常常在用。

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时,应使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3题

为支援灾区的学生学习,实验小学开展了捐书活动。

四年级捐12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60本,六年级捐的本数是五年级的3倍。

(1)五、六年级各捐多少本?

(2)五年级捐书的本数是四年级的几倍?

(3)六年级捐书的本数正好是二年级的5北,二年级捐书多少本?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4题

与前面的问题正好相反,此题是鼓励学生根据算式,目的是鼓励学生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加深理解各种运算的意义。

教学时,由于有前面学习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就可以了,再交流时应注意尽可能全面地提出运用各种运算的例子。

(防范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对生活信息的处理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一、中国金牌总数是日本的多少倍?

160÷50

二、平时你是如何理财的?

三、你为灾区学生做过哪些贡献?

今后打算怎样做?

课后记:

 

 

 

 

估算(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结识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情境一:

在生活中、学习中那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

请总结一下。

学生1:

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购买几件商品。

学生2:

计算题时要估算结果是多少。

……

此题目的是总结应用估算的例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应注重的首要方面,在复习中也不例外。

教材通过对话展示出估算的用处:

解决问题有时不需要精确结果;估算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运算结果,计算之前的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有大致了解,计算之后的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

(减少学生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

出示情境二:

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看电影。

班级

六一班

六二班

六三班

六四班

六五班

六六班

人数/人

45

43

42

48

46

47

希望影院能容纳300人。

  东方影院能容纳235人。

(1)估一估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

(2)估一估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并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

关于去哪个电影院看电影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引导学生通过说明估算的过程为自己的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选择估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应该去哪个影院,对于东方影院,可以将6个班的学生数去尾,都看成40,40×6=240,也就是六年级的学生数超过了240,因此不能去东方影院;对于希望影院,可以将6个班的学生数进一(看成50),50×6=300,也就是六年级学生数不够300,因此应该去希望影院。

估计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估算策略。

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交流不同估算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策略,因此很难有唯一的策略和答案,因此学生的估算策略和估算结果合力都应肯定。

估算后,教师可以引导进一步反思。

第一,可以将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进行比较,发展估算“直觉”。

三、布置作业

写一份实验报告。

(关于生活中的某此估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估算

一、列举生活或学习中那些时候用到估算。

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交流估算策略方法。

三、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