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06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表格式教案

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的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

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2)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3

……

……

……

3)问:

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

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出示: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5

0

3

3

1

4

5

6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

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交流

1)问:

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2)说明:

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

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

(生答)

问:

按要求列式。

(板书:

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

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

最多可以分给几人?

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

有没有全部分完?

还剩多少?

(板书:

……1(根))

说明:

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问:

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

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小结:

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

(1)

(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

14÷4=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学生独立列式

 

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讨论,再指名说

 

学生完成练习

 

大家畅所欲言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2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复习

1.笔算:

6÷3

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

分成了几份?

能不能分完?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1.揭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

7÷3

问: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问:

分成了几份?

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

商写几?

(板书)

问:

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

竖式中怎样算?

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

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问:

在竖式中,“1”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2.小结:

问:

算式中2……1表示什么?

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

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

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

(生试做)

指名说,师指出:

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

这个列的对不对?

为什么?

指出:

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

这个对吗?

为什么?

指出:

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

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2.观察:

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

18÷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板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题:

1)读题。

问:

分成了几份?

还剩几根?

9里面最多有几个2?

还余几?

2)生填写竖式。

3)问:

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

表示什么?

余数1呢?

(2)题:

2.完成2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找到商呢?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动手

 

回答问题

学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学生讨论,指名说。

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按要求动手分。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大家畅所欲言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3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6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揭题

1.口算

7×79×621÷33×4

24÷812÷235÷74×7

6×948÷818÷2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3.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题目,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

3.完成第3题。

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3)问:

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4题。

1)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5.完成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

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作业设计

练习一第4、5题。

 

学生口算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大家畅所欲言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4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练习一第7~15题

1.【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63÷92×856÷8

7×46×436÷45×6

28÷712÷63×935÷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4.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67÷9

40÷847÷8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3)问:

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

为什么每组中的第一题没有余数,第二题就有余数?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

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小结: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

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问:

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确定是多少呢?

3)问:

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第

(1)题。

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其余3题,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学生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

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口算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分组计算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畅所欲言,看谁讲得好!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5课时实践活动:

我们去植树

【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

【教学要求】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情景引入,信息整理

1.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意思吗?

对。

这天是植树节,中山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将要组织植树活动,大家看这幅图。

(出示)

1)问:

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信息得到的相应结果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知道了一、二、三班的小朋友们各要植树的棵数,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栽的?

2.对于每个班的植树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

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并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4.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还有那些时候回遇到类似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看谁回答的最棒!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学生解决问题

 

大家抢答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