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案dayin.docx
《设计心理学教案dayi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教案dayin.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教案dayin
《设计心理学教案》教案
宿州学院美术学院李稳
二○一一年二月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简称,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符合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特征,达到人,产品,环境三者的协调,符合商品市场的经济规律。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程的基本内容为设计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研究方法;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动机,态度设计心理学的设计附加值与消费者的满意度;设计心理的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产品设计、商品设计与消费者的心理;企业设计与消费者的满意度。
根据《设计心理学》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更关注外部世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力求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扎实的对本国企业文化的了解.同时掌握比较先进的采集企业内,外实态数据的技能和方法;掌握消费者的行为与产品设计,商品设计之间的规律,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商品市场的经济规律,并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未来设计师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二章使用动机和操作行动(8学时)
第三章知觉与知觉行动(8学时)
第四章认知与认知行动(8学时)
第五章专题研究(8学时)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以讲授为主,提倡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像资料等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发布信息的能力。
以多媒体为依托全程应用课件教学,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
四、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五、教材与参考书
1.《设计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3.《情感化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4.《艺术设计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凌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
5.《装饰新思维——视觉艺术中的愉悦和意识形》,布来特,江苏美术出版社
6.《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7.《学习心理学》,周谦,科学出版社
8.《心理类型说》,荣格,华岳文艺出版社
六、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作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最后考试与平时成绩比例为70
%和30%。
评分标准:
项目及
成绩所
占比例
项目
分值
分项指标
及分值
评分说明
平时成绩
(30%)
考勤(10分)
(10分)
根据学生考勤、遵守纪律情况和学习态度给分数。
作业成绩(20分)
(20分)
根据学生作业在内容、功能、技术、形式等方面的综合设计水平给分。
考试成绩
(70%)
(70分)
(70分)
以学生期末考试最终卷面成绩为准
(考查方式和评分标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变通)
绪论
一、什么是科学?
按照英国的传统,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学等等被认为是科学。
准确说,这是自然科学的概念。
那么机械工程是不是科学?
社会学、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这些问题引起了许多人思考,尝试对科学下了许多定义。
简单说,科学是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使科学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任何学科都不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本学科的目的是什么,研究对象和课题是什么。
2.怎样能够认识这些对象,以达到本学科设立的目的。
3.从事探索或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按照目的对象(因而也决定了其科学方法)来分,科学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观察研究自然存在的东西;另一类是研究人类制造的东西(人造物)。
自然科学属于第一类。
第二类包括各种技术科学。
从19世纪末一出现心理学,对研究对象课题思考就出现很大争论,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认识论考虑的主要问题是认识的作用。
100多年来心理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怎样才能了解人的思维(例如,动机、意图等等)。
心理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采用自然科学的理性主义。
心理学属于经验科学,缺乏经验,只靠书本,很难真正学会心理学的思维方式,也很难得到真正的知识。
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主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研究的可靠性。
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提出对自然现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致包含三方面。
首先观察收集事实;其次,根据经验和观察提出假设,用实验(试验)和推理去分析这些假设是否与观察的现象基本一致,把得到证实的假设作为解释的依据,成为理论;最后,其他人在其它环境中,采用类似条件和方法应当能够观察到类似现象,验证类似的结论。
自然科学强调客观性,人们能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才能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
如果说,你能观察到一个现象,而其他人在同样条件下采用同样方法却观察不到这个现象,就会对你的观察提出疑问。
20世纪以来,哲学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观念(知识是证实真正的信念),对规律的了解需要长期的历史时间和实践。
在心理学中,100多年来一直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怎样观察和了解大脑的活动和内容。
大脑活动很难被观察,而且大脑活动时时在变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大脑思维活动?
是否具有客观性?
是否能够按照自然科学的客观性要求去要求心理学?
心理学不是自然科学,不应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去衡量。
有些科学定义强调科学的动态特性,寻找和发现新事实,发现新理论(新解释)取代旧的。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代牛顿的理论。
1951年康南特(Solso&Johnson,1989)把科学定义为“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的概念和概念性体系(schemes),它的发展是作为实验和观察的结果,并且对进一步实验与观察是有效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尝试去确定什么因素与什么结果有关系,这些“事实”被放入概念性体系中。
这些体系(或理论、或模型)是尝试性的,用它去解释或关联信息。
发现新信息后,又会建立新的概念性体系。
各种科学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假设前提、科学方法和判断标准。
自然科学强调观察、推理、和验证。
观察是为了达到客观性、逻辑性、和可靠性。
推理必须按照大家认同的方式:
形式逻辑。
这样,推理的标准是逻辑性。
任何命题都必须能够被别人复现,这样才能达到可靠性。
一般自然科学的方法中对宇宙万物结构有一些基本的假设前提,自然是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律来构成的,这些规律支配着它的运行。
这些规律可以被观察到,一般“有规律”的特性可以被发现,从这些观察可以得出一般性原理、或模型。
在其它地方按照同样条件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得出类似的结果,这样得出的自然规律是可靠的。
换句话,自然科学强调:
实验客观、建立描述(理论)、结论可验证、和知识的系统性。
自然科学的目的主要包括:
陈述事实,解释因果关系,预测未来发生某种现象的可能性,控制负面作用。
然而,事实上,自然科学的上述作用是很有限的。
例如,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时间、和空间,而迄今只对物质结构有所了解,对时间和空间的了解很少,甚至连定义也没有。
自然科学强调这三个标准(客观性、逻辑性、可靠性)。
如果一门学科不具备这三个特点,是不是能够被看作科学?
心理学就是这样。
你能观察我现在想什么?
迄今为止,很难或无法观察大脑思维内容和生理心理过程,因此很难达到客观性。
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过程往往很难用逻辑推理方式进行研究,因此很难达到逻辑性。
人在不同环境时间,心理过程可能不同,因此很难被准确复现,很难被验证。
这是100多年来心理学界反复思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逐渐人们发现,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了解很少,对因果关系的了解很难。
往往一个似乎很明显的现象,深入探索后才发现很难搞清规律或因果关系。
这样,人们转变了研究的目的和思维方式,尝试去探索哪些因素对结果有影响,这些因素变化,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二、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的心理学与其它科学一样,起源于古希腊,因此英语中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也来自希腊由psyche(灵魂)和logos(讲述)二词构成。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7年)把医学于迷信分离开来,发展了前人的体液理论,形成“气质说”,认为良好的健康是由四种体液平衡所至,这四种体液形成四种气质,黏液质、多血质、忧郁质、胆汁质。
公元前2世纪,加仑进一步发展了气质说。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提出,知识就存在于我们自身,只需要我们通过正确的推理去发现它,古希腊人具有不死的灵魂,他认为灵魂就是是意识,可以与肉体分开存在。
这种思想对心理学影响很大,沿着这种方法,柏拉图、康德、和现代一些心理学家继续发展心理学。
柏拉图研究了性格、欲望、记忆。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322年)在《动物论》中研究了感觉、虚幻、思想等概念,把灵魂产生思想的地方叫 psyche(心灵),心灵不是非物质的,而是思想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这种从功能角度解释大脑的观念叫功能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至今仍然影响着认知理论、信息理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古希腊还有其他许多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
1845年一批年轻的心理学家建立了柏林自然学会,研究神经和精神过程。
其中,赫尔曼·亥姆霍茨(1821年-1894年)研究了神经传递、色彩、视觉、听力、和空间感,他测量了神经脉冲在神经纤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每秒50米到100米,写了《生理光学手册》,研究了视觉感觉和色彩视觉。
他提出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觉细胞,此理论被成为扬—亥姆霍茨理论(三色理论)。
一般认为德国的哲学生理学家威尔汉姆·冯德(1832年—1920年)是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他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医学。
于1858年在海德堡大学给生理学教授赫尔曼·亥姆霍茨当实验助手。
他认为有意识的精神过程是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完整地发展了实验方法测量某些精神过程,确立了这门新科学的主要原则,并为后两代人所使用。
美国人称他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实际上,他规划组织了心理学系统,创建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
他提出心理学是关于精神(高级心理活动)的科学,把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美国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说他的目的是成为“心灵的拿破仑”(黎黑,1997,197)。
并说,只有直接经验的实验研究才是自然科学,其它的都是精神科学。
1862年冯德出版《感官知觉理论论文集》,向机械论生理学家提出挑战,认为心理学只有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时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1864年他在家里建了一个实验室。
1874年他出版《生理心理学原则》一书,明确指出此书是要划出一门科学的界线。
1875年他到莱比锡大学。
在他的实验室里约进行了100种主要的实验研究和无法计数的小实验。
他对心理学实验的定义是,在这种实验中,一个已知的、受控制的生理刺激被施加进来,及一个人被观察到和测量到的反应。
他用内省法(被实验者的口述法)获取了被实验者的内心反应和计量信息。
他培养了许多学生,自己指导过200多位博士的论文,这些人后来成为德国、美国和许多国家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影响了两代美国心理学家。
他反感同时代美国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至今许多德国人还认为詹姆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
1920年他88岁,在他去世前8天还在写作。
冯德从医学(生理学)中将心理学建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与冯德同时代,出现了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1842年—1910年)。
他在美、英、法、德、瑞士都上过学。
1867年他认为心理学将变成一门科学,并想去德国拜访冯德,1875年开始教心理学,把冯德的实验心理学引入美国,几年后他成为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1899年成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他相信实验心理学,但是不喜欢做实验,然而让学生做了广泛的实验。
他写的1400页的《心理学原理》对美国心理学有重要影响,使他成为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
1892年以后,他的专业研究兴趣转到教育宗教等方面,1902年出版的《实用主义》一书,使他成为美国著名思想家。
他的心理学被称为功能主义,例如他认为意识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过程或功能。
他提出“思想流”或“意识流”的概念,对美国心理学家引起较大反响,并被作家用来写作。
他还研究过意识本质、自我、意志、情绪、催眠暗示等问题。
他没有心理学体系,而且有意识让自己的思想不要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因为心理学成为宏大理论的时机未到,当前应该解释推理、注意、意愿、想象、记忆和感觉等活动。
他用内省分析作为探索思维的主要方法,同时他认为内省是很困难的,也容易出错。
当思维飞快地进行时,谁能控制它的精确顺序?
或事后准确描全部思维过程?
当感觉大同小异时,谁能准确比较它们的强度?
詹姆斯很有说服力,然而缺乏一致性。
同一话题,他在正面和反面都很有说服力,使人往往感到了“詹姆斯式的矛盾”。
在他著名的《心理学原则》中就有极明显、使人困惑的矛盾。
他的影响很大,但是没有形成学派,也没有追随者,但是变成了美国心理学的主流部分,在实验方法却不如冯德的影响。
他把心理学原理用于教育,形成了教育心理学。
1904年俄国心理学伊凡·家巴甫洛夫(1849年—1936年)获得诺贝尔奖。
在中学大家就学过巴甫洛夫的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由这个实验他相信已经找到了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基本单元,所有学习得来的行为,只不过是一长串的机械式的条件反射,是刺激反应的结果,提示行动的各种外界的东西被称为刺激,刺激是主动的,反应是被动的,这一观点就叫心理学的行为主义。
从1920年代到1943年,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所发表的论文近1000篇。
这一理论一直到1960年代对俄国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影响很大。
同时期,心理学家约翰B·沃森(又被翻译为华生)在美国大力兜售行为主义。
他生于1878年。
1913年他在《心理学评述》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被称为是行为主义者宣言。
1916年他开始阐述巴甫洛夫的条件形成理论如何扩大了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几年后,他把条件反射说成是行为主义学说和方法论的基础。
他在三句话中宣布了三个不一般的观点:
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意识,心理学的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内省式的,心理学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和控制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本理解。
他认为从古希腊到康德、休谟、冯德、詹姆斯、弗洛伊德都误入歧途,心理学不应该研究那些主观的、无法准确定义和测量的意识过程。
他认为心理学不科学,用自然科学的价值观念(客观性、复现性、系统性)来改造心理学。
1915年他成为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
他把人类行为都归结为刺激反应(S-R)过程。
1930年后他离开了心理学界,在广告公司工作。
1957年美国心理学协会给他一份奖金,奖励他对心理学的贡献。
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的统治力量和基本模式,而弗洛伊德主义、视觉造型(格式塔心理学)、精神测试、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在美国都不是主流。
行为主义者用老鼠、猫、狗等动物做实验,例如,老鼠在迷宫里的行为,饥饿对鸡啄食反应的影响等,把实验结果用于人类。
在沃森之后,美国又出现了几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赫尔(1884年—1952年)断言心理学是自然科学,把数学物理方法全面用于心理学,并认为心理学的基本法则都可以用少数几个方程式来定量描述,按照自然科学来重新建立心理学。
这套方法早已被抛弃,1960年代后,行为主义心理学败落,几乎无人再以他的理论作为研究心理学的基础了。
斯金纳(B.F.Skinner,1904年—1990年)是美国另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的主要贡献是关于“操作性条件的形成”。
在巴甫洛夫的条件中,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新的刺激。
在桑代克的工具型条件形成中,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是反应,而不是刺激。
斯金纳认为,动物进行的任何随机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是对环境的操作,是操作动作,奖励这种活动,会产生操作条件形成,通过对一系列动作的奖励,可以使动物的行为定型。
他用这种方法训练鸽子弹玩具钢琴,并把这种方法用于教学,复杂的问题可以被分解为简单的步骤,学生每回答一问题,就立即被告知是否正确,这是一种行为强化作用(奖励),这种强化比延迟强化的效果好,这样形成了美国的“控制教学法”。
这种机械式教学模型红火过一时,但很快就没人使用了,如今计算机自学中又有人使用那种低水平的立即强化的自我教学法。
后来十几个国家的教育研究表明,人与动物不同,对人来说,控制教学的细分法只提供了一部分知识,还需要完整有层次的思想结构,延迟强化比常常比立即强化的效果更好,思考别人的反应可能会比立即反应得到答案学的东西更多,观察别人的行为是有效的学习形式,而且不牵扯到立即强化,奖励或惩罚往往只能起短期作用。
斯金纳被称为是一个煽动家和杰出的广告人。
他声称自己没有一种理论,也不需要学习理论,但他相信一个理论:
任何事情都是又奖励和惩罚的历史决定的,他的理论关心的是引起行为需求和引起行为消灭的情景。
他断言,不必去努力发现什么样的人格、心理状态、感觉、性格、目的、计划、和意图,而这正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他嘲笑心理学去尝试了解人的内心。
人不是动物,用老鼠、猫、鸽子、狗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并不适合人。
行为主义时代后期,他们也逐渐认识到德国传统意义下心理学的意义,经过半个世纪的周折又回到心理学的起点,开始研究人的感觉、动机、性格、推理、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儿童发展、遗传倾向和经验、人际关系等人类的心理问题。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崛起,行为主义心理学败落了。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产生于德国。
格式塔来自德语词Gestalt,意思是“造型”,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又叫视觉造型心理学。
1930年代它是德国心理学的主要力量,也是其它国家逐渐成长的心理学流派。
它的基本含义是把视觉看到的形式通过思维进行了有含义的造型组合。
他们发现了一些视觉造型定律。
它的代表人物有麦克斯·韦德海默(MaxWertheimer,1880-1943,犹太人)、考夫卡(KurtKoffka,1886-1941,半个犹太人)、科勒(WolfgangKoeler,1887-1968)和登尔卡。
视觉造型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知觉获得的东西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即“整体多于部分之和”,并认为视觉造型理论是整个心理学的基础。
由于德国纳粹的迫害,他们四人在1927年到1935年前往美国,对美国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在他们的影响下,1950年代基布森冲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框架,在美国创立了有影响的知觉心理学,对培训飞行员、美术教学等等有重大影响。
许多世纪以来,“人是怎样获取知识的”一直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人认为学习只是一些经验的连接或嵌入。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机械的刺激反应过程。
人类学习中设计的高级神经活动都被忽略了。
视觉造型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把“含义”和“思想”恢复到学习之中,人通过思维来理解含义。
这样重新回到认知过程,把意识和含义这两个基本研究对象带回到心理学中。
它的一些重要思想在感知、解决问题、和记忆这三大心理学领域中成为主流。
几十年后,它的中心信条被若干研究强有力的确证下来,例如,对语言获取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语法之前就感觉到句子里的语法结构,并按照语法结构说话。
视觉造型心理学为19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在心理学界,没有人像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年—1939年)倍受赞扬又惨遭诋毁。
他有许多崇拜者,也有许多反对者,获得诺贝尔桂冠的彼德·梅达沃认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知识欺诈”。
1873年弗洛伊德上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31岁时作为神经和大脑专家开设私人诊所。
他改变了传统的电击疗法,而采用催眠暗示治疗歇斯底里病,被认为是江湖骗子。
1896年开始采用心理分析,他给病人说,只要额头上有压力,就会在眼前看到图片形式的回忆,对此进行追索,会发现导致病源的思想,他很快发现这只是另一种暗示形式。
1900年他放弃这种方法,完全依靠口头暗示来寻找病源。
他把心理分析技巧用来释梦,并且对自己的梦进行心理分析,尝试解决自己的精神抑郁症,并写了《释梦》一书。
他认为意识分为三种功能层次:
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最后一个是最大最有影响的一部分。
在新生婴儿中,所有的精神过程都是本我过程,处于无意识的原初欲望状态,本我的要求按快乐原则进行,不管社会规则。
哺育孩子的作用是控制本我的力量,通过对有意识思维教育,形成自我,自我的很大一部分是无意识的。
当道德价值转变为内心化成为自我谨记的信条后,成为自我理想,形成良心,这时变成超我,超我会唤起强烈的“应该”或“不应该”的感觉。
1902年他被升为维也纳大学的特命教授,组织了“星期三心理学会”,1908年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
1910年国际心理分析协会也成立了。
他的主要著作有《普通心理病理学》(1901年)和《性学三论》(1905年)。
后一本书使他名声大败,被称为“色情作品”、思想肮脏的泛性论者、“维也纳发浪荡子”。
由于美国军事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从1940年代就对知觉与动作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操作雷达声纳的视知觉问题,操作火炮时知觉与动作的协调问题等等。
在大量的军事技术操作问题中,知觉与动作是紧密关联的,在军方支持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1980年代已经出现了浩瀚如海的研究论文,无人敢断言到底哪些有用哪些没有。
在DOD和NASA的支持下,1980年美国空军和航天医学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一个项目,名为“为设计师的知觉信息大全”。
该项目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汇集了那些潜在有用的关于知觉与操作动作的论文,于1986年出版了两卷集的《知觉和人操作手册》(HandbookofPerceptionandHumanPerformance,JohnWileyandSons,NewYork),第一卷名为《感官过程和知觉》(SensoryProcessesandPerception),第二卷为《认知过程和操作》(CognitiveProcessesandPerformance)。
这是由美国空军提出的,由俄亥俄州瑞特-帕特森空军基(Wright-PattersonAirForceBase)的阿姆斯庄航天医学实验所(ArmstrongAerospaceMedicalResearchLaboratory)人工程部视觉系统科组织的一个项目。
66名美国教授和研究员以及若干加拿大教授写了一万多页手稿,包括1500幅插图。
尽管工程如此浩瀚,他们仅仅只是挑选了那些对系统控制和信息显示的人因素设计潜在有用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从四千多位研究人员的文章中挑选出来的。
三、心理学的两个假设
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尝试去理解行为有规律的特性,去理解、预测、或控制行为,但是要达到一定精度却是很困难的。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有一些的假设,假定自然的本质是有规律的,但是研究的对象、技术设备、和方法不同了。
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学时建立了两个假设前提。
第一个假设是:
科学观察是通过我们的知觉经验而获得的,我们通过看、听、闻、尝、触来感知的。
观察是在某种确定环境里进行的,或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像实验心理学里那样)。
其他人在类似条件下也能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实验结果的复现特性叫结果的可靠性。
然而心理学观察是十分复杂的。
心理学的实验对象是人或动物,影响人的心理过程的因素十分复杂,在同样实验环境中,他(它)们的心理状态并不一定一致,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重复14个著名实验,其中7个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相反。
谁错了?
怎么判断?
也许都错了?
也许都正确?
也许……。
其次,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的能力和范围有限,超出正常知觉灵敏度范围的信号无法被人感知,例如视频外的电磁波,超出听觉的机械振动声波。
对实际观察和研究来说,我们了解了到哪些问题我们不清楚,就可以设法进行观察研究,但是是否有许多东西超出了我们的知觉和思维?
肯定有。
最难的问题是:
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我们不知道,也许很远,也许就在我们周围,并且对我们产生作用,但是我们并不知觉,如果我们知道有什么存在,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