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943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6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docx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

每天一素材

17岁少女选美夺冠跑谢拾荒母亲

10月28日,一位来自泰国拾荒家庭的17岁女孩阿敏,凭借高挑的身材、出众的长相和独特的自信,一路披荆斩刺,最终赢得泰国选美冠军。

阿敏获得冠军后,跪拜还在拾荒的母亲,这一幕令众人感慨动容。

来自泰国北榄府的阿敏,虽然成为了泰国选美比赛的冠军得主,但在光鲜的舞台之外,她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

阿敏家境清贫,从小家里便以拾荒维生。

高三毕业后,她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学业,只好选择去工作,赚取大学的学费。

在此之前,这位十几岁的女孩已经做过不少工作,比如卖二手衣服,帮助家里的拾荒生意等。

后来,在泰国选美圈的亲戚见阿敏一家生活不易,于是带阿敏报名正好赶上档期的选美比赛,更没想到阿敏在比赛中不畏出身贫寒,努力展现自信的一面,因此一鸣惊人,一路拼搏直到摘下桂冠。

阿敏获得冠军后,迫不及待地戴着桂冠及饰带回到家里,跪拜母亲以表示感恩。

阿敏表示自己能有今天,也是靠家里拾荒生意的支持,大家都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赚钱,所以她一点都不会因母亲靠拾荒维生而感到羞愧。

但她也期望在赢得选美冠军后,能够接到一些广告、影视工作,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关键词:

感恩、感动、孝心、自信、拼搏

精美文段:

阿敏用她的行动感动了众人,让我们重拾淡化的孝心,也让我们看到自信赋予一个人的勇气和力量,无论身处何等困境,我们都不该放弃向上的希望。

 

每天一素材

马拉拉:

用自己柔弱的声音震撼着世界

7月12日,马拉拉在她16岁生日这天来到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与来自80多个国家的几百名学生参加青年大会。

联合国把这一天定为“马拉拉日”。

马拉拉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

“极端分子害怕书和笔,教育的力量令他们感到畏惧。

他们害怕女性,他们被女性发出的呐喊所震慑。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每天都要炸毁学校,因为他们害怕改变,害怕我们通过努力得来的平等。

兄弟姐妹们,为了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我们向往学校和教育,我们将为了平等和教育继续我们的步伐。

如果要达到我们的目标,就必须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让我们拿起书和笔,它们是最有力的武器。

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支笔和一本书,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教育是唯一的途径。

”这位因为在巴基斯坦追求女孩上学权利而被塔利班枪击的姑娘,坚持用自己柔弱的声音震撼着世界。

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马拉拉与凯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马拉拉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就算我是个小女孩,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能成功,我也不应该丧失希望。

”她说。

4月,美国国家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艾米·门泽为提倡马拉拉的精神,决定以马拉拉的名字为她所发现的小行星命名,这颗31620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马拉拉星(Malala)”。

马拉拉震撼世界的8句话:

1、“就算我是个小女孩,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能成功,我也不应该丧失希望。

2、“我声嘶力竭不是为了大喊大叫,而是为了帮沉默者发出声音。

3、“在半数民众受压迫的时候,家国何以谈振兴?

4、“我们曾生活在恐惧中,但勇气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5、“人总是在被消声的时候才明白发言的重要性。

6、“全世界都陷入沉默不可怕,这只会让选择出声的那个人更振聋发聩。

7、“人可以被夺去纸和笔,但思考的过程却无法被禁止。

8、“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笔,就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关键词:

教育、平等、权利、青年、使命

精美文段:

世界很大,个人的力量很小,一个小女孩的力量就更微小了。

但初出茅庐的马拉拉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她在世界各地奔走呼号,为了是让女性能够与男性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她的勇敢让成人也倍感汗颜。

每天一素材

宇宙送给我们一个刘慈欣,刘慈欣送给我们无数宇宙

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正式揭晓。

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

雨果奖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

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

9号的《科幻世界》的封面上用这样一句评语描述他:

“宇宙送给我们一个刘慈欣,刘慈欣送给我们无数宇宙。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

他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

“作为一个生活在山西阳泉的水电站工程师,在身边人看来,没人对我感兴趣,更没有人对科幻感兴趣。

”刘慈欣表示,当他从1989年开始科幻创作的时候,雨果奖就像天上的星星,自己从未想过会和它建立什么联系。

直至获奖,他和外界的联系也仅靠电话和电子邮件,断了这两样,他真的不会被人认出。

在刘慈欣看来,爱好科幻与爱好钓鱼、登山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一个是思想上,而另一个是身体上。

关键词:

兴趣、坚持、低调

精美文段:

一个平凡的人,想着不平凡的事,刘慈欣用自己的坚持,最终成功地摘得了雨果奖这颗天上的星星。

在别人对他“不感兴趣”的背后,他冷静地构建了自己的科幻王国。

 

每天一素材

姚贝娜:

夜空中最亮的星

4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出版的MPC93071小行星公告里,将第41981号小行星命名为“姚贝娜”。

命名介绍的页面这样写道:

“姚贝娜(1981-2015),一位才华横溢又充满勇气的中国女歌手,曾因在流行音乐方面的成就屡获奖项。

她有一首著名的歌叫作《心火》,讲述的是她与癌症抗争的故事。

离世后,她捐献出了自己的眼角膜。

2011年,姚贝娜检查出患乳腺癌。

2013年,姚贝娜因《中国好声音》获得广泛的关注。

底,姚贝娜乳腺癌复发,几度传出病危消息。

1月16日,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停止了心跳,年仅33岁。

姚贝娜生前留下遗愿,表示死后要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如今她的眼角膜已成功帮助3名患者恢复光明,余下的眼角膜还可以帮助4个人。

她的成名之路不是一夜爆红,每一次起承转合背后都是踏实、平淡、默默的付出。

她在《心火》里唱道:

“我是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

”她的音乐让她的生命永恒。

关键词:

热爱、梦想、坚持、公益

精美文段:

为了音乐梦想,姚贝娜全力以赴,哪怕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日子里。

在音乐的道路上,她乐观前行。

她默默努力,爱已及人,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喜爱她的每一个人,她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每天一素材

屠呦呦:

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

屠呦呦是一位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经历、非两院院士的“三无教授”。

屠呦呦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那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她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难以根治疟疾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位的“升级版”。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歌尔摩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

关键词:

进取精神、坚守、执着、成功

精美文段:

条件艰苦,她没有退却;岗位平凡,她没有因此平庸。

屠呦呦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最终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这种不安于现状的进取精神,让她有了一次次走向成功的可能。

 

每天一素材

《皮囊》:

我们的灵魂,扛着一副皮囊在行走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

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

用“皮囊”这个具有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长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福建的一个沿海小镇,作者写作了残疾的父亲,坚韧的母亲,童年的回忆。

最令人触动的不是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种精神,而是作者在讲述这些往事之时那种出奇的冷静。

这种冷静来自于他的经历,是从那片乡土上传承下来的某种精神,融进了他的血液。

创新立意

小镇青年蔡崇达的作品细腻克制。

他观察小镇上的每一个人,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

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其实人内心的渴望都是一致的。

虽然只是一个东南小镇,但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其中人们对生命的态度发人深省。

1、滴水藏海。

小小的镇上有着各色各样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多面而丰富的小社会。

读这个小镇的故事,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的发展脉络和内在品格。

2、生命从简。

“皮囊”是一种直白的描述。

肉体的生命寄托在皮囊之中,但每一个生命又绝不仅仅限于这一尊肉体,还有更高层面的精神做指引。

因此,一切从简,跳出皮囊,善待皮囊,善待生命。

精美文段:

我是一个从小接受着唯物主义思想教育长大的青年,年少的时候我也曾经义正词严地断定这个世界没有神灵也没有鬼怪,一切对神灵的崇拜都是属于封建主义思想。

我的祖外婆笃信观世音菩萨,在卧室里请了神像早晚上香朝拜,祈求神灵保佑,保佑家庭和睦,保佑后代成才,保佑自己身体健康,我们这些后辈青年都在心里嗤之以鼻。

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神灵是否存在并不那么重要,心中是否有信仰才更加重要。

有信仰的人比起没有信仰的人,在面对各种苦难时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

在《皮囊》一书中,作者母亲对神灵的信仰,让她在无数次打击之下,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庭。

或许,这是属于穷苦人的一条大路。

速用提示:

把“我”的外婆信菩萨,和小说《皮囊》中母亲信神灵放在一起进行类比,让信仰的力量不言自明。

 

每天一素材

《时间移民》:

追求宇宙的终极美

《时间移民》是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其中包括《时间移民》、《镜子》、《欢乐颂》等经典作品。

刘慈欣借助科学推进器,将人类文明兴亡史写到银河系、太阳系、恒星系……

迫于环境恶化和人口压力,地球政府决定派出远征队,选取25岁以下的人类成员向未来移民。

旅行队伍进行了多次停留,但每一次的地球环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最后要走的只剩下大使一个人了,他脚下的大地是空的,那是一个巨大的冷库,里面冷冻着40万人,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还有200个这样的冷库。

“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融合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精致或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的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的唯一寄托。

”一如作者刘慈欣所言,科学与伦理道德的冲突是科幻作品永恒的主题。

创新立意

刘慈欣在书中以更加宏大的视角看这个世界。

国家的争斗显得无足轻重甚至可笑,更不要说个体的钩心斗角。

在时间的长河中,有更高级的科技与生命主宰地球与我们,我们应当心怀敬畏地生活。

1、更高的视角。

只有拥有超出一般的视角,才能看到常人无法看见的东西。

刘慈欣就是这样一个小说家,他像洪荒宇宙的忠实旁观者一样,拥有悲天悯人之心,在为我们探清未来之路。

2、敬畏惜福。

现代人许多都不懂得珍惜拥有,物欲的消费观让大家不断地占有更多的东西。

这个过程充满了贪婪、消耗,终有一天,地球会毁在我们深深的欲望之水中。

文段

科学只是工具,探索没有尽头,我们拥有的只是我们所触及的极其渺小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遵循科学的原则进行延伸和拓展。

就像《时间移民》中展现的世界,科技分天启科技和修罗科技,前者让我们愈发美好,后者给我们更多威胁,其本质在乎人性与人心。

当不再有隐私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

改造人类的基国来解决人生存的能力是否可以被接受?

为了知道一个答案而献祭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

当所有的知识都不再需要学习,可以通过技术植入的时候我们还能干些什么?

一个个问题其实都在叩问人性。

科学很多时候是冰冷甚至残酷的,就看我们怎么应对。

我们将走向哪里?

谁都不知道,但如果回归人性和内心,纵然没有答案,至少也多些力量。

对于结局,我们不能预见,却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预判,这种方式需要科学的理性,更需要人性中那似乎不可控的感性。

 

每天一素材

哗众失宠

深巷困好酒,薄土掩黄金,在如今社会,我们就得会推销自己。

然而,推销不是倾销,不是毫无原则地发光发热,不是让公众看尽自己。

哗众取宠,算不上手段,更不是箴言,而是一种尖锐的讽刺;但说取宠,有人怕会飘飘然,忘乎所以,认为真的可以求宠。

不如将“取”改成“失”,更有醒世作用。

况且,失宠也是必然的——你以为群众都是那么好糊弄的?

哗众取宠隐透着哗众诸君的三观问题。

但是以自损形象为代价,无异于挖肉补疮。

金庸大师笔下有一套“七伤拳”,出拳时声势煊赫,敌人很难抵挡住这源源不断的劲力。

但练此拳有个先决条件,内力须臻化境,否则对自己的脏腑有着很大的伤害,实是先伤己,再伤人。

哗众倚仗浮夸的言论去攻击人的某个弱点,迎合某种思维。

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落入人家的陷阱里。

(江咬根)

创新立意

“哗众取宠”是本素材的基本立意,但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1、珍惜名誉。

一个人的名誉,是在长时间的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来的。

要想获得别人尊重,必须时时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一味地放纵自己,最终只能遭人唾弃。

2、谦逊低调。

谦逊是一种美,低调是一种态度。

哗众取宠者,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总希望能够高高在上,最终不仅不能“取宠”,还会因此而失宠。

3、伤人终伤己。

总是看到他人的弱点,以浮夸的言论攻击他人,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让自己承受苦果。

要知道,在伤害他人的过程中,会承受更大的反作用力。

结构方案:

本则素材适合放在文中充当理论论据。

具体分析时,可以通过对“取”与“失”的关系的挖掘,或者对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道理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文段:

低调之美

低调,是一种美,一种展示出生命谦卑姿态的美。

低调,是一种心态,可是,能够保持这样心态的人并不多。

在这个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很多人已经忘乎所以,然而,在人们的称赞声中,他们又怎能预知灾祸的到来呢?

如今社会,很多人都在争着表现自己,甚至炫耀自己,为了能够博一个名声,为了能够让大家仰视。

但有时,这样的哗众取宠,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会伤害他人。

这种缺乏理性的高调为人风格,或许会让自己在短时间内陶醉一下,但经历了时间淘洗之后,将很快失去意义。

低调一些,谦卑一些,生活或许会更从容。

速用提示:

文段以“低调”为写作中心,对低调的内涵进行了充分论述之后,从反面进行分析,并引出素材中相关的内容,表达对高调为人风格的批评态度。

每天一素材

想要与需要

年轻时曾听一位友人谈及她的祖母:

用来挽髻的那几根发夹,祖母一用三十年没换过也没遗失过。

这对当时处于什么都求新求变年纪的我,真真是不可思议。

年纪十五二十时,我因为失学,常一人在台北街头游荡。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欲望像鼓起的帆,口袋里的钱永远跟不上它的速度。

年轻的感官是如此强烈,以致永远处在欲求不满的状态中,很是煎熬。

几年前开始,我试着在出门前先列购物清单,有几次写好却忘记带,回得家来一比对,果真是该买的没买,不该买的却买了一堆。

最好的方法还是每每动心要掏钱时,先问问自己眼前这物件是不是真的需要,少了它日子是不是会过不下去。

遂会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真正需要的却少得可以,经这样省思后,购买的欲望便会降低许多。

(朱天衣)

“克制欲望”是本素材的基本立意,但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1、懂得舍弃。

人生是平衡的,有舍才有得。

舍弃不需要的,便能看清需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并在这里享受最惬意的生活。

舍,其实就是得。

2、理性生活。

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很多人都曾矛盾与纠结。

感性的生活,看上去很浪漫,其实没有头绪;理性的生活,看上去很死板,其实已将生活所需理得清晰。

理性生活,才能轻松自由。

3、知足常乐。

满足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快乐,才能让生活变得真正富足。

懂得知足,是一种幸福;被欲望操控,会让人疲于奔命。

结构方案:

本则素材适合运用在分析过程中,可以作为一个主要论据,通过对素材内容的概括,提炼出能够表现写作中心的角度,进而表达鲜明的观点。

话题:

理性思想创造智慧生活

几十年前,钱钟书曾写过《写在人生边上》,呼唤理性和精神的回归。

当今物质化时代,人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理性思考,树立自己非物质化的梦想,才能享受一种智慧生活。

在理性思想的支配下行动,能让我们体察到生活的智慧,能让我们发现生活的哲理。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满购买欲望的人,是被感性支配着思想的。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能理性分析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多余的,不仅对自己所需有了计划,还能够删减掉那些没有必要的开支。

这样,自己变得轻松了,生活也变得清晰了。

速用提示:

本段论述以理性为话题,在论述过程中自然运用到素材中的内容,但没有对素材进行全面交代,只是提炼出本质。

 

每天一素材

E.L.多克托罗:

在文学和历史之间寻找平衡

7月21日,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小说家E.L.多克托罗在纽约逝世。

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推特上向他致敬,称“多克托罗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书教会了我很多,世人永远怀念他”。

在文学和历史之间寻找平衡,是多克托罗写作的一贯特点。

对多克托罗来说,历史并不是板上钉钉,而是可以被重新解构的。

多克托罗的代表作《世界博览会》问世之初,连续3个月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榜,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它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记述了男孩艾德加20世纪30年代在纽约市的生活故事。

这本书仿佛是一部回忆录,也如同是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再现,虚构的文学与真实的历史在此书中相遇。

创新立意

“文学与历史”是本素材的基本立意,但还可以发散思考:

1、重在有自己的风格。

无论做人还是写作,都要有自己的风格。

多克托罗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有自己的风格,他将想象融入历史故事,将自己鲜明的风格融入作品之中,也因此获得了世人的称道。

2、虚构与真实。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生可结合多克托罗所谈的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尤其可以分析其辩证关系,由此论证虚与实、想象与现实等话题。

3、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可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系此人物素材,谈必须牢记历史的教训。

而多克托罗正是用自己生动的笔触,叙写历史,给人以深刻印象。

剪裁方案:

写议论文,可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主题,适当剪裁合适的故事;也可以精当整合他著作中的观点,形成简短的理论依据。

文段:

在文学和历史之间寻找平衡,是多克托罗写作的一贯特点。

对他来说,历史并不是板上钉钉,而是可以被重新解构的。

他并非在还原历史,他野心极大,他试图重塑历史!

而这种重塑历史正是出于铭记历史的需要。

他对战争的描述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

仰望蔚蓝的天空,美丽而又洁白的和平鸽在展翅翱翔,它希望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

但现实是残酷的,和平仿佛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一片渺茫,而争战,却成了征服世界的有力方式。

伤心的和平鸽渐渐飞向远方。

战争给我们留下的,只有一片号收声、哀求声、哭啼声。

即使获得了胜利,但在享受战利品时,也是以生命作为惨痛的代价。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虽不曾经历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但战争所留下的惊心动魂,将永存于心。

 

每天一素材

“吃人”电梯背后的社会隐患

7月26日,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商场内,一女子带着儿子搭乘商场内手扶电梯上楼时,遭遇电梯故障。

危险关头,她将儿子托举出了险境,自己却在被电梯吞没后身亡。

事故调查报告已经形成,电梯制造商及涉事百货公司被认定为主要责任方。

事发5分钟前,工作人员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但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属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其中,这家电梯制造商还存在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3块盖板尺寸与图纸不符、出厂产品零部件质量把关不严等问题。

有调查显示,近6成载人电梯没有按时更新维保纪录,其中有的甚至连“年检合格”标牌都没有。

一些物业单位为节省费用,逃检、漏检和滞后年检现象十分严重。

此外,过多地非正常开启和使用,超载等问题,都为电梯安全埋下了隐患。

“安全意识”是本素材的基本立意,但我们还可以发散思考:

1、监管不力。

物业单位的逃检、漏检和滞后年检现象十分严重。

按照相关规定,维保单位按照合同,受物业公司委托对电梯进行15天一次的维保。

但该及时维保不及时维保,监管部门在哪里?

2、母爱的伟大。

在生命的危险关头,勇敢的妈妈托举儿子出险境的那难忘瞬间,让人为之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责任心。

在事故发生5分钟前,商场工作人员已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

如果能及时关闭运行电源,如果能在扶梯入口安排专人值守或摆放安全警示标志,如果能利用商场广播等广而告之,如果能坚持扶梯的日常维护与巡检……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经过调查,湖北荆州安监局将荆州扶梯卷人事故定性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面对这一惨剧,人们不禁追问,自动扶梯等生活设施本应予人便利,何以竟成噬人凶器。

这年来,因自动扶梯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并不鲜见。

上海、北京等地的地铁部,都出现过上行扶梯突然逆向下行的事故。

在荆州惨剧发生后,北京朝阳区、广西梧州等地又先后出现幼童被扶梯“咬住”的报道。

诱发事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责任心问题。

审视荆州这起扶梯惨剧,在事故发生5分钟前,商场工作人员已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

如果能及时关闭运行电源,如果能在扶梯入口安排专人值守或摆放安全警示标志,如果能利用商场广播等广而告之,如果能坚持扶梯的日常维护与巡检……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速用提示:

文段从新闻事件的调查结果入手,采用连续问句的形式引人注意,然后结合相关事例分析,得出责任心是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的观点。

 

每天一素材

围观者的高度:

从“逆转新闻”看社会病症

从“僵尸肉”新闻开始,“剁馅剁塌阳台”“男童误锁车内,妈妈拒绝开门”“小伙车祸后倒地无人理睬,自己拨打120自救”……一个个吸引眼球的新闻,让公众关注度一次次到达制高点,但信任被一次次推翻,耐心慢慢被浇灭,究其缘由,这些新闻无一例外出现“逆转”,前后完全不一致的新闻报道让真相越来越难以捕捉。

很多新闻发生惊天逆转,是某些传播首先破坏了舆论生态。

尤其在网络社交媒体时代,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各色信息夺人眼球,如果不想被它们忽悠,我们就要尽可能让自己做一个“清醒”的围观者。

作为社会一员,每个人都是社会事件的围观者,更是参与者,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高度,才能越辨越明?

作为参与者,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行为,才能不辜负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创新立意

“做清醒的围观者”是本素材的基本立意,但我们还可以发散思考:

1、公民的理性。

逆转新闻的出现提醒网民看新闻时要摒弃先入为主的刻板成见,要保持冷静,提高警惕。

这才是成熟公民该有的理性态度。

2、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新闻记者和新闻报道者,如果想减少或者避免逆转新闻,首先需要为报道留有余地,在事件未被调查清楚之前不应太过武断。

在网络新闻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3、媒体职业底线。

错误的观点和片面的认知或许在所难免,但必须尽可能地选择真实、遵从真实,并由多方求证,将事件调查清楚,这是媒体应坚守的职业底线。

拿前段时间甚为惊悚的“剁馅剁塌阳台”的新闻来讲,一住户在阳台垮塌事发时正好在距阳台甚远的客厅剁肉馅,结果一来二去就被解读为“剁馅剁塌阳台”。

我们常常在围观他人的事情时有意无意忽略常识,而对看起来违背常识的新闻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

一位“意志正常”的母亲,面对孩子被困车中,一般情况下会比任何人都着急;而就算阳台质量再差,又怎会被发生在客厅的风吹草动震塌掉?

某些时候,围观的“高度”并不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