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913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docx

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

公输

一.给加点字注音:

公输盘(  )  郢(  )  敝舆(  )  短褐(  )  文轩(  )

犀兕()麋鹿()鼋鼍()雉兔()鲋鱼()

文梓()楩楠()宋无长木(  )为我为云梯(  )(  )

守圉(  ) 诎(  )    禽滑厘(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为楚为云梯之械         2.将以攻送          

3.起于鲁              4.见公输盘           

5.夫子何命焉为           6.公输盘不说          

7.请献十金             8.吾义固不杀人         

9.子墨子起             10.请说之          

11.不可谓知类           12.不可谓仁         

13.不可谓忠            14.不可谓智         

15.公输盘服            16.然胡不以乎        

17.胡不见我于王          18.诺       

19.舍其文轩            20.敝舆         

21.此为何若人           22.此为有窃疾矣         

23.荆之地方千里          2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5.为天下富            26.臣以王吏之攻宋          

27.为与此同类           28.虽然              

29.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0.必取宋             

31.于是见公输盘          32.以牒为械           

3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34.子墨子九距之          

35.公输盘之攻械尽         36.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7.公输盘诎            38.而曰          

39.吾知子所以距子矣        40.虽杀臣不能绝也         

41.楚王问其故           4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三.本文选自       ,墨子名   ,是     家学说的创始人。

四.知识归类。

1.一词多义。

 起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子 子墨子闻之          

   子墨子起              愿借子杀之          

                       公输子          

 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都      已 然胡不已乎          

   胡不见我于王            吾既已言之王矣         

   于是见公输盘  

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文 舍其文轩          

   子墨子解带为城           荆有长松文梓          

   此为何若人           说 公输盘不说         

   夫子何命焉为            请说之            

 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知而不争

2.通假字

 (1)子墨子九距之         (2)公输盘不说             

 (3)公输盘诎           (4)子墨子守圉有余       

3.古今异义

 虽然 古               所以 古           

    今                  今          

方  古               请  古            

   今                  今          

胡  古

   今

4.重点虚词

 之 送何罪之有            而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都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宋无罪而攻之            

   宋之地方五百里             

请说之                公输盘诎,而曰         

邻有糟糠而欲窃之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愿借子杀之

5.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          (2)虽杀臣不能绝也    

 (3)义不杀少而杀众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然胡不以乎          (2) 舍其文轩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 公输盘诎       

(5)以牒为械           (6) 待楚寇矣           

 2.翻译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2)胡不见我于王?

                           

(3)虽杀臣,不能绝也。

                               

(4)臣以王吏之攻宋,与之同类。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为智。

                                                                      

                            .

(7)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吾义固不杀人。

                       

(8)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9)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课文理解:

1.墨子从哪几方面驳斥了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

请用原文回答。

 

                                  

 2.子墨子曰:

“吾知子所以距我,吾不言。

”“子之所以距我”的办法是什么?

 

                                   

 3.墨子劝阻楚王攻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4.你觉得墨子是个怎样的人?

 

                                   

 5.墨子见楚王,为什么不先指出楚王不该攻宋的理由?

 

                                    

 6.墨子与楚王的对话,先举的三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7.墨子,名   。

战国时期     ,     ,     ,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

    学派创始人。

主张     ,     ,     

      ,      。

 8.公输,名    ,又称     ,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公输盘郢蔽舆犀兕鼋鼍诎

 

2.填空题。

《墨子》一书一般认为是               。

墨子名   ,    时期    家,  家的创始人。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起于齐            

(2)吾义固不杀人

(3)然,胡不已乎

(4)墨子之守圉留有余

(5)子墨子九距之

(6)公输盘诎。

 4.翻译句子。

(1)愿借子杀之

(2)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3)虽杀臣,不能绝也。

 二.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5~8题。

   5.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宋何罪之有?

   

(2)胡不见我于王?

   (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墨子是怎样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

7.你能概括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墨子、公输盘、楚王的形象吗?

8.试找出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明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孟子》二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天时2.地利

3.人和4.三里之城

5.七里之郭6.环而攻之而不胜

7.必有的天时者8.然而不胜者

9.城非不高也10.池非不深也

11.兵革非不坚利也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得道者多助16.寡助之至

17.亲戚畔之18.天下顺之

19.以天下之所顺20。

故君子有不战

21,舜发于畎亩之中2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3.管夷吾举于士24.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

2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6.行拂乱其所为

27.所以动心忍性

28.增益其所不能

29.人恒过

3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2.入则无法家拂士

3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翻译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以天下之所顺。

3.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9.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隔(   ) 百里溪(   )

空乏其身(   ) 法家拂士(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三.辨析下列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必先苦其心志

5.劳其筋骨          6.饿其体肤

7.空乏其身          8.动心忍性

9.然后知生于忧患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

去 古          委 古

今            今

所以 古        池 古

   今           今

入 古          出 古

今            今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

 

1.利 地利不如人和       2.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兵革非不坚利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城非不高也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人恒过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以天下之所顺         8.衡于虑

六.下列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战于长勺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七.下面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B.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C.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选文反映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八.孟子觉得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

            ,其中最重要的是      。

九.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论断,即:

十.分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作用。

十一.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磨练。

B.本文论述造就人才的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思路上,先从国家说起,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二.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证“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

孟子,名    字   

,战国时邹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有一位大师,后人总以“孔孟”并称,称孔子是“    ”,孟子是“     ”。

十四.默写。

1.天时不如地利,。

2.城非不高也,,,,

委而去之,是。

3.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

4.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曾益其所不能。

7.人恒过,然后能改,,。

8.入则,出则,国恒亡,然后知

9.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只见草萧疏。

10.何处望神州?

悠悠,

1.11.古代诗歌中含“雨”的句子很多,我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完整的句子:

(1)

(2)

2.中秋明月映照这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

,。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描绘了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

4.《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

  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

  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

  4.解释加点词:

4分

  ⑴苦:

⑵过

⑶虑⑷喻⑸衡

  5.翻译句子:

4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

  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

  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

  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C.劳其筋骨

12.“大任”指什么?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

答:

 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答: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答:

  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答:

  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

  

(二)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2.第①②③段论述的中心是。

  3.第③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第③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

  A.城市护城河兵器甲衣B.城墙水池兵器甲衣C.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D.城郊池塘泛指武器装备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委而去之B.亲戚畔之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夫环而攻之

  6.解释第④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

⑵固:

⑶至:

⑷威⑸以天下之所顺(6)域

  7.“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译是:

()

  A.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这种情况是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C.这是因为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D.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统一

  8.翻译上文最后一句:

  9.文中的通假字是,通,正确的读音,含义是。

  10.翻译:

  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上文第④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用波浪线画出来。

12.文中的君子是指

13.上文第④段开头的排比句从反面否定了什么观点?

  答:

  1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什么?

  答:

  15.“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

答: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2.为文章断句,用“|”表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②人恒过

③而后作④而后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文章侧重论述。

  6.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两句话:

自古雄才多磨难,

(写出下句)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2.写出本文的一个通假字。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答:

  4.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答:

  5.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

得道的结果怎样?

  答:

  7.孟子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五)一、填空

l.孟子,名,字,时期著名的家,家。

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得道多助,夹道寡助》选自,论点是,。

性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环而攻之()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寡助之至()

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

  委而去之()人恒过()

而后喻()而后作()

  二、写出文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l.亲戚畔之畔:

本字,义:

2.曾益其所不能曾:

本字_____,义:

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衡:

本字_____,义:

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上拂:

本字_____,义:

_____

  三、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北山愚公者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

孟子,名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

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

  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温故而知新   D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5、下列加"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②皆出酒食(拿出)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出没)

  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⑤殚其地之出(拿出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征于色,发于声③苛政猛于虎④积于今六十岁矣⑤不求闻达于诸侯

  A、①③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