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886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海东地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前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能源的供应水平和供应质量,对于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二五”时期是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用能需要,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能源发展情况和趋势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能源工作有了新进展,通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了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新能源及能源产业发展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源供应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十二五”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能源生产保持平稳,能源消费增长较快

  

  “十一五”期间,能源生产总体保持平稳。

海东地区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以电能为主,2010年发电量为85.49亿千万时,洗煤111724吨。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8.16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53%;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423.3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下降7.78%。

2010年全区售电量55.0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16.0053亿千瓦时,增长率达到40.99%。

全社会煤炭消费量为167万吨。

成品油消费13.88万吨。

  

  

(二)项目顺利推进,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海东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能源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一批国家省地区重点能源项目全面实施,以水电项目为龙头,实现能源供应结构多元化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全区上网小水电站共29座,装机容量244.5MW,其中,110kV上网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136.8MW;35kV上网水电站9座,装机容量65.97MW;10kV上网水电站15座,装机容量26.55MW;6kV上网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5MW。

乐都县装机90.1MW,民和县装机36.97MW,平安县装机11.4MW,互助县装机106.03MW。

  

  “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成就显著。

一批输变电工程竣工,35千伏及以下农网、城网改造任务进展顺利。

海东电网共有750kV变电站1座,主变1台,容量1×1500MVA。

330kV变电站3座,主变8台,总容量1980MVA(2×150MVA+4×240MVA+2×360MVA)。

110kV公网变电站16座,主变34台,总容量1350.6MVA;35kV公网变电站16座,主变25台,总容量105.35MVA。

现已投运330kV线路15条,总长680.820公里;110kV线路31条,总长613.361公里;35kV线路29条,总长388.372公里。

  

  (三)能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

  

  “十一五”期间,能源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初步进展。

  

  一是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降低了煤炭消费比重。

  

  二是借助国家实施的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复线建设之机,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和单位争取天然气利用项目。

每年可向海东地区输送天然气大于1亿m3。

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三是太阳能光热利用推广工作取得进展。

截止2010年,居民家庭利用太阳能局面良好,初步统计共安装太阳能集热板约1万m2,每平方米集热器面积可利用太阳能折合150公斤标煤,全年折合1500吨标煤。

但城市新建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还较低,随着太阳能利用示范县的建设,未来城市建设对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发展前景较广。

  

  四是沼气开发加快,逐步实现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利用。

至2010年,建设沼气池约3万口,每年可产生约1500万立方米沼气(按每池年产气量500立方米计算)。

海东地区作物全省重要的农业区,海东地区秸秆产量约为53.64万吨,其中可作为燃料的秸秆约有30万吨,秸秆生物质燃料的探索生产,为实现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利用奠定基础。

  

  (四)单位GDP综合能耗不断降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相结合,加快工业结构升级,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3.3%;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423.3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下降7.78%。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8.16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53%;

  

  (五)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供需对接畅通有效

  

  “十一五”期间,全区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能源生产企业与能源消费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健全,能源供需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基本建立,能源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电力需求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节能调度体制不断完善,全面提升了能源供需管理的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在政府协调、企业自主、市场配供等多种能源供给形式和途径的支撑下,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有效缓解了地区能源紧缺的消费格局,实现了能源供需的有效对接和畅通运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一五”期间全区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能源发展既面临着供应保障难度高、资源环境制约压力大、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价格矛盾突出等长期性问题,也面临着城市电网和气网运行安全压力增大、电力设施建设困难增多、能源技术创新和装备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新的挑战。

随着海东工业园区的逐步建设,工业能源消费需求增大,又以煤炭、天然气、电能为主。

由于固有的产业结构,不匹配的矿产资源,国家低碳经济政策,导致全区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资源平衡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反过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

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突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与运输负担沉重。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保供形势严峻

  

  全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水电优势,但水电消费不足,能源自给率偏低。

太阳能除农村利用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外,其余太阳能尚未开发利用;由于地处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质能也尚未有效利用。

  

  “十一五”期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20%以上,预测2011年全区煤炭消耗量为187万吨,较2010年新增20万吨。

海东地区基本无煤炭资源,相对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企业受制于煤炭消费市场,形势严峻。

天然气需求量逐年增大,但供给量增长速度较慢,资源约束明显,今后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

太阳能资源优势未得到很好利用和发挥,推广应用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光热利用主要集中在户用热水器上,且以低层建筑为主,光电利用刚刚起步。

生物质燃料短期内还不足以支撑规模化生产,缓解能源需求紧张的局面。

  

  

(二)基础薄弱,电力供应能力有限

  

  随着海东地区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现有电网负荷越来越重,现有13个带负荷运行变电站中除米拉湾变、积石峡变、大路变,其余均不满足要求,尤其是川口变、汤官营变、沙塘川、乐都变接近满载,运行压力较大,当变电所一台主变检修或故障时,需大量限负荷,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110kV变电站之间的联络薄弱,不能满足N-1的要求,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偏低。

电网供电能力不能满足地区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预计2015海东电网需电量为166.49亿千瓦时,目前电网供电能力有限,电力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需加大电网建设。

  

  (三)环境容量负担日趋加重,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硅铁冶炼等资源型产业一直是海东地区的支柱产业,特别是硅铁及其冶炼工艺的特点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的粗放发展模式,导致环境容量负担日趋加重。

按照“十二五”完成GDP能耗下降11%的目标要求,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三、“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

  

  1、低碳经济的兴起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能源资源分配格局正在发生较大变化,2009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国际社会对我国控制能耗总量的压力越来越大。

气候变化问题对能源发展的影响逐步加大,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新的制约,并成为能源技术向低碳、无碳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

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将成为区域新一轮发展的竞争力标志和关键因素。

  

  2、国家对能源管理的严格要求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仍需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费作为支撑。

随着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安全将面临更多挑战。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减排压力日益增大。

依据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国家也对“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势在必行。

目前,海东地区经济社会已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发展目标,推动全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海东地区能源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并结合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实际需求,能源发展的趋势是:

  

  1、能源需求将适度增长

  

  根据《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全区GDP年均增长18%,尽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必须下降,但能源需求总量仍将持续增长。

随着东部城市群建设的稳步推进、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用能和生活用能的需求呈刚性增长。

因此,全区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在一定阶段增速将有所加快。

电力和燃气等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大。

  

  2、能源结构将加快调整

  

  作为青海今后重点发展的地区,海东地区要在今后建设和发展中积极建设低碳城市,对控制燃煤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海东地区缺乏煤炭等一次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对能源供给的依赖性较大;由于未来国内外能源的竞争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的价格和保供方面也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能源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因此必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沼气、生物质燃料、太阳能利用等新能源,同时大力推广节能措施,如优化工艺,更新和改造节能设备,以此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能源建设难度将继续增加

  

  为保证海东地区能源长期安全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十二五”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较重,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力度。

但随着土地资源供应趋紧和环境保护等约束增多,对能源基础设施尤其是电网、管网等的设计施工和建设要求不断提高,能源项目建设难度日益增加,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尽早形成完善的供应保障体系。

  

  4.能源价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能源价格受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波动幅度可能将进一步加大。

同时,国家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煤价将进一步放开,油价气价将逐步与国际接轨,部分清洁能源如太阳能价格还较高,能源价格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对改善能源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 “十二五”能源需求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海东地区深入实践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更是奋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东部城市群建设、大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区能源需求量将稳定上升。

同时,国家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集中供热,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用于终端消费的比重,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十二五”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长18%,期间全区能源消费量将有大幅度增长。

按照能源年均增长速度,预测2015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928.06万吨标准煤。

  

  

  

  

  2015年全区用电量为166.49亿千瓦时,煤炭用量为294.31万吨。

成品油消费量为20.39万吨,天然气消费量为3亿立方米。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将会进一步增加,能源保障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重要因素。

  

  

  

  第三章 “十二五”能源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充分考虑国家战略以及地区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能源供给、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加快能源点建设,促进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引用,推进节能减排。

以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具有海东地球实际的能源发展之路,形成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新模式,构筑安全、清洁、高效、协调的能源保障体系。

为海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合理能源发展,符合环保要求

  

  能源是海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应充分认识能源保障所存在的供需和生态方面的巨大压力。

实现两者合理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还将继续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保护压力,必须逐步改变目前过度依赖于化石能源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寻求清洁能源的替代,建立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

  

  2、坚持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保障

  

  海东地区一次常规能源资源匮乏,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量有限。

在充分挖掘全区能源资源潜力基础上,继续扩大利用区外能源资源是全区保障能源供应的必然选择。

要重视能源结构的优化,从过度依靠煤炭转变为清洁、高效、多元化利用能源的方向转变,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控制煤使用增加天然气利用、大力增加外来电、天然气、新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的供应,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优化电源和电网、气源和气网等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热电联产项目,继续推进实施水电项目,进一步完善多气源格局,增加天然气使用程度。

统筹城乡能源发展,结合东部城市群和新农村建设,同步配套清洁、高效的能源基础设施。

重视并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积极不断提高清洁、优质能源比重。

  

  3.坚持推进节能降耗、促进经济发展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要素结构、需求结构和三产结构的优化,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控制能源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要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步伐,使之更加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加快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和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使产业链有机衔接,并集中解决供热和污染物处理问题;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降低能源等资源消耗的重要措施,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型电器,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筑能耗和生活能耗,缓解能源供应压力。

总体上,要创新机制体制,整合科技资源,转变能源增长方式,提高总体能源效率,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保障人民生活和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产业用能需求,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

  

  4.坚持政府引导调控,明确企业地位

  

  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完善资源环境专项税费政策,制定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财税政策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稳步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发挥好市场调节的作用,体现公平、提高效率。

能源价格改革要做到有利于能源安全保障、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促进节能减排。

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能源市场体系,推动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三、发展目标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物质保障,其发展既要考虑与经济社会目标相适应,也要考虑现有外部资源条件和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全区要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能源基础建设和结构调整,合理控制能源需求增长上做足功夫,确保能源供应满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总量控制目标

  

  综合考虑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的要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用能需要,以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因素,到201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930万吨标准煤以内(最终以国家下达指标为准)。

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控制在170亿千瓦时以内(最终以国家下达指标为准)。

  

  2.优化结构目标

  

  到2015年:

一是降低一次能源消费中的煤炭比重。

原煤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6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3亿立方米,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3%。

三是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167亿千瓦时。

  

  3.节能减排目标

  

  “十二五”期末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同比2010年下降11%,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

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4.民生改善目标

  

  积极推进天然气使用,城市中心区实现管道天然气100%覆盖。

通过输配电网建设和改造,使农村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达到3500辆以上。

  

  

  

  

  

  

  

  第四章 发展主要任务

  一、推进电网建设,保障电力供应

  配合国家能源基地和电网主网架规划实施,增加区外来电通道,配套建设大容量输电线路工程,加强输电通道之间的联络,增强通道间相互支撑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海东电网将扩建750kV官亭变2#主变,新增330kV变电站3座(寺台子变、小寨变、大板锭铝(用户变));扩建330kV曹家堡变,新增330kV变电容量1680MVA;新增110kV变电站五座(平铝变(用户变)、飞机场变(用户变)、平安西变、西营变、互助东变),改造110kV变电站1座(雨润变),330kV变电站送出工程3个(桃园送出、寺台子送出、小寨送出),新增110kV变电容量为365.5MVA,新增110kV线路全长约386公里。

通过配网改造增加与周边变电站间的联络,用于事故支援,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和输电技术改造传统电网,初步建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智能电网框架。

实现智能变配电及智能用电,在城市中心区和其他偏远区域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

全面推进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

在全区范围推广智能电表应用,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深化用电故障报修管理,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逐步建设集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与输电技术“四位一体”的新型电网。

优化用电行为,实现经济用电、高效用电。

  

  二、调整电源结构,创新供应方式

  

(一)建设一批水利、火力发电工程

  

  在布局上优先考虑利用海东地区丰富的水利资源新建一批水力发电项目,新建装机容量14万千瓦的大河家水电站,续建装机容量22.5万千瓦的黄丰水电站,新建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民和火电厂,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二)积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项目

  

  结合智能电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工业区及用能较集中区域,推广实施热电联产项目,争取到2015年基本建设完成装机容量2×30MW的乐都县热电联产项目。

  

  (三)余热发电项目

  

  随着余热发电的技术日益成熟,国家对能源的重视,对节能减排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可利用余热的企业都意识到了余热发电所带来的效益。

对发展余热发电项目持积极态度。

围绕今后海东工业引进推广硅铁、水泥、电石余热发电技术,在“十二五”末,余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MW以上。

  

  三、增加天然气利用,优化能源结构

  

(一)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

  

  充分利用“西气东输”、“涩宁兰复线”工程建成的有利契机,加快燃气管道配套建设,有序实施中心城区旧管网改造和区域天然气发展规划。

结合城市群建设及园区发展,加快循化、化隆等地天然气的利用,推进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县天然气管网逐步由县城向周边乡镇地区延伸,满足生产生活发展需求。

制定天然气利用规划,加快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提高管网输送能力,扩展管网覆盖面积,增强气源保障。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海东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燃气供应管网工程。

  

  

(二)加大天然气替代力度

  

  根据节能减排和环保整治的要求,配套天然气管网建设,划定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区划,继续实施燃煤锅炉燃气替代,削减分散燃煤,有利于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三)加气站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CNG加气站12座,到2015年共建18座加气站,使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驾训车燃气气化率达到70%。

  

  (四)储配站建设

  

  推进天然气储备基地建设,拓展管网服务范围,提高城市燃气供应能力,“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平安县日产30万NM3LNG天然气配送工程。

  

  四、优化消费结构,实现高效利用

  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确保能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目标,着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用优质能源替代燃煤,逐步减少并严格控制燃煤总量,加快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利用,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将目前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天然气、电力等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

  

  

(一)推进重点领域能源结构调整

  

  1、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

一律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

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重点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用煤控制,优先选择使用天然气、集中供热、电等清洁能源。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用能设备。

“十二五”期间,加快淘汰电力、煤炭、水泥、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推进实施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行业整合整治。

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凡列入《国家明令淘汰用能设备目录》的用能设备,应全部淘汰到位。

  

  

(二)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