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674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点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点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点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点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知识.docx

《重点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知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知识.docx

重点知识

新课改

1、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3、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4、新的教学观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

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7、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

8、上好多媒体课的方法

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法律法规

1、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2、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心理学

1、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

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如何防止遗忘?

/如何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

4、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6、如何进行科学的概念的掌握?

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8、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9、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0、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1、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12、如何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13、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14、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5、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16、影响能力、性格、人格、个性、智力的因素?

17、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8、如何根据气质分类进行教育?

1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0、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

1、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5、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6、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8、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9、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10、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2、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3、创造性的培养?

14、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5、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

16、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17、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18、简述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19、课堂管理的功能

2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21、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22、心理健康的标准

2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教育学

1、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教育的关系?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5、什么是素质教育?

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6、怎样当好一名教师?

7、什么是科学的学生观?

8、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教学的一般任务?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1、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12、教学方法?

13、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4、教学原则?

15、试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7、教师如何备课?

18、怎样上好一堂课?

19、布置作业的要求?

20、德育的任务?

21、德育的基本原则?

22、试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23、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24、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建设班集体?

25、做好个别学生(后进生)教育的一般要求?

26、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27、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2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29、教学反思过程的步骤:

30、编写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31、试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新课改

1、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结构体现均衡、综合、选择性;课程内容与生活的时代相联系;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三级课程管理

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3、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新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于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首要特征)、独立性(核心特征)、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7、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8、上好多媒体课的方法

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矢;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职业道德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最终目的)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坚持知行统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做到“慎独”;学习先进人物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法律法规

1、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享有公共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书的权利;申诉权;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遵守管理制度。

3、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育教学义务;教书育人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提高业务水平的义务。

心理学

1、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3、如何防止遗忘?

/如何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掌握复习的量。

4、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如何进行科学的概念的掌握?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反例,适当运用比较;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正确充分利用“变式”;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

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

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8、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兴趣的依从性;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9、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10、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式灵活、布局合理;文字精当、科学性强;书写规范,示范性强;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11、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

12、如何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发挥教师、班集体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13、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兴趣(最重要);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14、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5、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动;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6、影响能力、性格、人格、个性、智力的因素?

遗传因素(物质基础、生物前提);环境(家庭、社会)的重要影响作用:

早起经验、同辈关系;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个体实践活动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17、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师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8、如何根据气质分类进行教育?

(1)对胆汁质的学生,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不宜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力及豪放、勇于进取的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其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发挥其灵活、富有朝气、足智多谋的优点;

(3)对粘液质的学生,采取耐心的方式,让其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学生,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过于严厉和公开场合下的批评,培养其亲切、友好,善于交往、自信的品质,发挥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的优点。

1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层次:

缺失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成长需要:

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总结:

(1)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要部分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2)缺失需要一旦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成长的需要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无论是求知,还是审美,都是永无止境的。

⑶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识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思想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其思想境界。

20、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强项和学习风格。

因此,我们应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

(2)科学的智力观。

学生的智力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每个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有差异。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的需要。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

教育心理学

1、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⑴童年期(6、7岁--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是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期。

四年级儿童(10-11岁)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小学高年级开始对老师作出评价,儿童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分水岭。

⑵少年期(11、12岁--14、15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又称为“心理断乳期”,是生理发育、自我意识发育形成的第二高峰期。

在该时期,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开始出现反省思维。

⑶青年初期(高中时期),智力接近成熟,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将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⑴感知运算阶段(0--2岁):

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存在)⑵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观察理解世界思维的片面性,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⑶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

逐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获得了长度、体积、面积和质量的守恒(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

路线图)⑷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也叫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学习的特点?

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形式);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具有自主、策略、风格性,是师生互动过程(过程);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内容);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目标)。

4、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②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5、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6、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理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竞争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和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策略的水平;智力和能力;教师的指导。

8、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9、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改变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科学的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况。

10、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度学习;重视复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

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12、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13、创造性的培养?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4、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段性。

②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③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15、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

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16、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创造力。

17、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8、简述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等。

19、课堂管理的功能:

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2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21、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自律品质。

22、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2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社会磨砺、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

教育学

1、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⑴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创新科学技术。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教育的关系?

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客观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对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

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能。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另外,个别差异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

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总之,只有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和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顺利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表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了社会性规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5、什么是素质教育?

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具有全体、全面、基础、主体、未来、发展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改变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