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606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docx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共12页word资料

关于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的调查报告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目录

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关于公益事业.............................3

2、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互联网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实践.............5

3、网络公益的特点...........................7

4、信息技术对公益事业的影响.................8

5、在公益事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建议......10

6、结束语..................................11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

调查背景:

2019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宽带技术的普及,大量的以自己组织面貌出现的公益组织纷纷涌现,尤其是在2019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量公益组织快速动员起来投身抗震救灾,无论正式与非正式,无论偏官方、还是更草根,公益组织以快速的反应、广泛的动员、务实的运作赢得了世人的注目与尊敬。

据最新统计,中国目前各类慈善公益机构已超过30万个。

2019年,我们走过了4.14玉树地震、北方洪灾、舟曲泥石流,不平静的2019年让国人经历了一次次考验,也激发了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实世界对公益事业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公益活动,除了现实世界的各种公益组织,各种各样的网络公益发展迅速。

但在中国公益事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无论是规模还是理念,中国的公益事业仍然处在初级发展水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公益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

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有大的政策环境的原因,也有公益机构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公众,甚至受助者的原因,这些都会影响到公益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技术”狭义的理解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

它的应用是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媒介、商务、政务、交往等个人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中。

通过互联网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最大效用地实现信息资源利用并创造相应价值。

因而互联网技术的低成本、全球性、交互性、全面性及灵活性等特点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促进我国公益事业发展。

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公益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目的: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公益事业的影响,为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技术支持。

调查对象: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状况。

调查方式:

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到当地公益组织了解情况、网上咨询,整理而成。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广西红十字会、“八桂义工”、广西校园网“爱心联盟”

调查时间:

2019年8月

调查内容:

公益事业包含的内容及其现状、互联网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案例、网络公益的特点

一、关于公益事业

(1)关于公益事业

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公益事业主要包含:

公益类组织和公益类活动等因素。

狭义的理解为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

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由于“公益事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既包括物质形态方面的公共设施建设、慈善捐款、捐赠物品等方面,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知识传播、青年服务等方面,因此,公益事业已不再仅仅归结为公益类活动,广义理解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2)我国公益事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公众、企业越来越关注公益事业,并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建设中。

在公益事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

1、体制不健全

  1)国外公益组织的接纳与管理

  国外公益类组织已经在中国具有相当规模的数量,对于国外公益组织继续在中国发展的接纳态度上政府态度不十分明确,在管理上也较含糊。

一方面我们希望国外公益组织可以带来大量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另一方面对国外公益组织宣扬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2)缺乏科学的指导及资源合理分配制度

  由于公益类组织缺乏统一的交流平台,造成公益组织具有很强的门户成见。

例如:

传统文化保护类的公益组织,希望把大量的社会资源都都投入到民族文化的保护方面;环境保护类的公益组织,认为环境保护才是当务之急,建议把所有资源投入环保行动;慈善救助类公益组织更希望能够切实际的救助活动,把资源都用于慈善方面。

3)在资金方面对境外依赖性较强

  相关数据统计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境外捐助资金比例将近50%,在宋庆龄基金会,境外捐助资金比例甚至占到70%。

中华慈善总会获得的50%的捐赠来自境外,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30%来自境外。

2、缺乏良好的公益氛围

  1)公益事业公信度低

  目前我国的公益类组织多为政府机构设置或挂靠,官方色彩浓厚。

长期以来机构膨胀、编制增多以及国家出台的补贴政策的刚性作用,公益型事业组织支出中的人员等行政管理经费中巧设名目,并且相关的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项目支出所占的比重较大,甚至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

支出消耗过大,支出结构不合理,与公益型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导致社会质疑声不断,政府公益事业方面的组织的公信力受到考验。

公益事业可信度降低使得一部分公众不愿意参与到政府组织的公益事业中。

近年来民间组织力量也发起并参与了一些公益事业活动,如广西校园网的“爱心联盟”,南国早报的“八桂义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容易被人利用,有人用公益的名义进行诈骗,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2)社会捐赠观念影响

  欧美国家的公益文化源远流长,西方国家虽然认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其主流价值观认为需要“及时行善”,比尔·盖次捐赠给基金会的钱占其财产总额的54%,乔治·索罗斯是68%,根据斯托尔斯的承诺,他的捐赠将是他现有财产的271%,也就是说他的余生要继续为基金会打工。

中国缺少这样想法的慈善家,捐赠数量上相对较少,极其重视利己的思想让他们很心疼自己的血汗钱。

另外中外富人在捐赠形式上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富人捐赠的随机性很强,基本上集中在扶危济贫上,因此在非典、洪灾等突发性灾难面前,中国慈善家表现得比他们的外国同仁更加踊跃,而国外慈善家的捐赠更有计划性。

3、公益事业体制、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1)缺少对参与公益事业的组织或个人的优惠政策

  2019年颁布的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概括起来仍有两大问题:

一是注册难,二是税收优惠难落实。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组织和个人参与捐赠活动,而我国税收方面的优惠力度不足,优惠政策欠缺严重影响了企业和个人参与捐助活动的积极性。

  2)缺乏保护公益事业参与组织或个人权益的法律、法规

  国外的义工、自愿者,国家都给予一定保障的,而中国,并非缺少爱心,而是国家的法律、政策问题,对于义工、自愿者没有任何保障。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可问责制度

  我国在法律上缺乏公益性诉讼主体,对于社会捐赠引起的案件,一些知情人上告,法院往往根据“不是利害当事人”不予受理,从而使公益性捐赠缺少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互联网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实践

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应用,狭义的理解就是互联网技术在其上的应用,也就是网络公益。

互联网技术是一种跨时空的平台,具有有耗时少、速度快的传播特点,是当今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它在公益事业中以独特的方式贡献了自己巨大的力量,其地位和作用被全社会所称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技术在宣传、参与以及具有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网络公益将成为未来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方式,它更为简单的交流过程、更为迅捷的信息互通将不断使公益事业创新,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同时,互联网在改变公益事业现状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其下设有公益频道也是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体现。

络公司于2019年9月发起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至今累计捐赠1.22亿元,致力于开创互联网公益平台和开展以教育发展为核心的公益项目。

2019年1月10日,又成立了友爱心基金,捐助1000万元启动“网救童心”计划,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救治。

此外,还搭建了友月捐平台,每个月都有超过10万人参加月捐计划,捐出10元钱。

具相关资料表明2019年,将实现网友在线捐赠累计突破3000万元。

内蒙古蒙牛公司成立蒙牛生态草原基金会,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发起“拯救地球的100个行动”大型网络活动。

网友们对该活动反应热烈,短短两天时间,活动网站、视频的访问量就超过500万,参与该活动的网友更被称后哥本哈根时代“保卫地球家园”的先锋队。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吸纳了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公益事业。

曾经开发出“语音验证码”,解决了盲人上网时候碰到的识别问题。

世纪互联发起“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西部行”,历经7个月时间,播出时间超过1200多个小时,让新疆、宁夏、青海等边远省、自治区近数百万师生观看、受教。

2019年中国互联网协会设立首个互联网公益日,网民通过互联网参与爱心认捐,筹集资金和学习物品等方式,已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贵州、河南等我国中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多所中小学搭建10个网络教室。

2019年,互联网平台以不可忽视的力量共同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9互联网公益日活动对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明德小学、甘肃汉王中学及甘肃东江进行捐助。

2019年互联网又积极、及时的参与到抗击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我们身边,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公益单位-广西红十字会在各种灾难发生时,及时在其网站上发布救灾信息,方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参与到救助行动中。

新华网和的“灾难应急法”,即网站在地震等突发性灾难发生后,通过开辟抗灾专题网站、发起网络公益捐款等形式,利用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汇集社会各界爱心,彰显网站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的各大网络媒体纷纷开展了各种网络公益活动策划,中国的网络媒体开展了一场Web2.0式的网络集体救灾援助行动。

新华网和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推出了抗震救灾专题网站,并进行了各种网络捐助活动,成为传送党和政府声音、传递网民关切、反映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进展的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了各种救援信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XX“小桔灯公益捐书活动”。

活动旨在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图书和学习用品,让地区偏远的儿童也能通过书本来获取知识。

“小桔灯公益捐书活动”迄今为止已覆盖9个省、市、自治区,捐赠学校40余所,捐赠图书共计32019余册。

亲身实践型公益活动策划是当前网络媒体运用最多的策划类型,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和草根性,有利于亲身实践型公益活动策划的开展。

“来自国内权威互联网调研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XX市场份额较2019年增长0.6%,创下73.2%的历史新高。

”这些特性促使“小桔灯公益捐书活动”有了很好的网民基础。

网民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决定了亲身实践型公益活动策划的成败。

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成功应用。

三、网络公益的特点

(一)、参与受众的特点

  首先是“匿名性”。

网络公益活动中的受众以网民为主,匿名性是这些公益活动参与者的主要特征之一。

无论是以帮扶弱势群体为主的捐助活动,还是以宣传公益知识、普及公益理念为主的宣传活动,参与者都不需要标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是“集群性”。

在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中,受众参与的“集群效应”体现得非常明显。

一旦某个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聚集了一定的点击率和“人气”,就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人气”和点击率都会水涨船高。

因此网络媒体的公益活动一旦形成“滚雪球”式的集群效应,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受众慕名而来,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第三是“多重性”。

根据公益活动的不同,其受众的构成也不同。

在以宣传公益知识、普及公益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媒体公益活动中,受众即为公益活动侧参与者;但是在以扶贫、救灾等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媒体公益活动中,受众除了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外,还应该包括被帮助的群体。

如下图所示:

(二)、受众的参与方式和优势

  在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中,受众的参与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因此网络通讯工具和聊天工具都可以成为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与传统公益活动的参与方式相比,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更有优势:

首先,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的参与成本更低。

不管是MSN和QQ,还是博客、论坛,参与活动的受众只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无需负担额外经济成本。

这种低成本也展现了网络媒体公益活动的低门槛。

  其次,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的效率更高。

在网络投票评选、网络捐助和网上公益宣传等公益活动中,受众只需简单的点击和操作,就能参与到活动中,比传统的公益活动更有效率。

  第三,和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的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受众只需连接互联网,就能查看相关的公益活动信息,及时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借助于功能强大的网络工具,公益活动不仅实现了图文视频的在线传播让网友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感受到公益活动的真实性也让网友的参与方式和手段更加丰富多彩。

互联网被认为是传播‘人人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最佳载体。

”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媒体的公益活动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其中。

四、信息技术对公益事业的影响

互联网及时的信息报道,独特的公益交流平台,成为捐助善款的又一重要渠道,互联网技术在公益事业中以独特的方式贡献了自己巨大的力量,其地位和作用被全社会所称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技术在宣传、参与以及具有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网络公益将成为未来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方式,它更为简单的交流过程、更为迅捷的信息互通将不断使公益事业创新,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提高公益宣传效果

  1)传播速度快。

互联网技术是一种跨时空的平台,具有有耗时少、速度快的传播特点。

在今年的“玉树地震”中,互联网络媒体的及时报道和宣传对抗击自然灾害的快速应急和处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利用好联网技术的传播特点对公益事业信息及时的宣传和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2)传播范围广。

互联网是当今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任何信息进入互联网,无论是在世界任何国家,只要有条件上互联网都可以浏览信息。

在2019年“汶川地震”后,通过互联网,我国收到了世界各地的各种形式的公益捐助。

同样在“海地地震“后,我国也通过互联网做为载体进行了大量的公益帮助。

互联网技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也会将我国公益事业推向全球化。

  3)宣传时效性长。

互联网对于信息保留时间相对报纸、电台、电视等载体时间较长。

公益信息进入互联网,这些信息就可以一天24小时,一年356天不间断地展现在互联网上,以供人们随时随地查询,对公益事业具有长期的宣传作用。

  4)全方位的、多层次宣传。

互联网技术平台是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使人们能全接触、了解、熟悉公益事业。

这种以图、文、声、像的形式,传送大量感官的信息,这种强烈的感官性让公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将更大增强公益事业的实效。

5)传播效果好。

据资料显示,电视并不能集中人的注意力,电视观众40%的人同时在阅读,21%的人同时在做家务,13%的人在吃喝,12%的人在玩赏它物,10%在烹饪,9%在写作,8%在打电话。

而网上用户55%在使用计算机时不做任何它事,只有6%同时在打电话,只有5%在吃喝,只有4%在写作。

互联网可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以互联网进行公益事业宣传,可以使公益事业受众关注度更高。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跟踪和衡量宣传的效果。

通过监视宣传的浏览量、点击率等指标,追踪反馈宣传效果,可以统计出多少人关注了公益事业信息,其中有多少人对公益事业感兴趣进而进一步了解了其他相关的详细信息。

因此,互联网应用于公益事业的宣传,能更好地跟踪受众的反应,及时了解潜在公益事业关注度的情况。

 

(二)引导公众信息交流,促使公众参与公益

  1)操作简单、便捷。

互联网操作非常方便简单,对于公益事业信息的关注和参与,仅用鼠标轻松点击,浏览、搜索、查询、记录、聊天等轻松方式就可以实现。

互联网交流平台是及其简单的交流平台,简单的操作性对公众更方便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的吸引力。

一方面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当然这种开放性包含合理合法性。

公益事业符合合理、合法性,是任何人都可以浏览和查询、关注的。

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准确的查询到所关注的各种公益信息。

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交互性,体现在工总可以利用互联网宣传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

互联网的交互性是公众积极关注和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新引力。

  3)提高受众精准性。

互联网公益宣传还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环境。

不同的网站或者是同一网站不同的栏目所提供的公益信息是不同方向类别的,可以密切迎合关注不同公益方向的群体需要。

因此通过互联网能够找到具有从事公益事业兴趣的群体。

同时,互联网还能建立完整的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爱好等功能。

这些资料可帮助公益组织和机构,根据公益方向目标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公益信息发布和宣传,并根据不同的特点作出有针对性的分析。

具相关资料统计:

互联网用户70.54%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64%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1500元,85.8%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83%受过大学以上教育。

因此,互联网公益宣传的目标群体是目前社会文化层次较高、收入相对最多、具备从事公益事业能力的活力的群体。

因此,通过互联网能够找到具备有能力有从事公益事业的人群。

(三)促进公益信息交流,合理分配公益资源

1)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率。

利用互联网可以进行公益信息和活动的交流,合理的利用资源发展公益事业,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有效的筛选信息。

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和数据非常全面,但是也非常庞大。

既有影像、动画、声音、文字资料,又涉及环保、教育、救助、公共福利等各种公益性事业,有寻求公益帮助的信息,还有主动提供公益帮助的信息……因此公益信息的交流,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各种公益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合理利用各种公益资源。

  3)筹集公益资源。

在多次的抗震救灾的中,互联网除了肩负宣传的主要任务,而且还逐渐成为了捐款的重要渠道。

由于现代社会网络发达,网民数量众多,原本还要通过银行、或者慈善机构组织的现场捐款,现在只需要在家中轻点鼠标,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就可以完成捐款。

虽然用互联网方式捐赠额度不大,但是网上源源不断地捐款使得数量变得非常多。

在汶川大地震后,公众曾经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极短的时间内汇集了将近6000万人民币的捐款,这说明了互联网平台的在公益事业资源筹集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4)有效监管作用。

互联网具有快捷、方便、透明等特点,决定了互联网应用于公益事业具有公平性、合理性,并且是透明有效的资源监督机制。

公众在互联网上发布和接受信息是平等的,互联网上不分地段,不讲身份,机会平等。

同时互联网能够保证公益事业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捐款还不够透明,这点非常叫人诟病。

网易公司组织的网民捐款,最初是转交给中国红十字总会,但是中国红十字总会不愿意接受对网友捐款总数进行全程监控的方式,因此网易停止了与其的合作,转交给廖冰兄人文基金管委会。

易宝支付曾经通过网络建立的专门的网页,联合北京红十字会,做一个网络调查,让网民民主投票,决定如何使用捐款,到底是去四川还是甘肃,建学校还是建房屋。

由于互联网捐款的透明度,可以查询公益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能够保证资源对于公益事业最有效率的使用,选择互联网捐款将会成为公益捐款的主要方式。

  5)积极吸收与采纳建议。

互联网的开放性能够有效的吸引公众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互联网能够广泛的吸收和采纳公众的智慧,形成有效用的知识,互联网推动公益事业发的展。

另外,国外互联网在公益事业应用方面较先进的技术、经验方面也值得借鉴与吸收。

五、在公益事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建议

(一)、搭建统一的互联网公益平台

  互联网搭建统一的公益平台,有助于公益组织和公众,公益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可以提高公益事业的社会关注度,可以对公益事业发展方向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可以促进各种公益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公益资源,可以引导社会民间力量或个人积极、方便的参与公益事业。

当然搭建一个庞大的公益平台需要有先进的网络技术、大量的资金投入、科学的管理方式等条件。

如何搭建成熟、稳定、和发挥积极作用的网络公益平台需要政府的引导组织,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支持,公众的积极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