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59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B.工业炼钢C.食物腐烂D.橡胶老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为提高生产效益或促进人类发展的反应,需要加快反应速率,而材料的腐蚀、老化、食物腐烂等需要减慢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详解】选项中只有B工业炼钢为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反应,需要加快反应速率,而A、C、D均需要减慢反应速率,

答案选B。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SO2(g)+O2(g)

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H+(aq)+OH–(aq)=H2O

(1)△H=-57.3kJ·mol-1,则任何酸碱中和的反应热均为57.3kJ

D.一定条件下2SO2(g)+O2(g)

2SO3(g)△H1,2SO2(g)+O2(g)

2SO3(l)△H2则△H1>△H2

【答案】D

【解析】

【分析】

A.依据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

C.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D.2mol气态SO3比2mol液态SO3的能量高,因此生成2mol气态SO3时放出的热量少,焓变大。

【详解】A.依据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2mol二氧化硫和1mol氧气能量之和高于2mol三氧化硫的能量,不能确定二氧化硫能量与三氧化硫的关系,故A项错误;

B.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项错误;

C.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H=−57.3kJ/mol,弱酸电离时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mol,故C项错误;

D.2mol气态SO3比2mol液态SO3的能量高,因此生成2mol气态SO3时放出的热量少,焓变大,即△H1>△H2,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与运用,如本题D项中比较反应热的大小,该考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理清总体原则,即比较△H的大小时,必须把反应热的“+”和“-”与反应热的数值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比较。

在同一反应中,若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可根据等量的物质,气态比液态能量高,液态比固态能量高来进行分析判断,先分析放热多少,再比较△H的大小。

3.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CaO

HCl

CO2

B

NaHCO3

NH3·H2O

NH3

C

Ba(OH)2

H2O

Cu

D

H2SO4

BaSO4

蔗糖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等都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一般是强酸、强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以及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一般是弱酸、弱碱和水,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CaO是金属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O2溶于水中不是本身电离的离子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A项错误;

B.NaHCO3是钠盐,属于强电解质;NH3•H2O是弱碱,属于弱电解质;NH3溶于水能导电,但不是本身电离的离子导电,故属于非电解质,故B项正确;

C.Ba(OH)2属于强碱,属于强电解质;H2O是弱电解质;Cu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项错误;

D.H2SO4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蔗糖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项错误;

【点睛】掌握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与物质导电的原因是解此题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判断该物质在特定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

此外不能片面地认为难溶的物质就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虽然难溶,但溶解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学生依据定义理解判断,不能偷换概念。

4.下列应用与水解原理无关的是

A.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B.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只需将两者混合就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泡沫

C.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D.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在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不能用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碳酸钠溶液;

B.泡沫灭火器利用的是碳酸氢钠与硫酸铝发生双水解反应;

C.浓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发生两步水解生成硫化氢气体;

D.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则用醋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详解】A.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可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导致玻璃塞打不开,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与水解原理有关,不符合题意,故A项不选;

B.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灭火,与盐的水解原理有关,不符合题意,故B项不选;

C.硫离子发生两步水解,其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S2-+H2O

HS-+OH-,HS-+H2O

H2S+OH-,浓硫化钠溶液中生成硫化氢气体,与盐的水解原理有关,不符合题意,故C项不选;

D.醋酸酸性比碳酸弱,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该反应利用了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与盐类水解无关,符合题意,故D项选;

答案选D。

5.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

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加快铁的腐蚀

B.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阴极保护法

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用于铁表面镀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开关K置于M处,为原电池装置,X比Fe活泼可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置于N处,为电解池装置,Fe为阴极可减缓铁的腐蚀,结合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分析解答。

【详解】A.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Fe为阴极,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故A项错误;

B.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Fe为正极,可减缓铁的腐蚀,该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项错误;

C.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Fe为负极,正极上析出Cu,则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故C项正确;

D.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Fe为阴极,为电镀装置,铁棒质量将增加,但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电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综合题型)解题技巧:

(1)先根据是否连接电源等信息,判断是原电池原理还是电解池原理;

(2)若为原电池,则考虑正负极反应、电子的转移及其反应现象等,本题则可以考虑铁的电化学腐蚀类型;

(3)若为电解池,则需要先看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根据阴阳极的放电顺序进行解答;相反,若为活性电极,需要注意阳极的金属电极要先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阴极则直接利用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分析即可。

6.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

K+、Cl-、Mg2+、SO42-、Ag+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

Na+、NH4+、I-、NO3-

C.Na2CO3溶液:

K+、Fe3+、SO42-、NO3-

D.常温下,Kw/c(H+)=0.1mol/L的溶液:

Na+、K+、SiO32-、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A、Cl-、SO42-与Ag+能反应生成沉淀;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显酸性,I-有强还原性,NO3-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性,据此分析;

C、Fe3+与CO3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D、常温下,

=c(OH-)=0.1mol/L,为碱性溶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Cl-、SO42-与Ag+均能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项错误;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显酸性,I−和NO3−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故B项错误;

C.Fe3+水解显酸性,CO32−水解显碱性,两者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故C项错误;

D.常温下,

=c(OH-)=0.1mol/L,可知该溶液为碱性溶液,该组离子与OH-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共存,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实质的理解能力,题型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题设中的限定条件。

如无色透明,则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如Cu2+、Fe3+、Fe2+、MnO4-、Cr2O72-、CrO42-等不存在;本题D选项考点为水的离子积公式,学生要熟练掌握才能判断作答。

7.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⑤②①③④B.⑤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⑤D.③②④①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判断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原电池正负极腐蚀的快慢比较,从而确定腐蚀快慢顺序。

【详解】根据图知,②③④装置是原电池,在②④中,金属铁做负极,③中金属铁作正极,做负极的腐蚀速率快,并且两个电极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负极金属腐蚀速率越快,正极被保护,并且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所以④>②>③,⑤装置是电解池,⑤中金属铁为阳极,阳极金属被腐蚀速率快,根据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蚀措施的腐蚀,并且原电池的正极金属腐蚀速率快于电解池的阴极金属腐蚀速率,即⑤>④>②>①>③,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腐蚀速率的大小判断,理解并识记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蚀措施的腐蚀,并且原电池的正极金属腐蚀速率快于电解池的阴极金属腐蚀速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

甲:

υ(H2)=1mol·L-1·min-1;乙:

υ(N2)=2mol·L-1·min-1;丙:

υ(NH3)=3mol·L-1·min-1。

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A.υ(甲)>υ(乙)>υ(丙)B.υ(乙)>υ(丙)>υ(甲)

C.υ(丙)>υ(甲)>υ(乙)D.υ(乙)>υ(甲)>υ(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合成氨的反应为:

N2(g)+3H2(g)

2NH3(g),以氢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标准进行判断,

甲:

υ(H2)=1mol·L-1·min-1;

乙:

υ(N2)=2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υ(H2)=3υ(N2)=3×2mol·L-1·min-1=6mol·L-1·min-1;

丙:

υ(NH3)=3mol·L-1·min-1,同理可知υ(H2)=1.5υ(NH3)=1.5×3mol·L-1·min-1=4.5mol·L-1·min-1,可以看出反应速率:

υ(乙)>υ(丙)>υ(甲),B项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对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只看数值的多少,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具体比较方法如下:

①一看:

看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否一致;②二化:

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或分别除以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③三比较:

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或除以化学计量数之后的数值,数值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9.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O2的同时生成2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O2的同时生成2mo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②③④⑤D.全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该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定”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相等关系,故①项正确;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只能说明单方向关系,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②项错误;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

2:

1的状态是反应进行到任何时刻都成立的关系,不能说明达到了平衡,故③项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项正确;

⑤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会改变的化学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是守恒的,容器的体积不变,导致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项错误;

⑥因该反应是物质的量增大的化学反应,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⑥项正确;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平均摩尔质量,即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的比,因质量是守恒的,物质的量只有达到平衡时才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⑦项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有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常考题型,通常有直接判断法和间接判断法两大类。

一、直接判断法:

①ν(正)=ν(逆)

0,即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逆之分,每个物质都可以表示出参与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其速率之比应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这一点学生做题容易出错。

②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包括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百分含量不变。

二、间接判断法

①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而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

②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③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④有颜色的物质参与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是平衡标志。

⑤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达到平衡。

10.常温下,pH=12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

1B.9:

11C.1:

11D.11:

9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酸碱反应后所得混合液的pH=11,说明溶液呈碱性,氢氧根离子过量,由混合反应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列式计算溶液体积比。

【详解】解:

设强碱的体积为xL,强酸的体积为yL,

pH=12的强碱溶液中c(OH-)=10-2mol/L,

pH=2的强酸溶液中c(H+)=10-2mol/L,

混合后pH=11,则说明碱过量,

根据公式c(OH-)=

,即

解得x:

y=11:

9,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11.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

①c(H+)=10-3mol·L-1的醋酸 ②0.01mol·L-1的盐酸 ③0.1mol·L-1的NaOH溶液 ④c(OH-)=1mol·L-1氨水溶液。

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A.1000∶100∶10∶1B.11∶12∶1∶0

C.11∶12∶13∶14D.3∶2∶13∶1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中水的离子积Kw=c(H+)×c(OH−),其中c(H+)是溶液中所有的氢离子的浓度,c(OH−)是溶液中所有的氢氧离子的浓度,且在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酸溶液中OH-全部来自水电离,碱溶液中H+全部来自水电离,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常温下水的离子积为1×10-14可知:

(1)c(H+)=10-3mol·L-1的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c(OH−)=

=1×10-11mol/L,故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等于c(OH−)=1×10-11mol/L;

(2)0.01mol·L-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c(OH−)=

=1×10-12mol/L,故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等于c(OH−)=1×10-12mol/L;

(3)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10-13mol/L;

(4)c(OH-)=1mol·L-1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10-14mol/L;

则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1000:

100:

10:

1,故A项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水的离子积适用于任何溶液,理解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来源是解题的关键。

如本题不管是强酸还是弱酸,其c(H+)主要来源于溶质,c(OH-)则来源于水,而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相等,据此分析由水电离的c(H+)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12.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2A(g)+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6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molB.2.8molC.2.4molD.1.2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υ(B),利用△c=υ△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去△n(B)即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

【详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υ(B)=0.5υ(A)=0.5×0.16mol/(L•s)=0.08mol/(L•s),

所以△c(B)=0.08mol/(L•s)×10s=0.8mol/L,

所以△n(B)=0.8mol/L×2L=1.6mol,

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6mol=2.4mol,故C项正确;

答案选C。

13.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A.CO2(g)+H2(g)

CO(g)+H2O(g)ΔH>0

B.CO2(g)+2NH3(g)

CO(NH2)2(s)+H2O(g)ΔH<0

C.CH3CH2OH(g)

CH2=CH2(g)+H2O(g)ΔH>0

D.2C6H5CH2CH3(g)+O2(g)

2C6H5CH=CH2(g)+2H2O(g)ΔH<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个反应中水蒸气都是生成物;图象分析方法为先拐先平,温度或压强大,由图象可以看出T2>T1,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蒸气的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P1>P2,增大压强,水蒸气的含量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T2>T1,同理压强越大,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P1>P2,则:

A.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水蒸气量增大,与图象不符,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与图象不符合,故A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水蒸气的含量,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与图象均符合,故B项正确;

C.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增大压强,平衡逆移,水蒸气的含量减小,与图象均不符合,故C项错误。

D.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水蒸气的含量减少,与图象符合,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水蒸气的含量减少,因此与图象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选B。

14.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三种溶液:

①(NH4)2CO3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NO3溶液中c(NH4+):

③>①>②

B.相同pH的溶液:

①NaClO溶液、②NaHCO3溶液、③CH3COONa溶液中c(Na+):

③>②>①

C.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

①CH3COONa溶液、②NH4Cl溶液、③NaNO3溶液中pH:

②>③>①

D.相同浓度的溶液:

①氨水、②NaOH溶液、③Ba(OH)2溶液c(H+):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相同浓度的三种溶液均存在铵根离子的水解,根据起始浓度及其他粒子对其水解程度的影响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