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496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docx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暂行规定

 

大连工业大学

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

行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

生培养工作规定如下。

一、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品行端正,作风正派,遵

纪守法,具有科研道德,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

2.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

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

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各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应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研究

方向不宜过窄,同时要注意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要求,

不断增加新的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

研究生本人需提前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

研究生在校学习年

限最长不得超过 4 年(含休学时间)。

前一阶段时间(约 1~1.5 年)主

要用于课程学习,后一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或创作)和撰写学位论

文。

优秀研究生达到毕业要求及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以申请提前毕

业,学习年限最短不少于 2.5 年,由各培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

1

 

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四)培养方式

1.培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采取指导教师负责与学科集体培养

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发挥指导教师在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也要注意发挥

学科的集体力量。

2.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既

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

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相应工作的能力。

3.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党、团组织必须加强对研究生政治思想工

作的领导,建立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管理体制。

要有专(兼)职政治

思想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教育。

研究生入学时,要进行入学教育,

每学年要组织研究生进行一次学年鉴定,毕业时要进行毕业鉴定。

(五)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凡培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应制定研究生学科、

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及进行培养工作的

主要依据。

制定培养方案要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我校的特点。

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是: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既要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

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

术工作的能力。

3.实行质量第一的原则。

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学科简介、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学习年限、

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论文评审与答辩、毕业及学位授

予、培养方式与方法等内容。

培养方案须经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

论通过后,报研究生学院,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六)培养计划

指导教师应按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指导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对课程

2

 

的总学分、学位课、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实践环节、学术报告

等作出具体安排,并于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提交各学科负责人审查批

准。

培养计划一式四份,研究生学院、所在学院、指导教师、研究生本

人各存一份。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二类,课程设

置按一级学科设课。

课程应有教学大纲,大纲要明确规定该课程的主要

内容、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学分、预修课程和参考书目等。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除外语、政治课程外,一般 16 学时为 1 学分。

 

学位课为本学科、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必须学习的课程,反映

该学科、专业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它给予研究生的是该学科坚实的基础

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每门课程都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宜太窄

太细,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它是同一学科、专业不同研究方向

的共同课。

选修课为该学科、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开设的选学课程,研究生可根

据科研课题情况和本人特长进行选择。

为了扩大专业知识面,适应科学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研究生可在指导教师

同意后,自选其他学科、专业课程 1~2 门。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总学分要求为≥30 学分且≤34 学

分(具体要求详见各学科培养方案),其中学位必修课为 22~24 学分。

践环节 2 学分和学术报告 1 学分,不记入总学分中。

1.学位课(22~24 学分)

学位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数学类课程、专业基

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学分

(2)第一外国语

英语(日语、俄语)3 学分

3

 

(3)数学基础课(在以下课程中选 1~2 门)

数值分析3 学分

数理统计3 学分

矩阵理论2 学分

数据分析2 学分

优化分析与实验设计2 学分

管理学学科的数学课程可自行安排,艺术学学科可不安排数学类课

程。

2.选修课

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选修课包括政治理

论课和外语课。

(1)政治理论课

须从以下两门课程中选择 1 门。

自然辨证法概论1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学分

(2)第一外国语

英语口语1 学分

(3)第二外国语

二外(日语、英语)1.5 学分

第一外国语语种为非英语的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二外(英语)

为必选课。

(4)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程是对研究生知识的进一步拓宽和加深,设课要有一定

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确保能把研究生带到本学科的前沿。

3.补修课程

由学科和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向来确定研究生是否补修本科课程。

(八)实践性环节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性环节为必修环节,有教学实践、生

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种形式,可任选一种,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根据情

4

 

况安排,考核通过后,记 2 学分,不通过者需重新进行实践,第二次仍

不通过者,不得授予学位。

1.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可采取助课、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论文)

等多种形式,须填写教学实践报告并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通过者取得

2 学分。

2.生产实践

校外专业生产实践,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力加强学术型

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

研究生,可安排专门生产实习一次,时间约 1 个月。

参加生产实践应写

出总结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通过者取得 2 学分。

3.社会调查

研究生社会调查是指研究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就某项专题进行实地

调查的活动。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调查目的要求,写出较详细的

调查提纲。

在社会调查结束后,研究生应该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写出一篇质量较高、有自己见解、能解决或阐明实际工作问题和

理论问题的调查报告,由指导教师审阅并写出评语,通过者取得 2 学分。

 

(九)学术报告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报告环节为必修环节。

研究生应积极

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如国内外学术会议、专家讲学、科技讲座、

专题研讨等,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及学科前沿知识和信息。

研究生在

学期间至少应参加五次学术报告活动,并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

各学院

负责组织学术报告活动,并对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达到

要求者,记 1 学分。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如实反映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的研究工作;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

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

 

5

 

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

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

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

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

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

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培养研究生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应根据本领域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来

确定,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既要有稳定的、长远

的研究方向,又要有反映新技术的内容,能较真实地反映本领域的特色

及发展方向。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 2 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

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提前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

研究生

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3 年(含休学时间)。

第一学年内应完成所有

课程的学习和论文的开题工作,第二学年主要从事工程实践、科学研究

和撰写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

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各培养领域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

案例库建设,以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6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

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

实践教

学要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现场实践”

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即由我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指导教

师和企业单位专家共同担任。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

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应以高

度责任心教书育人,严格要求,保证培养质量,并根据培养计划督促学

生的课程学习,指导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课题研究、工程实践、

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五)领域培养方案

凡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领域应制定领域培养

方案。

工程领域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及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

制定培养方案要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我校的特点。

培养方案制

定的指导思想是: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既要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

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又要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

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实行质量第一的原则。

培养方案主要包括领域简介、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学习年限、

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论文评审与答辩、毕业及学位授

予、培养方式与方法等内容。

培养方案须经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

论通过后,报研究生学院,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六)培养计划

指导教师应按照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

研究生的特点,制订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对学习课程的总学分、学位

课、实践课、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等作出具体安排,并于研究生

入学后两个月内提交领域负责人审查批准。

培养计划一式四份,研究生

7

 

学院、所在学院、指导教师、研究生本人各存一份。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注重实际应用与职业需求,侧重综合

素养、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应按工程领域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包括

公共课程、基础理论类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选修及其他课程。

各领域应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确定各类课

程的内容和学分,以达到其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实践课为必修课,实践课教学可采取实验、实习、工程训练、案例

分析、模拟训练等形式,要有明确的考核形式及要求。

理论学习与实践

环节要紧密衔接,理论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践环节可以在现场或实

习单位完成。

专业类课程教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总学分要求≥30 学分且≤34 学

分(具体要求详见各学科培养方案),包括学位课、实践课和选修课,其

中学位课为 19~21 学分。

实践课为 4~6 学分。

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一般为 1~3 学分/门,选修课一般为 1~2 学分/门。

每学分对应 16 学时,外语和政治理论课除外。

1.学位课

(1)公共课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学分

第一外国语3 学分

知识产权基础1 学分

信息检索1 学分

专业外语由各领域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是否开设,但不超过2 学分

(2)基础理论类课

①数学基础课(在以下课程中选 1 门)

数值分析3 学分

数理统计3 学分

矩阵理论2 学分

数据分析2 学分

8

 

优化分析与实验设计2 学分

②专业基础、专业技术类课程不少于 4 门

2.实践课(必修)2~3 门4~6 学分

研究生应于每门实践课程的开课前与任课教师一起制订实践计划。

每门课程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实践报告。

任课教师根

据学生的实践报告,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的

学生均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及格者不记学分。

3.选修课

(1)公共必选课

自然辨证法概论18 学时1 学分

(2)专业选修课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

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与专业任职资格挂钩。

重视理论

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好理论

水平的企业人员承担部分选修课程。

(八)实践性环节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

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

实践教

学要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现场实践”

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各领域须开设实践课 4~6 学分,具体要求见(七)、2。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型研究课题或工程实际问题,应具有明

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内容和形式可以是:

产品研发、工

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

完成,应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在校内或相关企业完成,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生

自主确定。

 

9

 

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设计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

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

力与表现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研究方向

培养研究生艺术领域的研究方向应根据本领域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来

确定,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有稳定的、长远的研究方向,能较真

实地反映本领域的特色及发展方向。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

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提前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

研究生

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4 年(含休学时间)。

第一至第三学期主要用

于课程学习,后一阶段主要从事艺术实践、科学研究(或创作)和撰写

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培养过程中应突出领域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

养。

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

的培养方式。

积极创造艺术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

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并聘请高水平的

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即由我校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指

导教师和校外艺术家共同担任。

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

10

 

(五)培养方案

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领域,应制定学科领域培养方

案。

学科领域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及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

定培养方案要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我校的特点。

培养方案制定

的指导思想是: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

力与表现力。

3.实行质量第一的原则。

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学科领域简介、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学习

年限、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论文评审与答辩、毕业及

学位授予、培养方式与方法等内容。

培养方案须经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

员会讨论通过后,报研究生学院,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六)培养计划

指导教师应按照学科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制订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对学习课程的总学分、

学位课、实践课、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等作出具体安排,并于研

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提交领域负责人审查批准。

培养计划一式四份,研

究生学院、所在学院、指导教师、研究生本人各存一份。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总学分要求≥50 学分。

除外

语和政治理论课外,按 16 学时为 1 学分设课。

1.学位课

(1)公共课程:

(≥8 学分)(考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 学分

艺术原理2 学分

艺术设计方法研究2 学分

外国语2 学分

11

 

(2)专业必修课程:

(≥16 学分)(考试)

 

专业必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特点确定,课程设置不少于 4 门。

2.专业实践(≥19 学分)(考试或考查)

 

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原则上不少于 1 年,一

般应在实习单位或设计实践现场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

合的方式。

专业实践开设 3~5 门实践课,每门课程结束后要求有作品册。

专业

实践要求至少有两次实践作品展示,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根据作品册和

作品展示情况写出评语,并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

格)的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及格者不记学分。

3.选修课程:

(≥6 学分)(考试或考查)

 

选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特点确定,课程设置不少于 3 门。

4.必修环节(1 学分)

(1)毕业设计选题与工作计划1 学分(考查)

 

要求在查阅一定数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不少于 3000 字的书面

报告,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工作计划与选题报告。

考核成绩含书面报告和

口头报告两部分。

(2)中期汇报(考查)

 

(八)实践性环节

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突出领域特点,以实践为

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积极创造艺术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

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艺术领域须开设实践课 19 学分,具体要求见(七)、2。

 

12

 

(九)实践展示和学位论文

各学科领域及专业方向须对实践展示作出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间须按领域方

向培养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举办不少于两次的不同内容的专门展示。

学位论文选题

应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应是对作品的创造思考和理论阐释。

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

且不少于 5000 字。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