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467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docx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

9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

时盛夏,延坐书屋,其轩爽。

暮欲下

榻其中,友人曰:

“是有魅,夜不可居。

”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

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曹笑曰:

“犹是发,

但稍乱。

犹是舌,但稍长。

亦何足畏!

”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曹又笑曰:

“有首尚不足畏,况

无首耶!

”鬼技穷,倏然灭。

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有蠕动。

甫露其首,辄唾曰:

“又此败兴

物也?

”竟不入。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但.稍乱()

(2)及.归途再.宿()

2.划分句子节奏(断一处)。

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3.翻译句子。

时盛夏,延坐书屋,其轩爽。

4.阅读本文后可以看出曹竹虚的族兄是个怎样的人?

5.读罢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1.

(1)只

(2)等到第二次

2.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3.略。

(见译文)

4.勇敢、机智、不迷信。

5.示例:

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参考译文:

曹竹虚说,他的同族兄弟从安徽歙县到江苏扬州去,道上经过一个朋友家。

当时正是夏

天,朋友请他在一间书房中休息,这间书房高大爽洁。

到了晚上,他请求在书房中住宿,他

的朋友说:

“这间书房闹鬼,晚上不能居住。

”他的同族兄弟一定要住,(他的朋友就同意了)。

到了半夜,有东西从门缝爬进来,薄得像一张作夹带用的纸。

进来后,伸展开成为人的形状,

是一个女人。

曹司农的同族兄弟一点也不害怕,那女子忽然散开头发,吐出舌头,模仿吊死

鬼的样子。

曹司农的同族兄弟笑着说:

“散开的还是头发,只是有点乱;伸出的还是舌头,

只不过有点长,有什么可怕的!

”忽然她又把脑袋摘下来放在案几上。

曹司农的同族兄弟笑

着说:

“你有脑袋我都不害怕,何况你现在已经没了脑袋!

”这个鬼没有了办法,眨眼间就没

有了。

等到曹司农的同族兄弟从扬州回来再住朋友家的这间书房,到半夜时,门缝又有东西

在蠕动。

等到鬼刚刚露出脑袋,他就唾了口唾沫说:

“怎么又是这个令人扫兴的东西啊?

最后鬼没有进来。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山门圮.于河圮()

(2)湮.于沙上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一句。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用文中原句回答)

参考答案:

1.

(1)圮(倒塌)

(2)湮(埋没)

2.

(1)于(介词,在)

(2)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写老河兵的“笑”,

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参考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经历十多年,

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

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

沉越深。

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大家认为他的言论是正确的。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

“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

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

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冲击,石头

再转移。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

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

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凭空判断吗?

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

遥见一人持衣数袭①,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

谛视之,

履险阻如坦途,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

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

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

知人为伥鬼②,衣所食者之遗也。

急弃柴自冈后

遁。

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

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

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

今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

利汩③其灵,故智出物下

耳。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袭:

全套的衣服。

②伥鬼:

古时迷信,传说人被虎咬死后,鬼魂为虎服役;

虎行求食,伥为鬼前导。

③汩:

掩盖、埋没。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4分)

(1)不省.其何故()

(2)非人可及.()

(3)则一虎伏焉.()

(4)衣所食者之遗.也()

1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2分)

A.力倦小憩..B.宛转..至山坳

C.沿路..弃之D.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

1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

14.通读全文,说说老虎聪明在何处?

(2分)

1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11.⑴知道,明白⑵比得上,赶得上⑶留下的

12.D13.那条路不是人们日常的必经之路,可知他是用衣服做诱饵,把人引诱到这里。

14.知他用衣服做诱饵,把人引诱到偏僻之处吃掉15.对比。

用来表现老虎的狡猾。

参考译文:

有个樵夫,在山冈上砍柴,累了休息,远远看见一人拿了许多衣服,沿途丢弃,不明白

是做什么。

仔细看他翻越险阻如同平地,走得十分迅速,人所难能,相貌也很惨淡,不像是

人,怀疑是妖魅。

爬上大树俯身看时,人已经不见了。

顺着他丢弃衣物的道路,转弯抹角地

来到一处山坳,有一只猛虎卧在那里。

这才明白那人是伥鬼,衣服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剩下的。

他急忙丢掉木柴,从山冈后面逃走。

第二天,听说某村某甲在这个地方被老虎吃了。

那条路

不是人们日常的必经之路,可知他是用衣服做诱饵,把人引诱到这里。

万物没有比人更聪明的,人总是用诱饵捉动物,现在是动物用诱饵捉人,难道是人不聪

明吗?

被利益泯灭了人的灵性,所以智力反而在动物之下了。

姜三莽吓退鬼魅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

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

“吾今乃知鬼可

缚。

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

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致之,亦寂然无睹。

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

懊恨而返。

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

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

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

之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吾今乃.知鬼可缚()

即素.称有鬼之处()

已星.散去()

恒.乘人之畏()

2.对“之”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鬼反避之也(代姜三莽)

B.素称有鬼之处(助词,的)

C.宋何罪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

3.用“/”划出两次停顿(2分)

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

4.若将这则故事用作初三同学中考前的心理疏导,你将怎样阐发这则故事的寓意?

(2

分)

参考答案:

1.才;向来;像流星一样。

常常

2.(2分)D

3.(2分)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

4.(2分)阐明寓意1分,结合中考心理1分。

例如:

中考前也有同学畏首畏尾,害怕

一些不可预料的事。

这好像文中的“鬼”,如果你不怕它,它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应该树立

自信心,这样困难就有可能避而远之。

参考译文:

景城有一个叫姜三莽的人,胆大并脾性愣。

一天听人说宋定伯卖鬼赚得钱的事情,非

常高兴地说:

“我今天才知道鬼可以捆绑起来!

如果每天晚上捆绑一个鬼,用唾液啐它使其

变成羊,天亮了牵到屠宰集市中去卖,足够供(我)一天买酒肉的钱了。

”于是每夜扛着木

棍拿着绳子,秘密地行走在荒坟之间,像猎人等候狐狸、野兔,最终没有遇见(鬼)。

(他又)

靠近一向被人称为有鬼的地方,假装喝醉了酒睡在那里来引诱鬼,(可是)也毫无动静,没

见到(鬼)。

一天晚上,隔着树林看见几个磷火,(他)就跳起来奔过去,还没到那里,磷火

已经像火星一样消失了,(他)懊悔遗憾地返回。

像这样做有一个多月,没有得到什么,(这)

才停止。

大概鬼欺侮人,常常乘人的畏惧心理(下手)。

三莽确信鬼可捆绑,意念中已没有

鬼了,他的气势足够用来吓退鬼,所以鬼相反躲避他了。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

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

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

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

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

寺名。

②慕堂:

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

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

同“余”。

⑤邻笛之悲:

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I.)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皆.数百年物也

②藤今犹.在

③始.能支拄

④其蔓旁引.

J.)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K.复前行,欲穷其林

L.其真无马邪

M.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2分)

(2分)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次则余家之青桐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分)

译文:

(2)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

译文:

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

样的生存状态?

(2分)

参考答案:

8、

(1)①皆:

都是。

②犹:

还。

③始:

才。

④引:

延伸。

(2)B

9、次/则/余家之青桐

10、

(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11、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参考译文: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

数百年了。

⋯⋯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

如今,

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

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

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

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

香气袭人。

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

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

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

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

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

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

穷治③无迹。

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

"竹有节,必是也。

"穷治亦无迹。

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

计无复

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

(节选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蔓延:

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②盎(ang):

古代的一种盆

腹大口小。

③穷治:

穷追不舍地审理。

穷,尽、到底。

治,审理。

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

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

一、解释加点的字

1.曩.有县令()

2.乃祈.梦于城隍祠()

3.盎中种竹十余.竿()

4.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

5.卒.亦不得()

二、翻译

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

三、对于文中县令断案的做法,最恰当的评价是()

A.胸无点墨B.牵强附会C.东拉西扯D.人云亦云

四、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与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

的文言小说集的并称。

五、与本文县令儿戏办案不同,《曹刿论战》中提出了慎重办案的重要性,当鲁庄公说

自己“,,”时,曹刿赞许地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参考答案

一、1.从前2.祈祷恳求3.表示整数外不定的余数,译为“几”4.然而5.终究

二、醒来后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竹”、“祝”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

三、B

四、蒲松龄《聊斋志异》

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县令,遇到一件杀人案不能够判决,被牵连的人一天天地增多。

于是他在城隍

庙求神赐梦指点。

梦中见神领来一鬼,那鬼头顶瓷盆,盆中栽了十几竿竹子,青翠可爱。

来后他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祝”、“竹”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

严刑审讯,

没能发现可疑的罪迹。

他又翻阅案卷,见有名叫"节"的人,暗自想道:

“竹子有节,一定是

这个人了。

”严刑审问,也没发现疑迹。

而这两人已经被拷打得九死一生了。

他再没有别的

办法,于是当作疑案上报,请求准许另外捉拿凶手,但终究也没抓到。

景州申君学坤,谦居先生子也,纯厚朴拙,不坠家风,信道学甚笃。

尝谓从兄懋园曰:

“曩在某寺,见僧以福田诱财物,供酒肉资。

因著一论,戒勿施舍。

夜梦一神,似彼教所谓

伽蓝者,与余侃侃争曰:

‘君勿尔也。

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彼僧尼非万物之一

耶?

施食及于鸟鸢,爱惜及于虫鼠,欲其生也。

此辈藉施舍以生,君必使之饥而死,曾视之

不若鸟鸢虫鼠耶?

其间破坏戒律自堕泥犁者,诚比比皆是。

然因有枭鸟而尽戕羽族,因有破

獍①而尽戕兽类,有是理耶?

以世法论,田不足授,不能不使百姓自谋食。

彼僧尼亦百姓之

一种,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

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

尼耶?

君何不一一著论禁之也?

且天地之大,此辈岂止数十万,一旦绝其衣食之源,羸弱者

转乎沟壑,姑勿具论;桀黠者铤而走险,君何以善其后耶?

昌黎辟佛,尚曰:

鳏寡孤独废疾

者有养。

君无策以养而徒朘②其生,岂但非佛意,恐亦非孔孟意也。

驷不及舌,君其图之。

余梦中欲与辩,忽然已觉,其语历历可忆,公以所论何如?

”懋园沉思良久曰:

“君所持者

正,彼所见者大,然人情所向,匪自今始,岂君一论所能遏;此神剌剌不休,殊多此一争耳。

(选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破獍(jìng):

古书上说的一种像虎豹的兽。

②朘(juān):

剥夺。

22.“君勿尔也”句中的“尔”在文中指代著论戒(禁)施。

(1分)

(若答“著论禁之”或“戒勿施舍”也得1分)

23.梦中之神的观点,其现实基础是“田不足授”。

(2分)

24.下列说法中,最符合梦中之神的意思的一项是(D)。

(2分)

A.人的价值毕竟比鸟鸢虫鼠重要得多,既然能对它们施舍,就更该对人施舍。

B.“不耕不织”者确实是“蠹国耗民”的人,不过不止僧尼如此,这种人很多。

C.“以福田诱财物,供酒肉资”的僧人虽比比皆是,但不可因此打击所有僧人。

D.如果要驳斥佛教,也应设法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才是儒家应行之道。

25.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5个字)(2分)

施舍之争(或:

二人辩施舍、论施舍、施舍之辩)

26.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目的。

(4分)

举例论证:

用坚决反对崇佛的韩愈为例,证明儒家子弟是愿意考虑使“鳏寡孤独废疾者

有养”的。

以此批评申君不仅不讲佛法,也未尽儒家道义。

对比论证:

用坚决反对崇佛的韩

愈对待“鳏寡孤独废疾者”的立场,对比申君“戒施”的看法,批评申君未尽儒家道义。

(写出一种论证方法即可,但须与后面的效果分析匹配。

唐翁猎虎

族兄中涵①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

非聘徽州唐打

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

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②曰:

“我在,尔尚畏耶?

”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

“此

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

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

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

尾闾③,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④不

能动。

庄子曰: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信夫!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槐酉杂记》)

注释:

①中涵:

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

②哂:

微笑,讥笑。

③尾闾:

这里指肛门。

④缒:

悬绳而下,这里指下坠。

1.下列加点词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失望,姑命具.食(准备)

B.老翁顾.童子曰(回头看)

C.乃厚赠遣.之。

(派遣)

D.信.夫!

(真实可信,确实)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B.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4.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唐翁猎虎的神奇?

作者借庄子的话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

理?

参考答案:

1.C(ABD三项翻译均正确。

C项中应更正的是:

“遣”:

打发。

2.D

3.

(1)(如果)不聘请徽州的唐家人来打猎,(就)不能除掉这个祸患。

(2)技艺精熟的人让人佩服,天生神巧的人也不敢路过他的家门。

(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别人佩服,天生就有好本领的人也不敢从技艺熟练的人门前经

过。

4.从正面描写唐翁手持短柄斧勇敢机智速杀猛虎来表现其神奇,又从侧面写唐翁的年老

体衰、猛虎已伤猎户多人及役不敢行来反衬唐翁杀虎的神奇。

揭示的道理:

熟能生巧,任何

精湛的技艺都是经过苦练才能取得的(没有什么真正的神巧之技,真正的超人绝技是反复苦

练的结果)

参考译文:

族兄纪中涵担任安徽旌德县知县,县城附近出现了老虎,伤害了好几个猎人,都没法将

它抓捕。

当地一个人建议:

“如果不去请徽州的唐家人来打猎,不能消除这场祸患!

”于是就

派遣官吏带着礼金前往。

官吏回来后报告说唐家专门挑选了两位技艺最好的人,已经在路上

了。

到了之后,一个是身形瘦小的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咯咯咳嗽。

一个是个男孩,十六七岁。

众人很是失望,只能姑且让他们安顿下来。

老人发现纪中涵不满

意,半跪说:

“听说那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来,再吃饭不迟!

”于

是纪中涵就派人领着他们去寻找老虎呆的地方。

县衙来的人领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里边走了。

老翁一看,微微一笑说:

“有我在,你

们还怕什么?

”众人走到峡谷深处,老翁对大男孩儿,说:

“看情形,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

觉,你把它叫醒。

”大男孩儿张口模仿老虎的啸声。

(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径直向老翁

扑来!

老翁手里攥着一把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的短小斧头,奋起右臂,屹立不动。

老虎半

空里扑到,老翁侧头避过虎势,老虎从头顶越过,落地已经血流一片。

众人纷纷跑去看,这

才发现:

老虎的身子从下颌到尾巴根部,早让老翁的斧头破成了两片!

纪中涵就送给他厚礼,

请他回去。

老翁说自己为了这一招,臂力练了十年,目光练了十年。

别人用扫帚在他的眼前挥过,

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他的胳膊平举时,可以让几个壮汉向下拉,壮汉们悬着身子使劲晃,

老翁的胳膊却一动不动。

庄子说:

“技艺精熟的人让人佩服,天生神巧的人也不敢路过他的

家门。

”的确是这样啊!

游僧卖药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

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

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

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

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河间:

地名。

②游僧:

云游四方的和尚。

③研:

研磨。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2分)

⑴卖药于市

市:

集市

⑵佛作引手取物状

引:

⑶举国信之

信:

书信

⑷乃悟其盘中之丸

悟:

明白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6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3分)

译文: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3分)

译文:

5.和尚本应慈悲为怀,却干出如此勾当。

本故事表现了这个和尚怎样的品行?

纪昀的

《阅微草堂笔记》中,这类故事众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类人持怎样的态度?

(4分)

参考答案:

3.(2分)C(应是相信的意思)

4.(6分)4.

(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

佛。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于近各计0.5分,共3分)(

(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

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信败各0.5分,共3分)

5.(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