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121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docx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

汉中市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

规划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评选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

 

汉师附小姚敏

2008、11

 

口语交际《夸家乡》教学设计

汉师附小姚敏

一、概述

《夸家乡》是人教版试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化和延伸。

通过“夸家乡”的方式,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根据自己的观察、查阅和交流,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丰富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的变化,畅想家乡未来。

通过学习与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感受家乡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课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观察、了解到的情况通过画画、写话等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读懂口语交际要求,联系学过的课文,能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把话说完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与交流,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风景名胜、丰富物产以及家乡近年来的变化,畅想家乡未来。

4、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5、学生进入网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6、通过学生课前、前中对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查找、选择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通过学习与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感受家乡的美丽富饶。

8、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提供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的方式有侧重点地介绍家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学习网页逐步把家乡的某一方面特点说具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目标

知识点

学习水平

知识

理解

应用

品评

模仿

操作

反应

价值

判断

认识

1.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风景名胜、丰富物产以及家乡近年来的变化,畅想家乡未来。

 

 

 

 

 

 

 

2.能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把话说完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

 

 

 

 

 

技能

3.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

 √

 √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

 √

 

 

5.借助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及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

 √

 √

 

6.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

7.通过学习与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感受家乡的美丽富饶。

 √

 

 

 

 

 

8.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班学生聪明、活泼,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了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加之平时在学习中我们常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因此,他们熟悉网络,能使用搜索工具,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的信息资源,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家乡、介绍家乡,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

因此,我借助网络自建学习网页,教学时不但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放宽眼界、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收集资料;而且利用声像资源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网,进行多方位的互动交流。

对学生表达不够连贯,重复罗嗦的语言,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评议加以巧妙引导,启示说法,逐渐使之规范,并提醒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头脑中将信息进行又一次地整合。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两次整合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说清楚、说具体,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借助网络展示资料,激发学生交际兴趣。

家乡对于每个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尤其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

于是,我在开课时,借助自建学习网页,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张家乡——汉中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激发他们赞美家乡的情感。

二、借助网络提供资源,使学生言之有物。

二年级学生大多生活圈子小、知识面窄、视野不广,常常出现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或东一句西一句乱说的现象。

尤其是要从某一方面介绍家乡的特点,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仅仅凭日常的积累、课前的了解,不可能使他们摆脱“无话可说”的畏惧心理。

因此,在让学生读题,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后,我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和学生对家乡某一方面的喜好把他们分为:

风景名胜组、历史名人组、物产组和家乡变化组。

指导学生分组浏览相关网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搜寻有关素材,准备交流资料。

当网络中直观的图像、简洁的文字介绍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不但放宽了眼界、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而且获取新知的兴奋逐渐驱逐了他们心头的畏惧,口语交际的热情很容易被激发。

三、借助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就要坚持语言实践的原则,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教学时我借助网络自建学习网页,不但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而且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创设三次对话情境:

“游客”打电话,“游客”来访,汉中“游子”视频对话。

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

为学生建立了平等交流的交际网,进行多方位的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历史名人、丰富物产和家乡变化等不同方面有侧重点地介绍家乡的特点。

最后,全班共同畅想家乡的未来,借助课件展示设想。

鼓励同学们努力为之奋斗,为家乡未来的建设作贡献。

口语交际时,对学生表达不够连贯,重复罗嗦的语言,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评议加以巧妙引导,启示说法,逐渐使之规范。

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小博士”链接学校作文网站提供好词佳句,充实学生语言,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同时,提醒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头脑中将信息进行又一次的整合。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两次整合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以多种鼓励方式,让学生说通顺、说具体,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借助网络展示成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课后,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写话:

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或为自己画的、拍的家乡风景配上一段话,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写好后读一读,发表在学校作文网站,相互交流、分享。

此时,学生充满兴趣,欣然接受,效果很好。

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

使学生的表达欲望被充分激发,主动进入表达状态,受到实在的表达训练。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在网页的设计上,我分横向和纵向设置了导航按钮。

横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页、地理位置、悠久历史、风景名胜、丰富物产、家乡变化、夸夸家乡、展望未来、习作展示九大模块。

纵向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组浏览图片、阅读资料,知道家乡概况、了解家乡特点、感受家乡巨变、展望家乡未来。

在夸夸家乡的“情景创设”中用三种情景:

“游客”电话、“游客”来访、视频对话,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原型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在每一模块中尽可能的只进行一次链接,方便学生阅读学习。

在信息资料的收集中,集视频、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通过网络资源的多媒体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及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开课,激发兴趣

8

网页

家乡美景

激发学生交际欲望

浏览图片

初步感受家乡的美

3分

自制

读题,明确要求

1

口语交际要求

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读、说

明确内容与要求

3分

统一进入地理位置及概况

1、6、7

网页

地理位置及家乡概况

对家乡有一个整体认识

自学、交流

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3分

自制

分组学习相关网页

3、5、6、7、8

网页

悠久历史、风景名胜、丰富物产及家乡变化

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感受家乡的美丽富饶和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读、看、说

了解、会说

10分

自制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

2、3、7

网页

创设三种情景夸家乡,提供相关句式及好词佳句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形式夸家乡

相互交流、评价、补充

学生能从不同方面说出家乡的特点

15分

自制、链接学校作文网站

引导学生畅谈家乡未来

3、7、8

网页

图画作品展示

引导学生从某一方面畅谈自己的设想

相互交流、补充

鼓励学生为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

4分

自制

能力拓展:

写一写、画一画

4

网页

学生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课后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交流、评议

交流评价

2分

学校作文网站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分析

网页应用与分析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呀?

2、我们多数同学都是土生土长的汉中人。

那么,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汉中,你们对她了解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搜集资料

教师制作网站

学生浏览网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

在开课时,我借助自建学习网页,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张家乡——汉中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的图片,让他们的心灵被家乡的秀美、神奇所震撼,产生强烈的赞美欲望。

3、激趣:

我们的家乡汉中地处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是一个历史悠久、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的城市,被称为“西北小江南”。

尤其在2006年被评为CCTV2006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2007年被评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你们想像我们刚刚学过的《日月潭》《葡萄沟》和《北京亮起来了》的作者一样,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汉中的风景名胜、特产或近些年的变化,能为他们当个小向导,夸夸我们的家乡吗?

引导学生进入自建学习网页,浏览汉中名胜古迹、自然景观。

感受家乡的美。

二、读题明确要求,准备交流资料。

1、读课本第58页《夸家乡》,明确本次口语交际内容和要求。

学生读题,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内容和要求。

第一步

进入共同栏目:

家乡概况

第二步:

分组进入:

风景名胜、历史名人、家乡物产和家乡变化。

要从某一方面介绍家乡的特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常会产生“无话可说”的畏惧心理。

因此,当学生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后,我指导学生分组浏览相关网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搜寻有关素材,准备交流资料。

使学生放宽眼界、开阔思路、活跃思维,让获取新知的兴奋逐渐驱逐他们心头的畏惧。

2、为了全面的夸夸我们家乡——汉中,你们根据的自己喜好可以分为:

风景名胜组、历史名人组、物产组和家乡变化组。

我们比比哪组同学能当好“小导游”,会赞美自己的家乡?

(老师巡视加以指导。

1、学生自由分组。

2、学生分组进入学习网页浏览相关网站,搜寻有关素材,准备交流资料。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

1、“游客”打电话,提问:

(1)喂,是汉中“星光”旅行社吗?

我想到汉中旅游,你能告诉我它的地理位置吗?

(2)我听说汉中是2007年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请给我介绍一下。

(引导学生说清楚。

(3)那么,你觉得哪个景点最好?

它在哪?

好在哪呢?

(老师引导,其他小组同学评议。

(4)好、好,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很快会来汉中旅游,找你们当向导。

谢谢!

1、全体学生当“导游”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具体。

2、风景名胜组的学生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其他小组同学评议。

3、学生从地理位置、历史作用或秀丽景色等方面介绍一处景观。

1、网络创设情景(话外音)“游客”打电话提问。

2、学生借助学习网页查找有关资料,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3、出示句式A:

汉中历史悠久、景色秀丽。

名胜古迹有、和。

风景区有、和。

4、“小博士”链接学校作文网站提供好词佳句,使其描述具体。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因此,我借助网络课件创设三次生动逼真的对话情境,使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互动交流。

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评议加以巧妙引导,启示说法,使学生语言表达逐渐规范。

同时,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小博士”链接学校作文网站提供好词佳句,使学生表达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游客”来访,提问:

(1)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刘邦、韩信,刘备、诸葛亮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你还知道哪些历史名人在此居住?

(老师随机指导学生说具体。

(2)能告诉我你最佩服谁?

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从人物性格特点、历史成就等不同方面介绍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

(3)汉中四面环山、满目苍翠、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能给我介绍几种特产,让我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品赏?

也可以把你最喜欢的特产介绍给我。

(老师随机指导学生从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等方面把自己喜爱的物产描述具体。

(4)谢谢你们这些“小导游”,让我了解了汉中的历史,观赏了美丽的景色,还采购到这么多的特产。

再见!

 

1、历史名人组的学生自由回答。

其他小组同学评议。

 

2、特产组的学生自由回答。

其他小组同学评议。

1、网络创设情景“游客”来访。

2、学生借助学习网页查找有关资料,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3、“小博士”链接学校作文网站提供好词佳句,使其描述具体。

4、出示句式B:

汉中有出示西域的;有的;有的。

5、出示句式C:

汉中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水果有的、有的和的;山珍有、和。

3、汉中“游子”视频对话,提问:

(1)小弟弟、小妹妹,你们好!

我是汉中人,在外学习、工作十来年,听说汉中这十年来发展变化很快,是真的吗?

(2)那最宽的北大街现在是什么样子?

汉江河上还是新、旧两座大桥吗?

河边的草坪修好了吗?

你觉得还有哪儿变化大呢?

也介绍给我吧!

(3)谢谢,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真想马上回去看看。

我现在就订票,咱们见面聊吧。

家乡变化组的学生自由回答。

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给予恰当的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网络创设情景:

视频对话框。

汉中“游子”视频对话提问。

2、学生借助学习网页查找有关资料,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3、“小博士”链接学校作文网站提供好词佳句,指导学生对比着把家乡的变化叙述清楚、具体。

4、老师提问:

你们介绍了汉中这么多的变化,谁来告诉我,你还希望汉中有哪些变化?

畅谈一下你对家乡未来的设想。

(老师肯定好的设想,并鼓励同学们努力为之奋斗,为家乡未来的建设作贡献。

学生从某一方面,较具体地谈谈自己的设想。

借助网页用图画、语言展示自己的设想,与同学分享。

四、课外拓展:

画一画、写一写。

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或为自己画的、拍的家乡风景配上一段话,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1、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写话练习:

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或为自己画的、拍的家乡风景配上一段话,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发表在学校作文网站上。

再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在学校作文网站上交流自己的作品,与同学交流、分享。

此时,学生充满兴趣,对写话要求会欣然接受,效果一定很好。

而且网络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

使学生的表达欲望被充分激发,主动进入表达状态,受到实在的表达训练。

十二、网络环境下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方法

一、激趣导入

进入网页,浏览图片

能发现家乡的美

二、读题明确要求,准备交流资料

分组进入相关栏目,搜寻交流素材

按要求进入网页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当“导游”在情景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能语句通畅、条理清楚、有重点地交流

四、课外拓展

写一段夸家乡的话

发表在学校作文网站交流

附:

《夸家乡》演示课件结构图

《夸家乡》网络课件结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