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081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docx

基础会计习题答案16

第一章总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B5.D6.B7.C8.B9.A10.C11.B12.C13.B14.A15.B16.C17.D18.B19.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C3ABC4.ABCD5.ABCD6.ABD7.BD8.BC9.ABD10.AD11.ABCD12.BCD

三.名词解释

1.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2.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又称会计期间。

4.货币计量:

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5.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6.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7.可比性:

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8.及时性:

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

9.可理解性:

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10.权责发生制:

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11.谨慎性:

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1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凡是在当期已经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已经支付款项的费用,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实际收付款项的收入和费用,就不能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3.重要性:

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14.实质重于形式:

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

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

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

15.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以正确计算损益。

16.历史成本:

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期入账价值不变。

17.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18.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9.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0.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五.简答题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是管理经济的—个重要工具,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是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提高经济效益而产生的。

会计作为提供经济(财务)信息的一项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就有。

它通常意指会计工作,有时也作为会计人员或会计学的简称。

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则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作为能动性专业活动,其含义主要是对收支的计算和记录,也有考核之意。

它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搞好物质资料的生产、发展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

要力求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劳动成果。

因此,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关心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及两者的得失比较。

为了节约劳动时间,人们通过生产实践活动逐渐认识到,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进行记录、计算。

尽管早期核算方法极为原始,也很初级,或记事于结绳,或刻事于兽骨,还远远不是今天的会计;但会计自产生、发展以来,无论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还是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职能,都与节约劳动时间、讲求经济效果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关心节约劳动时间,是人类发展各个阶段共同的要求。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中,人们生产的产品必须进入市场,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

于是,人们就有了影响其经营成败的收入、成本和盈亏的观念,从而对节约劳动时间以及与此相关的会计工作也倍加重视。

在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股份制企业的兴起及资本的国际化,会计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使会计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中叶,会计又发展分化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为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服务。

可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重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重要。

”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联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一方面会计的内容更加丰富,会计的方法更加完备;另一方面对生产过程进行反映的要求更高,监督也愈显重要,不仅要求会计全面地、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计算经营成果,而且需要通过会计指导和调节生产过程,使它按预期的目标和规定的要求进行。

历史的经验说明,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必不可少的。

3.会计的核算职能指会计以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首要的基本职能,其特点主要是:

(1)会计核算主要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反映,也面向未来,为预测决策提供信息;(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4)随着电子计算机引入会计领域,会计信息处理及传递变得更为及时、完善,更加准确、规范,更能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4.会计的监督职能指会计具有的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和调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功能。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又—重要基本职能,其特点主要是: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既有事中、事后监督,又有事前监督。

5.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可见,会计的—般对象既没有超出再生产过程中经济活动的范围,又不是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仅是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

6.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件。

会计对象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类要素,其主要内容如下: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7.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会计核算方法指对会计对象(或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一系列专门方法的统称。

其主要方法有下列七种:

(1)设置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算;(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在这些专门的方法中,凭证、账簿、报表是核算工作赖以进行的载体,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登记账簿是中心环节,而编制会计报表则是最终环节。

在一个会计期间,大量经济业务所产生的会计事项,都是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数据资料转化成会计信息。

这个转换过程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周而复始,形成所谓的“会计循环”。

各种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是:

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要依据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算,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六、业务题1、用线连接左右两方各个项目

①运输车辆A流动资产

②预付账款

③库存现金C固定资产

④土地使用权

⑤原材料E所有者权益

⑥应付账款

⑦银行借款F无形资产

⑧股本

⑨未分配利润B长期股权投资

⑩建筑物

⑾购买股票投资D负债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计算结果

业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收入

费用

收入

费用

1

5000

2

78000

54000

3

32000

4

1200

5

2400

2400

6

2600

7

3600

8

1200

9

23000

10

2000

合计

103600

6800

91000

6000

利润

96800

85000

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本期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是否应该确认为标准,而不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活动的成果。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收付实现制要求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特别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的时间作为确认的标准。

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C5.B6.C7.C8.D9.A10.B11.B12.D13.A14.A15D16.D17.A18.C19.D20.C21.B22.C23.D24.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3.ABCD4.ABCD5.BCD6.A7.BC8.ACD9.AB10.BD11.AC12.ABD13.AC14.AC15.ACD16.AC17.ABD18.AD19.ABC20.AC

三.名词解释

1.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即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2.账户:

是根据会计科目所设的,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五.简答题

1.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或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与范围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对纷繁复杂、性质相异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可以将复杂的经济资料变成有规则的经济信息,并为其转换成会计信息准备条件。

2.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制造工业产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生产耗费、成本计算和生产成果的会计科目。

商业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商品采购、销售以及购、销、存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账户。

(2)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根据需要提供数据的详细程度,分设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统一的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在一个部门、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汇总和分析利用;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要求,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补或简并。

(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

3.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

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因此,账户结构也相应地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账户要依附于簿籍开设,亦即账簿,每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某张或某些账页,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3)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及余额;(4)凭证号数。

4.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它们都是被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但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内容,而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以便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由于账户按照会计科目命名,两者完全一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与账户常被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5.账户作为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主要是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连续及系统的记录。

账户左右两方的金额栏,分别记录由于经济业务发生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

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金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这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增减变动,归纳起来,不外乎下列四种类型:

(1)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与权益项目同时增加,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

(2)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与权益项目同时减少,双方减少的金额相等;(3)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等;(4)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具体说来,有下列几种情形:

(1)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等额同增;

(2)资产项目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等额同增;(3)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等额同减;(4)资产项目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等额同减;(5)资产项目之间等额此增彼减;(6)负债项目之间等额此增彼减;(7)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等额此增彼减;(8)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等额此增彼减。

上述各种情形的出现,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六.计算题

1、

(1)A、60000B、61000C、375000

(2)流动资产总额:

115000

(3)负债总额:

112000(4)净资产总额:

263000

2、填图题

(1)①—C,②-E,③—A,④—D,⑤—B

(2)①—E,②—D,③—C,④—B,⑤—A

3、

(1)

(2)A

(4)

(8)B

(3)

(5)

(6)C

(7)

期初余额

业务号

(1)

(2)

(3)

(4)

(5)

(6)

资产

375000

+30000-30000

+10000

-5000

+8000-8000

负债

112000

-5000

-50000

所有者权益

263000

+10000

+50000

+20000-20000

期末余额

380000

57000

323000

5①Dr:

固定资产10000②Dr:

库存现金1000

Cr:

银行存款10000Cr:

银行存款1000

③Dr:

原材料20000④Dr:

生产成本40000

Cr:

银行存款20000Cr:

原材料40000

⑤Dr:

应付账款22500⑥Dr:

银行存款150000

Cr:

银行存款22500Cr:

长期借款150000

⑦Dr:

应交税费9000⑧Dr:

银行存款5000

Cr:

银行存款9000Cr:

实收资本5000

⑨Dr:

银行存款16000⑩Dr:

应付账款28000

库存现金2000短期借款20000

Cr:

应收账款18000Cr:

银行存款48000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Dr

Cr

Dr

Cr

Dr

Cr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收账款

库存商品

生产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交税费

长期借款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1500

45000

90000

47700

60000

22500

180000

600000

195000

142500

9000

186000

304200

140000

70000

3000

171000

40000

10000

20000

50500

9000

110500

40000

18000

150000

5000

4500

105500

70000

29700

60000

62500

180000

610000

175000

92000

336000

309200

140000

70000

合计

1046700

1046700

323500

323500

1122200

1122200

6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期初余额

800000

210000

590000

本期发生额

1

2

3

4

5

6

7

8

9

+6000

+4000-4000

+70000

+40000

+20000-20000

+1000-1000

-30000

-30000

-10000

+4000-4000

+6000

40000

-30000

-30000

-10000

+70000

-10000+10000

本期发生额合计

+64000

-24000

+70000

期末余额

846000

186000

660000

①Dr:

原材料6000②Dr:

原材料4000

Cr:

应付账款6000Cr:

银行存款4000

③Dr:

固定资产70000④Dr:

银行存款40000

Cr:

实收资本70000Cr:

短期借款40000

⑤Dr:

银行存款20000⑥Dr:

其他应收款1000

Cr:

应收账款20000Cr:

库存现金1000

⑦Dr:

短期借款30000⑧Dr:

应交税费30000

Cr:

银行存款30000Cr:

银行存款30000

⑨Dr:

应付账款10000⑩Dr:

库存现金4000

Cr:

银行存款10000Cr:

银行存款4000

⑾Dr:

盈余公积10000

Cr:

实收资本10000

第三章会计凭证(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D4D5C6C7B8D9D10B11B12A13D14A15B16C17D18C19D20A21B22A23C24C25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BCD3ABCD4ABCD5AD6BCD7ABC8BCD9ACD10ABCD11ABCD12CD

三.名词解释

1.会计凭证:

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2.原始凭证:

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3.一次凭证:

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凭证,它的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所以,成为一次凭证。

4.累计凭证:

是为了便于加强管理、简化手续,用来连续反映一定时期内若干项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它的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分次进行的,所以称为累计凭证。

5.汇总凭证:

是根据许多相同原始凭证或会计核算资料汇总而填制的凭证。

6.记账凭证:

也叫分录凭证,它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上的经济业务内容,应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加以归类填制并直接作为记账依据的凭证。

7.收款凭证:

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讫业务的记账凭证。

8付款凭证:

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讫业务的记账凭证。

9.转账凭证:

是用来记录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它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五.简答题

1.答: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填制、取得会计凭证,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

(2)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经济业务合理合法;(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便于分清经济责任,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制。

2.答: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填制程序不同。

原始凭证:

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的;而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的。

(2)用途不同。

原始凭证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记账凭证是为了便于登记账簿而编制的,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答:

原始凭证应具备的主要内容有: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3)凭证的编号;(4)填制和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5)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经济业务发生的数量和金额;(6)填制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