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531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docx

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

2010年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西方经济学专题突破

第一章 需求和供给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供给和需求如何在商品的竞争性市场中发挥作用。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决定所交易的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场所。

  一定条件下,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就是需求曲线。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除了市场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等。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可以利用弹性系数表示。

将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就得到了市场的需求曲线。

  一定条件下,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和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数量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供给曲线。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除了市场价格外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技术等。

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对供给量的影响程度可以利用弹性系数表示。

将市场上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横向加总就得到了市场的供给曲线。

  市场均衡时候的价格和商品数量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表示。

当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的均衡状态也随之变化,形成新的均衡。

这种分析均衡变动的方法就是比较静态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说明市场价格如何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形成,理解弹性概念。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了解移动后的结果。

第二章 效用论

  本章的目的是利用效用分析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因素。

  效用不是商品的客观性质,它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的主观评价。

效用论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获得的效用可以用基数加以度量。

当每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的时候,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改变这种商品的最优消费数量。

价格和最优消费数量的对应关系就是需求函数。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在序数效用论中假设效用以序数形式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的备选集利用预算约束集来表示。

消费者均衡状态是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从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通过均衡条件,可以得到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最优的消费数量从而得到需求曲线。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可以解释消费者需求函数的形状。

可以通过消费者均衡条件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到收入扩展线和价格扩展线。

  将市场上的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本章难点是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本章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到需求曲线。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论

  本章的目的是说明厂商的生产要素选择和成本分析。

  生产理论是说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生产函数表示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所能获得的最大的产量。

生产函数可以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中,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能改变,此时可以定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在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并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区域。

在长期中企业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可以改变,厂商选择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来保证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

均衡的条件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比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以生产理论为基础,成本理论的目的是建立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它是机会成本。

同时,在决策时厂商考虑的是私人成本,而不是社会成本。

  成本分析也有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分别。

在短期内,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种。

可以依据总成本定义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在长期中,厂商使用的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

对应于长期总成本,有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是短期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依据长期总成本获得,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相交。

  本章的重点是说明厂商在短期与长期中的生产要素选择和导致的成本。

难点是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第四章 市场理论

  本章的目的是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厂商行为。

  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厂商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或者关闭点。

停止营业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构成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横向加总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得到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供给曲线是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以上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横向加总行业中所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就得到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长期中行业里的厂商数量是变动的。

厂商的进入或者退出影响厂商的生产成本,包括成本递增、成本不变或者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行业供给曲线倾斜方向分别为向上、不变和向下。

  只有一家厂商提供所有供给的市场是垄断市场。

垄断厂商要同时决定产量和价格。

短期内,垄断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产量。

垄断厂商没有明确的短期供给曲线。

长期中,垄断厂商在长期需求曲线决定的边际收益和长期边际成本相等的均衡点生产。

同样,垄断厂商没有明确的长期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市场力量进行价格歧视。

  垄断竞争市场里众多的厂商提供略有差异的产品。

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致。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没有超额利润。

  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着行业的大部分供给。

单个厂商的行为取决于它对于行业中其他厂商做出反应的预期。

分析寡头市场的常用工具是博弈论。

  不同的市场结构具有不同的效率。

一般而言,完全竞争市场效率最高。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均衡条件。

难点是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的目的在于说明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厂商依照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在长期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为该要素的价格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所决定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就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于家庭部门的行为。

劳动供给是消费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劳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决定劳动工资率。

资本的供给是家庭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在收入的约束下在现期的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做出的选择。

资本需求和资本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均衡的利息率。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要素分配满足欧拉定理。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产品市场是卖方垄断的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单个厂商按照要素价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价值来决定要素的投入量。

如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那么厂商按照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来决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时把价格确定在要素供给曲线上。

如果产品市场是卖方垄断的而且要素市场是买方垄断的,厂商按照边际收益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来决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时将价格确定在要素供给曲线上。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各种市场结构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

第六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本章目的是说明一般均衡分析以及福利性质。

  一般均衡分析相对于局部均衡而言,要求找到一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下所有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

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这组均衡价格是存在的,也就是一般均衡存在。

还可以分析包括不确定性、时间因素、交易成本和放松证明所需要的假设条件后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经济系统的效率是以最小的成本生产人们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经济。

以帕累托最优标准作为衡量经济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包括:

在纯交换经济中,任意两个消费者交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在生产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用于任意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在生产和交换同时进行的时候,既可以作为消费品又可以作为生产要素的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与它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一般均衡状态是帕累托最优的;同时,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可以找到一组均衡价格与之相适应。

  在分析社会福利问题时的一个有效工具是社会福利函数。

对经济当事人作严格的界定可以保证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性。

但是,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也指出了建立社会福利函数的困难。

  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有一种理论论述了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这就是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一般均衡的分析思想,理解帕累托最优状态。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第七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目的是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然而,现实经济条件并不总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所以市场运行的结果不是社会福利最大。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完全。

  垄断企业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同时还会产生技术停滞和寻租等现象。

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可能比过度竞争有好处。

政府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还可以对一些垄断行业加以管制。

  经济决策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个人最优决策和社会最优行为不一致,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部化。

主要政策手段包括:

税收和补贴、直接调节和依据与科斯定理的明确产权和谈判。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使得这些物品的私人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要利用非市场手段。

非市场的公共决策往往依据一定的规则制定,但也并不一定有效率。

  不完全信息会导致市场没有效率。

两种常见的不完全信息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对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可以有一定的解决方法,例如引入不同的销售模式。

非市场的解决方法包括政府规定“真实信息”规则、政府提供廉价信息和资助私人信息企业。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难点是不完全信息的分析。

第八章 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本章的目的是要求对宏观经济活动以及以宏观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决策,考察单个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相对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系统总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对经济系统的国民收入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和微观经济学一样,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还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只不过,在宏观经济学中是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经济中各种总量的衡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

从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概念中可以细分出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价格总水平是市场上所有价格的平均值。

价格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常用的价格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工作时间超过一定标准的人就是就业者。

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就是失业者。

就业人数与总劳动人数之比是就业率。

失业人数与总劳动人数之比是失业率。

  国民收入核算和总供求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是事后的统计,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国民收入恒等式也成立。

国民收入恒等式也是经济系统处于均衡状态的条件。

  本章重点是理解经济总量的计算方法。

本章难点是区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两种不同方法。

第九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的目的是学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只考虑产品市场时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是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反映了消费和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与收入变化的方向相同。

平均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反映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在没有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中,当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收入的时候,经济处于均衡。

如果经济不处于均衡点,企业部门销售量就会大于或者小于他们的产量,从而进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或者存货负投资。

这会引起生产的扩大或者收缩,一直到经济回到均衡点为止。

  包含政府部门后,均衡条件还是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收入。

不过此时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化。

从总支出的角度,总支出包含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

  乘数是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影响情况。

按照变量的不同含义,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的难点是乘数分析。

第十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本章的目的是学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投资函数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市场利息率的差额。

利息率是在货币市场上决定的,要保证均衡,就必须研究货币市场。

  IS曲线描述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由政府控制的政府支出可以影响IS曲线的位置。

  LM曲线是描述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是建立在流动性偏好的基础上的。

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供给量。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等于实际货币需求量。

LM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一般地,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影响LM曲线的位置。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IS-LM模型描述的均衡是稳定的。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和就业理论为需求决定论。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需求。

但是,由于凯恩斯的心理规律,会造成投资和消费不足,从而造成总需求不足,经济产生萧条。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的目的是说明各种宏观经济政策。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

如果均衡的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那么就会产生萧条和失业;如果均衡的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那么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为了避免这两种状态,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稳定经济。

一般来说,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四个: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从而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两个方面。

财政制度本身具有内在的稳定器的功能。

但要熨平经济周期,还必须使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必须逆经济方向而行。

国家预算收支是否应该平衡一般有三种观点:

年度平衡预算观点、周期平衡预算观点和功能财政。

  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进行管理,从而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导致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改变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进行最终控制。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代客户结算的盈利性金融组织或机构。

商业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它能够将存款扩大为原来的若干倍。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

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法定准备金率。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各种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即传导机制。

本章的难点是对货币供给过程的理解。

第十二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本章的目的是理解如何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国民收入和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加以考虑时的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曲线是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收入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总需求曲线中,收入和价格是呈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函数涉及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可以有不同的情况。

供给曲线分为长期和短期。

在长期中,如果坐标轴横轴是收入,纵轴为价格,那么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短期内,不同的学派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意见不一致。

一般认为短期总供给函数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总水平。

相应于总供给曲线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也分为短期和长期。

在长期内,总需求的移动只会改变价格,不会带来产量的变动。

在短期内,如果产出低于潜在产出,那么总需求移动的主要结果是改变总产量;如果产出高于潜在产出,那么,总需求的移动主要改变的是价格,产量变化很小。

  本章重点是理解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

  本章的目的是对经济增长理论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经济增长理论是解释收入或者产量长期发展状况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

经济增长为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既可以利用总量来衡量,也可以利用人均量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凯恩斯理论的动态化上发展起来的。

假定资本产出比、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不变,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同时没有折旧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为G=s/v,其中s为储蓄率,v为资本产出比。

哈罗德—多马模型不保证经济自发地实现稳定增长。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定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互相替代,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没有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外生给定。

  新增长理论有两条基本思路:

一个是利用生产的非规模收益不变;另一条思路是对技术进步进行描述。

对技术进步的描述包括两个方向:

一个是产品种类的增多;另一个是产品质量的上升。

  最简单的新增长模型是AK模型。

生产函数是Y=AK。

此时,资本的边际报酬不变。

  这表明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与技术水平A有关系。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应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增长模型。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稳定条件。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理论

  本章的目的是学习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且显著的上涨。

通常利用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通货膨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例如根据价格上升的速度划分、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和按照对价格变动的预期划分。

  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表现在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和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两个方面。

这些影响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两方面:

一是来自于需求的压力;一是来自于供给的冲击。

相应于这两个方面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前者是总需求增加引起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后者是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的成本提高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通货膨胀往往具有惯性,这来自于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

  宏观经济学在说明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的时候,引出了价格调整线。

西方学者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

具体而言有两种方法:

一个是渐进式的方法,也就是利用较小的失业率和较长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另一种方法是“冻火鸡”式的方法,也就是利用较大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降低通货膨胀率。

其他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还有收入政策和指数化。

  本章重点是学习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治理方法。

本章难点是理解通货膨胀的治理方法。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

  本章的目的是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派别之争。

  “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以前的宏观经济学。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萨伊定律。

在古典经济学中经济状态是均衡的。

利息率可以调节投资和储蓄,使二者均衡。

这样,总需求和总供给就处于均衡的位置,经济处于潜在产出的位置。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引入了另外一个调整变量——国民收入。

投资是利率的函数,而储蓄是收入的函数,那么,这样就不能保证二者必然相等,经济要处于二者较低的一方决定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一般说来不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点。

  萨缪尔森、希克斯和汉森等人将凯恩斯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建立了新古典综合派。

在战后,这个学派一度是经济学舞台的主角,但是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滞胀问题的出现,这个学派受到了有力的挑战。

  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是货币因素可以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

因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所以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可靠的衡量标准。

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货币量的变动,从而经济运行状况可以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来加以调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

依据理性预期等观点,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从实践和理论一致性两个方面进行攻击,提出了自己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

  新凯恩斯主义假定非市场出清和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与理性预期。

为了说明非市场出清,新凯恩斯主义建立了价格和工资的名义粘性模型和实际粘性模型。

新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宏观经济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