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06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

单元综合测评

(二)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

“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 [这段话与《鸿门宴》里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先说项羽,再说亚父欲杀沛公,后写项庄,最后说项伯。

根据文意即可断开。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从百余骑从:

跟从

B.谢无有闭关事谢:

谢罪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恶:

讨厌

D.与沛公有隙隙:

隔阂

A [A项,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可知,“从”为使动用法,使……跟从。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段,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D [D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不正确,由原文中“岂自知附骥之尾”可知,应是“通过依附他人而使自己垂名汉廷”。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

辞、特、计事、顾、绝。

[答案] 

(1)樊哙说道:

“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

(2)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

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

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

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

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

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入关中的事。

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

当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宴席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

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

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

张良说:

“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称赞道:

“真是个壮士。

”(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

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

项羽问他:

“还能再喝一碗吗?

”樊哙说道:

“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

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

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

”项羽听罢,沉默不语。

沛公借口要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

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

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

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就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

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

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

“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起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

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

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

”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

太史公说:

“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

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恩德惠及子孙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谓燕王曰:

“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

”燕王曰:

“可。

”曰:

“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

“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

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

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

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

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

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

君以自覆为可乎?

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

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足下者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

“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

”对曰:

“足下不知也。

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

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

其妻曰:

‘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

’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

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

主父大怒而笞之。

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

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

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

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5.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B.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C.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D.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A [文言断句要注意句子中的名词、虚词的位置,读懂句子的大意。

“于周”表示位置,不能放在句子的开头,所以排除B、D两项;“足下”作为“事”的宾语,不能分开,所以答案选A项。

]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期,大的诸侯也称“万乘”。

B.“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

“身无咫尺之功”,就是“我”最近没有功劳的意思。

C.“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本文中的“足下”就是这种用法。

D.“三王”“五霸”,指的是先秦时期的八位杰出的君主:

夏禹、商汤、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B [B项,“咫尺”也指微小。

“身无咫尺之功”的“咫尺”就是形容微小。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结尾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

B.苏秦指出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都是因为他们“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C.苏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妾虽然能够“活主父”“存主母”,却因为摔落酒杯而被主父鞭笞,这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不公平事例。

D.苏秦认为自己像故事中的小妾一样,因忠信而得罪。

如果受到罪责,他担心以后来侍奉燕王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了。

A [A项,“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错,苏秦认为这些人的做法“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

]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且夫”,发语词,不用翻译;“义”,从道义上讲,“一夕宿于外”,介词结构后置;“之齐”的“之”是动词,出使。

(2)“亢”,使……崇高;“乃”,竟然;“莫敢自必也”,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

[答案] 

(1)如果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

(2)而且我侍奉大王您,尽量使信义崇高,国家获益,如今竟受罪责,我担心以后天下来侍奉您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

【参考译文】 

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

“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

大王以万乘之尊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

”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

苏秦对燕王说:

“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

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得到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

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

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可以吗?

”燕王说:

“当然可以。

”苏秦说:

“有这样的臣子,也不会来侍奉您了。

苏秦说:

“如果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

如果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

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来到微弱的燕国,侍奉处境艰危的国君呢?

如果像尾生那样守信用,和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

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

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

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

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

您认为安于现状是可行的吗?

那么齐国的势力就不会超出营丘,您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不能在边城以外去寻求发展。

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离开老母来侍奉您,抛开故步自封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

看来我的目标,本来就不和您相同。

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人啊。

燕王说:

“忠信又有什么罪过呢?

”苏秦说:

“您不知道。

我的邻居中有个在远地方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别人私通。

她的丈夫眼看就快要回来了,和她私通的人很忧虑。

那妻子对她的情夫说:

‘你别担心,我已经准备了毒酒等着他呢。

’过了两天,丈夫到家了,妻子让侍妾捧着毒酒送给她丈夫。

侍妾知道那是毒酒,如果送上去就要毒死男主人,如果说出实情女主人难以避免被赶走,于是她假装跌倒,泼掉了毒酒。

男主人很生气,就用竹板打她。

因此侍妾这一倒而泼掉毒酒,对上救了男主人,对下保住了女主人。

忠心到了这种地步,然而仍然免不了被打,这就是因为忠信反而受到罪责的人啊。

现在我的处境,恰恰不幸和那个侍妾泼掉毒酒反而受罚的遭遇类似。

而且我侍奉大王您,尽量使信义崇高,国家获益,如今竟受罪责,我担心以后天下来侍奉您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12分)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 衡

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

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

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来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

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从此国人心中就有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

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

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

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拔的树身带着一团翠绿的披挂,轻扫着蓝天白云。

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据说是项羽手植。

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像一条黄龙一样滚来滚去。

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

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

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

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

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逞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

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

但他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

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

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

说罢拔剑自刎。

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

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

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

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这个人物的。

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

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

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

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为我们留存着那个时代的风云。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前去凭吊青桐和古槐,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树生长的年龄足够长,更因为这两棵树寄托着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B.文中的青桐树虽然已历经千载,但是依然青春勃发,翠绿挺拔,完全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还是当年的样子,真是天地间的奇迹。

C.司马迁以热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失败的英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这种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

D.文章结尾一段,一方面照应文章的题目——“桐槐”“项羽”;另一方面收束全文,点明梧桐、古槐与项羽的亲密关系。

A [B项,“完全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还是当年的样子”表述错误,从文章第二段中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可以推断出。

C项,“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表述错误。

D项,“与项羽的亲密关系”表述不恰当,应改为“是项羽的精神风貌的象征”。

]

10.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要从所写的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从内容看,是寻访项羽故里的原因;在结构上,引出下文。

[答案] ①交代了作者寻访项羽故里的原因;②引出下文着重要写的青桐和古槐,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文中说,项羽“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那么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分条概括。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重点研读文章的第三段。

这段文字从两个大的方面评价了项羽的人性缺点和人格魅力。

概括时可以将这两个大的方面再作具体的切分,力求准确全面地概括。

[答案] ①有责任,有担当;②勇敢刚烈,纯朴真实;③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④具有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⑤学而无恒,不肯读书;⑥性格残忍,坑杀俘虏;⑦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⑧个人英雄主义,陶醉于自己的武功。

(答出5点即可)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9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

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_______,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

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

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________,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

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________,即便是一生追随,________,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

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A [应是先人身上依附,再活动上服务。

“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修饰不当。

]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C [按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属于“客观”范畴;注意与下文专诸刺杀王僚的事例相照应。

]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B.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C.再生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D.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