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040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六册教材 自动保存的.docx

科学六册教材自动保存的

北京市21世纪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科学教案

第6册

(五年级下学期用)

 

第一课  人的生命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初步形成对人体的全面、完整的认识。

(2)知道人为什么要吃事物。

(3)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初步的认识。

(4)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

(5)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且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6)了解人的呼吸过程是怎样进行的,知道正常人的呼吸频率。

(7)知道人的呼吸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8)了解心脏的功能,认识心脏跳动的意义。

(9)知道人的心率和血压的正常值。

(10)初步认识人的五种基本感觉,了解保护器官的重要意义。

(11)对脑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2)了解科学用脑的意义。

(13)认识到人、动物、植物,尽管存在很大差异,但同是生命体,存在共同特征。

(14)学习基本的观察、记录、数据统计以及简单的生物实验操作方法。

知识、技能

(15)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

(16)初步了解肥胖产生的原因。

(17)知道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8)知道吸烟、酗酒等都是不良嗜好,知道不良嗜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9)知道良好生活习惯包含了保持清洁卫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诸多方面。

(20)知道健康的家庭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2、能力、方法

(1)学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2)能独立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

(3)学会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的方。

(4)能观察图片,理解其中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片的内容。

(5)初步学会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7)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探索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8)学会一些小制作、小实验。

(9)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调查。

(10)会分析案例,能理解案例蕴涵的意义。

(11)能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12)会观察图片,并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叙述图片所表达的内容。

(13)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14)初步学会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15)阅读文字资料,能简述它的主要内容,指出它所表达的意思。

(16)能通过观察,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规律。

3、情感、态度

(1)培养欣赏人体之美的情感。

(2)具有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人体知识的兴趣。

(3)初步养成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4)初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5)具有团结合作、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6)培养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优良品质。

(7)培养热爱生活、珍爱健康的情感。

(8)愿意与他人合作,对他人团结、友善。

(9)形成崇尚科学、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10)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1)认识什么是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

 

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1、填写食物日记

(填写时间:

课前布置)

①学生汇报

教师把学生说的食物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②提问:

你能对你每天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吗?

要求:

小组讨论,并说出分类标准。

③小组汇报

要求:

选派一名代表到黑板把食物图片分类。

④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按照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

2、教师讲解:

营养物质

①讲述: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近50种,通常分为六大类:

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也称无机盐)、维生素、水。

[边讲述边板书]

②再对食物日记中的食物进行分类。

学生到黑板操作。

3、学生分析“汉堡包”和“涮羊肉”的营养物质

①打开书P3看汉堡包的图片

②说一说:

汉堡包是由哪些食物组成的?

③汇报:

这些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④分析:

涮羊肉中所含的营养物质

(方法同上)

(二)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1、提问:

我们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到底有什么用呢?

①学生自由回答

②看书P4

③结合实际:

长个、长脑子等

2、思考:

如果没有及时的吃食物,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①说一说:

结合自己实际情况

②读书P5:

合理膳食

3、完成《实验活动册》的填图。

4、评价自己“食物日记”中的每一餐

(三)拓展

1、判断以下情况,体内缺少哪些营养物质,应该多吃什么食物补充

2、设计一天的合理饮食。

3、小知识:

*蛋白质:

平均每日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

能够提供热能。

人如果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出现发育不良、贫血、消瘦、浮肿等现象;如果摄入过多,机体会把这些蛋白质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经肾脏排出,会增加肾脏负担,对健康不利。

*脂肪:

主要来源是烹调油、肉类、其他各种食物。

*糖类:

主要作用是供给能量。

在体内贮存较少,必须每日数次进餐予以补充。

*矿物质:

*1钙: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原料。

来源是乳制品、海带、紫菜、小虾、大豆等。

*2铁:

组成血液的重要成分。

主要来源动物内脏、血液。

*3锌:

含量很少,对蛋白质的合成起重要作用。

生长迟缓、味觉改变、伤口不易愈合。

来源肉类、海产品、家畜等。

*4碘:

促进人体生长。

如果不足,会引起生长停滞、影响智力。

来源以海产品为主,如海带、紫菜等。

*水:

在人体组成中,血浆中约90%是水,肌肉中水占72%,骨头中大约有25%,牙齿中含有10%左右的水。

水的作用:

溶解体内物质、参加各种活动和反应、人体自备的润滑剂、调节体温。

 

人体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用具:

学生自带一种食物,镜子

教学过程:

(一)食物在人体内通过的路径

1、亲身实践:

吃自带的食物

①提问:

边吃边思考,你吃下去的食物在体内通过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②形式:

小组讨论,可以画下来

③小组汇报:

也可到黑板演示,画下来。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讲述:

要想知道食物在体内的路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体的消化器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①出示人体消化器官模型

②教师讲解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主要作用

③结合自身,指一指每个消化器官的正确位置。

3、给出正确答案

4、在书中P6填写

(二)认识口腔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1、活动:

张开嘴,对着镜子看看口腔里有哪些器官?

2、思考并回答:

这些器官各有什么作用?

3、填书P6

4、阅读《实验活动册》

(三)认识胃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1、指一指胃在身体的位置。

2、阅读课文P7。

3、讲解:

胃痛的原因。

4、讲解:

怎样保护好我们的胃。

(四)认识小肠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1、指一指小肠在身体的位置。

2、阅读课文P7。

(五)小实验:

模拟小肠的构造

讨论:

小肠为什么能够成为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呼吸不停的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的重要性

提问:

①人为什么要呼吸?

②游泳时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潜在水下?

③天空中的宇航员为什么要背氧气瓶?

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

人体生命活动时刻需要氧气。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即使睡觉也不例外。

一个人如果几分钟不呼吸,就会有生命危险。

2、呼吸的路径——认识呼吸系统

讲述:

人消化食物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人呼吸是由呼吸系统完成的。

(1)复习消化系统的各器官。

(2)认识呼吸系统

①提问:

你知道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吗?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出示呼吸系统模型,介绍各器官。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呼吸的路径

①提问:

我们的呼吸过程是怎样的?

②小组讨论

③汇报:

可到讲台指着呼吸系统模型或在黑板讲解。

3、想一想:

(1)如果用嘴代替鼻子进行呼吸,气体进出体内的路径要发生什么变化?

(2)怎样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二)呼吸运动

1、亲身感受:

呼吸时,摸上身,有什么变化?

2、阅读:

P10膈肌

3、小实验:

模拟呼吸运动

(三)我们怎样呼吸

阅读P11

(四)肺是怎样工作的

讲述:

在呼吸过程中,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阅读小资料:

P12肺是怎样工作的

2、亲身实践:

测试呼吸频率

3、小知识:

不同年龄的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年龄(岁)呼吸频率(次/分)

    新生婴儿   41——60

     1——3   25——30

     4——8      26

     9——15      23

     16——20     20

     21——50    16

50岁以上      18

(五)拓展

1、阅读小资料

2、讨论:

环境对人的呼吸有什么影响?

跳动不息的心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心脏的位置、形态

1、提问并思考:

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人体的血液循环是靠什么器官完成的?

(心脏)

2、出示心脏模型。

3、摸一摸自己的心脏在哪里。

4、说一说:

你对心脏的了解。

5、教师具体讲授——心脏的位置、形态、构造

①心脏的形态:

心脏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本人的拳头。

它的强弱也常和拳头的强弱成正比。

一个粗手粗脚的人(多半是体力劳动者),除了拥有一副较大的拳头之外,同时还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

反之,一个细手细脚的人(多半是脑力劳动者),则多半具有较小的心脏。

②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内,约有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

前方是胸骨和肋骨,后面为食管,大血管和椎骨,因而心脏受到有力的保护。

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作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底朝右后上方。

③心脏的构造:

看书P15

(二)心脏的收缩、舒张

1、感受心脏跳动

2、提问:

你知道心脏是怎么跳动的吗?

3、阅读:

P16

(三)心率与脉率、心率与运动

1、感受脉搏

2、讨论:

脉率与心率是一样的吗?

3、实验:

心率与运动(可测脉率)

目的:

了解人体在不同状态下心率的变化

步骤:

①静坐2分钟左右,统计30秒内心跳次数,重复三次。

     ②原地跳跃10次,立即统计30秒,重复三次。

     ③静坐2分钟左右,统计30秒,重复三次。

     ④将测试结果乘2后,填入表。

4、猜测:

成年人、青少年和婴幼儿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是否相同?

5、小知识:

心率一般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

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

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加快或减慢。

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

青少年的心率接近成人,安静状态下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

运动时因运动的强弱心率加快的次数有所不同。

(四)拓展

1、阅读:

P18心脏起博器

2、阅读:

P19人工血管

(五)小结

人体的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血管共同完成。

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心脏不停的跳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

人体活动的指挥部——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神经系统

1、教师指挥学生活动

活动内容:

①举起你的左手。

  ②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腿。

③假设:

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我的头顶有一样东西掉下来,你会有什么反映?

……

2、提问:

刚才做了一些活动,你们都准确无误的完成了,为什么会不出差错的按我的要求完成了呢?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人体的各种活动,主要由神经系统控制,脑是其中的控制中心。

5、出示脑部模型

介绍脑的组成及功能:

①大脑控制人的思维、感觉、运动、情绪等。

②小脑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和动作流畅。

一般运动员,尤其是体操、跳水运动员小脑都比较发达。

③脑干控制呼吸和心跳等活动。

6、观察:

鸡脑是否也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7、介绍小资料:

神经P24

重点讲解“神经像一张连接脑和全身的网”。

(二)亲身实践

1、小实验:

反应测试P25

2、活动:

设计效果最佳的学习方法

3、课外阅读:

P27科学用脑

4、课外活动:

制定周末科学用脑的小计划

(三)小结

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它们控制着人的语言、思维、情感、行为等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形成我们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认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看书:

P28

人体的几个重要器官,指出在身体内的位置及主要功能。

2、边填写,边回忆本课书

①心脏——位置、功能、血液循环

②肺——位置、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路径

③胃——位置、功能

④肠子——消化系统的组成

⑤脑——构造及功能、神经系统

 

扩展我们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认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感觉器官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各种感觉器官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并提问:

①出示一件彩色的衣服,提问:

什么颜色的?

②出示玩具宠物,提问:

摸的手感什么样?

③初识鲜花,提问:

什么味?

④让学生喝一口水,提问:

水的味道?

⑤放一首歌,提问:

好听吗?

2、提问:

以上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各种美丽的事物,通过鼻子闻到各种气味,通过手可以知道每样物品的手感,通过耳朵可以听见好听的音乐,通过舌头可以品尝各种好吃的食物,我们就把鼻子、舌头、眼睛、耳朵、皮肤这些器官叫做感觉器官。

(二)具体认识感觉器官

1、讲解:

用鼻子所感觉到的叫做嗅觉,用舌头感觉到的叫做味觉、用眼睛感觉到的叫做视觉,用耳朵感觉到的叫做听觉,用皮肤感觉到的叫做触觉。

(并板书:

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

2、练习:

P21

3、学生说结果。

4、分别具体介绍各器官

①视觉:

红、绿、蓝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彩色电视机就是根据这一理论研制成的。

②听觉:

重度及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使用人工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可重获听觉。

③味觉:

A、人类的基本味觉有四种,即酸、甜、苦、咸。

辣味是由口腔的神经末梢受到某些化学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痛觉与其他味觉混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感觉。

B、舌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感受能力并不一样,舌尖对甜味、舌根对苦味、舌两侧前部对咸味、舌两侧后部对酸味较敏感。

C、某些物质作用于舌的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味觉,如糖精于舌尖部为甜,舌根部则苦。

D、味觉和嗅觉可相互影响,当嗅觉障碍时,味觉也会减退。

5、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

说一说:

我们平时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这些感觉器官?

如:

眼睛——做眼保健操、不用脏手摸等。

耳朵——定时清洁、少在噪音大的地方。

(三)小结

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依赖于各种感觉器官。

人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和皮肤的触摸来感觉和认识世界。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人类的五种基本感觉。

 

骨骼与肌肉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1、分析案例

(1)不良的饮食习惯

①观察图片P44

②思考:

小明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③分析:

小明为什么会越来越瘦了呢?

④有针对性的讲解:

A、什么叫偏食?

B、吃零食对身体有什么害处?

C、什么叫暴饮暴食?

D、吃饭不定时对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⑤结合自己谈一谈

自己有什么不好的饮食习惯?

应如何改进?

(2)肥胖症产生的原因。

①观察图片P45

②分析:

王阿姨为什么超重了?

③替王阿姨设计一个减肥方案。

④讨论:

我们平时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3)心理问题

①阅读案例P46

②分析案例

③结合自己想一想:

自己有过这种情况吗?

问题解决了吗?

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

2、结合实际

说一说:

你认为的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

我们平时应怎样做?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

1、活动P46:

评价自己的生活习惯

2、思考讨论:

应当从哪些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拓展:

结合“非典”说一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课声音

单元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们知道声音但不知但其发生原理等概念。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传播的

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是物体震动产生了声音;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可以传播,但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能力:

会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制造声音;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培养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情感:

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好奇心。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实验

教学用具:

尺子、皮筋、音叉、水槽、水

教学时数:

1课时

板书设计: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传播的

物体震动产生了声音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可以传播,但速度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天早晨起来你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是什么声音?

二、进一步探究

1、提问:

你能用什么方法使皮筋和尺子发声?

它们发声有什么相同点?

你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感觉?

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2、学生动手试一试;学生介绍他们的感受:

尺子震动和皮筋颤动都能发声。

3、提问:

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震动能发声?

笛子为什么会吹出悦耳的曲子?

为什么人能发出声音?

思考回答:

笛子是笛管中的空气震动而发声,人说话是因为声带震动发声。

思考回答:

物体震动可以发声

4、提问: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提问:

那么多的物体震动都可以发声,声音如何传播过来的?

思考回答:

平时的说话声是由空气传播过来的。

5、实验: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伸长在桌子腿上轻轻的挠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这是靠什么物体来传播声音的?

6、学生体验有什么感受,把感受介绍给大家。

声音还能在固体中传播。

三、教师讲述:

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传播,但是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

这种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教学目标:

知识:

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能力:

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培养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情感:

培养学生探究奥秘的欲望。

教学理念:

培养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实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用具:

水杯、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实验:

用七个水杯,盛上水,使水面有高有低。

用小棒轻巧杯沿,你听到了什么?

每个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呢?

1、学生活动

2、学生体验

学生介绍他们的感受:

分别发出类似“哆、来、咪、发、嗦、啦、西”引节

二、讲述:

当敲击杯子时,杯中的空气铸就会振动产生声音。

空气柱越大,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空气柱越小,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三、课下作业:

制作水杯琴

四、形成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声音的认识有哪些变化?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很多方法可以产生震动;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都可以传播,但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可以被反射,也可以被吸收;声音有高低与强弱之分。

我们如何感受到声音声音与人类健康

教学目标:

知识:

1、知道与听觉有关的部位——耳朵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人的听觉范围;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及一般常识。

2、了解噪音及对健康的危害;知道控制噪音的具体措施。

能力:

理解“只有被听觉器官感受到,才可以被称之为声音。

情感:

培养学生爱护耳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教学用品:

耳朵模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耳朵的结构吗?

想了解吗?

思考回答,注意倾听。

二、质疑

学生围绕耳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看书回答或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你知道噪音吗?

它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你知道怎样控制噪音吗?

看书、思考、讨论、回答。

四、练习。

填写活动册上的相关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几条解决噪音问题的建议或意见。

2、练习填写。

第三课光

单元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们知道七色光但不知起来源及形成,对光的了解并不多。

教学内容:

光是从哪里来的光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知识:

光从哪里来,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光时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情感:

认同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同太阳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光源,认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

光从哪里来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探究奥秘的精神。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观察

教学用具:

挂图三棱镜

组织形式:

小组式

板书设计:

光源发光的物体

光从哪里来自然光

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人造光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挂图

1、提问:

图中的人用什么物体做什么事情?

他还能干什么用?

2、讨论

3、小结:

光的作用很大,他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种种便利。

二、提问:

光的作用那么大,什么物体能发光呢?

你们谁能给这些发光的物体起个名字?

如果把发光的物体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

怎样分类?

1、小组讨论

2、小结:

我们把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类。

提问:

你们见过彩虹吗?

彩虹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为什么?

3、实验:

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旋转三棱镜,找好角度,认真观察在三棱镜的另一边会看到什么现象?

小结:

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所有的光都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4、讲述:

光不只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他们只是人眼可见的光,光的组成中还包含人眼不可看见的光,如紫外线和红外线。

5、提问:

我们平时看见的光是怎样从窗帘缝隙射进来的?

汽车的车灯是怎样照射出来的?

你们猜想一下光是怎样传播的?

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用什么来验证?

6、实验:

把纸卷成一个手指粗细的直筒,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通过这个直筒观察电灯,你能看见电灯发出的光吗?

如果把纸筒折弯,还能看见电灯发出的光吗?

这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

三、小结:

光实验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于折射

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反射,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折射

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反射,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折射。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用具:

筷子、水杯、水、各种颜色的纸

组织形式:

小组式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于折射

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反射、被折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夜晚来临,屋子里一片漆黑你什么也看不到。

这时如果你找到电灯开关,打开灯,你就会发现,你不仅看见了电灯,还看到了屋子里的其他的很多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讲述

这是因为这些物体本身虽然不发光,但他们课一反射照射在他们表面的光,而这些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见他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