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97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docx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概述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痰鸣音及缺氧症状),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痰液的性状(颜色、粘稠度及量)。

2、病人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对吸痰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反应。

3、环境的温、湿度。

4、器械设备的完好状态。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备物→操作。

物品:

电动吸引器一台、多头电插板一只,治疗盘内置有盖罐2只,1只盛无菌等渗盐水,1只盛12~14号消毒吸痰管数根(气管插管用6号吸管),无菌纱布、无菌血管钳置于盛消毒液的容器内,弯盘,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床栏上系一盛消毒液的试管瓶。

环境:

安静、舒适。

病人:

仰卧、头偏向一侧位。

【操作程序】

吸痰前:

携物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吸引器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电源的电压及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等,各导管连接是否正确→根据病人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压力为40.0~53.3kpa)后→用等渗盐水试吸(试吸时打开开关,吸痰管末端插入无菌等渗盐水的治疗碗内,若畅通,则吸力强大,反之,不畅无吸力),试吸通畅可使用。

吸痰:

压舌板助病人张口→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手持血管钳夹吸痰管插入口腔、咽部→放松导管末端折叠部位→吸引口腔颊、咽部痰液→再吸引气管或经鼻至气管的分泌物(手控吸引方向,动作为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吸尽痰液,每次时间不超过15s→退出导管后抽吸等渗盐水冲洗,吸一次痰吸一次等渗盐水冲净管腔。

对痰液粘稠者需拍胸叩背(将手固定呈背隆空的环杯状,置病人分泌物滞留的胸壁上有节律的叩击,使肺内分泌物震脱后排出,注意不可在乳房、脊柱或有手术伤口处叩击)或协同超声雾化吸入,以助痰液吸出。

吸痰后:

关闭吸引器→擦净面颊→吸痰导管分离并丢弃处理或重新清洁消毒备用→其他用物归还原处→吸痰玻璃接管插入消毒液试管中备用→贮液瓶内液体及时倒掉→洗手→记录。

【评价】

1、操作顺利、病人了解吸痰的目的,并配合操作。

2、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被有效的吸出,呼吸道通畅,感觉舒适。

 

注意:

1、吸引动作要轻柔,防止组织损伤。

2、小儿吸痰时导管宜细,吸力要小。

3、吸痰过程中要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和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作好记录。

4、吸痰用物要每日更换1-2次,导管要每次更换。

 

徒手心肺复苏

[评估]

1、病人意识是否存在、颈动脉有无搏动,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呼吸。

2、病人有无颈外伤。

3、病人衣领、腰带是否松解,有无假牙。

[准备]

护士:

立即进行抢救。

病人:

仰卧位,头偏一侧。

[操作程序]

判断病人意识,呼唤病人,手摸颈动脉有无搏动,手放鼻前判断有无呼吸,看瞳孔是否散大→呼叫抢救病人,看抢救时间→把病人平放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把病人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下假牙→松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打开气道:

举頦、抬颈、拉颌。

(左手掌根放在病人前额处,用力下压使头后仰,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放在病人下頦处,向上抬起下颌。

可疑颈椎骨折者不用此法。

人工呼吸:

一手捏鼻,一手将口腔打开,深吸气,张口紧贴病人嘴,把病人口封住吹气,量约1000毫升左右,直至病人胸部升起,停止吹气,放松捏鼻,抬头转向胸侧观察胸部起伏(吹两次)→吹气频率成人12次/分。

胸外按压:

紧靠病人胸部右侧→操作者跪式或站立→一手沿肋骨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上二横指处定位,按压部位在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胸骨下陷4-5厘米,频率80-100次/分,按压、放松适当(1:

1或1:

2),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15:

2→抢救1分钟后,评估病人意识,再1分钟评估一次,以后每3-4分钟评估一次,至抢救30分钟。

[评价]

动作正确、用力适当、病人呼吸通畅、吹气有效。

注意:

1、打开气道后,先要判断呼吸是否存在,有呼吸者维持气道通畅,无呼吸者立即人工呼吸。

2、吹气量适当,吹气用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快,以免咽部压力过大,使气体进入食道和胃而至胃胀气。

3、吹气时不可按压胸部。

4、吹气有效标志为病人胸部起伏,可听到或感到病人呼吸时呼出气流。

 

口腔护理法

【评估】

1、病人病情、神志是否清楚,能否合作,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2、口腔粘膜、舌有无损伤、假牙及口腔异味等。

3、是否有传染性疾病。

4、病人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及口腔护理的知识水平。

5、病人的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备物品→操作。

物品:

无菌物品治疗碗内盛若干个含漱口液的棉球,弯盘内盛放压舌板、弯血管钳。

一般物品治疗盘、干毛巾、吸水管、棉签、石蜡油、小水壶、手电筒、PH试纸(放与口腔粘膜处测试口腔酸碱度)。

环境:

清洁、舒适。

病人:

取舒适体位,面向护士。

【操作程序】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向病人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及方法→摇高床头10°左右→必要时测试口腔的PH值→助病人

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颌下铺干毛巾或治疗巾→弯盘置口角旁助病人漱口→湿棉球湿润口唇、口角→观察口腔情况(有无假牙、出血、溃疡、伤口等)→有假牙者取下假牙清洗后置于凉开水中→用弯血管钳夹取棉球稍绞干(棉球湿度适度,并包裹血管钳前端夹紧)→用压舌板撑开颊部(以拇指、食指、中指平持压舌板中部,小指固定在面颊部,将压舌板平放入口内再翻转撑开颊部。

)→按顺序擦洗口腔各部位(先一侧后另一侧,先外后内,每次夹持一个棉球将口腔各部位擦干净)→擦洗完毕助病人漱口→假牙复位并用干毛巾擦干颌面部→需要时涂药(根据口腔病变的需要用药)→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及床单位→消毒、处理用物→洗手。

【评价】

1、病人口腔清洁、舒适、无异味。

2、病人口腔疾患的治疗措施能够正确执行。

3、病人配合操作,并能说出有关口腔护理的知识。

 

注意:

1、对意识障碍病人,操作前、后数棉球,防止棉球遗留口腔。

2、昏迷病人禁忌漱口,擦洗时棉球不可过湿,以放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3、擦洗动作要轻,防止损伤。

特别是对凝血功能差或血液病的病人,擦洗时防止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

使用压舌板时注意病人的安全。

4、在评估和操作中需要病人张口、吸水等配合时,沟通语言要亲切、及时。

操作中要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

如棉球的干湿程度;止血钳是否碰撞牙齿引起不适;体位是否舒适及有无其他要求等。

5、对使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真菌感染。

6、传染病病人的用物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

7、漱口溶液应根据病人口腔状况选择。

8、擦洗舌面及硬腭部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

 

口服给药法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吞咽能力

2、口服给药的目的,所给药物的特征。

3、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对所用药物的知识水平(作用、服用的方法)及有无饮茶的嗜好。

4、病人及家属对药疗的信心及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

物品:

服药本、小药卡、药盘、药杯、药勺、乳钵、水壶(备温开水)

环境:

清洁、光线充足。

【操作程序】

配药:

查对服药本、小药卡→按床号顺序→先取配固体药(用药勺取药)→取配水剂(药量应准确,同时几种水剂应分别放置,更换药液品种时应洗净量杯,药液不足1ml,需用滴管取药,1ml为15滴)→再次查对服药本,注→发药前再次核对(由另一人核对)。

发药:

核对(带服药本到病人床前,查对病人姓名)→

发药→助病人服下(危重病人应协助喂药,鼻饲病人将药研碎溶解后灌入,一般病人护士应指导其按药物性质正确服药)

→收回药杯清洗消毒药杯和药盘。

【评价】

1、顺利完成给药操作,达到给药目的,未发生差错。

2、病人了解给药目的,并能按要求正确服药。

 

注意:

1、发药时遇病人提问时应耐心解释,以满足其安全的需要。

2、操作中应熟悉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给病人以正确指导。

3、发药过程中,须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

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对:

对床号、姓名、年龄、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

一注意:

注意用药后反应。

 

 

肌内注射法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治疗目的。

2、注射部位组织状况(有无疤痕、炎症、硬结等)。

3、药物的量和性质。

4、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对肌内注射方法及药物治疗的知识水平。

5、病人的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口罩→检查核对药液、医嘱→按医嘱备药,抽吸药液→核对。

物品:

注射盘、无菌2、510ML注射器、6-7号针头(按药量或以药液粘稠度而定)。

环境:

清洁、安静并遮挡病人。

病人:

取舒适卧位(坐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

[操作程序]

携物至床旁→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射的药物及作用→助病人松解衣裤→选择部位(臀大肌可用十字法或联线法定位,臀中肌、臀小肌可用三角法或三横指法定位)→暴露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排气→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垂直进针,深度为针梗的3/4-4/5)→回抽无回血→缓慢而均匀注药→注药毕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再次查对→整理用物洗手→助病人取舒适位。

[评价]

1、操作顺利,达到治疗要求。

2、病人体位舒适,注射中未发生不良反应。

3、与病人沟通有效,能配合操作。

 

注意:

1、臀部注射时体位:

侧卧时上腿稍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两足尖相对.上臂三角肌注射时体位:

病人手插于腰间,在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处.

2、长期作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产生.

3、选择注射部位时,须征求病人的意见,与病人共同商量选择合适部位.

4、注射中与病人沟通,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

5、拔针时,按压动作不可过重,以免增加针梗与组织间的摩擦力而引起组织损伤.

 

皮下注射法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治疗目的。

2、注射部位组织状况(有无疤痕、炎症、硬结等)。

3、药物的性质。

4、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对皮下注射目的、方法的知识水平。

5、病人的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口罩→检查核对药液、医嘱→按医嘱备药,抽吸药液。

物品:

注射盘、无菌2-5ML注射器、5-21—6号针头、药液。

环境:

清洁、舒适。

病人:

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

[操作程序]

携物至床旁→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射的药物及作用→助病人松开衣或裤→选择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或股外侧)→消毒皮肤(0.5%碘伏消毒,以注射点为中心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5cm以上,两次)→排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进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深度为针梗的2/3-3/4)→右食指固定针栓,小指固定皮肤以保持角度→左手抽回血→确认无误后缓慢而均匀注药并观察病人反应→注药毕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再次查对→整理用物洗手→助病人取舒适位。

[评价]

1、操作顺利,注射中病人无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2、病人了解皮下注射的目的、方法,配合操作。

 

注意:

1、注射中与病人沟通注射以外的事,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

2、拔针时,按压动作轻柔。

3、长期注射者注意更换部位。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出入液量、心肺功能。

2、病人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的情况。

3、输液的目的、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本次所注入静脉的药物性质、剂量及医嘱要求。

4、病人对静脉治疗的知识水平和有无其他特殊需要(排尿、便等)。

5、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6、病人的心理反应。

7、输液所用设备、器械是否齐全、合格。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口罩→备物→操作.

物品:

无菌物品输液器一套、头皮针、药液、消毒棉片、棉签、0.5%碘伏、注射器、针头。

一般物品止血带、治疗巾、网套、止血钳、胶布、开瓶器、输液架等。

环境:

清洁、舒适安静、和谐。

病人:

按需要排尿、排便取舒适体位(仰卧或侧卧、坐位)。

[操作程序]

治疗室:

备用物→按医嘱查对输液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准确无误方可操作,同时还应查对医嘱中联合用药有无配伍禁忌)→核对药液并检查药液质量(查对药瓶标签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药瓶口有无松动裂痕,药物有无变色沉淀絮状物等)→检查无菌物品是否合格→药瓶上套上网套→起开瓶盖→碘伏消毒瓶塞→需加药者注射器内抽吸药液,加药入药液瓶内→再次核对→检查输液器是否合格→确认合格后拆启输液器包→将输液器与药瓶连接(输液器通气管插入药瓶塞至针头根部)→药瓶上贴输液卡。

病房:

携物至床旁→查对→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以取得病人的合作,询问病人哪侧为习惯用手及有无其他需要帮助的问题,如排便,体位等,给予及时的解决,一般情况尽量避免在习惯用手进行输液,以防使病人独立性受限)→输液装置挂输液架上→选择注射部位,下铺治疗巾→肢体上扎止血带→选择血管(应由上而下,由远而近选择静脉,避开邻近关节或关节处的静脉,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上反复穿刺,如果别无选择,应作好静脉穿刺使用计划)→松开止血带→一次排气→2%碘酒以注射进针部位为中心呈螺旋式消毒皮肤待干→撕胶布→备针头75%酒精脱碘两次→再扎止血带(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末端向上),→查输液管内有无气泡→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带头皮针排尽空气→再次核对→绷紧皮肤穿刺→见回血后三松(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确认点滴通畅后用胶布固定针柄→根据医嘱病人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数→观察滴流情况→向病人再次核对后交代注意事项→助病人整理床铺及用物→洗手。

[评价]

1、静脉点滴通畅,病人无不良反应并表示满意.

2、病人能说出输液治疗的目的和输液故障观察的内容及呼叫护士的方法.

3、执行医嘱正确,符合治疗需求.

 

注意:

1、操作后根据病人知识水平讲解药物的作用及输液故障的观察内容,如滴流的速度局部有无全身不适等反应,并指导病人学会呼叫器的使用,以帮助病人参与自己的健康活动.

2、输液中加强巡视,以便及时解决输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血管.

 

静脉注射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治疗的目的。

2、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情况。

3、所注药物的性质、作用及不良反应。

4、病人对注射的方法及所注药物的知识水平。

5、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6、病人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口罩→检查并核对药物、医嘱→按医嘱备药,抽吸药液。

物品:

注射盘、无菌治疗巾、注射器(根据药液准备)、砂轮、头皮针2个、输液贴、碘伏棉签、止血带、一次性垫巾、污物碗、手部消毒液、治疗车下锐器桶、黄色垃圾袋、浸泡止血带容器(84消毒液,100mg/L)。

环境:

清洁舒适。

病人:

坐位或卧位。

[操作程序]

评估病人→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检查无菌物品无过期→操作前查→毛巾擦治疗盘→检查治疗巾无潮湿、无破损→开包方法正确(顺序界揭外、左、右、内角)→无菌持物镊夹取治疗巾(取放镊子时垂直闭合、使用时钳端向下,镊子夹单层面(短)、手拿单层面(长)、多层面向自己)→铺巾(半铺半盖)、盖好下一块,边缘整齐不污染→按原折痕包好无菌包并注明开包时间、有效期24小时→药品对光检查,药名、剂量、浓度、抽药(锯、消毒、打开),撕开小飞机包装,抽药药液不剩、不漏、不污染、剂量准确、排气方法正确→核对→注射器拿在手里,去掉针头换小飞机,第一次排气到小飞机1/2处,针头入锐器桶→核对→注射器横放在无菌盘内,向上双折边,安瓿核对后放治疗巾外,带备用小飞机→推车到病房与床头呈45º角→三查七对→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扎止血带,选择穿刺部位,下铺垫巾→松止血带,消毒皮肤→准备输液贴→扎止血带,止血带距穿刺点6cm→第二次排气→嘱病人握拳、穿刺(与皮肤呈20-30º角)、注射器放垫巾上、见血后再进针少许→三松,固定两条→缓慢推药、同时观察病人、注射过程中稍抽回血以观察针头有无脱出血管→注毕快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嘱注意事项→操作后查→助病人取舒适位→针头入锐器桶,注射器、棉签入污物桶,止血带浸泡→洗手→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治疗单签字、巡视病人。

[评价]

注射顺利,无不良反应。

 

注意:

1、注射时,选择粗直、弹性好、亦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长期注射者,注意保护血管。

3、根据病情、药物性质、掌握注药速度,注药中随时询问和观察病人反应。

 

静脉采集血标本

【评估】

1、病人年龄、诊断、病情、意识状态。

2、病人局部皮肤组织状况及血管情况。

3、血标本检验的目的。

4、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是否进食。

5、逼供人对静脉采血的知识水平。

6、病人的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好口罩查对医嘱、检验单备物将标签贴容器外。

物品:

注射盘内置根据采血量选择的无菌注射器、6~7号针头、止血带、治疗巾、检验单、根据检验目的准备标本容器(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

环境:

清洁、舒适。

病人:

坐位或卧位。

【操作程序】

携物至床旁→查对(化验单与病人、标本容器上的姓名、编号应一致;化验单检验项目与所有标本容器符合)→向病人解释采血的目的、量及对机体影响→助病人暴露肢体扎止血带嘱握拳→酒精脱碘二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栓,抽血→抽毕,嘱病人松拳,松止血带按压进针点→拔针(拔针后嘱病人屈肘按压好进针部位与血管穿刺点,以防淤血)→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如需抗凝,轻轻摇动试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防止凝固;血清标本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溶血;血培养标本注意无菌操作,血液注入瓶内需轻轻与培养液摇匀)→再次核对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洗手→

将标本连同检验单送检。

【评价】

1、采血过程顺利。

2、采集血标本合格,符合检验要求。

3、病人了解采血目的,能配合操作。

 

注意:

1、操作前应熟悉检验目的,以便向病人做好解释,减轻病人因信息缺乏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2、操作中要防止血标本凝固或溶血,采集血培养标本要防止污染。

3、禁止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血标本。

 

 

皮内注射法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2、皮内注射的目的。

3、注射部位组织状态(皮肤颜色,有无皮疹、感染及皮肤划痕阳性)。

4、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对皮内注射目的的知识水平。

5、病人的心理反应。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口罩→查对药液、医嘱→配制药液。

物品:

注射盘、无菌1ml注射器、4-5号针头,药液,0.1%肾上腺素1支与2ml注射器、针头各一。

环境:

清洁、舒适。

病人:

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下1/3)。

[操作程序]

携物至床旁→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询问过敏史→选择部位(以选用前臂掌侧下1/3处为最佳)→75%酒精消毒皮肤→抽取药液并排气→绷紧皮肤→进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进针,待斜面刺入皮肤即可)→固定针栓并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拔针→勿按揉和压针眼处→再次核对→20min内观察结果(告知病人不可远离现场,如有不适及时告知)→记录(20min观察判断皮肤试验结果,将结果告知病人和家属并记录在医疗文件上)→整理用物。

[评价]

1、操作顺利,达到注射目的。

2、对病人药敏试验结果判断准确,注药后病人无不良反应。

3、病人了解注射的方法、目的,配合操作。

 

注意:

1、作药敏过敏试验时,病人体位要舒适,不可采取直立位。

2、皮肤试验时皮肤不可用碘酊消毒。

3、如需作对照实验,应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抽吸无菌生理盐水,在另一前臂相同部位皮内注射0.1ML,观察20分进行对照。

 

鼻导管给氧法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缺氧程度.

2、病人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

3、用氧的目的。

4、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5、病人对给氧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反应。

6、器械、设备情况。

【准备】

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手,戴好口罩→备物,将湿化瓶内装冷开水1/2或1/3→操作。

物品:

氧气装置一套,布口袋内置鼻导管1~2根,小药杯内盛温开水,纱布、棉签、胶布、玻璃接管、橡胶管、安全别针、弯盘、扳手、氧气使用记录单。

环境:

清洁、舒适。

病人:

平卧、侧卧或半卧位。

【操作程序】

给氧:

携物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吸氧的目的、方法→开氧气总开关→开流量表→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导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小药杯内,有气泡逸出即畅,反之不畅)→若导管通畅则关流量表→棉签蘸温水→清洁→侧鼻孔→连接鼻导管→调氧气流量,注→再次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蘸水润滑导管前端→自清洁的鼻孔轻插入鼻咽部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无呛咳可固定鼻导管(胶布固定在左右鼻翼及面颊部)→整理用物→洗手→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停氧:

取下鼻导管→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后再关好→清洁病人面颊部→洗手→记录用氧停止时间。

【评价】

1、病人缺氧症状改善,感觉舒适。

2、操作顺利、病人了解给氧的目的,能配合操作。

 

注意:

1、给氧中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持续鼻导管用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2次以上,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2、观察有无用氧故障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关心病人、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

3、在用氧过程中可根据病人脉搏、血压、呼吸方式、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等有无改善来平衡量氧疗效果,同时还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从而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4、停止用氧后,所用导管、湿化瓶等经清洗、消毒后干燥保存。

注:

依病人缺氧程度,调节给氧流量。

轻度缺氧:

2L/min;浓度为21+4×2=29(%)

中度:

2~4L/min;浓度为21+4×3=33(%)

重度:

4~6L/min;浓度为21+4×5=41(%)

 

鼻塞给氧法

【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缺氧程度。

2、病人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

3、用氧的目的。

4、病人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对用氧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反应。

5、器械、设备情况。

【准备】

护士:

同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物品:

氧气装置一套,弯盘,鼻塞和橡胶或塑料导管,胶布、棉签、扳手、氧气记录单。

环境:

安静、舒适。

病人:

仰卧、侧卧或半卧位。

[操作程序]

给氧:

携用物至床边→向病人解释给氧的目的、方法→开氧气总开关→开流量表→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若导管通畅则关流量表→棉签蘸温水→清洁鼻腔→鼻塞连接橡胶导管→调氧流量→注检查氧气是否通畅(导管末端鼻塞插入盛满有温开水的小药杯内,有气泡逸出即畅,反之不畅)→如氧气通畅将鼻塞(深浅度以塞入鼻前庭为宜)放入鼻孔内→吸氧→固定导管→观察用氧效果及有无用氧故障→洗手→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停氧:

取下鼻塞→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后再关好→清洁病人局部→洗手→记录用氧停止时间。

【评价】

1、缺氧症状改善,病人感觉舒适。

2、操作顺利、病人能说出给氧的目的,并配合操作。

 

注意:

同鼻导管给氧法。

 

超声雾化吸入给药法

[评估]

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体位、呼吸状况(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