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90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docx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与解析

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周清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

读图回答1~2题。

1.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是(  )

A.10~20岁  B.30~52C.23~65岁D.28~60岁

2.温州市是劳务输入较大的地区之一,人口迁入对温州的影响(  )

A.造成人才流失B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造成失业人数增多D利于城市化建设

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

下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

据此完成3~5题。

3.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4.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

5.人口性别—年龄构成最符合M国①时期的是(  )

人口抚养比为儿童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

人口就业比为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之比。

一般来说,人口就业比越高,人口抚养比越低,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下图反映我国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年份“人口红利”较明显的是(  )

A.1965B.1985C.2010D.2040

7.“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①计生政策放宽②退休年龄提高③消费总体需求扩大

④医疗支出增加⑤劳动力过剩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④⑤

8.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A.水资源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D.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10.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

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

美国人口学家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1~12题。

11.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2.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

B.美国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

C.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

D.我国X1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

读图分析回答13~15题。

1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C.C、D  D.A、D

14.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15.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下表为“2003~2009年某市人口变化情况表”。

读表,完成16~17题。

年份

常住人口(万)

城镇人口(万)

2003

748.38

290.37

2004

745.78

325.16

2005

732.38

326.60

2006

724.93

339.99

2007

717.95

348.92

2008

714.77

359.17

2009

713.37

375.95

16.上表资料说明该市(  )

A.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B.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C.2007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D.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17.下列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径流减少      B.地下水水位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地表温度降低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

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19.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1.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  B.M、N、PC.M、M、ND.P、P、N

城市首位度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读下表,完成22~23题。

我国部分省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

A省区

B省区

C省区

1984年

5.22

7.62

10.26

1997年

3.85

5.88

8.39

22.关于A、B、C三省区城市首位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B省区城市首位度降低,第一大城市衰退明显

C.C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

D.三省区城市首位度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23.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A省区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国家政策驱动区域内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 ③城市化进程的作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向区域外不断迁移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空气质量(PM10指的是空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24~25题。

24.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该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B.道路与广场用地面积变化很小

C.房屋用地有所减少D.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25.下列举措中不适合该城市的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粉尘B.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C.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D.提高建筑物密度,充分利用城市土地

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三个区域中(  )

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

C.地价最高的是c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

27.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  )

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    B.高级住宅区

C.疗养院D.中心商务区

28.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如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B.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C.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D.城市化水平上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

30.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A.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B.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

C.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D.城市数目越少,该等级的城市相互间距离越近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4分)

2006年

2050年

国家

人口数(百万)

国家

人口数(百万)

中国

1314

印度

1628

印度

1122

中国

1437

美国

299

美国

420

印度尼西亚

225

尼日利亚

299

巴西

187

巴基斯坦

295

巴基斯坦

166

印度尼西亚

285

孟加拉国

147

巴西

260

俄罗斯

142

孟加拉国

231

尼日利亚

135

刚果(民)

183

日本

128

埃塞俄比亚

145

(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

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2050年,将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______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至少答出2点)(3分)

 

(3)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试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分析我国2005年至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的主要变化;(至少答2点)预测2050年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

(4分)

 

32.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2011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分)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分)

(3)分析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2分)

 

(4)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4分)

 

33.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6分)

材料1:

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2:

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4分)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___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____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

(8分)

 

(3)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4分)

 

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周清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B

D

D

B

D

C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D

B

D

D

C

A

C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A

C

D

D

D

B

D

D

C

A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

(1)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未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3分)

(2)非 对经济、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有理即可)(3分)

(3)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保障制度较健全,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下降。

(有理即可)(4分)

(4)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比重减少。

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养老压力大。

(有理即可)(4分)

32.(10分)

(1)高 人口迁入(2分)

(2)低人口迁出(2分)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分)

(4)农村迁往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推力或者拉力有理即可)(4分)

33.(16分)

(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

原因: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4分)

(2)丁 理由:

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

 

乙 理由:

该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市区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

(有理即可)(8分)

(3)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频发;

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

(有理即可)(4分)

 

答案解析

1.B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说明人口性别比在150以上,对照年龄阶段可知B正确。

第2题,大量人口迁入有利于城市化建设。

3.D 4.B 5.D 第3题,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④图错。

第4题,根据“三率”数值大小可知四图中由先到后依次为③②④①。

第5题,M国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人口增长快,故D选项正确。

6.C 7.A 第6题,从选项中的四个年份看,2010年人口就业比高,人口抚养比低,“人口红利”较明显。

第7题,“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计生政策放宽,退休年龄的提高和医疗支出增加。

8.选B 根据“木桶效应”,桶板最短的对环境人口容量起决定作用。

9.D 10.A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第10题,我国迁移率最高在20岁左右,正值婚育年龄,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11.D 12.B 第11题,X1为少年儿童期,其人口迁移受家庭影响。

第12题,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地区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13.D 14.D 15.C

【解析】 第13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者之和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

第14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和迁移特征来判断。

第15题,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多年来人口迁移率为负值。

16.A 17.C 第1题,从表中获取资料,进行计算可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第2题,城市化的发展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温度升高。

18.C 19.D 第3题,根据图例及在图中分布位置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第4题,④为商业区,其布局体现了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原则。

20.C 21.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P、N分别代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第6题,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分别位于M、P、N时段。

22.C 23.D 第7题,从表中可以看出C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存在结构失常,过度集中,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

第8题,A省城市首位度下降与国家城市发展政策和城市化发展等有关。

24.D 25.D 第9题,从图中可知,林地减少,PM10浓度增加,说明空气质量下降。

第10题,从选项中可知D选项明显不正确。

26.B 27.D 第11题,从图中可知,a地工业用地比重小,污染最轻;b地住宅用地最大,说明常住人口最多;a地商业用地最大,地价最高,商业活动最繁荣。

第12题,a地商业用地比重最大,最有可能发展为中心商务区。

28 D

【解析】 加快环形道路建设可改善交通环境条件。

29.C 30.A

【解析】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到5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3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

(1)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未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2)非 对经济、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3)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保障制度较健全,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下降。

(4)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比重减少。

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养老压力大。

32.解析:

(1)题,从表中可知,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是由人口迁入造成的。

(2)题,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说明人口大量迁出。

第(3)题,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

第(4)题,河南省人口迁移主要从农村迁往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答案:

(1)高 人口迁入 

(2)低

人口迁出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农村迁往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33.解析:

(1)题,取水口应在河流的上游,这里水质好。

(2)题,垃圾处理厂应建在丁处,这里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不会污染市区地下水。

垃圾发电厂应建在乙处,这里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第(3)题,上游生态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旱涝频发;水质变差等。

答案:

(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

原因: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2)丁 理由:

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

 乙 理由:

该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市区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

(3)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