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834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测绘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测绘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测绘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测绘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实习报告.docx

《测绘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绘实习报告.docx

测绘实习报告

 

《测量学》实习报告

 

编写者:

学号:

日期:

成绩:

 

一、实习项目

1、三维导线测量

2、水准测量

二、实习地点

南师大仙林校区北区

三、实习时间

2013年5月4日—5月11日

四、实习目的

1、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掌握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的观测,数据记录与整理计算;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和水准测量记录与计算;

3、掌握测量实习报告的编写。

五、实习与成果

(一)三维符合导线测量

1、采用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

WGS84

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控制点情况:

已知控制点:

A-3954与A-4115,两控制点处控制点标志清晰可寻,未有掩埋、变形、损毁状况,测量时,控制点周围土质疏松,仪器架设存在地面沉降状况,三脚架架设时需要踩入泥土中,确保仪器与控制点相对高度不改变。

控制点处铁制标志物清晰可见,光学对中效果良好。

待测控制点:

G01,G02,G03,G04,G05,G06,G07,G08,G09。

3、采用的仪器:

全站仪、棱镜2台、脚架3台、钢尺3把、记录板1个、对讲机及充电器3套

4、作业方法: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收集测区原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资料,在图上规划导线布设线路,然后到现场踏勘选点。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角度和距离测量

(2)点位选于适于安置仪器、视野宽广和便于保存之处

(3)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和进行细部测量

此次测量,在测量前收集北区控制点地图,参考控制点和已有测量标志点进行测量。

测量按标号G01-G08逆时针前行测量。

(二)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采用全站仪测距测量,同时观测垂直角将斜距化为平距。

(三)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是在导线点上由相邻两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

导线的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称为右角。

导线的转折角测量可以用DJ2,DJ6级经纬仪或5″级全站仪观测水平角一测回。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在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观测记录,有无遗漏或记错,是否符合测量要求。

内业计算的步骤:

(1)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此次测量形成环路可运用角度闭合差观察角度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角度闭合差范围之内。

(n为测站数)

若误差在范围内,将角度闭合差按“反其符号,平均分配”的原则对各导线转折角观测值进行改正。

(2)方位角推算。

由已知两控制点数据推算其方位角,从而根据已测转折角推算出所有控制点处方位角。

(3)坐标增量计算和增量闭合差调整。

根据方位角和边长,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理论上最终坐标增量应为0,由于存在误差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调整。

(4)导线坐标推算

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和各站点坐标增量推算出各点坐标。

5、数据处理与精度

(1)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闭合导线转折角之和的理论值为多边形内角和:

计算角度闭合差:

对于图根导线,按照误差理论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

如角度闭合差小于限差,则将

按“反其符号,平均分配”的原则改正各内角。

角度闭合差为1′34″

(2)方位角推算

按“反其符号,平均分配”的原则,对方位角进行误差改正。

(3)坐标增量计算和增量闭合差调整。

各边坐标增量之和的理论值: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

计算方位角:

导线测量精度以导线全长(ΣD)相对闭合差衡量:

图根导线测量规范有相对闭合差的限差规定,应<1/4000。

在允许范围内,按边长为比例调整闭合差。

将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按照“反其符号,按各边长为比例分配”原则,对各边的坐标增量进行改正:

X坐标增量为-1.804mm

Y坐标增量为-213.256mm

导线全长闭合差为213.263m

计算出导线相对闭合差<1/4000结果符合测量要求。

(4)导线坐标推算

设两相邻导线点为i,j,已知i点坐标及j点坐标的增量,用下式推计算j坐标,即

Xj=Xi+ΔXi,j

Yj=Yi+ΔYi,j

计算各点坐标。

6、成果表和展点略图

成果表

展点略图

(二)水准测量

1、采用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

WGS84

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控制点情况:

控制点处控制点标志清晰可寻,未有掩埋、变形、损毁状况,测量时,控制点处立尺状况良好,无沉降。

3、采用的仪器:

水准仪型号:

DS32;脚架1个;尺垫2个;记录板1个;水准尺2个

4、作业方法:

外业测量

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为:

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

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平水。

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A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B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计算公式:

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内业处理

(1)计算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综合理论值为0。

所以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为:

(2)计算允许高差闭合差

=±12

(L为总测距)

(1)

=±40

(n为测站数)

(2)

由于此次测量没有测量距离,采用公式

(2)代替允许误差。

(3)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和高程计算

对于闭合水准路线按照与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其符号进行分配,以改正各水准点间的测段的高差。

高程算根据已知点高程加减相应高差值求出未知点高程。

5、数据处理与精度

(1)计算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计算结果为17mm

(2)计算允许高差闭合差

允许高差闭合差为

=±40

=±132mm

则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和高程计算

平均每个站点分配闭合差值为1.5455mm

6、成果表和展点略图

成果表

展点略图

(三)实习心得与建议

总的来说,这次测量学实习是受益匪浅的。

在经历了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后,我掌握了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掌握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的观测,数据记录与整理以及计算。

同时,组员之间的共同工作也让我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合理的分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水准测量开始之前,我们跟随老师踏勘选点,建立标志,在选点过程中要考虑到两点之间的视线通视,以确保测量实习有效进行。

点选好后,我们就开始测量,测量过程中,我们合理进行分工合作,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过勘测、记录、摆放仪器的操作,做到每个人在测量结束后都有着可以独自完成测量的能力。

在测量05点和06点之间,由于两点之间的高差比较超过两米,我们设立了一个转折点来辅助完成测量。

测量结束,计算水准测量闭合差为17毫米,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开心。

导线测量总的来说比水准测量难一些,并且由于怕白天人多,尤其是食堂那一片,所以我们提前一天晚上向老师借器材,然后早起6点就去测量了。

开始测量,起初测量很顺利,G01-G05段测量指标差及盘左盘右差值很小,但在G06-G08段,由于靠近食堂,人流量大,且多校车及其他车辆穿行,给测量过程带来极大不便,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各司其职,认真完成每一步,测量的同时特让我对去年测量学的理论更加深刻,仪器的架设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调平和对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对仪器调节,使其达到最佳水平状态。

测量过程要注重操作的规范,记录数据人员需要对读数再次确认等等很多的细节都是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所以测量实习,不仅让我们测绘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了考验,还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和细心以及伙伴之间的合作与探讨能力。

对于实习的建议,在靠近北区食堂路段行人车辆过多,对于测量的顺利进行的影响非常大,希望能够提出有效方案解决该问题。

同时,希望调整实习时间,一是临近期末是比较多,二是天气比较热,希望能在清爽一些的时候完成实习。

 

六、附录

附录1起算数据

X84-120

Y84-120

B84

L84

H

A-3954

3555228.680

397287.243

32.06574248

118.5442013

25.133

A-4115

3555226.776

397073.845

32.06572930

118.5433875

27.216

S=

213.406

AF=

269.2920

DH=

2.083

说明

WGS84,1985国家高程基准。

计算时可采取平移坐标的方法,即平面坐标N减3500000,E减300000。

最后成果再加上该常数。

附录2实习区地形图与控制线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