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72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docx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

2012高考物理专题训练:

物理学史

(二)共3套

选修3—4

1、电磁波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那么关于电磁场的研究及应用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发展历史的是()

A、麦克斯韦确立了电磁场理论,从这一理论得出,电磁过程在空间是以一定速度传播的,并推得这一速度恰好等于光速

B、赫兹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出电磁波的速度;

C、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波波夫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的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

D、英国发明家贝尔德首次公开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这个表演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答案:

ABD

C、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马可尼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的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

2、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惠更斯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

B、伽利略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并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

C、多普勒发现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并且做出了解释

D、麦克斯韦提出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的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应用该理论成功解释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答案:

C

A、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

B、惠更斯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并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

D、惠更斯提出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的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应用该理论成功解释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A、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发现了光的折射规律。

B、美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C、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按照波动说深入研究了光的衍射,提出了严密地解决衍射问题的数学方法

D、泊松按照菲涅尔的理论计算了光在圆盘后的影的问题,发现对于一定的波长,在适当的距离上,影的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后来菲涅耳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个亮斑

答案:

AC

B、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D、泊松按照菲涅尔的理论计算了光在圆盘后的影的问题,发现对于一定的波长,在适当的距离上,影的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后来评委阿拉果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个亮斑

4、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布拉格父子首先研究了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他们的工作奠定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B、沃森和克里克则根据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实验获得的一系列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样数据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标志着生物学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

C、美国天文学家罗西和霍尔,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距离越远,离开的速度越大。

为以后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提供了依据。

D、美国科学家哈勃在研究不同高度处宇宙射线中μ子的数量时,统计的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

答案:

AB

C: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距离越远,离开的速度越大。

为以后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提供了依据。

D、美国科学家罗西和霍尔在研究不同高度处宇宙射线中μ子的数量时,统计的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

5、十九世纪末,对于物理学来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许许多多实验和理论的研究,已经使狭义相对论呼之欲出了,以下关于相对论的研究符合物理学发展史实的是()

A、在1900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享有“开尔文勋爵”称号的威廉·汤姆孙指出“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其中一朵乌云与时空相对性有关,另一朵与光的速度有关。

B、早在1632年,伽利略就已经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

在一艘平稳行驶的大船里,无法通过船上得到的物理规律与地面得到的规律的比较,来判断大船是否在行驶。

C、洛伦兹试图利用物体通过以太时的“收缩”来解释麦克耳孙实验和其他有关光速的实验,并且得到了相应的公式

D、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庞加莱他首次提出了相对性原理的思想。

他认为“要证明物质的绝对运动,或者更明确地说,要证明物质相对于以太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答案:

CD

A、在1900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享有“开尔文勋爵”称号的威廉·汤姆孙指出“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其中一朵乌云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光的速度有关。

B、早在1632年,伽利略就已经在《关于两个世界的对话》一书中指出:

在一艘平稳行驶的大船里,无法通过船上得到的物理规律与地面得到的规律的比较,来判断大船是否在行驶。

6、关于相对论的研究,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广义相对论中非常重要的坐标变换公式是以洛伦兹命名的,但洛伦兹的思想仍被“以太”这个物化的绝对时空所束缚,未能建立新物理学的框架

B、1899年,庞加莱提出,“对于所有观察者来说,光速都是常数”并强调了这一假设的必要性。

还论证了“两个事件历时相等”和“在两地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C、爱因斯坦首先使用“相对性原理”一词,1904年,在数学上给出了洛伦兹变换的更简捷的形式并正式命名为洛伦兹变换

D、1904年,洛伦兹力通过论证指出惯性应该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他还指出,原有的力学只是新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答案:

B

A、狭义相对论中非常重要的坐标变换公式是以洛伦兹命名的,但洛伦兹的思想仍被“以太”这个物化的绝对时空所束缚,未能建立新物理学的框架

C、庞加莱首先使用“相对性原理”一词,1904年,在数学上给出了洛伦兹变换的更简捷的形式并正式命名为洛伦兹变换

D、1904年,庞加莱通过论证指出惯性应该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他还指出,原有的力学只是新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选修3—5

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问题上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法国科学家笛卡儿最先提出动量具有守恒的思想,他继承了胡克的说法,把物体的大小(质量)与速率的乘积叫做动量

B、伽利略发表了《关于碰撞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论文,结论是:

“每个物体所具有的‘动量’在碰撞时可以增多或减少,但是它们的量值在同一个方向的总和却保持不变,如果减去反方向运动的话”,这是动量守恒关系的最初表述。

C、惠更斯发表了《关于碰撞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论文,他明确指出了动量的方向性和守恒性

D、牛顿把笛卡尔的定义做了修改,即不用质量与速率的乘积,而明确地用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动量,这样就可以更清楚地表述动量的方向性及其守恒关系

答案:

CD

A、法国科学家笛卡儿最先提出动量具有守恒的思想,他继承了伽利略的说法,把物体的大小(质量)与速率的乘积叫做动量

B、惠更斯发表了《关于碰撞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论文,结论是:

“每个物体所具有的‘动量’在碰撞时可以增多或减少,但是它们的量值在同一个方向的总和却保持不变,如果减去反方向运动的话”。

2、历史上关于运动量度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用物理量mv来量度运动的“强弱”,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用物理量mv2来量度运动的“强弱”,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主张用mv量度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儿,他认为:

“在物质中存在一定量的运动,

它的总和在世界上永远不会增加,也不会消失”。

B、主张用mv量度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伽利略,他认为:

“在物质中存在一定量的运动,

它的总和在世界上永远不会增加,也不会消失”。

C、主张以mv2来量度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莱布尼茨。

他认为守恒的应该是∑mv2而不是∑mv。

D、主张以mv2来量度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焦耳。

他认为守恒的应该是∑mv2而不是∑mv。

答案:

AC

3、关于电子的发现,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1897年,J.J.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这是物理学史上首次较准确地测出了电子的比荷

B、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也就是电子的电荷量的大小。

C、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就观察到了阴极射线,但关于阴极射线的命名是在1876年被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命名的

D、19世纪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赫兹等人认为“阴极射线是电磁波”,另一种观点是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点微粒”

答案:

BD

A、1897年,J.J.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在汤姆孙之前,有两人已经测出了阴极射线微粒的比荷。

一个人是舒斯特,他早在1890年的测量中就发现,构成阴极射线微粒的比荷应该是氢离子比荷的千倍以上。

但他认为,粒子的质量不到氢原子质量的千分之一,这样的结论是荒谬的,因此他假定,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大小与氢原子一样,而电荷量却较氢离子大得多。

另外一人是考夫曼,他在1897年测到的e/m数值远比汤姆孙的要精确,与现代值只差1%。

他还观察到e/m值随电子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正是若干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预言的。

但是,因为他不承认“阴极射线是粒子”的假设,所以他当时没有发表这些结果,直到1901年他才把结果公布于世。

C、1856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就观察到了阴极射线,但关于阴极射线的命名是在1876年被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命名的

4、关于原子结构的研究,许多物理学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J.J.汤姆孙发现电子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来称为汤姆孙式原子模型,也有人形象地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

B、1903年,盖革做了一个实验,使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发现较高速度的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看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C、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勒纳德和马斯特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玻尔意识到了经典理论在解释原子结构方面的困难,在1913年把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取分立值的观念应用到了原子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答案:

AD

B、1903年,勒纳德做了一个实验,使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发现较高速度的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看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C、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特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5、关于原子核组成的研究,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β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中打出了一种新粒子。

根据这种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荷,原来他就是氢原子核,叫做质子

B、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C、1932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α粒子轰击

打出了中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证实了卢瑟福的猜想。

D、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通过该实验约里奥—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中子,证实了卢瑟福的猜想

答案:

BC

A、1919年,卢瑟福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中打出了一种新粒子。

根据这种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荷,原来他就是氢原子核,叫做质子

D、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首次实现了人工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6、关于黑体辐射的研究,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1896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该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不但不符,而且当波长趋于零时,辐射强度竟变成无穷大,由于波长很小的辐射处在紫外线波段,当时称为“紫外灾难”

B、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该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较大。

C、普朗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实验规律

D、瑞利公式曾被金斯修正过,所以也称为瑞利—金斯公式

答案:

CD

A、1896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该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较大。

B、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该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不但不符,而且当波长趋于零时,辐射强度竟变成无穷大,由于波长很小的辐射处在紫外线波段,当时称为“紫外灾难”

7、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美国物理学家玻尔,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后来被康普顿成功解析。

这个现象被称为康普顿效应

B、中国留学生吴有训测试了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

C、1887年、麦克斯韦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受到光照,就更容易产生电火花,这就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

D、德国物理学家P.勒纳德、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等相继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后来两位物理学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答案:

B

A、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说明X射线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有动量

C、1887年、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受到光照,就更容易产生电火花,这就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

D、德国物理学家P.勒纳德、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等相继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后来爱因斯坦应用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密立根通过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8、关于量子力学的研究,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自己重大的贡献,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量子力学建立之前,费米曾根据普朗克、爱因斯坦等提出的量子概念建立了前期量子论,可以部分地说明原子的若干性质

B、1925年,弗兰克等人着眼于对前期量子论的批判,发展了矩阵力学

C、1926年,薛定谔根据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说建立了波动力学,薛定谔等人证明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于是两种理论融合为量子力学

D、狄拉克等人进一步发展了量子力学,使量子力学成为逻辑严谨,方法齐备的崭新理论。

答案:

CD

A、量子力学建立之前,玻尔曾根据普朗克、爱因斯坦等提出的量子概念建立了前期量子论,可以部分地说明原子的若干性质

B、1925年,海森伯等人着眼于对前期量子论的批判,发展了矩阵力学

9、关于波动的研究,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德布罗意首先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做物质波

B、戴维逊和J.J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了类似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C、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利用晶体中排列规则的物质微粒作为衍射光栅检验X射线的波动性,证实了X射线就是波长为十分之几纳米的电磁波。

D、1926年,玻恩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

答案:

AD

B、戴维逊和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了类似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C、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利用晶体中排列规则的物质微粒作为衍射光栅检验伦琴射线的波动性,证实了伦琴射线就是波长为十分之几纳米的电磁波。

10、在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及原子光谱方面,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是不确定性关系的提出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德国的物理学家夫琅和费在测试新制造的棱镜时,发现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

后来又用光栅代替棱镜作为分光装置使太阳光形成了更精细的光谱,这些暗线今天被称为夫琅和费线。

C、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采用光谱分析法解释了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含义。

D、玻尔对氢原子发光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n=3,4,5-------

答案:

AB

C、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采用光谱分析法解释了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含义。

D、巴耳末对氢原子发光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n=3,4,5-------

1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电子轰击汞原子,发现电子损失的能量(也即是汞原子吸收的能量)是分立的,从而证明汞原子的能量确实是量子化的。

B、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和含铀的矿物时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C、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发现了钋(PO)和镭(Ra),与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在1911年又因镭和钋的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D、1942年,玻尔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核反应堆”的装置,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了核能的释放。

答案:

AC

B、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和含铀的矿物时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1942年,费米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核反应堆”的装置,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了核能的释放。

12、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好多华人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关于华人科学家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A、丁肇中于1929—1930年发现硬γ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

B、1942年,王淦昌院士提出证实中微子存在的一种实验方案,还预言在100亿电子伏特质子同步加速器上有可能找到反超子,并于1959年找到了一个与反西格玛负超子有关的事列

C、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提出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宇称不守恒,并提出了实验验证的建议。

1957年,吴健雄领导的小组在60Co的β衰变中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的论断

D、1974年,赵忠尧领导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个发现证实了人们对存在第四夸克——C(粲)夸克的预测,后来把这种新粒子被命名为J/ψ粒子。

答案:

BC

A、赵忠尧院士于1929—1930年发现硬γ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

D、1974年,丁肇中领导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个发现证实了人们对存在第四夸克——C(粲)夸克的预测,后来把这种新粒子被命名为J/ψ粒子。

 

看图题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

1、如图所示,关于照片中人物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形式逻辑学的创始人。

他首先给出了时间的定义,并认为既然运动是永恒的,那么时间也同样是永恒的。

B、他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C、他是地心说的代表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

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D、他是日心说的代表人,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写了《天体运行论》,这部书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

答案: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C、托勒密;D、哥白尼

2、如图所示,关于照片中人物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关

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B、他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制造了第一个温

度计

C、他把测量天体位置的误差由原来的大约10/,减小到2/,

他的观测结果为哥白尼的学说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D、他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明了“微积分”,创

立了级数近似法和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方法;

答案:

B(伽利略)

A、开普勒;C、第谷·布拉赫;D、牛顿

3、如图所示,关于照片中人物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比较准确地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

万有引力常量

B、他把测量天体位置的误差由原来的大约10/,减小到2/,

他的观测结果为哥白尼的学说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C、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关

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D、他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明了“微积分”,创

立了级数近似法和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方法;

答案:

C(开普勒)

A、卡文迪许;B、第谷·布拉赫;D、牛顿

4、如图所示,关于照片中人物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的一句名言是“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一点儿,那

是因为我是站在前辈巨人的肩上。

B、他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命名为“正电荷”,把用毛皮

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的电荷命名为“负电荷”

C、他们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

“海王星”的轨道。

D、他于1846年9月23日晚,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

现了“海王星”,人们称其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答案:

A(牛顿)

B、富兰克林;C、亚当斯(英国人),勒维耶(法国人);D、伽勒(德国)

5、如图所示,关于照片中人物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发现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并应用到了计时器上,制成了

摆钟;

B、他规定了正、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命名为“正

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的电荷命名为“负电

荷”

C、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他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答案:

C(奥斯特)

A、惠更斯;B、富兰克林;D、安培

6、如图所示,关于照片中人物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发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B、他是英国天文学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的

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

C、他利用圆筒实验,验证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D、他是自学成才的科学家,他提出“磁能产生电”,发现通电导

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

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

答案:

CD(法拉第)

A、库仑;B、哈雷;

7、如图所示,关于照片中人物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是美国电气工程师,他一生致力于交变电流的研究,是

交变电流进入实用领域的主要推动者。

B、他是法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C、他是德国物理学家,著有《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动力电路的数学研究》、发现了电流公式

D、他是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了磁力线、电力线

的概念。

第一次提出场的思想,建立的电场、磁场的概念,否定了超距作用观点;

答案:

A(特斯拉)

B、安培;C、欧姆;D、法拉第

选修3—4

1、如图所示,关于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