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226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453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3页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3页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3页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3页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4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CRSC0101–2016-市域铁路设计规范.docx

中国铁道学会标准

T/CRSC0101–2016

市域铁路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RegionalRailway

2016–12–28发布2017–01–27实施

中国铁道学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市域铁路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RegionalRailway

T/CRSC0101–2016

主编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中国铁道学会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28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7年北京

前言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满足市域铁路建设和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市域铁路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统一市域铁路建设标准,建立完善的客运专线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认真总结我国都市圈市域铁路和国外同类功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实践经验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范是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厅发﹝2015﹞15号)所提出的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背景下,中国铁道学会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试点学会,开展团体标准研制的成果。

本规范贯彻落实了安全优先的原则,强化了质量安全,节约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等技术要求,注重了便捷服务旅客功能,借鉴了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熟经验,合理确定了不同速度等级市域铁路的技术标准,突出了标准的系统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体现了市域铁路高密度、小编组、方便快捷的特点。

本规范由25章组成,内容包括:

总则,术语和符号,总体设计,运营组织,车辆,荷载和限界,线路和站场,轨道,路基,桥涵,隧道,车站结构,电力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灾害监测,车辆基地,综合维修,给水与排水,房屋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综合接地,环境保护等。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规定了编制目的、适用范围、服务范围、服务时间目标、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方式、设计年度、车辆型式、荷载及限界等内容,明确了本规范适用于新建设计速度100~160km/h,采用单相工频交流25kV牵引供电制式,运行市域铁路车辆的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

2.明确了市域铁路是服务于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客运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快速、高密度、公交化的客运专线铁路。

3.明确了主要技术标准、综合选线、系统设计、综合开发、安全设计等方面的原则性要求。

4.规定了市域铁路系统能力、列车编组、行车交路、列车数量配置、行车计划等行车组织要求,提出了运营配线的设置原则和可能采用的运输组织模式。

5.明确了市域铁路车辆类型、主要技术规格与主要性能参数等方面的一般规定。

6.明确了市域铁路荷载(作用)的分类及主要荷载取值与计算方法,规定了市域铁路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7.规定了线路正(站)线平面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纵断面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等平纵断面主要技术标准及站场布置的相关要求。

8.明确了轨道结构选型原则及正线轨道、站线轨道设计标准。

提出了钢轨、扣件、轨枕及道床,轨道结构过渡段,无缝线路,轨道附属设备,接口设计等技术要求。

9.规定了路基基床结构、填料及压实标准、稳定及沉降控制标准;明确了路基地段列车和轨道荷载取值、路基断面布置、过渡段结构形式、路基防排水、路基加固防护、路基支挡等技术要求。

10.规定了桥梁设计荷载和结构变形、变位、梁端转角、墩台刚度、基础沉降的限值标准,提出了桥涵结构型式选择、结构计算及构造的原则性要求。

11.明确了隧道净空尺寸需要考虑的因素,规定了隧道设计荷载、隧道结构、洞口、防排水、附属构筑物及接口设计等技术标准,明确了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原则性技术要求。

12.明确了车站结构设计荷载、结构设计、构造要求、车站结构防水等技术要求。

13.明确了牵引负荷等级、牵引网供电方式、外部电源电压等级、所亭分布原则、牵引变压器及设备选择、保护配置、供电调度、电分相设置、电能质量、接触网悬挂方案、电磁干扰防护等技术要求。

14.规定了电力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电力线路、电力远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动力照明及接口设计等设计标准,明确了电力供配电系统构成、供电方案等技术要求。

15.规定了传输及通信线路、数据通信网、专用移动通信、公务电话、专用电话、视频监控、集中告警、时钟时间同步、公安通信等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制式、系统功能、组网结构、设置原则及系统或设备关键配置要求。

16.明确了信号系统选型原则,规定了地面信号机、轨道占用检查装置、道岔转辙装置、行车调度、列控、联锁、集中监测、信号电源、信号网络、道岔融雪、光电缆线路与防护、防雷与接地等信号设备配置标准。

17.明确了信息系统的设置原则,规定了自动售检票、旅客服务信息、综合监控、门禁、办公信息、入侵报警等系统的系统构成、功能和主要设备配置标准。

18.明确了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设置原则,规定了灾害监测设备的配置标准。

19.明确了车辆运用检修设施设置等级,总平面布置原则和要求,集中检修、分散存放运用检修模式,车辆基地(段、场)规模、功能确定,检修库厂房组合和主要设施设置标准,以及主要工艺设备配置标准等方面规定。

20.明确了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的综合维修模式,综合维修需求、设置等级、总平面布置原则和要求,以及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等规定。

21.明确了给水排水设计的思路和原则,规定了给水、排水、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等的设置标准。

22.明确了站房、其他生产房屋及附属房屋、建筑设备的设计原则及标准,提出了站房、车辆基地建筑宜结合物业开发设计的原则。

23.明确了站房、区间隧道的供暖、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的设计原则,规定了供暖、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的设置标准。

24.明确了综合接地系统的构成,规定了综合接地系统接入范围、接地电阻、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及贯通地线敷设方式等标准。

25.明确了环保选线、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噪声和振动控制、污水治理、电磁防护处置的设计原则和保护要求。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材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邮政编码:

430063),并抄送中国铁道学会(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技术总负责人:

主编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序号

章名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1

总则

四院

三院

2

术语和符号

3

总体设计

4

运营组织

四院

三院、北京交大

5

车辆

中车

四院、西南交大

6

荷载和限界

铁科院

三院、二院、四院

7

线路和站场

三院

一院、五院

8

轨道

四院

中铁咨询、二院、三院

9

路基

四院

二院、一院、西南交大

10

桥涵

三院

中铁咨询、铁科院、四院

11

隧道

二院

三院、四院、西南交大

12

车站结构

中铁咨询

四院、三院、一院

13

电力牵引供电

六院

二院、四院、五院

14

电力

四院

三院、一院、中铁咨询

15

通信

通号

二院、一院、北京交大

16

信号

通号

三院、二院、北京交大

17

信息

四院

三院、一院

18

灾害监测

四院

三院、铁科院

19

车辆基地

四院

三院、二院

20

综合维修

四院

北京交大、五院

21

给水与排水

四院

二院、一院

22

房屋建筑

四院

三院、二院、西南交大

23

供暖、通风与空调

四院

三院、二院

24

综合接地

二院

四院

25

环境保护

四院

铁科院、二院

主要审定人(按章节顺序排序):

目录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缩略语

2.3符号

3总体设计

3.1一般规定

3.2主要技术标准

3.3综合选线

3.4系统设计

4运营组织

4.1一般规定

4.2运营模式

4.3运营规模

4.4运营配线

5车辆

5.1一般规定

5.2主要系统

5.3安全与应急设施

6荷载和限界

6.1一般规定

6.2荷载(作用)

6.3限界

7线路和站场

7.1一般规定

7.2平面

7.3纵断面

7.4站场布置

7.5交叉和安全设施

7.6接口设计

8轨道

8.1一般规定

8.2设计参数

8.3轨道部件

8.4有砟道床

8.5无砟道床

8.6轨道结构过渡段

8.7无缝线路

8.8站线轨道

8.9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

8.10接口设计

9路基

9.1一般规定

9.2路基断面布置

9.3基床

9.4路堤

9.5路堑

9.6过渡段

9.7路基防排水

9.8路基防护

9.9路基支挡

9.10接口设计

10桥涵

10.1一般规定

10.4结构计算与构造

10.5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

10.6高架车站桥梁结构

10.7接口设计

11隧道

11.1一般规定

11.2设计荷载

11.3结构设计

11.4隧道洞口

11.5防排水

11.6附属构筑物

11.7防灾疏散救援工程

11.8接口设计

12车站结构

12.1一般规定

12.2荷载和工程材料

12.3高架和地面车站结构设计

12.4地下车站结构设计

12.5车站结构防水

12.6接口设计

13电力牵引供电

13.1一般规定

13.2牵引供电

13.3牵引变电所

13.4供电调度

13.5接触网

13.6电磁干扰防护

13.7接口设计

14电力

14.1一般规定

14.2供配电系统

14.3变、配电所

14.4电力线路

14.5电力远动

14.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4.7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14.8动力照明

14.9接口设计

15通信

15.1一般规定

15.2传输系统及通信线路

15.3数据通信网

15.4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15.5公务电话系统

15.6专用电话系统

15.7视频监控系统

15.8集中告警系统

15.9公安通信系统

15.10通信电源

15.11通信设备用房

15.12接口设计

16信号

16.1一般规定

16.2地面固定信号

16.3轨道占用检查装置

16.4列车运行调度指挥

16.5列车运行控制

16.6联锁

16.7信号检测和监测

16.8数据传输网络

16.9信号电源

16.10道岔融雪

16.11光电缆线路和防护

16.12防雷和接地

16.13信号房屋

16.14接口设计

17信息

17.1一般规定

17.2自动售检票系统

17.3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