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663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考查范围:

(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近代中外政治文明、选修一)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浙江卷]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2013·山东卷]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3.[2013·江苏卷]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2013·武汉调研]《宋史·职官志》记载: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管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2013·重庆卷]《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6.[2013·广州模拟]“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

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禅让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7.[2013·重庆卷]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0.[2013·合肥模拟]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出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讼。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A.“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

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2.[2013·邯郸四校联考]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  )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13.(2012·保定二模)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1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15.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6.[2013·北京卷]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7.[2013·保定模拟]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

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1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9.[2013·保定模拟]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

“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20.[2013·重庆卷]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2013·惠州调研]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军队

年份  

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1946

127万

430万

1947

195万

370万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22.[2103·保定模拟]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A.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D.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3.[2013·临沂模拟]“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24.[2013·皖南八校联考]“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25.《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

其理由是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B.“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2013·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

指出其渊源。

(4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

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4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4分)

27.[2013·合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

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

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

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

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

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

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钱满素《美国宪法:

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材料一中的“人民”主要指什么人?

为什么说“唯财是举”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如何理解材料所说的1689年后“英国仍是君主国”?

(4分)

 

(3)在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权利的认识。

(5分)

 

28.[2013·江苏卷]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绩,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4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5分)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4分)

 

29.[2013·山东卷]【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

,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6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6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考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由图片中的信息“(周)武王”“诸侯”可知这应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排除①;②与题意相符;结合所学可知,周武王与周成王、周公与鲁公伯禽均为父子关系,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官位世袭的世官制,故③④与题意相符。

本题应选D项。

2.A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阐释阶段特征的能力。

秦汉至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经过秦汉、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权指的是“决策权”而不是行政权,行政权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这一时期,丞相的权力逐渐削弱,但其并没有退出权力中心,C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后,就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D项错误。

故选A项。

3.A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信息“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被认为违制”即可选出A项。

B项应为中书省的职能,C项应为御史台的职能,D项与题干中的信息“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被认为违制”不符,故皆排除。

4.C 【解析】题干反映了北宋中央设置三司,分割了宰相的财权,加强了君权,从“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C项符合题意。

A项“全部”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D项无从体现。

5.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从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正式设立,故A项错误;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两项。

6.C 【解析】据材料中的“主观性太强”可以排除A、D两项;由“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可以排除B项。

汉代察举制下,由地方郡国官员推举人才,选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容易任人唯亲,故选C。

7.A 【解析】本题以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

从题干“碎陶片或贝壳”和“遭放逐海外”,可知是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依据“全体雅典公民集会”可知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故选择A项。

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而不是民主派专有的民主,B项错误。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C项排除。

雅典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是公民,而不是大多数居民,D项错误。

8.A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排除D项;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

故本题应选A项。

9.D【解析】本题以《阿提卡之夜》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伸缩性很大的习惯法,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故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成为平民斗争的目标。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故根据题干审判官或仲裁官受贿将被处死可看出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十二铜表法》及其规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权益,排除B项。

10.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十二铜表法》条款主要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

11.B【解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意义。

该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议会是权力的中心,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不是确立,故不能选D项;A、C两项说法错误。

12.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据时间信息“1694年”进行分析判断。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故排除A项;B项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故排除;18世纪中期,内阁形成,故排除C项;据题干情境可知D项符合题意。

13.C【解析】本题考查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A项说法错误,英国国王没有实权,首相有实权;B项不符合法国史实,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没有国王;C项正确,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D项不符合德国,皇帝权力最大。

14.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

结合材料信息“1787年3月”,当时1787年宪法尚未颁布,排除A项。

联系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判断D项正确。

B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

C项不符合史实。

故本题应选D项。

15.B【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和意义等知识点,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不属于三部宪法的共同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美国黑人人口按3/5的人口折算、印第安人没有权利。

法国1875年宪法中妇女、军人等无投票权。

①②③正确,本题选B。

16.D【解析】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获取的权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分析,美国没有派兵直接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也不能够要求赔偿军费,A项排除;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是《马关条约》后列强逐渐获取的权益,排除;当时的美国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的权利,故选D项。

17.A 【解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原因的理解。

根据所学,“替爷替哥杀妖魔”表现太平军把西方基督教徒当成兄弟,把清政府看作妖魔,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故选A。

1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

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故B项正确。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突出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阻碍作用;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封建统治。

由此排除A、C、D三项。

19.D 【解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在不同历史时期态度转变的理解。

据题干时间“1925年”,可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故选D。

20.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知识记忆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首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

民主人士从中斡旋、共产党积极争取都是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促进因素,也就是外因,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故排除A、B两项。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对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较小,故C项排除。

21.C 【解析】本题考查对解放战争阶段特征的理解。

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为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阶段,由此判断选择C项。

2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共产主义被欧洲公认为一种势力的历史依据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所展现出的伟大力量,故选B。

材料论述的是无产阶级的斗争,A项不符,排除;C项中“已成为”表述错误;由1848年可知D项的表述错误,故排除。

23.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后是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项。

24.B 【解析】从“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和“如坐针毡”看,公社委员不愿意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他们廉洁奉公,具有“公仆”意识,故选B。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信息与“国家机器”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排除C、D。

25.A【解析】1871年法国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A项符合题意。

26.【解析】本题以西汉政治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为主线,综合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归纳作答,语言要精炼,不要摘抄原文;第二小问要能够从汉代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