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659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docx.docx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1第五单元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docx

单元概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外交特点和风格,为捍卫我国独立主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线索1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线索2 现代中国的外交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原则,出现了第一次建交热潮。

(2)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出现了第二次建交热潮。

(3)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规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即雅尔塔体系。

它勾画出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评价

(1)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但是具有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二、美苏“冷战”

1.背景

(1)基础框架:

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

(1)政治上

美国

苏联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

1947年3月

②内容: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

美国在全球反共反苏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反共反苏

④影响: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时间:

1947年9月

(2)经济上

美国

苏联

马歇尔计划

①目的:

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美对苏“冷战”的战略轨道

②实质:

以经济援助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③影响:

使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发展,也加深了西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①时间:

1949年1月

②目的:

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3)军事上

美国

苏联

“北约”建立

①原因: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②成立:

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③性质:

军事政治集团

④影响:

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华约”建立

①时间:

1955年

②影响:

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

(1)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考点一 冷战的起源和发展

冷战与“热战”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美苏“冷战”的重点是争夺欧洲控制权。

(2)“热战”是指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事行动,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冷战”的扩大。

例如: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热战”,但又均属于“冷战”的范畴。

这是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苏没有直接交战,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

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美国与中国、朝鲜、越南均直接交战,对于中美、美朝、美越是“热战”。

针对练1

 (2018·赣州高三期末考试题,25)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

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这场“战争”(  )

A.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

B.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

C.双方都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

答案 B

解析 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A项错误;斗争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反映,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B项正确;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故C项错误;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项错误。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

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影响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考点二 两极格局

1.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起止时间是1945~1991年,这一体系的核心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它以苏联的解体为结束的标志。

2.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

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

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

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

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针对练2

 (2018·广州高三调研测试题,3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

这一调整(  )

A.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美苏“冷战”,结合材料中美国援助资金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可知美国意在扩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从而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A项正确。

2.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家国情怀——珍惜和平,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

美苏冷战对峙,威胁着人类和平。

美苏争霸,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争夺。

它们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相关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控制和思想文化渗透。

我们强烈呼吁: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

材料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

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

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

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要求:

分析材料,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凸显的主要特点。

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第三世界;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

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

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

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苏联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

——摘编自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1

美国与冷战爆发的关系

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

角度2

苏联与冷战爆发的关系

角度3

全面认识冷战的爆发

答案 角度2:

苏联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

角度3:

冷战的爆发有历史必然性,美苏都有责任。

材料 冷战指的是从1945年至1991年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进行的激烈对抗。

这两大洲的巨人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因而“冷战”这一描述是很准确的。

现在,一切都已过去,其结果已众所周知,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英]约翰·W.梅森《冷战》

发现问题:

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其表述侧重于冷战的积极后果。

思考:

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出发点是什么?

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冷战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

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A项错在“苏俄”;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B项;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

[技巧点拨] 解答漫画题时,读图是关键环节。

有的考生把这幅漫画读成了苏联人在庆祝自己经济建设的成就,在手舞足蹈,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从装束来看,这些人是西方人。

2.(2016·课标全国Ⅰ,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D。

3.(2016·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 D

解析 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所谓的“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1.(2019·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34)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

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答案 B

解析 通过题干“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可知美苏冷战是利益的争夺,故A项错误;通过在美苏争霸中,“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及“是传统大国的行为”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美苏冷战过程中存在“利害关系的大小”,与冷战的不均衡性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2.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

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  )

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

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遏制苏联,故A项错误;从材料“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可以看出美国想利用复兴西欧的机会提升美国的领导地位;材料强调援助西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输出民主,故D项错误。

3.(2018·福州一中5月模拟,34)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主要学派

观点

“正统学派”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修正学派”

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后修正学派”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新冷战史”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

A.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 A

解析 对于“冷战”的起源,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观点,说明历史研究具有复杂性,故A项正确;“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这一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各种学派的交流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故D项错误。

4.(2019·三明模拟,35)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德国的正式分裂B.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美苏争霸的形成D.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德国正式分裂的标志是民主德国的成立而非苏占区和西占区不同货币的发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是对西占区发行“B”记马克的被迫回应,而非二者之间的默契,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格局正式确立于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苏占区和西占区发行不同的货币,完全是在苏美两国的操纵和默许之下完成的,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南宁模拟)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

这表明(  )

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

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

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

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

答案 D

解析 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在材料中存在争议,而不是无法探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是否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故B项错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在冷战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不同时期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反映出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故D项正确。

2.(2018·大庆模拟)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

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

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

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

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

答案 C

解析 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美国援助非洲,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发展,与苏联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

3.(2018·昆明一中模拟,35)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具有意识形态色彩D.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答案 C

解析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项错误;杜鲁门的“三大自由”不是自由主义的回归,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故B项错误;“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和当时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形成对比,具有冷战色彩,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故C项正确;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8·上饶模拟)岳建勇在《全球化时代的美国与中国》一文中认为: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下列能反映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发动朝鲜战争

C.建立世界贸易组织D.加强与加拿大合作

答案 A

解析 根据史实不难得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精心构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发动朝鲜战争属于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遏制而非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并没有反对和排斥社会主义的意味,故C项错误;美国与加拿大的合作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史实,并非是战后初期,故D项错误。

5.(2018·宜宾模拟)从1960年到1978年,苏联政府严格控制的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大大领先同时期的欧洲甚至美国,专利发明转化速度也世界领先。

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军事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B.苏联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

D.欧美各国更加注重民生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大大领先”可知涉及军事相关的工业都发展很快,结合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史实得出军事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故A项正确。

6.(2018·北京昌平区模拟)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苏联宣传画,图中“苏联”对“美国”说:

“最好别惹我!

”它反映了(  )

A.西欧和日本冲击美国霸权地位

B.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

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D.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态势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开始处于攻势而美国处于守势,这是因为此时苏联通过勃列日涅夫改革军事工业发展迅速,而美国由于经济危机、越南战争和欧洲的崛起和日本的发展的冲击,实力受到削弱,故D项正确。

7.(2019·泸州模拟)1957年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地区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

这意味着(  )

A.美苏争霸重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C.美国侵略方式由军事变为经济

D.马歇尔计划在中东地区重演

答案 D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重要措施,据材料“1957年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地区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可以得出马歇尔计划在中东地区重演,故D项正确。

8.(2018·潍坊模拟)1956年~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

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