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63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

1.绿茶是安徽的特产,种类很多,绿茶制作过程如下,其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采摘嫩叶B.

炒熟氧化

C.

揉捻成型D.

干燥装袋

【答案】B

【解析】A、采摘嫩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炒熟氧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揉捻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干燥装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2.蚌埠市已经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

下列做法不符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答案】A

【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不符合要求,错误;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正确;C、加强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正确;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要求,正确。

故选A。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SO2和CO2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正确;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错误;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正确;D、通过气味辨别SO2和CO2气体,是因为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B。

4.为了验证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由上图可知,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进行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故选C。

5.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答案】C

【解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钠的化合价为+1价,设He的化合价为x,则(+1)×2+x=0,解得x=-2,错误;B、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

=23:

2,错误;C、钠元素属金属元素,He元素属稀有气体元素,正确;D、稀有气体很稳定,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错误。

故选C。

6.我国早期的化学著作《化学鉴原》(1871年)中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该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占第二位,现在这种“矽”元素的名称为

A.硅B.硒C.锡D.氧

【答案】C

【解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的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是硅。

故选C。

点睛:

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的排序,并能灵活应用到解题当中去,是解题的关键。

7.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水制氢气的新方法:

在太阳光照并接触一种催化剂表面,水即会发生分解反应,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B.③⑤②④①C.④⑤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故选A。

8.暖宝宝发热剂(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与氧气的反应。

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下图)。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瓶内温度恢复至常温时才能测量最终流入水的体积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答案】C

9.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②是纯净物中的一种,则②不可能是

A.水B.煤C.铜D.氨气

【答案】B

...............

10.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

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A.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B.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H2O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错误;B、过氧化氢中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存在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C、元素的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不能表示分子的微观构成,错误;D、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D。

11.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

下图为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生成物之一为C2H4

C.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D.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A、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错误;B、由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为C2H4和H2,正确;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正确;D、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铬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元素,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4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离子有24个核外电子D.一个铬原子质量为52.00g

【答案】A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上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24,正确;B、由汉字铬可知,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C、由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可知,一个铬原子有24个核外电子,错误;D、由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一个铬原子质量为52.00,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结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进行分析。

13.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A.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B.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

C.酸雨的罪魁祸D.PM2.5与霾天气

【答案】B

【解析】A、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错误;B、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正确;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错误;D、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错误。

故选B。

点睛: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有害气体和粉尘。

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14.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D

【解析】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因为着火时电梯易发生故障,使人被困在电梯里;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人若冒然进入可能会因氧气不足使人窒息;D.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扑灭,因为易引发电器爆炸或者短路。

选D

15.尿素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化学式为CO(NH2)2,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如下,图中的“①”表示的元素是

A.碳B.氧C.氮D.氢

【答案】C

【解析】CO(NH2)2中C、O、N、H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

(14×2):

(1×4)=3:

4:

7:

1。

故选C。

1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A.金属单质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

B.煤气、液化气、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气体一定能燃烧

C.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所以金刚石和石墨也有吸附性能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大可能会爆炸,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要检验其纯度

【答案】D

【解析】A、金属单质都能导电,但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错误;B、煤气、液化气、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气体不一定能燃烧,如二氧化碳,错误;C、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金刚石不具疏松多孔的结构,不具有吸附性能,错误;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大可能会爆炸,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要检验其纯度,正确。

故选D。

17.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用食盐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工业废水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D.硬水煮沸后可能变成软水

【答案】B

【解析】A、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正确;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错误;C、工业废水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正确;D、硬水煮沸后可能变成软水,正确。

故选B。

18.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②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③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D.实验④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答案】B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正确;B、由于火焰靠近白瓷板,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变黑,错误;C、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正确。

故选B。

点睛: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及以上,二是要和氧气接触;火焰由三部分组成:

内焰、焰心、外焰,且外焰温度最高。

19.只用一种试剂或一种方法,就能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A.水B.稀硫酸C.紫色石蕊试剂D.燃着的木条

【答案】D

【解析】A、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错误;B、稀硫酸三种气体都无法区分,错误;C、紫色石蕊试剂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错误;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正确。

故选D。

点睛:

要充分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不同的气体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在叙述鉴别方法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严密性,要记住由现象得出结论。

20.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下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

多少。

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B.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D.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答案】A

【解析】当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一定、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一定、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一定时,通过测定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再通过其它数据,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所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故选A。

点睛:

解题关键是找出需要控制的量和不需要控制的量。

二、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21.其他学科老师经常提到与化学相关问题,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语文老师说,李白曾经“金樽清酒斗十千”,金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

(2)数学老师说,金刚石是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

(3)英语老师说,不要把No误写成NO,NO表示一种气体(填名称)_________。

(4)历史老师说,林则徐虎门销烟使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生石灰的化学式_________。

(5)政治老师说,买无磷洗衣粉是绿色消费,其中的“磷”指的是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6)物理老师说,人工降雨中干冰升华吸热,干冰是固态的__________。

(7)生物老师说,离子状态的钙容易被人体吸收,钙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

【答案】

(1).Au

(2).0(3).一氧化氮(4).CaO(5).元素(6).二氧化碳(7).Ca2+

【解析】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1)金的元素符号是Au;

(2)金刚石是单质,化合价为0。

故金刚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3)NO表示一氧化氮气体;(4)生石灰的化学式CaO;(5)“磷”指的是元素;(6)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7)钙离子的符号是Ca2+。

22.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制取。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A装置内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若将B装置装满水,用于收集A装置生成的氧气,则a接________(填“b”或“c”)。

(4)为了简化装置,某同学用大小不同的两只试管设计了C、D装置,药品放在口向上的试管中,管口向下的试管用于收集少量氢气,你认为C、D装置中哪一种装置更好___(填字母代号),原因是____。

【答案】

(1).锥形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3).2H2O2MnO22H2O+O2↑(4).分解反应(5).c(6).C(7).氢气密度小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A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装置,适合于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解答;(4)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A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装置,适合于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由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a接c;(4)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D装置收集,会有部分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去,造成损失,故C装置较好。

23.(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液化气)是当今我市居民家中做饭常用的燃气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

(1)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____,乙烷的化学式是C2H6,丙烷化式是C3H8,据此可推测出“丁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

(2)为了防止液化气泄漏造成危险,如下图,可以安装漏气报警器。

安装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在燃气灶的_____(选“上面”或“下面”填空)。

(3)液化气或天然气公司常在燃气中添加少量难闻的气体,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

(4)燃气泄漏时,为避免爆炸事故,应采取的措施或注意事项是(填一种即可):

____。

【答案】

(1).CH4

(2).C4H10(3).下面(4).燃气泄漏时容易被人发现(5).严禁明火

【解析】

(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及题中分子的变化规律得出丁烷的化学式;

(2)根据液化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3)根据当燃气泄漏时易被发现解答;(4)根据火灾的预防措施解答。

(1)甲烷的化学式是CH4,从甲烷到乙烷的分子中碳原子增加一个氢增加两个,丙烷比乙烷也是分子构成增加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故丁烷比丙烷分子增加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故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

(2)液化气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其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大,故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安装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在燃气灶的下面;(3)液化气或天然气公司常在燃气中添加少量难闻的气体,这是为了当有燃气泄漏时容易被人发现;(4)燃气泄漏时,为避免爆炸事故,应采取的措施或注意事项是严禁明火等。

24.做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在清洗仪器时,同学们发现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写出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1)问题一:

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认为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不可能是高锰酸钾或锰酸钾的依据是:

_______。

(2)问题二:

用什么洗掉MnO2?

[动手实验]上述反应无法洗掉二氧化锰,同学们请教了老师,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H2C2O4)溶液,黑色固体消失,同时产生许多气泡。

(3)问题三:

生成了什么气体?

[交流讨论]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________和________等,依据是_____。

[实验验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了___的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KMnO4△K2MnO4+MnO2+O2↑

(2).高锰酸钾或锰酸钾都不是黑色(3).O2(4).H2(5).质量守恒定律(6).澄清石灰水变浑浊(7).CO2+Ca(OH)2=CaCO3↓+H2O

【解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1)根据物质的颜色分析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1)不可能是高锰酸钾或锰酸钾的依据是高锰酸钾或锰酸钾都不是黑色(高锰酸钾是暗紫色,锰酸钾是墨绿色);(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产生的气体还可能是氧气、氢气等;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5.木炭、氢气等物质可以还原氧化铜,白磷能否还原氧化铜呢?

某兴趣进行了如下图的探究,请你参与。

﹙1)[猜想]白磷也能还原氧化铜,猜想依据:

从纯净物的分类角度看,白磷、氢气和碳都属于______,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实验步骤1]如图a,取一块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酒精灯火焰化上加热,制得氧化铜。

铜片表面由______色变成黑色,表明氧化铜制取成功。

写出铜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氧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

[实验步骤2]将绿豆粒大小的白磷从水中取出,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份。

放在步骤1中铜片变黑的一面上。

白磷保存在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3]取一支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b)。

再去触碰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燃烧(如图c),用烧杯将其罩住直至其冷却到常温。

从燃烧的条件看,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实验步骤4]取下烧杯可以观察到铜片表面由黑色变成____色,表明实验成功。

【答案】

(1).单质

(2).红(3).2Cu+O2

2CuO(4).防止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5).点燃白磷(6).红

【解析】﹙1)根据物质的类别解答;

(2)[实验步骤1]根据红色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解答;[实验步骤2]根据防止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解答;[实验步骤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实验步骤4]根据由氧化铜变为铜分析解答。

﹙1)白磷、氢气和碳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2)[实验步骤1]铜是红色物质,故铜片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表明氧化铜制取成功;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实验步骤2]由于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故白磷保存在水中的目的是防止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实验步骤3]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从燃烧的条件看,玻璃棒的作用是点燃白磷;[实验步骤4]将氧化铜还原成铜,若实验成功,则物质应由黑色变为红色。

三、计算题(本大题包含1小题,共8分)

26.养金鱼的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0.003g时,鱼就会死亡。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现将2.88g过氧化钙放入盛有200升水的鱼缸中。

请计算:

(1)当过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可得氧气多少克?

(2)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

(假设产生的氧气完全溶入水,其他因素忽略不计)

【答案】⑴0.64g;⑵符合

【解析】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生成的氧气的量,从而求得水中的溶氧量。

(1)设2.88gCaO2完全反应生成O2的质量为x。

2CaO2 + 2H2O = Ca(OH)2 + O2↑

144                  32

2.88 g               x

x=0.64g

(2)则鱼缸中水的溶氧量为0.64g÷200L=0.0032g/L

因为0.0032g/L>0.003g/L

答:

(1)当过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可得氧气0.64g克;

(2)鱼缸中水的溶氧量符合最低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