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62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docx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考纲展示]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考点一 乙醇与乙酸[学生用书P167]

一、乙醇

1.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2H6O

CH3CH2OH或C2H5OH

羟基(—OH)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二、乙酸

1.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2H4O2

CH3COOH

羧基(—COOH)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酯

1.结构:

(R为氢原子或烃基,R′一定是烃基)。

2.乙酸乙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酯类都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一般比水小。

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2)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名师点拨

(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除去酒精中少量水的方法是加入生石灰并蒸馏。

(2)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3)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生成乙酸。

 

 

 (2014·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解析] A.正确,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能转化为酒精。

B.正确,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加成反应可生成乙醇。

C.错误,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

D.正确,乙醇和乙酸发生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答案] C

 (2014·高考山东卷)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mol苹果酸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H2

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A项,由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两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该选项正确。

B项,苹果酸中只有羧基能和NaOH反应,故1mol苹果酸只能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错误。

C项,羧基和羟基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故1mol苹果酸能与3molNa反应生成1.5molH2,该选项错误。

D项,此结构简式与题干中的结构简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该选项错误。

[答案] A

 

题组一 官能团的性质

1.下表为某一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试剂

溴水

NaHCO3溶液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放出气体

解析:

选C。

有机物中羟基、羧基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羧基可与NaHCO3反应放出CO2气体,不饱和碳碳键(如“C===C”)可使溴水褪色。

A项不与NaHCO3反应,B项不与Na、NaHCO3反应,D项不与溴水反应。

2.关于乙烯、乙醇和乙酸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酒中含有乙醇、食醋中含有乙酸

B.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乙烯、乙醇和乙酸三种分子中都含有甲基

D.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可以被氧化成乙醇,乙醇可以被氧化成乙酸

解析:

选A。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B错误;乙烯中无甲基,C错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D错误。

题组二 酯化反应

3.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选A。

B和D中的导管插到试管b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B、D错;C项试管b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

4.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原理如下: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化合物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度/g

正丁醇

0.810

118.0

9

冰醋酸

1.049

118.1

乙酸正丁酯

0.882

126.1

0.7

Ⅰ.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1.5mL正丁醇和9.4mL冰醋酸,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

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冷凝回流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1)沸石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精制

(3)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用如下的操作进行精制:

①水洗,②蒸馏,③用无水MgSO4干燥,④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④①③②D.④①③②③

解析:

Ⅰ.

(2)因为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要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可以用分水器及时移走反应中生成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冷凝回流装置,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Ⅱ.(3)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洗去过量的乙酸且减小乙酸正丁酯的损失,水洗可以洗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和碳酸钠,洗完后可用无水MgSO4干燥,最后再蒸馏得到乙酸正丁酯,故正确的操作步骤为C。

答案:

Ⅰ.

(1)防止暴沸

(2)用分水器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的水,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利用冷凝回流装置,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Ⅱ.(3)C

 [反思归纳]

有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蒸馏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烧瓶中加碎瓷片防暴沸;冷凝管一般选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剂的流动方向与被冷凝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应相反。

(2)萃取、分液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萃取剂与原溶剂应互不相溶;若是分离,萃取剂不能与溶质发生反应;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冷凝回流问题

当需要使被汽化的物质重新流回到反应容器中时,可通过在反应容器的上方添加一个长导管达到此目的(此时空气是冷凝剂),若需要冷凝的试剂沸点较低,则需要在容器的上方安装冷凝管,常选用球形冷凝管,此时冷凝剂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4)在有机制备实验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品的产率

常用的方法有:

①及时蒸出或分离出产品;②用吸收剂吸收其他产物如水;③利用回流装置,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扫一扫 进入91导学网()

乙醇

 

考点二 基本营养物质[学生用书P169]

一、糖类

1.组成和分类

(1)组成:

组成元素为C、H、O,多数可用通式Cn(H2O)m表示。

 

(2)分类

类别

单糖

双糖

多糖

水解

特点

不能水解

1分子糖能水解

成两分子单糖

1分子糖能水解

成多分子单糖

举例

葡萄糖、果糖

蔗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

分子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2.葡萄糖

3.双糖

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如蔗糖:

C12H22O11(蔗糖)+H2O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4.淀粉和纤维素

(1)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2)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

二、油脂

1.组成和结构

(1)组成元素:

C、H、O。

(2)结构: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

结构简式为

 

(3)分类

类别

碳链不饱和程度

常温下状态

举例

液态

植物油

脂肪

固态

牛油

 

2.性质——水解反应

(1)酸性条件:

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2)碱性条件:

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该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3.用途

(1)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2)用于生产肥皂和甘油。

三、蛋白质

1.组成

蛋白质由C、H、O、N、S(至少填五种)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分子连接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性质

3.用途

(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2)动物的毛和皮、蚕丝——重要的纺织原料,制服装。

(3)酶——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名师点拨

(1)酯、油脂和矿物油三者之间的关系

(2)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

蛋白质盐析后,其性质不改变,析出的蛋白质还可溶于水。

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

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因此,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经变性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不能再重新溶解。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解析] 根据油脂的性质和所给物质的结构分析各选项。

A项,动植物油脂和短链醇都是可再生资源;B项,生物柴油中含有多种酯;C项,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高达104~106,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左右,故动植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故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答案] C

题组一 糖类的性质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单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葡萄糖与果糖是同分异构体,淀粉与纤维素也是同分异构体

D.单糖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选D。

单糖不能水解,A错;果糖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错;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所有的单糖都含有羟基,故能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

2.将土豆切开,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切面变蓝,说明土豆中含有(  )

A.淀粉和I-     B.淀粉和I2

C.淀粉和KIO3D.葡萄糖和I2

解析:

选A。

土豆中的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I2,遇淀粉显蓝色。

题组二 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3.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的下列性质和用途中,与其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

A.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答案:

C

4.某媒体曾报道了“皮革奶”事件,不法厂商将皮革下脚料水解后掺入奶粉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皮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C.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盐析

D.“皮革奶”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解析:

选C。

动物皮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项正确;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α氨基酸,B项正确;K2Cr2O7为强氧化性盐,会使蛋白质变性,C项错误;“皮革奶”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D项正确。

[反思归纳]

(1)编织糖类知识网络

(2)明确油脂“三化”

油脂中的“三化”是指氢化、硬化、皂化。

氢化是指不饱和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油脂的反应;通过氢化反应,不饱和的液态油转化为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肪,因此这个过程也称为硬化;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的反应。

[学生用书P170]

1.(2014·高考广东卷)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解析:

选A。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铬、镍等金属,因此属于合金,A正确。

B.属于同分异构体的前提是物质的分子式相同,棉和麻的主要成分均属于纤维素,虽然纤维素和淀粉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因此两者的分子式并不相同,不能称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不饱和度大的酯常温下为液态,花生油常温下为液态,因此含有不饱和酯,C错误。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煮沸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并不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D错误。

2.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右所示。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

选A。

以香叶醇键线式为载体,理解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规律,分析判断官能团的种类及其所决定物质的特征性质和应用。

A项,依据碳原子结构分析可知,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

在键线式中剩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得分子式为C10H18O。

B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紫色褪去。

D项,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3·高考广东卷7-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B.(2013·高考海南卷7-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C.(2010·高考福建卷6-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D.(2011·高考北京卷7-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解析:

选D。

A项,各种水果和花的香味多数是因为含有不同的酯类物质的香味,正确。

B项,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酸乙酯浮于溶液表面,正确。

C项,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醇,油脂水解生成丙三醇,正确。

D项,乙酸乙酯水解时断键处是按图中虚线

进行的,应在醇中有18O原子,错误。

4.(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A.15种        B.28种

C.32种D.40种

解析:

选D。

从有机化学反应判断酸、醇种类,结合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由分子式C5H10O2分析,酯类:

HCOO—类酯,醇为4个C原子的醇,同分异构体有4种;CH3COO—类酯,醇为3个C原子的醇,同分异构体有2种;CH3CH2COO—类酯,醇为乙醇;CH3CH2CH2COO—类酯,其中丙基CH3CH2CH2—有正丙基和异丙基2种,醇为甲醇;故羧酸有5种,醇有8种。

从5种羧酸中任取一种,8种醇中任取一种反应生成酯,共有5×8=40种。

5.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8-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2012·高考山东卷10-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2011·高考福建卷8-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D.(2009·高考广东卷4-D)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

解析:

选A。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油脂只含C、H、O三种元素,故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C项正确;从葡萄糖(C6H12O6)与蔗糖(C12H22O11)的分子式可知,两者不符合同系物的定义,不属于同系物,D项正确。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13·高考山东卷7-D)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B.(2013·高考天津卷2-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C.(2012·高考天津卷1-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2010·高考山东卷12-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解析:

选B。

用粮食酿酒时,淀粉先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都是化学变化,A项正确;人体内不存在分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B项错误;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细菌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生理活性,所以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C项正确;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油脂碱性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D项正确。

一、选择题

1.(2013·高考上海卷)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

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解析:

选D。

地沟油属于酯类,矿物油属于烃类,二者点燃时都能燃烧,A项错误。

地沟油、矿物油均属于混合物,二者均没有固定沸点,B项错误。

地沟油、矿物油的密度均比水小且都不溶于水,与水混合都浮在水面上,C项错误。

加入足量NaOH溶液,矿物油不发生反应,混合液分层;地沟油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甘油、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混合液不分层,D项正确。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只能在实验室中作燃料

C.常在燃料乙醇中添加少量煤油用于区分食用乙醇和燃料乙醇,因为煤油具有特殊气味

D.除去乙醇中少量乙酸:

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

解析:

选B。

A项中乙醇可以先氧化为乙醛,乙醛再氧化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均能发生酯化反应,正确;B项中乙醇除在实验室作燃料外,还可用于生产乙醇汽油,错误;C项中煤油有特殊气味可以用于区分食用乙醇和燃料乙醇,正确;D项中乙酸与CaO反应生成醋酸钙,蒸馏时乙醇以蒸气形式逸出,得到纯净乙醇,正确。

3.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中只有C、H、O三种元素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糖类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可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

选D。

A项,蛋白质还含有N、S等元素;B项,油脂在人体中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C项,糖类主要成分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解析:

选D。

厨房中料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A正确;B正确;乙醇、乙酸都能燃烧,即都能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皂化反应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其条件与酯化反应的条件不同,D错误。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将出土的秦墓铜鼎和铜钟打开时,惊奇的发现,鼎内有保存完好的骨头汤,钟内有酒。

经检测,骨头汤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动物脂肪,酒中含有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B.酒中含有乙酸,是因为乙醇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在微生物作用下“酸败成醋”

C.油脂通过皂化反应生成肥皂的有效成分高级脂肪酸钠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均易溶于水

解析:

选D。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乙醇可以被氧化生成乙酸,B正确。

油脂的碱性水解称为皂化反应,C正确。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D错误。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

B.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淀粉、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纤维素、聚乙烯、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选B。

A项中,前者是化学反应,后者是萃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项,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错误;D项,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错误。

7.(2015·湖北襄樊模拟)下列各选项的两个反应中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选项

反应Ⅰ

反应Ⅱ

A

在光照条件下,异丁烷与氯气反应制取(CH3)3CCl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制取1,2二溴乙烷

B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通过固体酸作催化剂直接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C

在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在一定条件下,由氯乙烯(CH2===CH—Cl)合成聚氯乙烯

D

乙酸乙酯在酸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

在一定条件下,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反应制造人造脂肪

 

解析:

选B。

A中反应Ⅰ为取代反应,反应Ⅱ为加成反应。

B中均为加成反应。

C中反应Ⅰ为氧化反应,反应Ⅱ为加聚反应。

D中反应Ⅰ为取代反应,反应Ⅱ为加成反应。

8.丙烯酸(CH2===CH—COOH)的性质可能有(  )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中和反应 ⑤氧化反应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选D。

由于分子中含有

,故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又因分子中含有羧基,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中和反应等。

9.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分子结构相似,如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A.2B.3

C.4D.6

解析:

选C。

硼氮苯与苯结构类似,取代相邻两原子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取代间位两原子的二氯代物有2种,取代对位两原子的二氯代物有1种,共有4种。

二、非选择题

10.有X、Y、Z3种元素,X是有机化合物中必含的元素,Y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质量最轻的元素。

X与Y能结合成两种化合物A和B,A可以燃烧,B不可以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与Z结合的最简单的化合物C有可燃性;X、Y与Z三种元素结合的化合物D常用作实验室加热的燃料,D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E。

(1)试判断X、Y、Z分别是(填元素符号)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试判断A、B、C、D、E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3)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C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