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590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docx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一、是非题:

(T代表正确,F代表错误)

1.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

2.早在20世纪之前,我国已大量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并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从形式上看,教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4.英国牛津大学是欧洲最早建立的中世纪大学。

5.《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6.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

8.教育的先进与否和水平高低最终由社会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和实际水平决定。

9.教育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10.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则是文化传递和发展的手段。

11.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中所讲的“个人”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个体”。

12.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13.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根本的错误在于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国家目的等同起来。

1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15.在专制主义、集权主义统治的社会里,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得不到重视,但社会(或社群)的价值与尊严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6.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相互关系中的一对次要矛盾。

17.人民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或纽带作用。

1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起着客体作用,教师则起着主体作用。

19.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0.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又要成为知识渊博的杂家。

21.课程即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

22.课程即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教材知识内容。

23.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构成了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24.课程是由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内容体系构成的。

25.教学与智育是一回事。

26.讲述法中汇总阶段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27.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具有“向师性”,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8.“名师出高徒”,这意味着教师决定学生的发展。

29.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其前提条件是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学生认真听讲。

30.从影响因素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主要是学生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1.活动与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动力。

32.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学生自身的努力。

33.因为学生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在德育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开端的方法。

34.教职工工作的考核,应着重于贡献和能力,以期终考查为主。

35.班级规范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进行讨论,但最终只能由教师决定。

36.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最重要、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师管理方法得当及班级组织的高度成熟。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并实行。

38.“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说明只有知行结合,言行一致,才是社会所需要人。

39.劳动技术教育中所讲的“劳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这种劳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重在运用知识、检验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0.强调教育目的的政治性,并不意味着要将教育目的整个地、人为地加以政治化。

政治

性只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属性。

41.在今天,培养劳动者不再是我国教育目的所强调的内容。

42.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自相矛盾的。

43.人文科学、审美科学由于缺乏直接的功利价值,因此,这类学科的学习相对来讲是不

太重要的。

44.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45.培养学生理智的美德是智育应有的内涵之一。

46.美育主要是通过美学的学习进行的。

47.促进人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

48.教育目的的表述应是具体的、明确的,能够直接观察和测量到的。

49.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50.课程的心理组织只能体现在活动课程的组织之中,学科课程的组织不可能采用心理组

织的方式加以编排。

51.美国学者克伯屈所创立的“设计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的方法,也是一种课程组织的

方式。

52.课程的逻辑组织并不必然排斥和反对课程的心理组织,二者既有可能是一致的,也有

可能是不一致的。

53.在课程知识的编排问题上,逻辑上简单的内容未必就是教学上简单的、易于学习的内

容。

54.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本质上代表着科学的逻辑与教学的逻辑之间的关系。

55.儿童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排愈应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认

知能力的发展,课程的编排应逐步加大逻辑组织的比重。

56.课程内容只要具有科学性,就一定具有思想性。

57.辐合型认知方式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

案而不是唯一的答案。

58.少年期,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所发展,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59.创造指的是最终生产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和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

60.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得如何,学习效果怎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

志。

61.学生年龄特征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62.“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

63.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情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64.简言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过程。

65.沉思型认知方式的人,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66.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发,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67.教育对经济起促进作用,因此虽然教育不能直接地生产社会物质财富,但经济价值仍是最主要的教育价值。

68.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就是教育环境。

69.认知方式即认知风格。

70.“如果我不会做,我就教别人做。

”这句话对不对?

71.教师的权利是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行为的约束。

7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7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74.只有选修课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什么帮助。

75.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76.科学上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体系,与学科中从简单到复杂的教材排列顺序是一回事情。

77.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78.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79.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80.《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81.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82.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83.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观点。

84.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85.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86.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87.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

这一命题同样适应于教育活动。

88.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89.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90.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91.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和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92.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

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93.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94.《教育法》规定:

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95.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96.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97.选修课开得越多越好。

98.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99.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100.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10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10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103.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04.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105.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10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107.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108.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09.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

110.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111.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112.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113.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114.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15.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116.“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117.“成均”、“庠”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118.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119.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120.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121.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22.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3.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来塑造,更重要的是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24.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25.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26.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27.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28.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2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130.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13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132.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133.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134.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135.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136.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137.“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138.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139.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14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141.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142.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取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143.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14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义、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义、行”的顺序来进行。

145.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146.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147.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人事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148.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149.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150.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151.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152.书院一经出现就成为了教学授课的场所。

153.书院作为一种与学校类似的教育机构,它的教学方法与学校的教学方法也相似。

154.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155.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156.在“五经”中,《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

157.儿童一般是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具体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识记。

158.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因素造成的。

159.小学生应着眼于为未来作基础性构建,培养学习兴趣及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160.整个童年期,学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错的矛盾。

161.应加强高中阶段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使其对生理的变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调适。

162.培养学生爱好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属于智育的范围。

163.美育即是艺术教育。

164.培养学生养成从事体育活动所需的良好意志、道德或品德,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任务。

165.无知即无德。

166.“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167.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168.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169.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通过申诉或诉讼保护自己。

170.“教师中心论”认为,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

17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

172.学科之间的隔绝与封闭不利于学科自身的生长与发展,这也同样适用于学生认知的生长与发展。

173.所谓综合课程是将各门学科知识加以拼盘与混合的产物。

174.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主要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

175.隐性课程的实施具有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特点,因此,想要设计和开发隐性课程是不可能的。

176.对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来说,课程活动是没有目的的。

177.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学必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

17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学生的间接经验的获得受到他们直接经验的制约。

179.学生知识储存的多少决定了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180.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

181.教学原则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82.说服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

183.在陶冶教育法中,陶冶的方式主要有人格、环境、艺术、内容的陶冶四种。

184.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185.自我教育法是德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对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

186.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作用的发挥。

187.教学工作评价主要看学生在各种考试与测验中的得分高低来进行。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教育史上“文翁兴学”发生在():

A公元前136年B公元前124年C公元前141年D公元前221年

2.在我国汉代经馆教学中,采用由高足弟子教授其他求学者,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A小先生制B导生制C转相传授D合作教学

3.“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编撰者是():

A孔子B董仲舒C韩愈D朱熹

4.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京师大学堂B北京大学C京师同文馆D方言学堂

5.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发生于():

A1901B1902C1904D1905

6.下列哪一个报告带有一个醒目的标题:

《教育:

必要的乌托邦》:

A《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B《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C《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7.以下哪一个社会开始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学人员:

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原始社会

8.教育民主化产生于以下哪种社会运动:

A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C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D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9.下列哪个朝代以后,儒家思想在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中占据支配地位:

A汉代B元代C春秋战国时期D唐代

10.我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十分不同的特点在与:

A强调科技教育B强调社会本位C强调宗教教育D强调个人本位

11.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的是:

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

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

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

12.下列命题陈述中,与社会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的是:

A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

B真正的个人是从来不存在的,个人的观念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具有超乎个人的独立存在性质

D个人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历史的结果

13.下面所列举的情形中,导致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发生冲突的是:

A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B社会法制健全,个人的基本自由有保障

C个人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职责与义务D社会(或国家)对来自个体的批评持宽容的态度

14.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B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

C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

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

15、关于“民主纪律”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民主的纪律是相对于“奴性的约束”而言的

B民主的纪律维护并尊重个人的基本自由

C民主的纪律是运用民主的程序与方法,经共同协商与讨论产生的

D民主的纪律依靠外力的强制与胁迫得以维系

16.“儿童中心论”的最早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罗夫D卢梭

17.心理学家经过测量发现智力迟钝者的智商低于:

A60B80C70D90

18.已有研究表明,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4—5岁B4岁C3岁D2岁

19.环境——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布鲁纳

20.我国古代阐述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

21.以下陈述与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不符的是:

A课程即预定的学科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B课程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

C课程是预成性的,以固定的结果或产品形态存在

D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是这种课程范式的突出代表

22.以下陈述与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不符的是:

A课程即学习者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经验或体验

B课程以学习者获得的“学习经验”为本位,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取

C课程是生成性的,以活动或过程形态存在

D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这种课程范式的突出代表

2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制的是:

A(德)洪堡  B(美)杰弗逊  C(美)埃利奥特  D(德)赫尔巴特

24.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最为恰当的是:

A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强迫与自愿的关系

25.以下关于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B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C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D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26.以下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B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C教学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D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7.以下对相对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B通常以百分制形式出现

C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D通常以标准分数的形式出现

29.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提出者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杜威

29.以下不是教学的作用的是:

A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D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30.贯彻正面教育原则,要求教师:

A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B要热情关怀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C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D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31.共产主义的道德核心是:

A爱国主义B理想C集体主义D自觉纪律

32.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原则的提出者是:

A杜威B洛克C赫尔巴特D马卡连柯

33.如果学生“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说明教师违背了哪条德育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原则B集体教育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正面教育原则

34.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35.对教职工的工作考核一般分为:

A考德、考勤、考绩B考勤、考绩、考能

C考勤、考绩、考识D考勤、考绩、考学历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通过:

A1985年B1986年C1994年D1995年

37.关于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以下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就是看学生在考试或测验中的考分高低

B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不能仅就学生的考分作横向比较,还必须考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