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573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docx

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详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目标定位】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结合案例加深对气温、气流运动、气压和天气状况的理解。

注意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形成的典型季风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

【考纲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

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热交换。

3、影响:

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补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1.成因:

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

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

南风→西南风→西风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

3.季节移动规律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移动大约5°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3.季风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下垫面(地形、洋流)等。

【要点名师讲解】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例题】

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下面1~2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④D.⑤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辐射。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导致冷空气不易进入,暖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主要是地势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不同,则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具体说就是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致两地气温差异。

【答案】:

1.A2.C

二、气压分布规律与热力环流

1、气压分布规律

(1)近地面上

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这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的大小。

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

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一方面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柱的高度不同。

如图所示:

A点所在的平面承受空气柱的高度为h²B点所在平面承受的空气柱的高度为h¹,h²>h¹,所以A点的气压高于B点。

另一方面由地处湘高处空气密度减小。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以简单归纳为:

 近地面冷热不均→    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

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图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

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图解】:

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充山顶亏空的大气,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成山风。

【图解】

城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空气做上升运动,在高空流向郊区,然后下沉,并又从地面流向城市中心.这就是城市风的形成.

(2)热力环流的特例:

逆温现象

①什么是逆温:

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

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②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例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

【解析】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流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较暖,气流t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降低,因而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

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两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降低,而丁处气压则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升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

又据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D。

【答案】1.D

读下图,完成2~3题。

2.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

3.如果该图X轴表示月份,Y轴表示月平均气温,则

A.a地为平原,b地为邻近的山地

B.a地为城市,b地为附近的农村

C.a地为温带,b地为热带

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

【解析】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冷锋、暖锋和气旋影响时为阴天,反气旋控制时为晴天。

同一纬度山地年较差小于平原,a应为山地。

城市因植被较少及热岛效应,年较差大于农村。

温带年较差大于热带。

海洋热容量大,吸热慢放热慢,年较差小。

【答案】2.B3.D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4题主要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幅度中可以观察出来。

5题主要考察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充山顶亏空的大气,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成山风。

【答案】4.B5.C

6.影视片中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镜头。

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

A、18时—次日7时B、16时—次日8时C、8时—当日16时D、11时—当日23时

【解析】本体主要考察海陆风的形成原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

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题意中主要提及的就是海风。

多以应该在白天拍摄。

【答案】C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地中海气候成因:

副热带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分布】: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零星分布于南非好望角附近,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及东南沿海,北美洲西部洛杉矶、旧金山一带,南美洲智利沿海。

2.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控制时,形成湿季,低纬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分布】: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南部半环状区域,零星分布于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北部加勒比海沿岸。

3.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

【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度—2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

【例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

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解析】:

(1)问是一道读图填空题,答题时要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纬度40°—60°属于西风带,图中50°纬线从海峡穿过,可知英吉利海峡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2)问包含两问,难度颇大。

解答时务必注意题目中的“提示”。

从常识来讲,对渡海作战的影响应考虑风浪的大小,“提示”说明风力大小与气压强弱有关。

注意了这一点,就进入了正确的解题思路。

另外,解答此问,要求针对提问进行现场的推理和分析,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关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

【答案】:

(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或答:

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四、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1)副热带高压概况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

时间

副高位置

雨带位置

春末

15-20°N

华南

夏初

20°N

长江中下游地区直到日本南部

7-8月

25-30°N

华北、东北

9月

南退

北方雨季结束

(3)雨带异常和降水、旱涝灾害

持续偏南:

南涝北旱

北跳过早:

南旱北涝

【例题】

1.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解析】:

(1)船队出发经过的东亚、东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东南风,顺风应选冬季。

(2)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和知识迁移能力。

南半球夏季,赤道以南吹北半球东北风越过赤道左偏而成的西北季风,从乙到丙逆风。

若北半球夏季出发,乙地吹东南信风,乙至丙顺风;但到丙后,北印度洋吹西南季风,只有等到北半球冬季吹东北风时,才能顺风到丁。

(3)此题对考生推理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北半球冬季从甲到乙,第二年夏季从乙到丙,等到冬季时从丙到丁,至此为一年时间。

从丁返回甲时要借助夏季西南季风,至少需一年半。

【答案】:

(1)C

(2)C(3)B

【感悟高考真题】

(2010·江苏高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答案】:

B

【解析】:

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2010·年山东高考)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

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

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

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2010·北京高考)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第7题。

图3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

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

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

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

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答案】C

(2009·广东高考)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一般而言夜有浓霜,白天会有晴好天气。

这是因为霜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到了地面上物体温度降到0℃以下凝结而成的。

霜的凝结不仅是地面温度降低,还要取决于天空有没有云,是否刮风。

天空有密云的时候,就仿佛替大地盖上了一条被子,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就很难降到0℃以下,地面温度在0℃以上时就不可能形成霜。

可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即便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由于冷空气积聚不起来,仍然结不成霜。

换句话说,要结霜必须是天空少云,也不刮风,而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

凝结成霜的这些条件,正是晴天的征兆,所以说“霜重见晴天”。

【答案】:

D

(2009年·四川高考)

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2—3题。

图2

2.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图中的经度为120°E、100°E、80°E,因此该图是沿36°N的北美大陆的温度变化。

①处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处在山脉的背风坡,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D

3.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解析】越靠近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小,因此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①地因海拔高,气温低,等高线向低纬度(南)突出。

相反,③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A

(2009年·天津高考)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第4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4.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解析】:

从图中分析,a、b区域目前正受到冷锋系统的控制,a在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b在锋前,气压低气温高,二者风力相当;同时冷锋雨区分布在锋前、锋后,故:

降水状况、云量相当。

【答案】:

B

(2009年·全国卷1)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第5题。

5.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答案】:

A

(2009年·上海高考)

6.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

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BCD

【解析】解析:

对08雪灾时事地理及对流层逆温图示的考查。

根据"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图示表达和发生在对流层大范围"近地面"综合回答.

【答案】:

A

(2009年·福建高考)

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7--8题。

7.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解析】图示信息表明,甲地云量少,乙地云量多,故选B

【答案】:

B

8.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季风

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确定乙地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受地形影响,水汽自南向北深入,故选A

【答案】:

A

(2009年·广东高考) 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0.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常见天气系统的掌握。

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亚洲低压,综合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则甲处盛行东南风。

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在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低压和高压中心。

【答案】9A10C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影响了全国百姓的生活,暴雪、冻雨使得交通堵塞、飞机停飞、通信设备受损,尤其像湖南、湖北这一带都启动了最高级别警示。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③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④三峡水库的修建⑤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偏低⑥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

距平值为实际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2.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

以下四幅对流层竖直方向上的温度结构示意图,最能够说明此次灾情中冻雨成因的是()

 

(2010·嘉兴期中)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4.波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

A.晴朗的夜间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