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386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docx

《回自己的祖国去》100722说课稿

《回自己的祖国去》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

这个单元的学习时间正逢国庆节前夕,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编者试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达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的“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心中装有祖国,埋下为祖国努力学习的种子。

本文通过华罗庚与妻子,与美国教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炽热的爱国心。

文中人物的语言朴实无华,个性鲜明,其中的“斩钉截铁、学识渊博、抛、遗憾”以及“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等重点词句很能表现华罗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对于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转折期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已掌握的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感情朗读等方法进行理解和感悟,并孕育爱国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华罗庚的话“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是全文的精髓,这句话对于初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只知道用行为来表达对身边的人或物的关心和爱护,生活中也不乏海归学者,但时代的不同,新老海归的差异也就较大。

由于缺乏对于解放初期中国现状的了解,就无法理解华罗庚下定决心回国时付出的代价。

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大量的资料补充来突破这个难点。

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相互间的交流,了解华罗庚的生平。

2.通过自由读、互读、抽读、齐读把课文读准确读熟练,并理解积累“斩钉截铁、学识渊博、优雅别致、遗憾”等词语。

3.通过默读、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找到全文中两处点题的句子。

第二课时

1.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资料拓展等方法,加深对“斩钉截铁、学识渊博、抛、遗憾”等词语的理解,从中感受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

2.通过朗读和资料拓展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我们?

’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理解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理解华罗庚所作出的牺牲,佩服他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祖国面貌的勇气和决心。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体会华罗庚拳拳的爱国心和报国心。

3.通过分角色读、自由读、引读等形式的朗读,表现华罗庚的爱国情感,孕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种子。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理解以上的三个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体会华罗庚拳拳的报国心,并在心中孕育爱国的种子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拟安排学生课前搜集华罗庚的事迹,并向爷辈了解解放初期人民的生活。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层层递进法达成本课的难点目标

通过理解朗读与妻子的对话部分,感受华罗庚舍弃优裕的生活条件回国的决心;通过自主发现、交流互动、点拨提升与美国教授的对话部分,被华罗庚抛弃优裕的生活条件,不顾美国的多方挽留,依然要回贫穷落后的祖国的精神所感动;通过音乐渲染和资源拓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情到深处不吐不快的热情。

2.对话法达成理解三个重点句的目标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情境,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尊重学生,体现课堂的民主。

我这样来达成本课的重点目标。

第一个重点句:

“我们?

”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通过学生质疑,然后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搜集的资料来解决问题:

问题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第一课时通过查词典了解了形容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你觉得怎么说话才是“斩钉截铁”呢?

学生提出朗读建议后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在朗读中增强这个词语的感性体验。

(板书:

斩钉截铁)

问题2——为什么他的话中说了“回去”,还要再说“回自己的祖国去”?

问题3——什么时候作出这个决定的?

插入PPT资源拓展。

解放前,旧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吃不饱,穿不暖不说还经常家园被毁,家破人亡。

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扬眉吐气,翻身做主人了。

所有的中国人民都是欢欣鼓舞。

1949年10月2日,华罗庚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了!

华罗庚手捧报纸,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读着新中国建国大典的消息。

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振奋,他渴望着及早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以后,教师适时地插入两组生活环境图片的对照(当时美国、中国对话:

他将没有小洋房,住在破旧的青瓦房;将没有小汽车,取而代之是拖着残疾的双腿走路;他将没有……),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想象,从而理解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

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发现式学习后,学生建立了自身的独特理解信息库,在接下来的互动式的交流与补充中,进行第二重点句和第三重点句的深入探究。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当学生在互动交流补充谈到这个句子的信息时,出示这个重点句,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在读中继续去思考,还会发现什么信息。

再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深入地引领体悟:

1.由于华罗庚学识渊博,美国方面是如何挽留的?

插入PPT介绍后回扣朗读重点一的句子。

2.动作理解、联系生活理解“抛”。

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相当于是得不偿失,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次回扣朗读重点一的句子。

3.你们知道华罗庚回中国去的待遇吗?

插入PPT介绍。

4.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回祖国吗?

华罗庚觉得——引读第三个重点句。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由学生交流的信息中出示重点句,然后深究以下几点:

“遗憾”是什么意思?

“尽力”换一个词进行读一读,比一比;华罗庚的这种精神叫做——奉献。

教师相机地进行点拨引导和资源的拓展,新的知识在平等对话中生成。

3.使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弥补学生欠缺的生活情感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学习三个重点句子时都插入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条件和回国的生活条件的资料补充,在情感饱满之时再配以人物图片,爱国主义音乐,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解放初期的社会认识,产生独特的真实感受,激发爱国热情。

三、说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分四个环节完成,分别是:

温故知新,情感奠基——质疑解惑,读中感悟——自主发现,重点引导——升华情感,自由抒发。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

温故知新,情感奠基。

我这样导课: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叫——(板书:

华罗庚)课文讲了华罗庚的一件什么事吗?

(板书:

回自己的祖国去)读课题。

呈现上一节课在文中找到的两处点题的句子,齐读并板书:

妻子、美国教授

【简单的复习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在两种不同的读题方式中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为下面的情感作好了铺垫。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口,学生的思维轻松自如地跟随老师进入学习。

接下来,带领着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质疑解惑,读中感悟。

此环节分三步进行:

其一,提出问题,互动对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及时地疏理问题的主次,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进行探究学习。

我这样过渡到我们对课文的学习:

先来学习第一处句子:

“我们?

”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这是华罗庚对谁的?

(板书:

妻子)

首先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或想考考大家的问题,我迅速将他们的问题梳理,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实际法、联系资料法解决问题:

问题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板书:

斩钉截铁)

问题2——为什么他的话中说了“回去”,还要再说“回自己的祖国去”?

问题3——什么时候作出这个决定的?

其二,抓关键词,指导对话。

学生自由地读了1—9自然段体会此时华罗庚的心情,并在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明。

其三,将心比心,融入体验。

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回国,你知道华罗庚舍弃了什么?

资料补充后进行理解想象对话:

他将没有小洋房,住在破旧的青瓦房;将没有小汽车,取而代之是拖着残疾的双腿走路;他将没有……)假如是你,你愿意舍弃这些吗?

在齐读重点句一中结束了第二个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还是引导者。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选择性地点拨,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也传授给学生领悟传情达意的技巧:

抓关键词,关注标点符号,为后面的自主发现打下伏笔。

另外还创设让学生融入其间的自身体验机会,表达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突出人物高尚的爱国情操。

接下来进入第三个环节:

自主发现,重点引导。

我这样引入:

华罗庚与妻子的一番对话中,我们见证了他回国的决心。

他与美国教授的对话,更能见证他的炽热爱国心。

请读第二处有题目内容的句子。

怎么表现他的爱国心的呢?

学生默读第十至十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从与美国教授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建议动笔勾一勾,作简单的批注。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走动在过道间提示、激励、查看、分享。

接下来到学生的交流时间了,学生交流的非重点地方,说完就停;学生交流的重点难点地方,我就要停下脚步,进行引导:

重点一,“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深究以下几点:

“遗憾”是什么意思?

“尽力”换一个词进行读一读,比一比;华罗庚的这种精神叫做——奉献。

重点二,“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深究的问题是:

1.由于华罗庚学识渊博,美国方面是如何挽留的?

插入PPT介绍后回扣朗读重点一的句子。

2.动作理解、联系生活理解“抛”。

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相当于是得不偿失,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次回扣朗读重点一的句子3.你们知道当时的中国是什么现状吗?

插入PPT介绍。

4.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回祖国吗?

又一次回扣朗读重点一的句子。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

“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

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促进思考,在交流中产生碰撞生成新的思考。

在教师的目标意识引导下进行重点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在一次又一次理解后的朗读中递升着对华罗庚的敬佩,油然而生一种爱国情絮。

在情到深处,烙印心间。

我这样导入:

决心已定,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耳畔响起音乐《我的中国心》,出示画面和文末段。

在这样深情的歌曲声中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升华情感,自由抒发。

我分为三步来进行:

一步,华罗庚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回国之路,他把自己的知识抛在了贫穷落后的祖国大地上,祖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看——PPT介绍。

二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回扣朗读重点一的句子。

三步,现在这位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就在你的面前,(出示头像,放音乐)你想对华罗庚说些什么呢?

《我的中国心》再次响起,学生三言两语写心语。

【孩子强烈的情感需要渲泄,在一层又一层的情感递升中,鼓舞人心的音乐将情感掀到了高潮,学生、主人公、作者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从孩子的心田里流淌出真挚的呼声。

心声见证孩子们思想的成长和学习的收获,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达到了一种润物无声、水道渠成的效果。

四、说效果

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调控与引导,让学生饱尝了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在本堂课中孩子们不仅习得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品尝到了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快乐;不仅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而且还受到了华罗庚高尚的爱国心的感染,悄悄地在心中也埋下了一颗崇高志向的种子。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心语未进行充分地分享就下课了。

课中学生忙于要当发言的急先锋,就没有沉下心来作批注。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给予批注的指导是下一步将要突破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斩钉截铁妻子

奉献永不遗憾美国朋友

 

板书中立图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华罗庚与妻子,与美国教授的对话,表明自己回国的决心。

板书中抓住关键词“斩钉截铁”表现华罗庚回国的决心,“永不遗憾”表现了他作出回国决定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强烈的爱国心就在这两个关键词中表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