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378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必修三粤教检测第18课诗词三首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 诗词三首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他吟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名句,也发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情……这是浓厚的爱国之情。

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从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中华之魂,它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它是一支点燃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熊熊火炬,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美字体

赏美文

选择壮烈

壮烈是一碗酒,洒在一百零八条浩瀚的身躯上;壮烈是一汪泪,留在孟姜女踏着的万里长城上;壮烈是一束花,躺在有为烈士的坟前。

渴望壮烈,就选择壮烈。

壮烈的人生更值得品味。

壮烈的生命是哲学!

渴望壮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消逝,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改变。

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谁都有权拥有。

当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刺秦之路,耳边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凉而凄美的离歌声是何等的壮烈;当屈原纵身投向汨罗江,滚滚波涛浮起他的衣袂,这是何等的壮烈!

当谭嗣同引颈就戮菜市口,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何等的壮烈!

生命之花无论花期长短,只要开得灿烂开得辉煌,花期的长短又何必太在意!

其实,壮烈也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有时他就是一种平凡。

秋风起,秋叶落,为了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落叶不也是一种壮烈的选择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和蜡不也是一种壮烈吗?

当我折断一枝花茎,很快便会有液体从断伤处流出,这一定是根在流泪吧;当花枝慢慢干枯,我将它连根拔起,哦,根,你已不再丑陋,因为花的美丽便是你灵魂的甘露,你也选择壮烈,是因为你渴望一种自由吧,所以我会赞叹你的壮烈。

壮烈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时候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甚至是细微的自然中。

在蜘蛛妈妈产下卵儿之后,她的生命就所剩无几了,慢慢地,小蜘蛛会渐渐长大,接着要破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蜘蛛妈妈一动不动地待在儿女旁边,等待着死亡前的那场磨炼。

第一只小蜘蛛在妈妈身上咬下了第一口,蛛液流出来,循着腥味,一个一个的小蜘蛛都来吮吸母亲的“乳汁”,蜘蛛妈妈一动不动,任成百上千的小蜘蛛在自己的圣体上一口又一口的咬下去,又吸干汁液,三天后小蜘蛛们已经能自己出去寻找食物了,可旁边剩下的却只有妈妈身上的几根毛发!

当这一切在我们的眼前播放过,你的心是不是已经被震撼了,抑或是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悲壮!

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应为这个世界留下些铿锵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迹。

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让人赞叹唏嘘;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让人扼腕击节。

让我们选择壮烈吧,因为壮烈也是一种生命哲学!

【课内挖掘】

1.慢慢地,我的心儿又来到了李煜的居所。

听着他低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顿感凄凉,仰望高悬的明月,皎洁的月光穿过树木青葱的枝柯,落在李煜的身上。

这悲凉的画面,使我体会到了他国破家亡的悲伤心情。

清冷的月光不仅照见了愁人“无独言上西楼”,也照见了失去的“三千里地山河”。

这一切在冰冷澄澈的月光下失去了任何遮掩,不容人们不正视这残酷的人生现实。

我不禁扪心自问:

月亮,你冷眼看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却丝毫不为所动,你的目光始终是那种摄人心魂的凛冽,不会对任何人或事流露出一丝温柔,你是无情的吗?

[写作运用]适用于“悲凉”“人生现实”“人世沧桑”等话题。

2.是你,陆游,你带着你的高洁与爱国之心伴我同行。

你有如一道灿烂千年的风景,时刻熏陶着我。

坎坷的人生让你将爱国之心与高洁谱写成一段精神的赞歌。

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却一心只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被你的灵魂所感化,我愿你,你的诗词歌赋永远伴我同行。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怀。

陆游,你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你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你是穿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

你的执着,令我感怀,令我铭记。

[写作运用]适用于“执着”“爱国”“铭记”“灵魂”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曾有人说道“后主后期词字字句句皆是血泪写成”,是的,虽封为“违命侯”,实际与囚徒无异。

后主后期词作,凄厉哀婉,每读一次,便震撼一次。

然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李煜的不幸,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后人,又给了他一个称呼“千古词帝”。

李煜似乎是带着许多错误出生,错了朝代,亦错了家族。

而很多人,都只是错了朝代,或只是错了家族。

如果李煜生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是个仁君,可是偏偏他生在一个乱世,他骨子里透露着文人的气息,致使他偏安江南一隅;如果李煜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他便可以得到自由,徜徉花间,月下独酌,举觞赋诗。

可是世间,没有如果,有的只是无奈。

(《人生长恨水长东》)

示例二:

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的他却从未放弃过报效祖国的理想。

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

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

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使他报国无门。

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的,可是又有什么用?

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的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够了呵,有这样的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

(《一世坎坷的陆游》)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玉砌(qì)  李煜(yù) 恰似(sì)

B.衰鬓(bìnɡ)伯仲(bó)弥望(mí)

C.玉簟(tán)千载(zǎi)荠麦(jì)

D.戍角(shù)黍离(zhǔ)豆蔻(kòu)

解析:

B项,“鬓”读“bìn”。

C项,“簟”读“diàn”。

D项,“黍”读“shǔ”。

答案:

A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衰鬓 萧条 瓜州 雕栏玉砌

B.淳熙 荠麦 暮色 夜雪初霁

C.解鞍 窥江 戍角 豆蔻词工

D.怆然 黍离 俊赏 不堪回首

解析:

“州”为“洲”。

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何时了(完结)

雕栏玉砌(台阶)

只是朱颜改(红颜)

B.书愤(悲愤)

铁马(配有铁甲的马)

伯仲间(相提并论)

C.荠麦弥望(满眼)

予怀怆然(悲伤的样子)

度曲(创制)

D.淮左名都(都市)

清角吹寒(号角)

豆蔻词(描写豆蔻的词)

解析:

“豆蔻词”指杜牧的《赠别》诗里面的句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里面有“豆蔻”一词,但不是描写豆蔻的词。

答案:

D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豆蔻词工

C.便胜却人间无数却上心头

D.自胡马窥江去后独钓寒江雪

解析:

B项,“纵”意思是“即使”。

A项,动词,勃发/名词,头发。

C项,助词,无实义/转折连词。

D项,长江/河流的统称。

答案:

B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2)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5)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夔《扬州慢》)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7)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夔《扬州慢》)

答案: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楼船夜雪瓜洲渡 (4)镜中衰鬓已先斑 (5)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6)二十四桥仍在 (7)年年知为谁生

二、迁移发散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①师伯浑:

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C项,无反衬手法。

“铁骑无声”写军队阵容的整肃。

答案:

C

(2)答案: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 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

吴松,地名,已离家不远。

②禁持:

摆布。

③亚:

接近。

(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阕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词的下阕与上阕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从“雁怯”“船愁”“风浪恶禁持”可以看出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结合题目和注释不难看出,是词人新年将近,回乡遇到风浪,表达的是旅途遇阻的愁情。

答案: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

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的愁苦之情。

(2)解析:

从词的内容上看,这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可以结合上阕写风浪的险恶,而下阕却写风平浪静,家人盼归的美景分析。

答案:

同意。

突兀感:

上阕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阕情感却焕然一新;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

突出了归家的欣悦:

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次句描写离家久远的词人怀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

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

8.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阕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三、创新语用

9.续写下面的句子,使之构成一个排比段。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对强烈的亡国之痛的描述,也是他作为一个薄命君王的悲苦境界的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李白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乐观豪放的写照。

10.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60字)

2015年12月22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跟在身后的乘客没人上前扶他。

老汉大喊:

“是我自己跌倒的,你们不用担心。

”听了这话,五六名乘客才上前将老汉扶起,并拨打了110报警。

2016年3月12日上午,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三年级学生周天成、罗炜两人途经莲塘国威路时,看到一位老奶奶跌倒在路边,满脸是血。

路人见状,都不敢上去搀扶。

他俩挺身而出,扶起老人,拦了一辆的士车,把老奶奶送到莲塘医院包扎治疗,并为她垫付了医药费。

随后二人请出租车把老奶奶送回了鹏兴五期小区的家中。

3月16日,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罗湖区教育局、共青团罗湖区委联合在罗湖区外语学校召开罗炜、周天成“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表彰大会,分别给予两人各1万元的奖励慰问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观点鲜明,体现扶危济困的主旨;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语言准确,紧扣材料。

答案:

(示例)①扶危济困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遇到这种事情,我们不应迟疑,应上前帮忙,这是一种美德。

②出手相救可能被讹诈的阴云笼罩,但乌云遮不住阳光,真理一定会战胜谎言。

第17课 宋词四首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别,是人生难免的一件事情。

亲朋好友远游异地,是离别;故交知己背井离乡,是离别……凡此种种,人们总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缕缕情丝织就绵密的人情之风,让人们抛不开、扯不断、挣不脱。

无论贵贱贫富、地位高低,无论贤愚聪拙、身份何异,都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都有离合的悲欢、聚散的苦乐。

不过也正因为有了离别的痛楚,才有了再次重逢的喜悦。

在期待着人生再次重逢的时候,离别也会变成一种寄托,一种亲情、友情、爱情再次相逢的寄托。

美字体

赏美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

波浪汹涌,惊涛拍岸,东去无归,逝者如斯。

赤壁之地,众军纷争,几度得失,今日依旧。

滚滚长江东逝水,万千气象尽收于胸,诸此种种历历在目。

在波澜壮阔的长江面前,一切都显得渺小而精致;在历史古迹的面前,过往烟云仿佛昨日重现。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字字句句,饱蘸深情,感怀着多少对古人的崇敬之意!

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感受到你的豪迈,读懂了你的隽永。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他的人生就是一首诗,一首壮烈开阔的诗,一首遒劲深刻的诗,一首酣畅淋漓的诗。

他用乐观面对坎坷,用豁达迈过苦难,用他那高亢的文字谱写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篇章!

我,读懂了苏轼,读懂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书房的门后有几幅很久以前自己用铅笔瞎画的画,其中一幅是苏轼的《木石图》,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就深深的被震撼了,此刻我读懂了苏轼。

那块饱经风霜、沟壑纵横的巨石;那棵历经风雨、歪歪扭扭的老树。

你看,你看,巨石依然深沉;你看,你看,树枝依然刺向天空!

它们是有鲜活生命的,此刻宛如穿越时空,东坡先生正与我促膝交谈,我笑了。

曾经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书籍,了解了不少思想人物,但唯有东坡先生是我的最爱,与他的思想是共通的。

苏轼是正直的。

因为政见相左,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措施,被贬黄州,等到自己那一派复起,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的做法,再遭外贬,这种坚持自己主张,不妥协,不屈膝,不献媚的精神,还有几人?

苏轼是有情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能对自己去世十年的妻子有如此真切的感情,是真性情也。

苏轼是豁达的。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种高远的意境,这种坦然的心情,谁人能比呢?

苏轼是善良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自己落魄失意却能把真诚美好的祝愿送给天下人,不是真善吗?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愿做苏轼的兄弟,一起喝酒,一同吃肉,一起吟诗,一同作赋。

一起哭,一起笑。

可以不要电脑、网络,不要汽车、洋房,不要数码相机,mp3……永远不回来。

【课内挖掘】

1.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太守在前,布衣其后。

苏子牵黄擎苍,意气风发;布衣人群攒动,热情高涨。

酒过三巡,太守双颊绯然,虽鬓角霜雪,仍不减当年神威,意和孙王一比高低。

你飞扬起的马鞭,映着你那精神抖擞的面庞和矫健的身躯,在马蹄奔腾中,更显骁勇;你壮志满怀,激情澎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忠贞;你热切地期盼着能像魏尚一样得到重用,以示以身报国、贡献朝廷的那颗火热的心。

西北望,射天狼。

我敬佩你的赤诚,读懂了你的火热。

[写作运用]适用于“壮志”“忠贞”“赤城”“爱国”等话题。

2.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

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

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

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

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

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

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但你说你把它失落了。

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

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

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写作运用]适用于“责任”“爱国”“悲愤”“志向”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

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

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

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他自己形单影只。

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亡妻的思念。

(《肩膀》)

示例二: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是被一颗赤诚之心推向南方的。

南方,那个叫做“南宋”的国度,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地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唤作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

他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他的戟被折弯,背弓得生疼,他被压在人群中,压在故乡厚重的泥土下,无法行走。

不是走不动,而是不愿意走,他没想过离开吗?

可他分明在浓的化不开的笔墨里追随季鹰的鲈鱼而去,他不愿走,因为他爱着这土地,因为他的戟没有断,他北飞的信念已经深深植入土地,他明白,他和许汜不是一辈,他是一只孤独的鸟儿。

(《一个人的战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酹江月(lèi)  憔悴(qiáo)   可堪回首(kān)

B.甘霖(lín)骤雨初歇(zhòu)舞榭歌台(xiè)

C.怆然(chuànɡ)羽扇纶巾(lún)寻常巷陌(mò)

D.暮霭(ǎi)无语凝噎(yē)夜雪初霁(jì)

解析:

“纶”应读ɡuān。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绪:

情绪

B.封狼居胥封:

封闭山界

C.一尊还酹江月尊:

同“樽(罇)”,酒杯

D.如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