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366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docx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文化常识:

姓氏,名、字、谥号,涉及古代姓氏名号。

干支纪日

2.文字:

古今字:

佗——他大——太辟——避舍——捨

通用字:

庸——用寘——置

通假字:

寤——悟、忤阙——掘

3.音韵:

破读:

恶(wù)遗(wèi)乘(shèng)语(yù)洩(yì)

特殊读音:

共(gōng)祭(zhài)

上古音:

中、融——冬部外、洩——月部

本篇常用字:

1.恶2.即3.都4.城5.厌6.毙7崩8完9甲10兵11封12语

 

第1章文字

第1节汉字的结构

1、“六书说”

●六书——出处《周礼•地官•保氏》: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贵族弟子)以道,乃教六艺:

一曰五礼(思想道德)、二曰六乐(音乐)、三曰五射(射箭)、四曰五驭(驾车)、五曰六书(汉字)、六曰九数.”

●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

名称: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

六书就是六种造字方法(×)

六书是古人汉字的结构现象和使用现象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

特点:

1.独体字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之意表示字意的轮廓或其部位。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饥(一般的饿,想吃东西)<饿(严重的饿,收到死亡的威胁)

● 指事: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一眼看去就可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特点:

1.独体字2.抽象的,指示性的符号用于指示字义

如:

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意,并表示该字义所指向的食物。

特点:

1.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成偏旁。

都是形符,可以表意。

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汇合,是他们两个的汇合组成一个新词。

如:

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 形声:

以事为名,取誓相成,江河是也。

是用字义所表事物的有关的字来表示形符造字。

特点:

1.合体字2.偏旁有表意的形符,也有表音的声符

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

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

江、河、、柳等。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特点:

1.有相同的部首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首(条件)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相托,令长是也。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1.左形右声。

如:

城、晴、呼、跨、睬、昭、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

飘、鸠、战、郊、雅、切、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

空、箕、草、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

背、斧、裘、鸳、恭、驾、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围、阁、匪、衙、衷、戚、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闻、赢、粥、哀、莽、辩、雠。

●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

1.如“视、祁、锦、钦、、和、蚀”是右形左声,

2.“钊、到”是左形右声,

3.“闷、问”是内形外声,

4.“闺、阁”是外形内声,

5.“孟”是上形下声,

6.“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

1.形符偏于一隅:

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

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

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

裹、衷、戚。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

随、游、赖。

类别:

本义另造字

旧借不归東:

口袋

而:

胡须

萬:

蝎子

类别:

本义另造字

鸠占鹊巢莫:

傍晚暮

求:

皮衣裘

其:

簸箕箕

2、“四体二用说”

3、唐兰的“三书说”

4、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第2节书中的用字

●古今字

1.定义:

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叫古今字。

古字出现在前,即原字,今字出现在后,即分化字,或称区别字。

2.形成的原因:

汉字除表本义,还表引申和假借义,表词功能扩大后,为区别不同的用法,以原字为基础造出新字,来分担某些义项。

原字和新字是为记录同一个词先后用的不同的字,形成了一对古今字。

例如:

“其”本义是簸箕,古书里被借用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并成为它的最为常用意义。

为了区别,原字增加意符“⺮”,造出了专门承担备箕义项的箕,“其”和“箕”在备箕意义上形成了古今字。

3.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本义。

“州”本义是水中陆地。

引申表示九州、州郡,于是用今字“洲”表示本义。

(2)今字承担引申义

“取”本义是获取,引申指娶女人做妻子。

专造“取”字表示。

“娶”承担引申义。

“解”本义是分割,引申为松懈,造“懈”来承担引申义

(3)今字承担假借义

“辟”本指法制,借来记录“躲避”的“避”,后来造“避”字承担假借义

4.古今字——对应关系

一对一:

反—返虚—墟—凭敛—

一对几:

辐射式:

辟——避、僻、壁、璧、嬖采——彩、採、綵

连锁式:

气——氣——餼

●异体字

音同义同,笔画不同的一组字,叫做异体字。

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互换使用。

8

、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

)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

如“泪

-- 

 

“野

-- 

 

“看

-- 

 

2

同是会意字,而构成成分不同。

如“明

-- 

 

“弃

 

 

3

)同是形声字而成份或位置不同。

如“烟

 

 

“歌

-- 

 

“村

-- 

 

“岭

-- 

 

“鞍

-- 

 

4

)隶变不同或文字讹变。

如“春

-- 

 

“享

-- 

 

5

为了书写方便而形成的俗字。

“册

 

 

“别

-- 

 

6

还有一些是古体字。

如“礼

-- 

 

“无

-- 

 

 

9

、异体字的辨识:

1

)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确。

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

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

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

却不算了。

2

)虽然通用,但有一个义项不通用。

如“修”和“

 

 

”是通假关系,而不是

异体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