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314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滨海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第1至6页,第II卷第7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Fe-56Mn-55

第I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增铁酱油”“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这里的碘、钙、硒、氟指的是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故A正确。

故选A。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Cl2、NaOH、HCl、O2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溶液、浊液、胶体都属于混合物

C.硫酸、纯碱、硝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碱性氧化物

D.CO2、CO等非金属氧化物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CaCl2、NaOH、HCl都属于化合物,O2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溶液、浊液、胶体都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硫酸、硝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盐和碱性氧化物,纯碱是盐,故C错误;

D.CO2属于酸性氧化物,CO不能与碱反应,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选B。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钡③铜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

A.①②④B.①②C.④⑤D.都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电解质;

②硫酸钡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③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④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均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

故选:

B。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FeCl3→FeCl2

C.NaHCO3→Na2CO3D.Al2O3→Al(OH)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选;

B.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选;

C.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选;

D.氧化铝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Al2O3→Al(OH)3不能一步转化,故D选;

故选:

D。

5.厨房中

化学知识很多,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发生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食物长时间放置后变质腐败

B.燃烧液化石油气为炒菜提供热量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出现红棕色斑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食物长时间放置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腐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

D.烧菜用过的铁锅出现红棕色斑迹,属于铁被氧化为铁锈的过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C。

6.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能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并放热,可能引起爆炸,只能用沙土来灭火,A错误;

B.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应用灯帽盖灭,B错误;

C.盐酸具有强腐蚀性,且酸碱中和会放热,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所以不能用盐酸冲洗,C错误;

D.浓硫酸的稀释放出大量热,为了防止溶液溅出,只能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正确。

答案选D。

7.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跑出过486.1公里的世界列车最高时速,这得益于全路铺设优质无缝平滑的超长钢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钢,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钢

C.不锈钢是一种合金钢,经常用来制造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等

D.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比组成合金各成分金属的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0.03%-2%之间的铁碳合金,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合金,A正确;

B.铜性质较不活泼,能用热还原法冶炼,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B错误;

C.不锈钢是一种钴镍合金钢,因为不锈钢不容易生锈,能使用很长时间,经常用来制造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等,C正确;

D.合金与单一成分的金属相比,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机械性质发生改变,所以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比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硬度高,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

B.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所具有的电子层数

C.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主族序数

D.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导该元素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的前18号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19、20号元素属于长周期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元素所具有的电子层数,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主族序数,故C正确;

D.根据“位-构-性”的关系,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导该元素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答案选A。

9.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离子,A错误;

B.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错误;

C.根据酸的定义可知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C正确;

D.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如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D错误。

答案选C。

1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

、H3、O4、12C60等已被发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

中含有36个电子B.O2和O4互为同位素

C.12C60中含720个中子D.H2和H3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A错误;

B.

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每个12C原子含有6个中子,则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C错误;

D.

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答案选D。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0.5mol/L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0.5mol/LMgCl2溶液B.200mL0.25mol/LAlCl3溶液

C.50mL1mol/LNaCl溶液D.25mL0.5mol/LHCl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100mL0.5mol/L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是0.5mol/L。

A.100mL0.5mol/L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选项A错误;

B.200mL0.25mol/L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0.75mol/L,选项B错误;

C.50mL1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选项C错误;

D.25ml0.5mol/LH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0.5mol/L,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K+、SO

、HCO

B.Cu2+、K+、SO

、NO

C.Na+、 K+、Cl-、NO

D.Fe3+、K+、SO

、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色溶液就是溶液中不含有颜色的离子,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详解】A.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

,氢离子与HCO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不符题意;

B.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B不符题意;

C.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C符合题意;

D.Fe3+为黄色,与无色不符,D不符题意。

答案选C。

1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

B.2Na2O2+2H2O=4NaOH+O2↑

C.

D.Mg+2H2O=Mg(OH)2↓+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

B.该反应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所以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不变,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选项B正确;

C.该反应中,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水是还原剂,选项C错误;

D.该反应中,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水是氧化剂,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目为0.02NA

B.常温常压下,2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44.8L

C.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微粒数N=nNA=

NA=

×2NA=0.02NA,A正确;

B、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而不是通常状况下的气体,B错误;

C、标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使用N=nNA=

NA计算,C错误;

D、根据微粒数N=nNA=cVNA,须知道溶液体积才能计算,D错误;

故答案选A。

.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Ba2++SO

=BaSO4↓

C.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CO

+CO2+H2O=2HCO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3+OH-=AlO

+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配平错误,正确的为2Na+2H2O=2Na++2OH-+H2↑,A错误;

B.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

=BaSO4↓+2H2O,B错误;

C.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CO2+H2O=2HCO

,C正确;

D.配平错误,正确的为Al2O3+2OH-=2AlO

+H2O,D错误。

答案选C。

16.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a、Mg、Al金属性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

B.I、Br、Cl非金属增强,其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

C.C、N、O同属于周期元素,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P、S、Cl最高正价依次为+5、+6、+7,依次升高,故D正确;

故选C。

17.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气反应

C.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与氨水不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是氧、硅、铝、铁等,则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A不选;

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铝继续与氧气反应,故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故B选;

C.铝能与酸或者碱反应,所以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故C不选;

D.氢氧化钠与强酸、强碱反应,与弱碱不反应,故D不选;

故选:

B。

18.下表中,对陈述Ⅰ、Ⅱ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硫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Na2O2加入酚酞试液中,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过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

D

Na2O2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酸钠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但碳酸钠碱性较强,能腐蚀胃壁,所以不能用于治疗胃病,所以I错误,故A不选;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导致其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所以I中看到的现象是先变红色后褪色,I错误,故B不选;

C.常温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极易和空气中氧气、水反应,和煤油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所以I正确、II错误,故C不选;

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I、II都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故D选;

故选D。

【点睛】本题

易错点为B,要注意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体现漂白性。

19.某学生配制0.1mol/L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会造成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A.空盘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

B.把烧碱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使用的NaOH部分变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空盘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使得称量的物质质量偏少,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易潮解,把烧碱固体放在纸上称量,溶质损失,实际质量偏小,浓度偏低,故B错误;

C.定容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C正确;

D.NaOH部分变质,NaOH实际质量偏小,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20.下列事实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

A.单质的熔点、沸点高低

B.非金属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C.非金属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D.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答案】A

【解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熔沸点无关,所以不能根据单质的熔沸点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其单质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置换出来,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故C正确;D、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故D正确。

故选A。

21.向NaCl、NaBr、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后,若所得溶液中含有Br2,则溶液中一定不含

A.Cl2B.Cl-C.Br-D.I-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于还原性I->Br-,若所得溶液中含有Br2,则说明I-完全反应,不能存在,Br-可能部分反应,溶液中一定存在Cl-、可存在Br-及溶解的少量Cl2,故合理选项是D。

22.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H2+CuO

Cu+H2O

B.2Na2O2+2H2O=4NaOH+O2↑

C.H2+Cl2=2HCl

D.2Al+2NaOH+2H2O=2NaAlO2+3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反应中没有极性键的断裂,没有离子键、非极性键的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断裂、水中极性键断裂,氧气中非极性键形成、氢氧化钠中离子键和极性键形成,故B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没有离子键

形成和断裂,没有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3.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C.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氯气通入溶液中,与水反应发生Cl2+H2O

HCl+HClO,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利用离子、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A.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故A错误;

B.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则氯水呈浅黄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错误;

C.因AgCl不溶于硝酸,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故C正确;

D.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说明有HClO存在,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氯气通入溶液中,与水反应发生Cl2+H2O

HCl+HClO,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氯水具有多种成分和性质。

2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灼热的Fe与Cl2反应生成FeCl2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产物为Fe3O4和H2

C.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2O3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得到纯净的Fe(OH)2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灼热的Fe在Cl2中剧烈燃烧,反应生成FeCl3,A错误;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B正确;

C.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C错误;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Fe(OH)2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成Fe(OH)3,得不到纯净的Fe(OH)2沉淀,D错误。

答案为B。

25.在3Cl2+6KOH=KClO3+5KCl+3H2O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1

C.反应中每消耗3molCl2,转移电子数为6NA

D.该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l2中一部分Cl化合价升高到+5价,一部分Cl化合价降低到-1价,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正确;

B.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molCl2参与反应时,有1molCl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被氧化,作还原剂,有5molCl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作氧化剂,因此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1,B正确;

C.结合B可知反应中每消耗3molCl2,转移电子数为5NA,C错误;

D.该氧化还原反应中K在反应前后均为+1价,H在反应前后均为+1价,O在反应前后均为-2价,Cl2中一部分Cl化合价升高到+5价,一部分降低到-1价,只有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正确。

答案选C。

26.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Na2CO3产生的CO2较多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C.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杂质

D.常温下,Na2CO3比NaHCO3的溶解度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

可得

,因此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Na2CO3产生的CO2较少,A错误;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二者不同,B错误;

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为Na2CO3、

,因此不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杂质,C错误;

D.常温下,溶解度:

Na2CO3>NaHCO3,D正确。

答案选D。

27.M2O

离子和S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M2O

+3S2-+14H+=2M3++3S↓+7H2O,则M2O

离子中M的化合价是

A.+2B.+3C.+4D.+6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离子方程式两端电荷守恒有:

-x+3×(-2)+14=2×3,x=2,设

中M的化合价为a,则:

2a+7×(-2)=-2,a=+6;

答案选D。

28.粗盐水过滤后仍含有可容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以除去这些杂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A.③②①⑤④B.③②①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③⑤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要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一定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即①一定在③之后,为了不使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加入盐酸,即④在⑤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③②①⑤④,

故选:

A。

29.Na2Sx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