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966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x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纲要》

 

单位:

郑州市航空港区第二小学

姓名:

王桂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

小学数学

设计教师

王桂针

日期

2014.2

适应年级

总课时

60

课程类型

基础课程

学校

航空港区第二小学

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教材的总体发展结构以及各个领域目标进行设计的。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

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统计”领域:

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数学解决问题”领域: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

“数学广角”领域: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我们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我们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我们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我们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我们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学习内容、学情制定如下课程目标:

1、数与代数:

进一步认识分数,通过动手操作,会说出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进行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的大小;在1-100的自然数中,会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指导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分米

、厘米

、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

、1厘米

、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会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计算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会说出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实例,会辨认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统计与概率:

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会用语言说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4、实践活动和数学广角:

结合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灵活的计算,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我将以“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为目标,以训练学生的“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为主线,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学习素材,以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灵活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把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发展应用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具体实施办法:

第1周: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

学习内容: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我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独立探究出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让他们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第2周: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6课时)

学习内容:

因数和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

学习重点:

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2、3、5倍数特征;

学习难点:

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我结合教材的直观图引导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这样通过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他们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在教一个因数的个数时,我从因数的概念出发去求18的因数,也就是想:

那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18?

从每个满足条件的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18的一对因数。

3.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引导他们从整数倍考虑,从最小的开始找起,在引导他们观察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从而自主得出结论。

第3----5周: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

学习重点: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公式的推到与灵活运用。

我让学生加强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从而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自主探索中亲身经历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再探索并体会表面积与体积的实际运用。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的形状。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教学时我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构建新知。

在教学时让学生对长方体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特征,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体积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物体占有空间。

再用小正方体拼摆不同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公式。

3.知识的运用花样百出。

我结合每日一题的训练,出示不同的题目,比如:

计算水池的表面积、烟囱的表面积、火柴盒的表面积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时,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思考,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只要有道理,我就给予适时的肯定和表扬,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得到训练的同时,获得成功的愉悦。

第6——10周: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学习内容:

分数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通分和约分

1.重视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认识。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念的含义。

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来解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结果。

3.加强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相等的算理。

通过类比利用商不变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4.采用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的方式,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5.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揭示约分与通分的异同,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适当简化缩写过程。

6.让学生经历依据已有的基础知识导出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有效的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11——12周: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10课时)

学习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1.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紧扣学生经验中“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的一般计算方法。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

使学生明白: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用分子进行加减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只要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就可以了。

第13周:

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打电话。

学习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习难点:

打电话、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我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在教学中我要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注意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第14周: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

学习内容:

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学习重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及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学习难点: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简单性。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我要让他们充分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和探索精神。

学生在操作活动时我要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

第15周:

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复习阶段,我会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培养兴趣,就要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肯定中成长,在自信中成长,在和谐中成长,在希望中成长。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我将从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形式。

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个性发展处于优势的群体,给予积极地评价,促使学生在更多的方面发展;对于某些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更要给予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

具体评价如下:

(一)让习惯之花开满孩子学习道路

1、课堂评价:

(1)日常学习行为:

对有一定积极性的学生我采用“激励式评价”(口头表示)

对学习上有困验、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我采用“期待式评价”(口头表示)

对有特殊原因的学生我采用“接纳式评价”(口头表示)

对任何学生我都会采用“亲近式评价”(动作或表情表示):

鼓掌、点头、拍拍肩膀、竖起大母指、微笑、凝视、皱眉、沉默等

(2)听讲:

上课能做到边听边想的采用激励性评价。

(鼓掌、表扬)

(3)发言:

发言积极且能主动按课堂提示语提出问题,提问有新意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众不同的也采用激励性评价。

2.作业评价:

每天作业进行一次评价,一周一总评。

评价结果作为期末评价的重要依据。

评价方法:

每次作业从书写和正确率两方面进行评价,书写情况用A、B、C三个等级进行评价,“A”表示书写工整、干净、整齐;“B”表示只占其中两项;“C”表示只占其中一项或者更差。

正确率用优、良、努力三个等级进行评价,“优”表示全部正确,错一个为“良”,错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努力”。

每周得三个“A”以上书写合计为“A”,三个“优”以上正确率合计为“优”。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评价多元化:

采用纸笔测试、日常口头评价、实践操作评价、自评互评等。

注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对于口算、笔算、解决问题、课堂提问等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利用班级文化版面,不仅有张贴、公示等形式,更注重开展活动:

如口算比赛、笔算比赛、解决问题比赛、实践操作比赛等,以活动促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数学综合素养。

具体实施评价方法:

(一)计算能力评价

1.每天进行3分钟的课前口算训练,有目的地选择口算题目:

较难的和易错的,做到训练有针对性。

2.利用中午5分钟限时训练,过滤出后进生,单独进行指导,让这些学生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口算在速度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

评价办法:

(1)课堂上的口算天天练,采取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2)实行笔算天天练制度。

采取小组评价方式。

把全班学生划分成6个小组,一列是1组,设置组长1名。

每人每天练5道笔算题目。

组长负责每天认真批改,批改情况及时记录在每人笔算本首页,错几道就写几,全对的划对号。

改完后老师检查批改和记录情况,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反馈。

(3)期末笔试评价:

在10分钟内完成100道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对95%及以上的同学获优秀等级,答对85%-94%的同学获优良等级,答对85%以下的同学需努力。

(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

解决问题

会提出问题

会解决问题

主要评价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

从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可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评价方法:

(1)每日两题

利用中午辅导的时间,每天2道解决问题的题目,采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价或全班集体评价的方式进行。

(2)每周一测

每周周五根据所学内容教师有针对性的出示一些题目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3)期末评价

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交流评价,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一种是试卷评价,单独出一张解决问题的试卷,类型要全面、具体。

两者以4:

6的分值进行公平的评价。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的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可用书面考试、口试等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