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1845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x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重点课题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0月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组

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申报的《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于2016年10月经中央电化教育馆批准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

163923085)。

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由本人向大家汇报课题组的研究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审议和批评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社会已经信息化是众所周知的。

社会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

全面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教育需要信息化。

建立一支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并建成现代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才能确保教育的信息化,可以说,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2.提升职教吸引力的需要

为什么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

为什么职业学校难以走出招生难、巩固难?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教师资整体水平不够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传统职教课堂是“教师在台上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如果教师能够恰当运用“翻转课堂”、网络平台、微课和微信、QQ等现代化手段改进我们的教学,就不愁学生不愿学了。

而这一切,都要以职教师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前提。

(二)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1)比起已有研究多从一个学校角度思考问题,本课题把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题提升到一个超越学校、甚至超越省市围的大平台来思考解决,这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新探索。

(2)本课题把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到高等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中职学校师资的职前、职后培训的互动中来,这是教师培养理论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新拓展。

2、应用价值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低于东部地区,在世界已经进入4.0时代的今天,西部一些中职教师写文章都要别人帮忙打字、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学校组织信息技术讲座时,他们还颇有抵触地说:

“我只会使用锅铲、钳子、扳手和粉笔,用不来电脑”,这些已成为制约西部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通过本课题研究,将给西部中职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促进西部中职学校的涵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有价值的主观经历,包括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感到幸福和满足、对未来是乐观的和充满希望的等。

积极心理学研究个人的积极特质,包括爱人和被爱的能力、职业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能、美感、毅力、宽容、创新能力、个体的精神和智慧等。

积极心理学启发我们,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面,要更多地从教师在需求出发,激发其个体成长主动性。

2.TPACK模型

TPACK模型是当前国际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主流理论框架,由密歇根州立大学MatthewJ.Koehler博士和PunyaMishra博士提出。

在强调教师知识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情境性的同时,试图描绘出为了将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教师掌握的知识的基本素质。

在TPACK框架的中心,是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和容知识三种主要知识形式的复杂交叠。

技术与围绕着特定学科容的教学有效整合需要发展教师对所有三要素之间的动态的、交互的关系的敏感性。

(二)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2.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厅[2014]3号)在总则中指出:

“《能力标准》是规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3.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要求中职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

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核心概念界定

1.西部

中国西部是指西南五省市(、、、、),西北五省市(、、、、)和、、以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中职教师

本课题的“中职教师”是指有招生资格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的专兼职教师。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

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4.现状

当前的状况。

5.对策

办法及策略。

四、同类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技术起步最早且发展迅速的国家。

在1996年克林顿总统提出的“教育技术行动纲领”中就对教师应具备将技术整合进课程的必要技能做出了要求。

国家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卓有成效。

2.德国。

要求教师具有最新教育理论,具有技术、算法、经济领域中的主要理论基础,拥有操作信息技术和程序设计的能力及最新专业知识;要求他们有能力适应最新教学容、并能开发新型教学模式。

早已开始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新技术教育的培训。

3.新加坡。

早在1996年便推出全国教育信息计划,投资20亿美元使每间教室连通Internet,做到每二位学生一台微机,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

新加坡政府要求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操作信息技术设备和在学生中推广新学习策略的能力,激励教师自身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二)国研究现状

我国对“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公开发表的论文只有四篇。

我国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较多,从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林东老师2001年5月发表“江、浙、沪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开始,到2016年6月华中师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屹、晓莉、福兰、周平红、白清玉等老师发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4个市的实证分析”,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达到152篇。

其中2001—2005年才发表19篇,2006—2010年发表了40篇,2011—2016年6月发表了93篇,而2016年上半年就发表了21篇。

(三)研究动态分析

以上情况说明,国外比我国早一些注重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上国外的经济、社会条件比我国要优越,所以比我国获得的成果多,这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相关研究晚于国外,并经历了一个起步、缓慢发展、再到高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启动“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国相关研究也出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说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量的研究成果,比起国外的更接地气,给我们的研究的借鉴意义更大。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1.已有研究多从一个学校角度思考问题,本课题把解决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题提升到一个超越学校、甚至超越省市围的大平台来思考解决,这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新探索。

2.已有研究把全体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课题考虑到中职教师工作对象和性质有别于其他学校教师,西部中职教师与东部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把西部中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开展研究,得到的成果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3.本课题把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到高等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中职学校师资职前、职后培训的互动中来,这是教师培养理论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新拓展。

4.本课题将把现场调研和借助在线调研公共服务平台调研相结合本课题将把现场调研和借助在线调研公共服务平台调研相结合是研究手段创新。

(二)重要假设

1.西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中东部发达地区教师有较大差距。

2.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西部普通中小学教师有一定的差距。

3.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途径和方法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师。

六、研究目标及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得出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

2.探索出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滞后的原因。

3.探索出提升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对策。

4.探索出适合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新的培训模式。

(二)研究容

本课题将按以下5个研究方向建立相应的子课题:

1.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状况及原因。

2.中职学校对提升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3.主管部门对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4.师资培训结构对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5.教师个体对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七、研究对象及围

(一)研究围

本课题研究围确定在我国西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职学校。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把中职学校的专兼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研究对象。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总的思路是“调查研究、理清现状,构建模型、典型先导”。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案,在本区域开展实验,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边执行、边评价、边反思、边修正。

2.观察法。

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暗中观察等方式对各中职学校进行跟踪访查,发现其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不足或成功的案例,然后进行研究、提炼。

3.文献法。

课题组将大量收集阅读国外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启发,并为分析并解决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滞后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本课题计划分以下四阶段开展研究: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6-7月):

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并提交申报材料。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8年7月):

学习培训、调查分析、实证研究、总结推广。

1.2016年9月—2017年10月,对课题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进行线上和线下调研、实地考察和访谈。

2.2016年11月-2017年6月,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归纳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撰写中期报告。

3.2017年7—8月,提炼出提升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制定提升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施方案。

4.2017年9月—2018年7月,对提出原则方案在西部地区部分中职学校进行试验、验证、修改、完善。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8年8月—9月),对本项科研的各项过程成果系统梳理,编辑研究论文集;上报结题申请书,邀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成果交流会;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四)成果推广阶段(2018年9月以后):

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其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调研报告、论文。

(二)使用去向:

公开发表发表系列论文5篇以上,在县级以上交流2次以上。

(三)预期社会效益:

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理论素养强,有较强科研能力,善于反思,善于学习,跟上时代发展脚步的教师。

通过他们的实践,切实摆脱中职学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困境,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引导启发不累、学生自主学习不睡”的新局面,促进学校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一)研究组织

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的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1.专家顾问组

伯成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助理

谭绍华市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迪辉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

成员:

黄毅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

先宇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负责审定该课题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3.课题主研组

负责人:

负责课题的人员组织、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负责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定期组织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究任务,保障课题研究落实到位;负责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地向科研管理部门逐级汇报,取得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负责向市规划办提交结题申请和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后还要考虑如何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

主研人员:

迪辉、黄毅、先宇、善林、徐小红

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先进经验;负责课题设计,完成报告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课题研究,负责收集和积累研究资料;参与制订每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总结或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或专题总结负责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的推广;负责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情况及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根据各位参研人员的特长,进行如下分工:

1.云:

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和研究报告

须上交材料:

相关论文一篇

2.迪辉:

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

须上交材料:

相关论文一篇

3.黄毅: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须上交材料:

相关论文一篇

4.先宇:

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

须上交材料:

相关论文一篇

5.善林:

负责撰写阶段总结

须上交材料:

相关论文一篇

6.徐小红:

负责资料收集归档

须上交材料:

相关论文一篇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为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专款专用,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结合本课题实际,对本课题经费预算如下:

(一)资料数据费1000

(二)差旅费2000

(三)会议费1000

(四)专家咨询费1000

(五)劳务费1000

(六)印刷费1000

(七)出版费1000

(八)管理费2000

(九)结题评审费2000

(十)其他1000

合计13000

总之,我们承诺,坚决按照《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市、区两级技装中心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研究计划,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春燕,翼然,周丽娟,夏金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14-04-15

[2]艳芳,朱刚.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M]辽职业技术,2015-02-10

[3]胥果.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其对策[J].新课程(下),2013-01-28

[4]贾钰.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师,2012-02-15

[5].提升中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混合培训模式研究[J].师大学学报,2014-05-01

[6]钟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J].师大学学报,2007-04-10

[7]国宏,王晶.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6-0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