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830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第一章:

认识生物

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要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1、第一节生物圈:

知识要点:

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组成: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

为生物生存提供了空间。

(3)生物圈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要点:

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例如:

七星瓢虫扑食蚜虫。

)、竞争关系(例如:

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

)、合作关系(例如: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寄生(例如:

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

)、共生(例如:

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

)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要点: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

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生态系统

知识要点:

4、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

组成植物生产者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相互依存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相互制约

细菌、真菌分解者

一定自动的调节能力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类型:

海洋、草原、森林、湿地、湖泊、农田、池塘等多种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

(1)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3)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2.5、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要点: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类的生物种类越多,环境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强,稳定性越好。

(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不能独立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第一章观察细胞结构

1.1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知识要点:

1、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开始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看下、左看粗上、再细调)

看着物镜向下调: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颠倒看)。

——(要想物像到中央,看着物像同向移)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倍高数少个大暗,倍低数多个小亮)

(4).区别两镜看端口丝,物镜变换用转换器。

长物倍大长目小,先低后高不能忘。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1.2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知识要点:

2、怎样观察植物细胞和植物结构:

(1)玻片标本的种类:

按存放时间分:

永久的、临时的;

按材料分:

切片、涂片、装片。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3)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

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

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

储存遗传物质。

1.3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知识要点:

3、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1)细胞膜:

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质:

内有线粒体等;

(3)细胞核:

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2、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2.1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知识要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

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2)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

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2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知识要点: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3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知识要点: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生长:

使细胞体积增大;

(2)细胞分裂:

使细胞数量增多;

(3)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4)细胞分裂的特点:

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第三章细胞怎样组成生物体

3.1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要点: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分化:

在生长发育中,大多数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细胞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3)生物的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4)器官构成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裂、分化)→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2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要点: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裂、分化→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3.3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知识要点:

 

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1)常见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

纤毛、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口沟、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缩泡、胞肛;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

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

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

 

4、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知识要点:

(1)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种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生活:

寄生;

与人类的关系:

害处:

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益处:

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1第一节藻类、苔藓类和蕨类植物

知识要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常见植物:

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大都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

经济意义:

释放氧气,可供食用、药用、鱼类饵料;

常见植物:

墙藓、葫芦藓、地钱等;

孢子植物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茎、叶分化,有假根;

经济意义:

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植物:

蕨、肾蕨、卷柏、满江红等;

蕨类植物主要特征:

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

经济意义:

可供食用、药用、可作绿肥和饲料、可形成煤;

1.2第二节种子植物

知识要点:

2、

种子植物的结构和分类:

种皮

菜豆种子胚芽

胚轴

胚根

种子结构子叶:

两片

果皮和种皮

胚乳

玉米种子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一片

特征:

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常见种类:

松、柏、杉、银杏、苏铁等

特征: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常见种类:

牡丹、桃、杨树、小麦等

 

 

绿色植物的分类: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2.1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知识要点:

1、种子的萌发条件与过程:

适量的水分

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

种子完整,有活力,且不在休眠期

子叶(或胚乳)提供营养,后脱落

胚芽茎和叶

胚轴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胚根根

         吸收水分→物质转运→胚根突破种皮

     发芽率:

萌发种子占全部被测种子的百分数

 

2.2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知识要点:

2、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

成熟区:

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  毛) 

根尖的结构和生长伸长区: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

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

保护生长点

幼叶叶

芽轴茎枝条

芽原基侧芽

无机盐:

氮、磷、钾等

有机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筛管)

 

2.3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知识要点:

3、开花与结果

 

花柄

花托

萼片

花瓣

花药(内生花粉)

花丝

柱头

雌蕊花柱

子房壁

胚珠

传粉: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柱头上的粘液刺激落在其上的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3、花粉管末端破裂,其内的精子释放出来

4、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3、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1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知识要点:

1、水对植物的作用的影响植物的分布: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对植物体的作用水使植物体硬挺、舒展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2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内的途径

知识要点:

2、植物吸收水的特点和运输水的途径:

根吸水的部位:

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根毛)

水分进入植物内的途径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茎不断长粗的原因:

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

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

 

3.3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知识要点:

4、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叶肉

叶脉

部位:

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4.1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知识要点:

1、光合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意义与应用:

原料:

二氧化碳、水

产物:

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条件:

场所:

叶绿体

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意义其他生物基本的食物来源

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2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知识要点:

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和生物的共同特征:

 

细胞水平: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器官水平:

种子等器官的大部分成分

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场所:

主要是线粒体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5、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知识要点:

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产生有机物与氧气。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3、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4、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其应用:

表示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在农业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6、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知识要点: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森林:

人均森林面积少且不合理开发和乱砍滥伐

草原:

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