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737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docx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

事业单位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多选)

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2.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3.有一则寓言讲到:

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

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4.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

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

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5.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6.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1.【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在本题中,人的意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新华字典中内容的变迁,说明人的意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借助人类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来表达,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2.【答案】CD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科技革命的重要性。

在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革命在社会形态更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根本标志,当然,也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处理,社会危机的解决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入手,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3答案】ACD

  【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4.【答案】BCD

  【解析】“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但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是有相异之处的,社会规律是人有意识的能动活动,自然规律是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5.【答案】ABC

  【解析】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步加以具体化。

因此A选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B选项正确。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不能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

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因此C选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并不能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现成发展模式,因此D选项错误。

  6.【答案】ABD

  【解析】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本来主要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毛泽东从总结经验中肯定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从而改变了将来某一天宣布国有化、一举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原有想法。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基本因素。

因此A选项正确。

  过渡吋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

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B选项正确。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我国工业化建设是从1953年开始,其后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因此C选项错误。

  到1952年,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新的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的新认识,党中央和毛泽东原来关于转变的设想发生了部分变化。

毛泽东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现在是适时的和必要的了。

因此D选项正确。

  7.【答案】ABCD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是制度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牛-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所以选项ABCD为正确答案。

  8.【答案】BCD

  【解析】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所以选项BCD为正确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2)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2.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具有依赖性

  C.民主阶级的荒谬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

  3.邓小平指出:

“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

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中国内务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4.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

“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大敌当前,中国******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有()

  A.既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5.解放战争时期,在******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政府****独裁、官员贪污****

  B.******在军事上的失利

  C.******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6.1955年,钱学森冲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

“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

我认为道理很简单。

——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

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

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

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

”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7.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

  A.自由权

  B.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治自由

  8.2009年9月18日,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要()

  A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B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C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D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

  9.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2009年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历时7年之久的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已经完成,改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保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

  B.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C.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D.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b]参考答案[/b]

1.【答案】ABCD

  【解析】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说: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所以选项ABCD为正确答案。

  2.【答案】AB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发展近代企业,故A正确;洋务派官僚主张对外“和戎”,兴办企业一切依赖外国,故B正确;选项C显然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的,选项D说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故D错误。

正确答案为AB.

  3.【答案】ABCD

  【解析】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幵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

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因此A选项正确。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不断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因此B选项正确。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溥弱环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到敌人统治力暈薄弱的农村去,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

逐歩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因此C选项正确。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相互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D选项正确。

  4.【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原则是:

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因此,皖南事变后,中国******为了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更多的人参加抗日,采取的方针和原则有:

又联合又斗争,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以及同顽固派的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因此,选项ABD正确。

选项C属于当时国内处理阶级斗争的对策。

  5.【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

由于******政府独裁****和官员的****,使之成为了第二天战线反抗的对象,故A正确;第二条战线是为了争取和平、实现民主而开展的反抗运动,与******反动政府军事上的胜利与失败无关,主要在于******失去了民心,故B错误;******内战政策违背了人民的和平意愿,故第二条战线的反抗斗争是必然的,选项C正确;国统区生产萎缩,失业人数增加,经济危机严重,故选项D正确。

答案为ACD.

  6.【答案】ABCD

  【解析】科学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选项A正确;个人的理想如果离开国家和民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选项B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选项C正确;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所以选项D也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BCD

  7.【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基本内容。

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因此选项BD为正确答案。

选项A人身自由权与选项C宗教信仰自由也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与题意不符。

  本题为法律基础中的常规知识点,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相关内容,考生应予以足够重视。

  8.【答案】ABCD

  【解析】2009年9月18日,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

 9.【答案】ABC

  【解析】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2009年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历时7年之久的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已经完成,该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确保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

第二,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第三,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