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429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docx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第四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授课学时:

10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深入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三个受力阶段及截面应力、

应变分布,配筋率对梁正截面

破坏形态的影响。

2.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和基本假定;

理解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

受压区高度,最大和最小配筋率的概念。

3.熟练掌握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的配筋计算方法、适

用条件和构造要求;理解受弯构件截面构造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

①适筋梁的三个受力阶段,配筋率对梁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以及正截

面受弯承载力的截面应力计算图形;②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

T形截面受弯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上述重点①也是本章的难点。

4.1梁、板的一般构造

受弯构件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梁与板,它们是土木工程中用得最普遍的构件。

与构件的

计算轴线相垂直的截面称为正截面。

梁、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就是从满足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出发的,即要求满足

4.1.1截面形状与尺寸

1.截面形状

梁、板常用矩形、T形、I字形、槽形、空心板和倒L形梁等对称和不对称截面,如图

 

t->

豎徨■■

1

ca

黑a*的

範受ya*

T«*

MH

C/)

(<>

 

 

2.梁、板的截面尺寸

现浇梁、板的截面尺寸宜按下述采用:

(1)梁的高宽比

梁的高度

(3)现浇板的宽度一般较大,设计时可取单位宽度(b=1000mm)进行计算。

其厚度除应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现浇钢期混凝土複的最小摩度(mm

fe的奂別

*樹《

ftD

陣用ftMttIfi

60

XMF«H«4r

70

行牢遗下的》«

SO

犁向抵

flA«

脚謝£厶子《辱于700™

46

肪関値真于TCOmm

SO

•««

*的*«丘度小于*皤于洒nin

50

丸予itKHnta

90

无tt•粧

ISC

4.1.2材料选择与一般构造

 

1.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板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C20,

C30,

C40。

由下述可知,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对增大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作用

不显著。

2.钢筋强度等级及常用直径

(1)梁的钢筋强度等级和常用直径

1)梁内纵向受力钢筋

审泄Agni

ft左涼ISrnm

fa>

羽I

£

A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级或

RRB400级(川级)和HRB335级(n级)

 

常用直径为12mm〜25mm。

根数最好不少于

3(或4)根。

设计中若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

筋,钢筋直径相差至少2mm以便于在施工中能用肉眼识别。

2)梁的箍筋宜采用HPB235级、HRB335和HRB400级钢筋,常用直径是6mm,8mm和10mm。

(2)板的钢筋强度等级及常用直径:

板内钢筋一般有纵向受拉钢筋与分布钢筋两种。

1)板的受力钢筋

板的纵向受拉钢筋常用HPB235级、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常用直径是6mm、

8mm、10mm和12mm,其中现浇板的板面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如下图所示。

板的配筋

钢筋的间距一般为(70〜200)mm;当板厚h<150mm,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不宜大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

2)板的分布钢筋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宜采用HPB235级和HRB335级级的钢筋,常用直径是6mm和8mm。

单位长度上

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

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温度变化较大或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

 

(3)纵向钢筋在梁、板截面内的布置要求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宜采用HPB235级和HRB335级的钢筋,常用直径是6mm和8mm。

单位长度上分

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

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4)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用P表示,或简称配筋率,用百分数来计量,即

As

bh。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表示。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

4.2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的受力全过程

4.2.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三个受力阶段

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实验

响钢筋混凝土正截面承载力的因素较多,如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及纵向钢筋配筋率等。

(1)第I阶段:

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

cr。

界状态(Ia状态),此时的弯矩值称为开裂弯矩M

b从开始加荷到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梁的整个截面均参加受力。

(2)第n阶段:

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

a.在开裂瞬间,开裂截面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其开裂前承担的拉力将转移给钢筋承担,导致钢筋应力有一突然增加(应力重分布),这使中和轴比开裂前有较大上移。

b随着荷载增加,受拉区不断出现一些裂缝,拉区混凝土逐步退出工作,截面抗弯刚度降低,荷载一挠度曲线或弯矩一一曲率曲线有明显的转折。

c.虽然受拉区有许多裂缝,但如果纵向应变的量测标距有足够的长度(跨过几条裂缝)则平均应变沿截面高度的分布近似直线。

(平截面假定)

d荷载继续增加,钢筋拉应力、挠度变形不断增大,裂缝宽度也不断开展,但中和轴位置没有显著变化。

e.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不断增大,其弹塑性特性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受压区应力图形逐渐呈曲线分布。

(3)第川阶段:

钢筋开始屈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

(4)

a.对于配筋合适的梁,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时,受压区混凝土一般尚未压坏。

 

*aiiL

钢筋渦凝土梁工年的三于阶啟

b在该阶段,钢筋应力保持为屈服强度fy不变,即钢筋的总拉力T保持定值,但钢筋应变§则急剧增大,裂缝显著开展。

C.中和轴迅速上移,受压区高度Xn有较大减少。

d由于受压区混凝土的总压力C与钢筋的总拉力T应保持平衡,即T=C,受压区高度增大,混凝土受压的塑性特征表现的更为充分。

e.受压区高度xn的减少使得钢筋拉力T与混凝土压力C之间的力臂有所增大,截面弯矩也略有增加。

f.由于混凝土受压具有很长的下降段,因此梁的变形可持续较长,但有一个最大弯矩

Mu。

Mu称为极限弯矩,此时的

g.超过Mu后,承载力将有所降低,直至压区混凝土压酥。

受压边缘混凝土的压应变称为极限压应变8U,对应截面受力状态为“川a状态”。

h.a约在0.003〜0.005范围,超过该应变值,压区混凝土即开始压坏,表明梁达到极限承载力。

4.2.2正截面受弯的三种破坏形态

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种,如下图所示。

与这三种破坏形态的对应的梁称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

1.适筋破坏形态

当min

b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纵向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

随后压碎。

这里min、b分别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界限配筋率。

适筋梁的破坏特点是破坏始自受拉区钢筋的屈服。

在梁完全破坏以前,它将给人以明显的破坏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

2.超筋破坏形态

b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不屈服。

故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超筋

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

梁虽配置过多的受拉钢筋,但由于梁破坏时其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钢材的浪费。

这不仅不经济,且破坏前没有预兆,故设计中不允许采用超筋梁。

3.少筋破坏形态

min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受拉区混凝土一裂就坏。

少筋梁的破坏特

点是梁破坏时的极限弯矩Mu小于开裂弯矩Mcr。

当Mcr—Mu=0时,配筋率就是适筋梁最小

配筋率min的理论值。

在这种特定配筋情况下,梁一旦开裂钢筋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

适筋梁和超筋梁破坏的差异在于:

前者破坏始自受拉钢筋;后者则始自受压区混凝土。

显然,总会有一个界限配筋率b,这时钢筋应力到达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区边缘纤维应变

也恰好到达混凝土受弯时极限压应变值。

这种破坏形态叫“界限破坏”,即适筋梁与超筋梁

《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包括受弯构件在内的各种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

列四个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压应变关系曲线按下列规定取用:

4.纵向钢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方程为

 

4.3.2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的合力及其作用点

cu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及以下时,截面受压区边缘达到了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0.0033。

由此可知

仅与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曲线和“凝土极

限压应变£Cu有关,分别记作

 

系数ki和k2,只取决于混凝土受压应力一

应变曲线形状,而与截面尺寸和配筋量无关,因此称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系数。

系数k1和k2见上表。

于《混凝土设计规范》给定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式和参数式,

4.3.3等效矩形应力图

当达到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u时,合力C和作用位置yc仅与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形状

如下图所

及受压区高度xc有关,而在Mu的计算中也仅需知道C的大小和作用位置yc就足够了。

因此,为了简化计算,可取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来代换受压区混凝土的理论应力图形,示。

两个图形的等效条件是:

1)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C大小相等;

2)两图形中受压区合力C的作用点不变。

31是混凝土受压区高

设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为afc,高度为X,则按等效条件,得可见系数ai和3也

仅与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有关,称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

系数度x与中和轴高度Xc的比值。

31的取值为,当fcu,k小于等于50N/mm2时,3取为0.8,当fcu,k

=80N/mm2时,3取为0.74,其间按直线内插法取用。

a和3的取值,见下表:

由上表知,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50的,其a=1.0,0=0.8。

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可写成:

等效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x与截面有效高度ho的比值记为

称为相对受压区高度。

则上式可写成:

 

4.3.4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及界限配筋率

如前节所述,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为“平衡配筋梁”,即在受拉纵筋屈服的同时,混

凝土受压边缘纤维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值

cu,截面破坏。

如右图所示,设钢筋开始屈服时

应变为y,则

fyyEs

此处Es――为钢筋的弹性模量。

式中ho—截面有效高度;

Xb——界限受压区高度;

fy――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u——非均匀受压时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按式(4-7)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

时,銚=0.0033。

由前式算得的b值见下表。

 

b时,属于界限情况,与此对应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称为界限配筋率,

这里b等的下角b表示界限(bound)

4.3.5适筋梁与少筋梁的界限及最小配筋率pmin

少筋破坏的特点是一裂就坏,所以从理论上讲,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际应是这样

a阶段计算的素混凝

确定的:

按川a阶段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I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两者相等。

但是,考虑到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离散性,以及收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用上,最小配筋率pmin往往是根据传统经验得出的。

规范规定的最

min。

小配筋率值见附表。

为了防止梁“一裂即坏”,适筋梁的配筋率应大于

我国《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

(1)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其一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

于0.2%和45f

中的较大值。

y

 

(2)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4.1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1.基本计算公式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简图如右图所示。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由力的平衡条件,

t.

f1C

C=Jil+ln

I

w

n

单務矩理戡®受哲构件正萬面丞載力计宜简H

 

水平轴方向合力为零刀x=0,可得

或对受压区混凝土合力作用点取矩刀Mc=0,可得

2、适用条件

 

4.4.2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两类问题

 

两类问题:

1、截面设计

2、截面复核

 

1、截面设计

 

设计步骤:

1)根据环境类别几混凝土强度等级,由附表查得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而假定

as,得ho。

一般取:

 

对于板,则as=2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改用双筋矩形截面重新计算;

(4)解得As

 

2、截面复核

 

复核步骤:

重新设计;

求Mu,由式(4-4-2)

当Mu》M时,认为截面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否则认为不安全。

但若Mu大于M过多,则认为该截面设计不经济。

4.4.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系数与计算方法

W的系数1/6;

s所对应的和s计算出

as――称为截面抵抗矩系数,相当于均质弹性体矩形梁抵抗矩

Y——称为内力臂系数,代表力臂z与ho的比值—。

h0

s与和s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将不同的来,列成表格,这就是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表格。

设计时查用此表,可避免解二次联立方程组,简化计算。

2、利用计算表格的计算方法

利用计算表格进行单筋矩形截面的截面设计和截面复核的计算框图见下图。

4.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5.1概述

只在以下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是指在截面的受拉区和受压区都配有纵向受拉钢筋的矩形截面梁。

一般的,利用受压钢筋来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是不经济的,所以应尽量少用,

情况下采用:

等级受到限制时。

2)梁在不同荷载组合下(如地震)承受交变弯矩的作用。

当然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对截面的延性、抗裂性和变形等是有利的。

双筋矩形截面梁与单

受力情况,就可与单筋矩形截面类似建立计算公式。

4.5.2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由上图可知

试验表明双筋矩形截面破坏时的受力特点与单筋矩形截面的类似,

规定,双筋矩形截面梁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其间距不应大于径)。

否则纵向受压钢筋可能被压曲而向外凸起,造成保护层剥落甚至使受压混凝土过早发生脆性破坏。

1)基本公式

2)适用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按上式求得的As可能比不考虑受压钢筋而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的As还大,这时应按单筋矩形截面的计算结果配筋。

4.5.3计算方法

1、截面设计

面面积As。

首先令M=Mu。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截面设计中,一般是受拉、受压钢筋

 

只有式(4-5-3)和式(4-5-4)两个基本计算公式,需

As+As/)最小为优化

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求解。

在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确定的情况下,引入(

根据适用条件,取

对于HRB335、HRB400级钢筋以及常用的aS/h0值的情况下,由式(4-5-9)得

b。

对于HRP235级钢筋,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50时,若仍取

以及受压钢筋截面面积As/,求构件所需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

M也分

只有As和x两个未知数,利用前式即可直接求解。

为避免联立求解,也可利用表格计算。

如上图,双筋矩形截面梁可分解成无混凝土的钢筋梁和单筋梁两部分,相应地解成两部分,即

钢筋截面面积As。

2、截面复核

求截面弯矩设计值M求正截面受弯承载力Mu。

复核步骤:

确定x,若2asxbho,则代入前式确定截面弯矩承载力Mu;

若x2as/,则按式(4-5-5)确定Mu;

将截面弯矩承载力Mu与截面弯矩设计值M进行比较,若MuAM,则说明截面承载力足够,构件安全;反之,若MuvM,则说明截面承载力不够,构件不安全,需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

4.6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6.1概述

与原矩形截面相比,T形截面的极限承载能力不受影响,还能节省混凝土,减轻构件自重。

翼缘宽度对截面受力性能有影响,但影响范围有限。

独立T形梁:

设计翼缘的计算宽度bf,假定在bf范围内压应力均匀分布;现浇T形梁:

取翼缘计算宽度bf/进行计算。

T形和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bf如右图。

4.6.2

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T形截面类型及判别条件:

第I类T形截面:

中和轴在翼缘内,即

hf;

第n类T形截面:

中和轴在梁肋内,即

hf。

 

4.6.3计算方法

T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框图——截面选择

本章要点

1.钢筋混凝土梁由于配筋率不同,有超筋梁、少筋梁和适筋梁三种破坏形态,其中超筋梁和少筋梁在设计中不能采用。

2.适筋梁的破坏经历三个阶段。

第I阶段末Ia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

第II

川a是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依据。

3.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时,混凝土的压应力图形以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代替。

4.受弯构件分为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

三种截面的截面选择和截面校核的方法及步骤见各框图所示。

5.在绘制施工图时,钢筋直径、净距、保护层、锚固长度等应符合《规范》有关构造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