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405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及答案

第32课时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江苏卷,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

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

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

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

3.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

4.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5.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某同学欲借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做相关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

以下作物最适合用来做实验的是(  )

A.玉米B.油菜C.花生D.黄瓜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7.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

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B.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在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施用乙烯可以促进番茄果实的形成

B.高浓度2,4-D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

C.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不同浓度比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不同

D.给收获后的农产品适当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储存保鲜

二、双项选择题

9.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

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转移了

D.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11.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方法,图甲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关于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否对幼苗施加赤霉素溶液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

B.如果幼苗1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C.实验小组如果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可以提出两种假设:

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

D.幼苗1和幼苗2可以来自不同种类、生长状况不同的植株

三、非选择题

12.(2010·新课标全国理综,30)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

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

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A花盆侧放在某一光照强度的地方;装置B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C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G、E,G′、E′表示近地侧,L、F,L′、F′表示远地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素具有使根向________弯曲生长的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植物生长素调节机理解释,装置A、B幼苗茎向上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装置C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则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B为对照性实验,A、B实验探究的课题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的植物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该类实验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世纪20年代起,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情况,如图所示。

 

材料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器官

实验数

IAA分布(%)

测定方法

向光一侧

背光一侧

黑暗处理

(两侧平均值)

向日葵

下胚轴

3

51

49

48

分光荧光法

5

50.5

49.5

50

免疫法

萝卜

下胚轴

3

51

49

45

电子俘获

检测法

黄化燕

麦胚芽鞘

3

49.5

50.5

50

电子俘获检测法

(1)材料1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生长素有_______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生长。

(2)材料2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1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B 3.D 4.C 5.D 6.C 7.A 8.A 9.CD 10.AB 11.BD

12.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弯曲角度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弯曲角度α

(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13.

(1)地 在重力作用下G、G′侧生长素分布多,根对生长素敏感,抑制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 

(2)在重力作用下E、E′侧生长素分布多,茎对生长素没有根敏感,促进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 (3)向小孔弯曲生长(4)光照对横放植物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或光照对横放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一物种,长势相同的幼苗 单一变量原则

14.

(1)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促进生长

(2)对照作用 不支持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3)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它们抑制了植物向光一侧的生长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可用甲基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DNA的分布

【解析】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在DNA和RNA同时存在的情况下,DNA为遗传物质,通过转录、翻译控制生物的性状,而RNA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B

2.(2011·海南期中)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e、B、E分别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蛋白质、DNA,④应该改成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根本原因是e的排列次序不同。

【答案】B

3.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2009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解析】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组成DNA与RNA的碱基有3种相同。

鉴定DNA用甲基绿染色剂,鉴定RNA用吡罗红染色剂。

【答案】C

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B.②④⑧

C.③⑤⑦D.②⑤⑥

【解析】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B

5.(2011·广州模拟)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解析】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由此可确定该生物为动物。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是消化过程,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是糖原的合成过程,可发生于肝脏、肌肉等处。

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都可利用葡萄糖。

【答案】C

6.(2011·南京模拟)下列关于化合物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右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棉和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

【解析】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肯定发生改变;棉和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蔗糖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脂质中的固醇类激素能调节生理代谢。

【答案】B

7.(原创题)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中曾讲到,生活在极地地区的棕熊具有冬眠的习性。

每年进入秋季后,它的食量就会迅速增加,体重也随之迅速增加。

等到冬季来临时,它的体重能增至原来的两倍多。

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一直是不吃不喝。

几个月醒来,它会变得十分“清秀”。

冬眠前,棕熊体重增加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  )

A.水B.蛋白质

C.脂肪D.糖原

【解析】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既需要大量的能量,又需要一定量的水分,而脂肪因其含有较多的氢元素,通过有氧呼吸既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又能生成较多的水,由此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8.分析下表某种大肠杆菌细胞的分子组成,能够做出的推论是(  )

成分

蛋白质

DNA

RNA

糖类

脂质

中间产物

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

70

15

1

6

3

2

2

1

分子种类

1

3000

1

1000

50

40

500

12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1种DNA转录出1种RNA

D.1种DNA分子可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由表可知,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种DNA分子可转录出多种RNA,进而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D

9.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解析】表中数据只是反映了体内或体外氧化放能情况及耗氧量,无法说明哪种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而B、C、D三项的解释与表中信息相对应,属可作出的判断。

【答案】A

二、简答题

10.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填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

(4)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小麦种子中贮存的多糖是淀粉,其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其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答案】

(1)葡萄糖 淀粉 

(2)核糖核苷酸 红

(3) 

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 (4)决定 (5)水

11.(2011·日照期末)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三种化合物分别是:

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X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饭后半小时,它的浓度升高,此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如果X被小肠细胞吸收,用“●”表示X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请在上图(右)中表示出这种跨膜运输方式。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且血糖含量水平是人体健康指标之一。

X是葡萄糖,与血糖含量水平调节有关的降糖激素为胰岛素,升糖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小肠吸收葡萄糖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答案】

(1)葡萄糖 蛋白质 磷脂 

(2)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如图

12.(原创题)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

Ⅰ.如图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元素a―→

―→e―→f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

(2)e的名称是________,e和f的关系是________。

1分子的e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e共有________种。

(3)a包括________等元素。

f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1分子e的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略)。

(1)实验材料:

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2)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植株,编号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菠菜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本题利用简单图示表示组成核酸的物质及元素,了解有关核酸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组成物质间的关系,便可回答。

Ⅱ.要探究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必须把组成病毒的两种物质分离,单独地去观察核酸的作用;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依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不难设计出步骤。

【答案】Ⅰ.

(1)f DNA 

(2)脱氧核苷酸 e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 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 4 (3)C、H、O、N、P b、c、d (4)

Ⅱ.

(2)②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干叶病毒,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 ③在适当条件下,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样本的核酸 ④一段时间后,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a,用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b (3)①若植株a、b都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 ②若仅植株b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