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323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docx

第一章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题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第周

年月日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媒体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

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

板书设计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奇妙的化学

1.天然材料:

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如:

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

观察实验一~实验四:

现象;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3.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如:

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

2.化学制品

如:

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等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了解:

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

结论: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都是化学制品。

逐一说明

结论: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活动天地P2

观察教室:

哪些材料是天然的?

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

观察P3页彩图并思考:

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

假想:

假设周围的所有化学制品在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举例说明: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结论:

都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如:

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

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

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1.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2.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锌粒与盐酸反应——冒气泡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P4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活动天地P5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P5并总结

1~4

(注意观察化学现象的方法:

仪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颜色、状态、反应中的现象等)

判断:

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交流共享P651、2

比较、分析、举例

拓宽了解

理解:

一定、不一定的含义

课题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

新授

2课时

第周

年月日

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了解:

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重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难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媒体

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板书设计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奇妙的化学

1.天然材料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7.绿色化学:

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

水:

H2O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

H2

氧气:

O2

铁:

Fe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化学:

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

2.化学变化的特征

3.两种变化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二、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7.绿色化学

(新授)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了解:

举例: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

水:

H2O

氢气:

H2

氧气:

O2

铁:

Fe

2.物质的组成——元素

3.化学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

(常见的气体、液体物质一般由分子构成;常见的金属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元素是宏观概念,论种不论个;

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论种又论个。

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小结:

说明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

水、氧气等

铁、铜、铝等

理解

记忆下列化学符号:

H2O,H2,O2,CO2,CO,Fe,Si

拓宽了解

能否说分子大,原子小?

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构成。

区别:

组成与构成

组成:

宏观——元素

构成:

微观——分子、原子

阅读P7长话短说

挑战自我P19

练习

第3节到实验室去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一)

 

课题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第周

年月日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课程中,学生曾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里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

本节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对操作的规范性的要求。

重点

常见的九种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难点

实验室安全规则

关键点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把实验作为一种动脑、动手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媒体

化学实验室演示实验一组;多媒体素材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1.反应容器

①直接加热的仪器:

②垫石棉网加热: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

2.加热仪器

3.计量仪器

4.固定、支持仪器

5.分离物质仪器

6.存放物质的仪器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三不原则

2.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3.化学危险品图标

4.烫伤

5.酸、碱灼伤

6.实验台着火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1.反应容器

2.加热仪器

3.计量仪器

4.固定、支持仪器

5.分离物质仪器

6.存放物质的仪器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课时)

了解和认识下列九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试管、试管夹、锥形瓶、烧杯、水槽与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滴瓶。

①直接加热的仪器(4种):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②垫石棉网加热:

烧杯、烧瓶、锥形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等

根据课后附录ⅡP142~144

多识一点

总结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三不原则

2.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3.化学危险品图标

4.烫伤

5.酸、碱灼伤

6.实验台着火

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1~12

温馨提示:

实验室里有的药品易燃、易爆,有的有腐蚀性或有毒,所以: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温馨提示:

1.未征得教师同意,不能擅自动手做实验。

2.不能在实验室内嬉笑打闹、大声谈话。

3.禁止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4.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熟悉下列化学危险品图标:

腐蚀品、有毒品、自燃物品、爆炸品。

发生意外怎么办:

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烧伤膏。

先用大量水冲洗,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或使用灭火器。

根据课后附录ⅠP142

取用药品的“三不”

活动天地P15

你能找出多少处不安全的地方?

(十处以上)

熟记图标

多识一点P15

发生意外怎么办?

 

课题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第周

年月日

1.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物、物理等学科实验中,曾用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但由于教学要求不同,使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

本节应该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对操作的规范性的要求,在技能训练中,将语言指导与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重点

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

难点

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组装顺序

关键点

教师的语言指导与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相结合

教学媒体

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挂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三、练习实验基本功

1.药品的取用

⑴液体

一倒(放置)、二向(手心)、三靠(瓶口)

⑵粉末状固体

(一斜、二送、三直立)

⑶块状固体

(一横、二放、三慢竖)

⑷最少量原则

实验1

现象:

实验2

现象:

 

2.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⑵给液体加热

⑶给固体加热

(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⑷组装仪器的顺序

实验3

现象:

实验4

现象: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练习实验基本功

1.药品的取用

⑴液体

一倒(放置)、二向(手心)、三靠(瓶口)

⑵粉末状固体

(一斜、二送、三直立)

⑶块状固体

(一横、二放、三慢竖)

⑷最少量原则

实验1

实验2

2.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课时)

问题1:

怎样把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问题2:

如何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①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

②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

③不可倒持滴管。

问题3:

怎样将粉末状或块状固体装入试管中?

粉末:

用药匙或纸槽,试管横放

块状:

用镊子,试管横放,放在管口,慢慢竖起,沿管壁滑下。

用后的药匙、镊子用纸擦净。

没有说明用量时:

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1~2mL;固体刚盖满试管底。

观察内容:

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过程中的现象等。

要及时、准确地记录现象。

现象:

A+B:

产生蓝色沉淀。

A+C:

溶液变蓝色。

B+C:

无现象。

现象:

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燃着的木条熄灭。

问题1:

怎样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

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使用时应注意:

①要用火柴等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②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③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灯壶中的酒精应为灯壶容积的1/3~2/3。

活动天地P22

想一想P22

1.

2.

注意P22

使用滴管注意事项

取用仪器

方法

量的规定

练习操作:

实验1

实验2

想一想

⑵给液体加热

⑶给固体加热

(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⑷组装仪器的顺序

实验1

实验2

小结

问题2:

怎样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应注意哪些问题?

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一般45°,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加热液体的中下部。

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问题3:

怎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应注意哪些问题?

将装有固体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组装仪器的顺序一般为:

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现象:

黑色的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

蓝色的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有大量的水珠。

小结

1.药品的取用:

⑴“三不”原则;

⑵最少量原则;

⑶用剩药品的安全环保原则;

⑷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⑸块状药品的取用;

⑹多量液体的倾倒;

⑺少量液体的滴加。

2.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检查、点燃、熄灭、火焰结构、酒精添加、应急灭火;

⑵加热所用仪器及夹持方法;

⑶给固体、液体的加热操作。

3.仪器的组装顺序

造成试管炸裂可能的因素:

⑴试管外壁有水珠,没擦干就加热;

⑵加热过程中,试管底触及到灯芯;

⑶没有均匀加热,直接集中加热固体的底部;

⑷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⑸加热过程中或刚加热完后没有冷却时,试管外壁沾到了水。

想一想

想一想

(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夹的高度)

观察操作、现象并记录

实验1

实验2

讨论:

某同学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