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318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docx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德彪西《月光》为例1

毕业论文

 

浅谈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以德彪西《月光》为例

摘要

德彪西是音乐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浩如烟海,而且在印象派音乐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文对《月光》这部作品从音乐和演奏两方面着手,在音乐分析时对三首乐曲划分为几大板块分析,研究了其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了解触键的改变方式及其产生的效果,了解踏板的分类和处理方式,通过对德彪西《月光》这部作品的研究分析,加强对印象派音乐的认知,深入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吸收其中精华,并学会音乐的处理方式,能够在自己创作时进行整体的规划之后采取合理的调整,进行自我的创新。

关键词:

德彪西,月光钢琴曲,节奏分析,音色分析,印象派

Abstract

Debussyisanimportantrepresentativeinthehistoryofmusic,hisworksarevast,butalsomadegreatcontributionstotheImpressionistmusic,hasaveryimportanthistoricalposition.Thisarticleonthe"moonlight"thisworkfromthemusicandplayingtwoaspects,inthemusicanalysisofthethreesongsdividedintoseveralsectionsoftheplateanalysis,thestudyofthemelody,rhythm,sound,etc.;understandthewaytochangethetouchanditsTounderstandthepedalclassificationandprocessingmethods,throughtheDebussy"Moonlight"thisworkresearchandanalysis,tostrengthentheimpressionofImpressionistmusic,in-depthunderstandingofthecharacteristicsofImpressionistmusicstyle,absorbtheessenceofwhich,andlearnMusicprocessing,canbeintheirowncreationwhentheoverallplanningtotakeareasonableadjustment,self-innovation.

Keywords:

Debussy,moonlightpiano,rhythmanalysis,soundanalysis,Impressionist

摘要2

Abstract3

绪论5

一、德彪西作品简介6

二、德彪西《月光》的印象派风格分析8

(一)曲谱意境特征8

(二)节奏艺术特色9

(三)旋律的多变性9

四、印象派钢琴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启示11

五结论12

参考文献13

绪论

要全面理解西方音乐精神,必须切入西方音乐思想的最深处。

从音乐作品入手是一条重要路径,尽管这方面我们也做得不够;但更重要且更急迫的是对西方乐论进行研究和理解,对这方面的梳理我们学界的缺失很多。

由于西方现代音乐形式前所未有的变化就发生了,产生了丰富的工作,所以很容易欣赏艺术的伟大作品,却忘记了对西方音乐素质的思考。

理解和西方音乐的想法是现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围,这种类型的研究,目前在缺阵我们的文学艺术界缺乏,这是非常必要的,值得。

相比于现代音乐,音乐理论思考古代西方文论专业的同事谁应该更有意义。

在德彪西的一生中,音乐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光,他的音乐生涯也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早期、中期和晚期阶段。

他的早期作品中侧重使用传统的浪漫主义手法以及古典主义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自我的想法添加,做出一些创新性的改变;中期的作品则开始运用印象主义,作品也展示了别样的音乐特点,此时,印象主义派音乐风格开始形成,并逐步趋于成熟,他的钢琴作品所体现的风格就足以代表这时期印象主义风格的地位;晚期阶段的创作在传统的调性与和声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和突破,使音乐语言复杂化,同时也在法国的传统创作道路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运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由各民族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共同形成的,德彪西的《月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极具价值,是文化多样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葩”。

然而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与碰撞,加之自身不可避免的艺术局限性,只有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在传承意识、传承人才、传承形式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化解这场危机,实现德彪西的《月光》显现的印象派风格能够传承,从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

以莫奈等为代表的印象派画家放弃了传统音乐中的宏大主题和程式化因素,强调户外写生和表现客观物体在瞬间的光色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第一印象,德彪西用色彩斑斓的和声、细腻透明的配器、变换丰富的织体描绘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强调主观感受和直觉印象,音乐具有朦胧、虚幻飘忽的气氛,与印象派音乐的风格很相近,因此人们将德彪西的音乐冠以印象主义的名称。

 

一、德彪西作品简介

触键在钢琴演奏中十分重要,学会使用触键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如果说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那么触键就是音乐的生命,触键的表达就代表着音色的表达,学会使用触键,就能表达出合适的音色,就能给音乐一个富有自我独特性格的生命。

在德彪西的音乐创作生涯中,《为钢琴而作》具有非凡的意义,作为他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关键性作品,《为钢琴而作》显示出许多德彪西在中期阶段的大胆创新,这部作品的大部分精神依托于由著名作家华托和魏伦创作的《华丽节日》,在形式上则采用了套曲形式,这种形式来源于巴洛克时期。

这部作品中有很多创新点,比如:

这部作品没有改变不协和和弦,也没有改变音程,而且能够在这些情况下连续创作,不受影响;另外,在使用音阶时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将其复杂化,却又随性化,凸显了自由的特点等待。

这部作品是印象主义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作品,有着很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很高的音乐地位,它的出现加强了德彪西在音色方面实现创新的信心,体现了德彪西在音乐方面产生的独特理念,在音乐语言的表达上也实现了突破和创新,成为德彪西音乐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前奏曲》中,整个曲风非常活泼且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起始主题呈现优美的曲风,稍有阴暗色彩气息的小调表现突出,这里使用了半音音阶,演奏动人,有一种向上缓缓滑动的感觉,1-5小节这段小曲运用了强的力度,触键采用的方式是nonlegato,在演奏的过程中,双手的配合要协调,主旋律有高音部和低音部之分,低音部需要左手控制,右手主要弹奏的是分解和弦部分,并且还要辅助左手弹奏低音区。

低音要演奏的较为突出,这样才能保证双手弹奏的旋律整体和谐,衔接得当,手指依旧按前所述,尽量贴近琴键,在此处可以不使用踏板。

在传统音乐中,和声的使用有很多清规戒律,在音乐创作领域里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就算是德彪西了。

例如:

在《沉默的寺院》一曲中,一开始就是用了以四度五度为结构基础的和声并平行重复八度音,有意追求四、五度音程的空洞效果。

此曲的和声运用有色彩、新颖之感。

在传统和声中,声部进行常常以反向为佳,最忌讳的就是几个声部同向或平行,在《雨中花园》一曲中采用了全音阶以及在各音级上建立的增三和弦,有意造成不谐和因素加剧色彩的对比度,以突出音乐的主题,表达音乐内涵。

在前奏曲《帆》一曲中,也同样使用了一些增音程,不谐和和弦,高声部第十小节出现了大三度平行的音型,低音部第十五小节则出现增三和弦的平行进行,声部对位自由,和声运用新颖、独特,色彩对比分明。

从他所创作的曲目中,可以领略到德彪西在和声运用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沉没的寺院》一曲的中间段中出现了带有八度音旋律的自然三和弦的平行进行,以及七和弦的平行进行,这是德彪西创新音响色彩的一种表现手段,运用和声平行来摆脱功能和声以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具有丰富的色彩意识。

德彪西《月光》的艺术特色,从印象主义音乐的整体特征来看,在调式上常运用中世纪调式、五声音阶和全音阶。

一般都把德彪西与全音音阶连在一起,全音音阶避免了大调音阶中的半音音程,回避了传统音阶B到C的动力。

运用了平行和弦及九和弦。

平行和弦就是把一个和弦直接原封不动的移到高一级或低一级的音上,这种平行运动在古典和声体系中是被禁止的。

节奏上,避免把每一小节第一拍的重音位置作为旋律起点,小心的遮掩每小节强拍上的节奏律动,旋律线如一股清泉从一小节流动到下一小节。

采用上述手法,使印象派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是在两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

古典和声的基本对立之一被抛弃了,促进了大小调体系的崩溃。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音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调式、和声语言还是从音乐的色彩、风格形式来看都随着政治文化的变迁而转变,德彪西(1862-1918)及他的印象派音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当时文坛的象征主义诗歌及音乐上的印象主义共同影响了德彪西的创作。

象征派强调用隐喻、暗示的手法来反映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他们认为这比反映事物的外部现实状况更为重要,这种暗示的手法可以让他们在无穷的想象当中发挥、创作,给他们的艺术创作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而这恰恰与德彪西的艺术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象征主义诗人能用这种隐喻、暗示的手法来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他同样也能够用含蓄、深刻的音乐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

现代精神本质上是对一切旧事物和旧秩序的推倒和反叛,以及对未来的新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当代思想界对现代问题的讨论,始终未能摆脱一个的根本的设定:

现代文明“先进”于古代文明,新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眼光总能“高明”于古人。

如此,陷入现代困境之中的人们只能期待一个更“进步”、更“新潮”的方案来根治现代文明的弊病,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万物的秩序和评价标准落入历史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变幻更迭之中,任何珍贵和崇高的价值都无法得到确立和巩固。

最美好的价值永远不会被罢黜或取消,真正高明的智慧总能经受考验,历久弥新。

现代性的思维或许会让人感到疑惑或者虚无,我们需要借助古人的力量,抵挡现代的浪潮。

然而待我们有机会洞察到真正的美好时,就可超拔于古今之争的限定,真正开启追寻美好的旅途。

二、德彪西《月光》的印象派风格分析

德彪西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发展了新的和声学和印象派音乐结构。

他一开始崇尚追求瓦格纳,但后来却又转向反对瓦格纳的音乐,他称自己为“法兰西作曲家”,反对瓦格纳音乐,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坚定地反抗德国纳粹主义,所以,狂热瓦格纳音乐的热忱渐渐地没有了。

其实德彪西从小就具有高尚品位,有贵族气质的人,他不屑于对便宜的东西垂涎欲滴,他更会看中精美的小块蛋糕,长大后这样的品行与生活习惯促使他成为了有品位的卓越人士,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衣着方面都非常讲究,要求尽善尽美,所以在音乐中他的要求也是同样的,德意志的繁重琐碎、厚重笨拙和法国固有的清新可爱、高贵典雅相比较,他就无法忍受。

所以他努力挣脱德国繁重琐碎、厚重笨拙音乐的影响,追求清新可爱的音乐形式,终于创作了自己的音乐流派,创造了一种独具一格的表现手法。

(一)曲谱意境特征

德彪西将他器乐作品中的和声语言运用到艺术歌曲的伴奏中,以丰富的色彩对比、新鲜的节奏和织体建立自己的音乐基础,打破了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系,对古教会调式音阶、五声音阶尤其是全音阶加以广泛采用。

还采用频繁模糊的转调、多彩的和声等手法描绘乐曲,不仅营造出诗歌的气氛和意境,还起到描写和唤起情绪的作用。

德彪西两次为魏尔伦的《月光》谱曲,这两首歌除了共同的诗文造设了共同的意境外,两者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1892年创作的这首处于德彪西音乐创作的中期阶段,他的印象派的创作手法臻于完善和成熟,被认为“集中体现了真正的德彪西”。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八九拍,前奏很短小,只有四小节,五声音阶,建立在#g小调上,用分解和弦来表现静谧、朦胧的月光。

A段的旋律起在第三拍弱拍上,歌曲旋律进行到第八小节的时候,出现了短暂的离调,但很快又回到了#g小调上,十一小节的时候乐曲转到G大调上,色彩发生变化,利用明暗的对比,制造出迷幻的感受,象征着舞者古怪的装扮,钢琴伴奏织体模仿着月光如织,相似的音型贯穿于始终,最后乐曲结束在#g小调的属和弦上。

B段的开始也是起在弱拍上,旋律的线条更明晰,相比较A段来说,旋律感较强,在进行到16-20小节的时候,调性的转换是#g小调-b小调-d旋律小调,出现了他所偏爱的五声音阶,调性转换比较频繁。

作者用转调的方式制造出“他们的歌声和月光相映辉煌”的虚幻、难于捉摸的景象。

21-30小节为C段,第26小节是降B大调和c小调平行和弦,最后六小节是#d小调-#g小调的转换。

(二)节奏艺术特色

《月光》没有很长的旋律线,比较贴近自然状态下的气息,如声乐开始处,表情记号是doux和expressif,意思是柔和的、有表情的,气息要严格的控制,保证声音均匀,柔和,音量在p上。

和声的功能性减弱,旋律的逻辑重音就不明显了,节拍的强弱关系模糊化,要求演奏时候声音线条要有非常好的连贯性,不要有明显的重音,即使有音量的渐强和渐弱。

节奏的艺术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特点,如模糊的离调,频繁的转调,色彩丰富的和弦,五声音阶的应用等,这就要求演奏者要熟悉这种特点,如果还用古典、浪漫派的处理方式,会出现“犬牙交错”的“不合拍”的感觉,无法准确表达歌曲意境。

德彪西将前奏处理的比较短小,钢琴伴奏织体模仿着轻盈的月光,作为一种背景的衬托。

有趣的是,两位作曲家都把声乐部分的旋律起始在弱拍上,只是福雷的钢琴伴奏部分更加独立,伴奏与歌唱旋律用复调思维布局。

(三)旋律的多变性

德彪西在旋律方面表现出片段式的、不连贯、不对称的特点,这与他追求情绪的多变和瞬间的印象是一致的。

旋律的和声功能性被打破,变化多于稳定,随意性较大。

他的作品往往没有大段的旋律,而是一些互不连贯短小动机的瞬息自由飘浮。

主题的每次再现都不会原样重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旋律“永远不回复它的本来面目”。

德彪西的音乐虽然也使用由线形旋律构成主题的传统做法,但由于追求音乐的模糊性,旋律淡化了,从而形成大量运用音型织体动机及短句旋律来构成主题的特点。

德彪西对传统音乐的旋律写法“敬而远之”,即使是偶尔采用重复、再现、模进、倒影等手法,也事先加以变化的。

他的作品旋律较之传统更难以预料,且旋律中更多使用跳进。

另外,德彪西诸多作品的成功,一般应归功于和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也是他最具个人风貌的一个领域。

德彪西对作品和声色彩的追求远远胜过旋律,正如印象派音乐一样,色彩胜过线条,和声是他音乐调色板上最重要的因素。

他用和声渲染气氛、变幻色彩,用和声组织乐曲结构、突出作品内涵,并不断尝试新的和弦以达到意向的效果。

德彪西作品中也深受象征派诗人马拉美、魏伦、梅特林克等人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也有象征主义的色彩,是一种改变过的综合的印象派音乐,德彪西尝试像这些画家一样去捕捉光影,只是他用的是以音乐的形式来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德彪西的音乐与印象派音乐的不同在于他对于色彩、音色、节奏的把控仍然是比较规整的,他没有轻视它们,一样的重视旋律,所以他仍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机。

德彪西鄙视唯唯诺诺的音乐形式,鄙视那些故意给音乐添加意义的音乐,他所创作的音乐虽有标题,但是从来不故意添加音乐标题,只是有意无意给人们一种印象,从不向人们讲述一个故事。

他就是这样改革音乐的,音乐在他这里没有固定的模式。

德彪西从小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思想,有不懂的问题就请问老师,有时候老师也会很无奈,而他却一直追问,让老师很尴尬,自己却不在意,这让他显得很叛逆。

在音乐院学习时也是如此,也许他很单纯,他只是想问题,而没有在意其他太多的东西,所以对老师提出诸多挑战,令法朗克、纪罗等音乐家火冒三丈,德彪西朋友很少,只有萨替与皮耶勒威。

他生活中混乱,惹事不断。

也正是这些性格原因才会让他成为如此杰出的音乐家。

德彪西对穆索斯基的音乐与爪哇的甘美朗音乐很感兴趣,因为他发现他和甘美朗志趣相投,都喜欢运用对位法在音乐上,他不喜欢其他一些音乐家的创作风格,甚至报以批判。

德彪西坚信,音乐诗人心中美好事物的自然流露,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势千变万化,任何形式都可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德彪西拥有一双善于倾听发现美的耳朵,这使他能够创造出正确的音乐色彩。

德彪西本人是没有专业的钢琴技巧,但他却创作了很多的钢琴曲,他认为他可以用敏锐的耳朵和对手指触感犀利的判断来弥补一切缺憾。

他穷尽一生努力释放出了触键,他不想在弹琴时因为琴键与琴槌敲击干涉自己的作曲,他想要那种直接在琴弦上挑抹的感觉,同时他的组品中也有大量的踏板声,使音乐形式富于多变,作品优美清澈。

四、印象派钢琴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启示

当我们钢琴演奏者在对德彪西的音乐与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在这两者不同音乐背景之下的作品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中西音乐艺术融合的魅力,发现其实音乐没有对错,没有国界,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在深层次意义上来说,这两首作品的对比研究更能展现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

从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影响上来看,无论是作曲者,改编者还是演奏者,当我们在创作或者是二度创作时,应该致力于把传统民族文化中特有的部分与西方现代音乐创造性的结合起来,如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等等,对西方作品的诠释要以一种新的视觉,把中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作为底蕴去开发和研究,我们为了中国钢琴的演奏事业,乃至为了全世界的演奏事业,我们一定要将中西方的音乐文化适当有机的融合,这样才能做出比较全面的钢琴发展事业。

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西方国家在地图的版图上,就属于土地贫瘠,雨水不够旺盛,多沙和石,并且植被不够丰富,在这地中海一带,所有的岛屿和岸边,都没能给当地的人提供丰厚的农业条件,就不能以农业为主,他们靠猎杀,靠肉食动物来补给自己身体所需,所以搏斗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人们变得好斗,注重人的思想,喜欢动,不喜欢静,他们在自然中的求生法则就是搏斗赢来的荣誉和至高无上的成就,这就是背景下造成的文化差异,西方的人们性格豪迈,不拘于小节,他们喜欢在大自然中搏斗,求生存和发展。

所以西方人的这种思想观念就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悬殊,最后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意识。

因此,其实不难发现,从音乐艺术中就可看出,中国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西方以人物描写为主,这就是中西方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认知不同而引起的不同发展之路。

中西钢琴曲最重要的是它们的意境之美是如此的相似,这些偶然性为以后印象派音乐与中国音乐的研究更加推进了研究的价值,思维不止是把德彪西和近现代钢琴音乐结合,还可以把整个印象派钢琴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结合,也不止是停留在钢琴音乐上,整个印象派的所有音乐作品,声乐、器乐等等,都可以和中国音乐结合对比研究,而中国音乐方面,也可以放开到中国古乐或者中国近代音乐,除了钢琴音乐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音乐,所以笔者认为这篇论文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方向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新意。

五结论

现代精神本质上是对一切旧事物和旧秩序的推倒和反叛,以及对未来的新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当代思想界对现代问题的讨论,始终未能摆脱一个的根本的设定:

现代文明“先进”于古代文明,新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眼光总能“高明”于古人。

如此,陷入现代困境之中的人们只能期待一个更“进步”、更“新潮”的方案来根治现代文明的弊病,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万物的秩序和评价标准落入历史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变幻更迭之中,任何珍贵和崇高的价值都无法得到确立和巩固。

最美好的价值永远不会被罢黜或取消,真正高明的智慧总能经受考验,历久弥新。

现代性的思维或许会让人感到疑惑或者虚无,我们需要借助古人的力量,抵挡现代的浪潮。

然而待我们有机会洞察到真正的美好时,就可超拔于古今之争的限定,真正开启追寻美好的旅途。

德彪西钢琴演奏的触键应该根据不同的乐曲而定。

在钢琴谱上可以看到一些对触键的文字要求,目的是使演奏者更加了解作曲家的本意,寻找最适合的触键方式。

概括地说,德彪西在钢琴演奏触键方面的创新是“将钢琴从敲击型和断断续续的缺陷中解救出来”,使用一种抚摸式的圆滑的触键方法,根据乐曲的需要控制手指,使琴键人为的分为多个层次,创造出各种奇妙的音色和效果。

德彪西通过对乐器一切技术手段的分析,把这种乐器的缺点和局限性转变成新发现的优点。

综上所述,德彪西以他绝世佳作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富有创新性的音乐才能,并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新的钢琴音乐创作道路。

参考文献

[1]《月光奏鸣曲》的意境之美[J].刘骁,吴丹.大舞台.2014(04)

[2]《月光》与《月光奏鸣曲》[J].张君.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7)

[3]品味《月光奏鸣曲》之精美艺术[J].马玲.成功(教育).2007(12)

[4]不一样的月光——浅谈《月光》、《二泉映月》、《月光奏鸣曲》三者的异同[J].陶能清.云岭歌声.2004(11)

[5]月光下不同的美学境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比较谈[J].丁妮.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6]钢琴曲《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J].梁智源.现代交际.2010(06)

[7]以月光写人生[J].李江.大舞台.1994(02)

[8]浅析以比较的视野看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J].何扬.求知导刊.2015(10)

[9]浅析贝多芬和他的《月光奏鸣曲》[J].雷婷婷.黄河之声.2014(13)

[10]论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J].王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11]浅议德彪西的音乐对当代音乐审美的影响[J].何鑫.大众文艺.2014(21)

[12]浅析德彪西交响作品《大海》[J].王海垠.艺术教育.2014(08)

[13]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意象世界[J].冒小瑛.黄河之声.2013(17)

[14]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开拓和创新精神[J].何鑫.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8)

[15]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美学“印象”[J].刘进清.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8)

[16]德彪西同马赛尔·普鲁斯特的问卷表[J].音乐爱好者.2001(11)

[17]浅谈德彪西音乐风格形成[J].王艺丹.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06)

 

致谢

经过紧张有序的毕业论文写作,作者的毕业论文终于圆满完成了。

感谢导师***老师的关心、指导和教诲。

***老师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质对学生将是永远的鞭策。

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能够在百忙中及时回答疑问,提出建议,仔细批阅初稿,严格要求论文质量,使我能够很快理解课题,纠正错误。

每次辅导时都会对组员里每个人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进行了解,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新的任务,不断督促我学习,***老师对同学高度负责的精神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使作者掌握了许多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在整个毕业设计中获得了很大收益。

作者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老师全面、具体的指导下进行的。

***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使学生收益匪浅,终生难忘。

感谢***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所给予的建议。

在此,谨向敬爱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同时感谢我的学友和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无私帮助,感谢他们给我带来每一天的欢笑、每一次的成长。

最后我将最诚挚的感谢献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