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148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x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机械和功

(本部分共6个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在进行“杠杆”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等。

  第9题(单选题)在“杠杆”一课的教案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者现状制定学习目标,主要依据的是()。

(4分)

  A.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创新学习理论

  D.媒体应用理论

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一节“杠杆”

(北京师范大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目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杠杆现象已非常熟悉,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

  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第10题(单选题)上述学习者分析,主要从()进行分析的。

(4分)

  A.学习者动机

  B.学习者知识基础

  C.学习者兴趣

  D.学习者认知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装置或一幅图中辨认出杠杆。

  ②理解力臂的概念,能在一幅给出杠杆、支点、动力、阻力的图中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③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④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能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出发,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对杠杆进行分类,知道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杠杆。

  第11题(单选题)关于上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描述,下面正确的说法为()。

(4分)

  A.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中,明确了学生学习后应该发生的"行为"变化

  B.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中,明确了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的标准

  C.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中,明确了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的条件

  D.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中,包括了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是规范的描述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③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②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③结合介绍我国古代在杠杆上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①探究杠杆原理相关概念。

②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①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②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资源

教学器材:

  教师:

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

  学生:

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共20组。

  教学环境:

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演示文稿、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一个人正在用一个巨大的杠杆撬动地球。

教师提问:

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

能联想到什么?

阿基米德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学生活动:

观察,交流感想。

踊跃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

会心地接受,体会到“一人之力可以撬动地球,使用杠杆似乎是可以省力的”,急于了解有关杠杆的科学理论。

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杠杆进行思考。

  第12题(单选题)本导入活动中,下列属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4分)

  A.演示法和实验法

  B.演示法和讲授法

  C.讲授法和练习法

  D.实验法和练习法

教学活动2

教学内容:

认识杠杆

教师活动:

列举生活中有很多帮助人们工作的工具,实质上都是杠杆。

出示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羊角锤、起子等器材,让学生选择工具起出钉子、打开饮料。

学生活动:

很踊跃地上讲台操作,其余学生进行指点和议论。

教师活动:

提问:

同学们能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杠杆的实例吗?

同学们课前也准备了不少相关的工具,请拿出来操作一下,互相讨论一下你的感受,说一说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

举出实例或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实物。

观察与思考后回答:

工具在转动,可以省力,有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

教师活动:

投影片演示:

杠杆在撬动重石。

提问:

阿基米德的那个支点在哪?

学生活动:

观察投影片,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些特点的存在。

明白“支点”对构成杠杆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

引出“杠杆”课题。

  第13题(单选题)本活动中教师运用演示投影片,主要起到了()作用。

(4分)

  A.欣赏审美

  B.代替板书

  C.情境陶冶

  D.代替杠杆撬动重石的演示实验

教学活动3

教学内容:

杠杆的五要素。

教师活动:

投影片演示:

用杠杆撬动重物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

学习杠杆五要素:

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力臂可简称为“点线距”

(1)指出课本图9-1、9-2、9-3中所示杠杆的五要素

(2)完成书P5“作业1”

教学活动4

教学内容: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活动:

布置“小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直尺、铅笔、橡皮等文具,做一个杠杆水平平衡实验。

”(要把支点放在尺子的正中)

学生活动:

按照教师示范,动手做实验,并从中体验到杠杆以及杠杆的平衡。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活动5

教学内容: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活动:

提问:

我们可以用大物体平衡小物体,那么,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将学生猜想写在黑板上,并鼓励有创意和科学思维的猜想。

布置分组实验:

发放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刚才所发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探究。

请同学们针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参照教材P3所示“实验探究”,设计好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动手进行实验。

让完成情况较好的实验组报告实验结论,组织学生对上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

在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后,组织交流设计思想,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1)实验中动力和阻力是人为规定的;

(2)“怎样确定力臂”是这个实验的难点,可以在实验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直接数出杆上的格子数就是力臂的大小;(3)设计一个好的表格对探究活动是否能成功很重要。

教师活动:

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用板书给出正确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F1L1=F2L2

问题:

上述教师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根据戴尔经验之塔,它为学生提供了哪些信息?

  第14题(单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出符合上述问题的答案()(4分)

  A.直接的经验信息

  B.抽象的经验信息

  C.形象的经验信息

  D.观察的经验信息

教学反思

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简单机械,是其他简单机械的重要基础。

滑轮和轮轴实质上都是杠杆的变形。

因此,杠杆这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如做个拔钉子的小实验。

可备些钳子、羊角锤之类的工具,在体验中学习杠杆知识。

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认识,以及概念、规律的应用这样三个学习过程,贯穿着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要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资源准备(本部分共4个题,每题4分,满分16分)

在“杠杆”这一课中,需要收集一些和本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同时还要准备演示实验与小组实验器材。

  第15题(单选题)在本课教学资源准备中,以下叙述正确的为()。

(4分)

  A.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有利于提高"杠杆"课堂教学效率

  B.有关"杠杆"演示实验通过视频演示来代替,学生会获得做的经验

  C."杠杆"一课的教学媒体的选择运用有助于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的实施

  D.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才能够创设有关"杠杆"的教学情景

  第16题(单选题)本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不应依据()因素。

(4分)

  A.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

  B.学习内容

  C.教学大纲要求

  D.学习目标

  第17题(单选题)下列数字教学资源文件格式中,属于Word软件文档格式的是()。

(4分)

  A.*.doc

  B.*.ppt

  C.*.xls

  D.*.mpg

  第18题(多选题)本设计中,下列教学资源中,属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

(4分)

  A.多媒体演示文稿

  B.学生的课堂用具,如铅笔、尺子等

  C.其它答案都正确

  D.所用的钳子、羊角锤之类的工具等

  E.下载的"杠杆图片"等

教学实施(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

在完成教学规划和教学资源准备后,将进入教学方案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解决一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硬件设备的简单操作、教学媒体资源的使用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19题(单选题)在本教学实施中,若课堂上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一般邻座同学组合小组。

但由于组间水平的差异,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相差很多。

针对以上问题,你认为下列方法中比较恰当的是()。

(4分)

  A.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让一些进度快的组自学

  B.按一般学生的进度来安排教学时间

  C.把学生按能力分组,最好使组与组之间水平基本相等,上课前按小组安排座位

  D.要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开展学习

  第20题(单选题)本教学活动2中,教师引导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杠杆的实例",所起的作用是()。

(4分)

  A.启发思考,促进知识的纵向迁移

  B.引导学生创设认知冲突

  C.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D.启发思考,促进知识的横向迁移

  第2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教学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4分)

  A.教学过程即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

  B.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C.教学过程即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过程

  D.教学过程即教学实施过程

  第22题(多选题)信息技术可以支持教师利用()等方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互动平台,开展对"杠杆的运用"的进一步讨论。

(4分)

  A.BBS

  B.虚拟社区

  C.电子邮件

  D.QQ聊天室

  E.小组讨论,并通过投影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第23题(多选题)在演示文稿中如果将"杠杆撬动重物的示意图"无意中剪切,可采用下列()方法迅速恢复原图。

(4分)

  A.控制菜单中“还原”命令

  B.到回收站中还原被"剪切"的内容

  C.重新画图

  D.用"编辑"菜单中的"撤销"命令或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

  E.在原处使用"粘贴"命令

教学评价(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

在完成教学规划、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方案实施后,将进入教学评价阶段。

在这部分中,需要评价或反思已完成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24题(单选题)学生在做学生实验或探究讨论时,以下课堂管理行为恰当的一项为()。

(4分)

  A.教师准备下一环节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

  B.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或讨论,对学生的行为不加干涉

  C.在教室里巡视,同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D.在教室里巡视,但仅仅控制课堂气氛及学生实验或讨论的进程

  第25题(单选题)在学生成绩录入后新建的Excel表中,若计算学生成绩总分、平均值,应该使用()。

(4分)

  A.函数SUM()和函数COUNT()

  B.函数SUM()和函数AVERAGE()

  C.函数SUM()和函数RANK()

  D.函数AVERAGE()和函数COUNT()

  第26题(单选题)本教学实施后,前来参加听课的教师认为本课运用的"杠杆撬动重石"的图片清晰,制作质量高,这是从()角度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的。

(4分)

  A.艺术性

  B.经济性

  C.科学性

  D.技术性

  第27题(多选题)实现自主学习进行探究的教学设计,应具备()等方面。

(4分)

  A.学习内容要新颖

  B.给定学生学习任务

  C.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D.准备好课堂测试题

  E.提出学生自我监控方法

  第28题(单选题)本教学实施后,教师思考"课堂上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是否用时过多,这属于对()方面的反思。

(4分)

  A.教学资源

  B.教学过程

  C.教学效果

  D.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