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136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docx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

教师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讲座

第一讲:

绪论

教学技能简介1.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指导下,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发展,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把教师职业技能划分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

导入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和教学技能综合十项。

“讲授—接受”类型的教学模式

把握讲授时机,追求讲授简洁有效,提高模仿逼真程度。

“实践—探究”类型的教学模式

讨论或辩论的组织,案例的交流和分析,实验的操作和设计。

“对话—合作”类型的教学模式

师生、生生间情感的沟通、和谐、交融,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实施,CAI、DIS技术的应用等。

2.教学技能的特点

(1)可操作、可重复、可测量、可借鉴。

(2)因人而异,有效组合。

(3)教学技能与教学技能氛围。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4)对教学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现代化教学的追求

教学时空的拓展;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个别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和探索;思维形式多样化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匹配;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融与教学相长。

3.教学技能的使用层次,

(1)操作层面,熟悉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操作规范。

(2)综合层面,熟悉掌握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技能的能力。

(3)创新层面,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技能,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境界。

4、教学技能的训练:

1)实践训练法,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教学实习、见习教学,研究课、观摩课、专题进修班。

示范课、专题研讨会。

2)模拟训练法,在模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设计—执教—分析—评价—校正;微格教学法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2.课堂导入技能3.课堂问答技能4.课堂讨论技能5.教学语言技能

6.课堂板书技能7.课堂演示技能8.媒体运用技能9.学习设计技能10.课堂反馈技能

第二讲:

教师教学设计技能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

它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优选教学策略并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试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成果评价。

二、教学设计的功能

1、有利于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2、有利于体现科学的教学过程

3、有利于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控制原理

(1)教学目标控制教师的教学活动

(2)教学目标控制学生的学习反应(3)教学目标控制教学媒体的选择;2.要素分析原理;3.优选决策原理;4.反馈评价原理。

四、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2.程序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五、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1.学习需要分析,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学”问题;

2.学习内容分析,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2)全面掌握教材内容(3)准确分析重点和难点(4)精心组织教材内容把握整体了解对象分清主次注意互动适当调整(5)掌握分析学习内容的技术:

a)归类分析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研究,梳理出针对教学目标的学习内容;b)图解分析法—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教学的内容和逻辑关系;c)信息加工分析法—针对教学目标、要求将学习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程序性分析决策性分析描述性分析;d)层级分析法。

3.学习者分析

(1)知识基础

(2)心理发展水平(3)社会环境

4.教学目标的阐明

(1)兼顾三维教学目标

(2)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步骤,a)采用行为术语的陈述方法;b)采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陈述方法;c)采用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5.制定教学策略

(1)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符合学习内容;符合学习者特点;考虑客观条件。

教学程序和教学结构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社会实践、案例研究、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等等。

A)教学的目标、任务;b)教材的性质;c)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d)教师的素养条件;e)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

(3)教学形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个别学习。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设计方案推广应用之前,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试用,以了解该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

形成性评价可从观察者、教师、学生那里寻求证据。

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运用的过程中应不断地调整、修改,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三讲教师课堂导入技能

一、课堂导入技能的含义:

在上课开始或学习新课程、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之时,采用某种教学手段或方法,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教学技术。

二、课堂导入技能的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2、关注所学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3、为学习新的学习内容作铺垫4、导入的内容可以分阶段实施

三、课堂导入技能的要素

1、引起注意2、激起动机3、组织指引4、建立联系5、进入课题

四、导入技能的实施原则

1、导入要有针对性2、导入要有启发性“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3、导入要有趣味性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五、教学导入的类型和方法

1、直接导入。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如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借助实物直接导入,如讲玻璃。

2、联系旧知识导入。

依据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发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回忆、再现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定向思维,适时的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对比旧知,导入新课。

例子:

提问:

《富饶的西沙群岛》与我们今天要讲的《海底世界》的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写的?

结尾提示了所介绍事物的什么特点?

3、联系生活导入。

如《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运用实验导入。

主要用于理科教学。

5、故事、典故导入。

在学科的发现史上有很多动人的故事,选讲这些故事片段,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直观导入法。

即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从中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7、设疑导入。

第四讲:

教师课堂问答技能

一、什么是课堂问答

1、释义: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是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行为。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计的问题,通过向学生提问并得到学生回答,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课堂问答的基本类型:

概念式问答、理由式问答、方法式问答。

二、课堂问答技能

1、提问的技能

2、侯答的技能。

侯答技能就是指在教师提问后,等候学生作出回答的技能。

侯答时间的掌握、答的肢体语言。

3、理答的技能。

鼓励性理答、建议性理答

4、叫答的技能。

叫答方式、叫答范围、与叫答对应的自愿答。

三、课堂问答原则启发性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丰富性原则。

4、适度性原则。

第五讲:

教师课堂讨论技能

一、课堂讨论的概念

课堂讨论的概念:

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以某种个人或团对形式,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或求同存异的目的。

二、课堂讨论的意义1、能激发创新兴趣。

2、能提高教学效果。

3、能培养健康的个性。

三、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课堂讨论1、问题要具有思考的价值。

2、问题要具有思维的空间。

问题一般涉及三类:

一为史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二为解释性问题,根据教材可以基本解释清楚;三为评价性问题,学生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考得出结论。

相对而言,第三类问题比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

3、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4、问题要有适宜的难度。

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提出的问题应是生活的范围和能力的范围之内所能解决的。

5、问题要有准确的表述。

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从而明确讨论的方向。

四、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哪些

1、两人一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

2、三至四人一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3、跨小组讨论

4、班级讨论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增强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和个体竞争能力

五、组织课堂讨论的四个原则1、准确性原则2、全体性原则3、重点性原则4、总结性原则

为了保证讨论围绕重点,不离题不偏题,还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有效和必要的控制。

六、组织课堂讨论的程序和技术

1、巧妙设计,提出问题。

一般地,适宜讨论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寻找规律性的问题,某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等等。

2、建立小组,明确分工。

一般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

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

各个岗位轮流坐庄,每个人既分工又合作。

3、适时调控,正确引导。

4、搜集信息,及时反馈。

5、记载过程,公正评价。

第六讲:

教师教学语言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的含义

教学语言是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运用形式。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思想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就是师生间用于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最主要方式。

教学语言的场合及对象的规定性确定了教学语言的思想交流是以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要内容的交流,这种思想交流体现了专业性的要求,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

教学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分类和技能。

二、教学语言的基本类型

1、有声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发出声音的语言。

2、体态语言(无声语言)。

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和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三、教学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教学语言的技巧和能力。

1、有声语言的技能

a、解释性语言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解说事物、剖析事理的语言。

是对事物的成因、功能或相互之间的关系、演变等作清晰准确的解说和剖析,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以便最终形成概念。

解释性语言要明白无误。

解释性语言要语言简练。

解释性语言要注重启发。

解释性语言要有针对性。

b、论证性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以证明论点或论题正确的语言。

论证性语言要富有逻辑性。

论证性语言要体现过程性。

论证性语言要关注严密性。

c、表演性语言技能

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情感、较好的语言表现力,准确表达教学内容,以情动人、以情导学,使学生更深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

表演性语言技能并不单纯指课文的诵读,更重要的是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等教学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运用。

表演性语言技能—重音的使用

表演性语言技能—停顿的使用

表演性语言技能—语气的运用

表演性语言技能—节奏的运用

d、评价性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问答、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

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的勉励和鞭策。

评价性语言应情真意切。

评价性语言应饱含激励。

评价性语言应幽默风趣。

2、体态语言的技能

目光:

检索的目光无疑是一种最重要的体态语言。

手势:

教师恰当的手势、动作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表情:

教师的表情对课堂氛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教师的表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心情,也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效益。

教学语言运用中的基本要求1、规范性要求。

2、针对性要求。

3、启发性要求。

4、教育性要求。

第七讲:

教师课堂板书技能

一、什么是课堂板书

课堂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平面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教学的方式。

课堂板书的基本类型

1、逻辑板书。

逻辑板书是指反映教师逻辑思维或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板书。

这类板书通过具有局部性质的逻辑思维,采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方法,促进学生相应概念的建立。

a、总分式板书;b、对比式板书;c、联系式板书。

2、过程式板书。

3、形象板书。

形象板书是教师运用形象进行板书揭示教学内容要点帮助学生学习的板书形式。

形象板书一般较多地运用于幻灯、投影、录像、电影以及计算机等手段来实现。

a、投影板书;b、网络板书。

二、课堂板书的设计

1、课堂板书的设计前提。

a、物质前提;b、思想前提;c、技能前提。

2、板书设计的选择。

a、题意演绎。

通过审题、解题作为板书的重要入口,设计完整板书结构。

b、题眼演绎。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聚焦点,是课堂教学目的的集中体现。

c、结构梳理。

对于内容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清关系的教学,教师板书要十分明确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关系,然后理清关系并建立起相应的板书框架。

d、要素提示。

板书要有效排列众多并列的要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e、特色强调。

三、课堂板书的标准

1、具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

2、具有重点突出、目的明确的特点。

3、具有布局合理、计划性强的特点。

4、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的特点。

第八讲:

教师课堂演示技能

一、课堂演示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示范或操作表演的一种教学行为。

具体地说,是指教师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或录像带等演示材料,根据预设方案进行演示操作,并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或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记忆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课堂演示技能的教学功能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4、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演示技能的类型和特点

1、展示演示。

展示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感知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技能。

(1)实物演示。

实物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感知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技能。

(2)标本演示。

标本演示是指教师把实物标本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形态、构造的教学技能。

(3)模型演示。

模型演示是指教师通过展示模型,帮助学生掌握物体的构造、功能等内容的教学技能。

(4)图片演示。

图片演示是指教师利用挂图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局部、整体面貌或发展过程的教学技能。

(5)图表演示。

(6)环境演示。

环境演示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演示物存在的环境或模拟的环境中去观察,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的教学技能。

2、电化演示。

电化演示是教师利用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教学媒体,展现事物的现象及发展过程的一种教学技能。

(1)录音演示。

录音演示是指教师使用录音设备向学生播放与教学有关的乐曲、故事、人物对话、课文朗读等内容的教学技能。

(2)投影演示。

投影演示是指教师利用投影设备,放映与教学有关的投影片或放大那些不容易观察的微小实物、实验现象的教学技能。

(3)录像演示。

录像演示是指教师利用录像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资料,展现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教学技能。

(4)教学电影演示。

教学电影演示是指教师利用电影设备向学生放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电影片,使学生观看不易见到的事物,以及事物内部构造等的教学技能。

3、形体示范。

形体示范是指教师用身体直接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技能。

(1)动作演示。

动作演示是指教师表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作,供学生观察、模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技能。

(2)情境演示。

情境演示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技能。

4、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是指教师通过当堂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感受的一种教学技能。

四、课堂演示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实际性原则。

首先,了解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演示。

其次,教师还应该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演示方法。

3、适恰性原则。

(1)演示技能要适恰运用,防止画蛇添足。

(2)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演示方法,以使演示效果达到最佳。

4、生动性原则。

(1)教师在设计演示时,要注意演示内容的鲜明性。

(2)要让学生获得鲜明的感知印象。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演示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感知材料,获得正确的感知信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演示操作必须规范

(2)演示和讲解相结合

五、课堂演示的操作程序

1、心理准备。

先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怎样观察及观察中应注意思考的问题。

2、出示媒体。

按照操作规范将媒体呈现

3、介绍媒体。

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

4、指导观察。

5、反馈结果。

在演示之后,教师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手段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学科知识。

六、课堂演示的教学设计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素材,确定教学方法。

3、筛选方法,确定演示内容。

(1)筛选演示方法,

(2)研究演示方法(3)反思演示方法(4)确定演示内容

4、关照整体,编写演示教案。

第九讲:

教师媒体运用技能

一、媒体运用技能

1、“媒体”应该是指一种表达某种信息内容的形式。

媒体以教育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育媒体,用于教育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2、教育媒体的分类:

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

1、超文本;2、搜索引擎;3、多媒体;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数字传感器:

一种以传感器和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新型实验模式—数字化实验室;6、虚拟技术。

三、媒体运用中应关注的问题

1、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有关注先进教学观念的引领。

2、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要关注提高效益。

3、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要关注“度”的恰当性。

第十讲:

教师学习设计技能

一、什么是学习设计

所谓学习设计,指的是对学习方式的的选择和策划。

学习方式

特点

相对应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

被动学习

合作学习

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强调以群体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

个体学习

研究性学习

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

接受学习

二、如何进行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学习方式的内涵。

2、明确学习方式的功能目标

3、设计指导学习方式的教学流程。

4、制定指导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三、三种学习方式的设计

1、“自主学习”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横向层面:

学生学习动机的自我驱动;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学习策略的自主调解;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学习条件的自我创造;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

纵向层面:

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心理准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2)明确自主学习的功能目标。

行为目标,学习目标的自我导向,学习情感的自我激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3)设计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和操作环节。

a、呈现主题—自定方案;b、提供素材—自主学习;c、讨论交流—矫正思路;d、总结评价—感悟提高。

(4)制定指导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a、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辅导学生制定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辅导学生制定高水平的但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

b、指导学生设计和编制学习提纲,要清楚地罗列出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的编排要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

c、加强自主学习中的学习管理。

学习时间、

师生关系、激励方式、课堂环境。

2、“合作学习”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习需要,将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尽可能以优势互补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称为异质分组),让学生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

(2)明确合作学习的功能目标。

a、培养合作精神;b、培养交往能力;c、培养创新精神;d、培养竞争意识;e、培养平等意识;f、培养心理素质;g、培养主动学习。

(3)设计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和操作环节。

创设情景—明确问题,观察点拨—合作学习,启发激励—讨论交流,综合评价—建构意义。

(4)制定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a、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b、充分做好合作学习活动的预设,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确定讨论的内容,预测讨论情况,设计交流反馈方式。

c、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

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

d、恰当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面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开展认知方法多样化的合作学习。

3、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

广义理解,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理解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功能目标。

核心功能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引导—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和操作环节。

目标—动机,问题—思考(针对性启发性可操作性科学性控制数量),评价—交流,

点拨—探究(把握好“点拨”的时机、把握好“点拨”的重点、注意“点拨”的方法、积极引导探究过程与结论的构建),总结—提高。

(4)制定“引导—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a、分层递进,感悟发展。

b、恰当引导,关注效益。

第十一讲:

教师课堂反馈技能

一、教师课堂反馈技能

1、释义:

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以研究和处理教学系统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技能。

2、课堂反馈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反馈的主要环节

1、了解学生基础情况2、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理解的水平3、了解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形成的情况

三、课堂教学反馈的主要技能

1、课堂反馈的预设技能。

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确立反馈点,确立反馈的形式。

2、倾听的技能。

3、反馈的点评技能。

正确运用语言技巧,适当选择点评范围。

四、课堂教学反馈中关注的问题

1、反馈要及时2、反馈要关注生成性问题

第十二讲: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按照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

在课堂上(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