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026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docx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专题训练题库及答案生活中的盐

初中化学小题集练——生活中的盐

1、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

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氧化反应B.分解反应C.无法判断D.化合反应

2、海水淡化可采用淡化膜分离技术。

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 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赶往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3、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

①CuCl2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4、分别用以下三组所提供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Cu、ZnSO4溶液。

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③B.②③C.仅有①D.①②③

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OH溶液

K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NaCl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D

H2

H2O

通过浓H2SO4

6、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用完后瓶壁上附有白色物质,洗涤该试剂瓶的方法是()

A.先用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B.先用稀盐酸冲洗,再用水冲洗

C.先用肥皂洗,再用水冲洗

D.先用玻璃棒去掉白色物质,再用水冲洗

7、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8、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Ca(OH)2=CaCO3↓+H2O

B.Zn+2HCl=ZnCl2+H2↑

C.3NaOH+FeCl3=Fe(OH)3↓+3NaCl

D.CO2+H2O=H2CO3

9、如图所示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c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X是CO2,Y是KOH溶液B.X是O2,Y是稀硫酸

C.X是HCl,Y是AgNO3溶液D.X是CO,Y是石灰水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

11、“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合金:

生铁、锰钢、青铜

B.碱:

纯碱、烧碱、消石灰

C.盐:

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

D.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

12、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C.双氧水分解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1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去年“两会”亮相的“石头纸”在今年“两会”前夕正式实现规模化生产。

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

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

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食盐、纯碱—盐B.硫酸铵、硝酸钾、尿素—氮肥

C.空气、煤气、碘酒—混合物D.硫元素、氧元素、氦元素—非金属元素

1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粉

Fe粉

用磁铁吸出

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O2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6、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名称和化学式表示不正确的是()

A.食盐、氯化钠、NaCl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C.烧碱、氢氧化钠、NaOHD.消石灰、氧化钙、CaO

1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CO2(CO)足量O2点燃

BCaO(CaCO3)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NaNO3溶液(Na2SO4)适量碳酸钡固体过滤

DCu粉(Fe粉)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18、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

①硝酸钡 ②硝酸银 ③氯化钠 ④氯化铜四种溶液,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

19、下列离子在pH=2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O42﹣、Cl﹣B.OH-、CO32-、Ca2+

C.Na+、SO42﹣、OH﹣D.Na+、Cu2+、NO3﹣

2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21、甲、乙两个化工厂的废水中共含有各不相同的七种离子:

Ag+、K+、Cu2+、Fe3+、Cl﹣、OH﹣、NO3﹣,测知甲厂的废水pH=13,则甲厂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A.K+、Cl﹣、NO3﹣、OH﹣

B.K+、NO3﹣,、OH﹣

C.K+、Cl﹣、OH﹣

D.K+、OH﹣

2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产一种白色固体

B.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C.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氨态氮肥与碱(氢氧化钠)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B.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可用来干燥SO2气体

C.葡萄糖氧化时放出能量,可用来为人体供能

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24、下列离子在pH=1和pH=14的两种溶液中都能大量存在的是()

A.Cl﹣B.

C.Mg2+D.

25、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纯碱NaOHB.酒精C2H5OH

C.干冰CO2D.苏打NaHCO3

26、下列物质的俗名错误的是()

A.NaOH(烧碱)

B.Ca(OH)2(熟石灰)

C.CaO(生石灰)

D.Na2CO3(小苏打)

2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a2+、NO3-、CO32-B.Na+、NO3-、K+、OH﹣

C.Na+、NH4+、OH﹣、Cl﹣D.Ba2+、H+、SO42-、NO3-

28、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B.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型饮料

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D.氢氧化钠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29、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30、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

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制备Fe(OH)3:

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D.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