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1019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暗恋桃花源解读.docx

暗恋桃花源解读

解读《暗恋桃花源》

不敢妄自菲薄的称自己是艺术人,但是六月九号在山大威海分校艺术学院音乐厅上演的钟吕年度大戏确实深深的振颤着我,吸引着我,虽然胆怯的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品评阳春白雪,但是已就忍不住地要谈谈自己的艺术感触,讲讲我所领略的艺术魅力。

开场前的人头攒动确实与话剧所散发的艺术气息多少有些不和谐,但也足以展示这场演出的迷人之处。

当忧伤而伤感的音乐在舞台深处响起的时候,昏暗的灯光让我感到的似乎真的看到了民国时代的街道和城垣,鲜艳的蓝布杉,朴素的中山装,还有那条灰色的围巾多么真实的再现着另一个时代的爱情故事,当我在期盼着暗恋中的男主角在于爱慕的女友别离时是如何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时,突然一个身穿灰色马甲的导演屁股后面跟着跟班嚷嚷着冲到了舞台上,开口就是对演员的横眉怒指,我的心当时一紧还真的以为是演砸了呢,一恍惚才明白哦原来这是真的在演戏呵!

对于这种开头引人入胜又出其不意的让人恍悟,不觉得是我对着导演的开场新颖暗暗叫好,嘴角的不免浮出了笑意由于开头太过于投入险些让纤巧的导演给蒙骗了,又不免对自己的傻有些暗暗的嘲笑。

当迷人的灯光再次烘托出战乱的上海昏暗的街灯的时候,我又准备梳理刚刚被打断的思绪,看这出刚刚开始的爱情别离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却在此刻忽然又有一帮人闯上了舞台,又是怎么了?

一脸迷茫的我只好静静的旁观着舞台上的发展,这时才明白原来由另一班人马要排演《桃花源》,终于期待想象了一周的话剧情景此刻才在我的心里有了些许的眉目:

原来这是《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呵!

终于舞台上短暂的争执以桃花源剧组的胜利结束了,舞台上的灯光黯淡了下来,一批新的道具替代了刚才的那些摆设。

这是一部大体上以晋代陶潜的《桃花源记》为背景的历史喜剧,古装的演员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示出中国古典女子衣着翩跹姣美和农夫的朴实善良,精心的导演在拟古的环境中却充斥着现代的词汇,两种语言的魅力对比博得观众的会心的笑声,,却又不失舞台艺术的高雅情调,在那笑声中没有丝毫世俗中亵渎经典的恶意搞笑,与堕落的低级趣味形成着艺术殿堂中的幽默风趣鲜明的不同。

当我沉醉于那片尽管是画布上的绯红的桃花宛如晋代的天空中的云霞的时候,不觉又陷入了话剧中,为桃花源中未经世俗的沾染而纯情的如自然般生活着的居民而想象这几千年前被一个姓陶的老头虚构的一个过渡而自由徜徉自己想象的时候,偏偏刚刚被轰走的剧组又找到了回到舞台上的理由……

反复好几次,时而舞台上的《暗恋》的悲剧让我沉浸早动乱年代的爱情悲惨之中,时而又是《桃花源》的喜剧又让我不觉得会心的发笑,中间还有两个剧组为争执剧场而引得众人透彻心迹的笑声,三种场面在巧妙地结合变换着,渐渐的我不再仅仅欣赏着话剧中的情节,而是观看一场电影,品评一篇文章,那文章也是才华横溢的透出着艺术的魅力,像是有三条清晰的线索叙述着同一个舞台上的三个故事:

一个是暗恋,一个是桃花源,还有一个是暗恋桃花源。

古代的桃花源是幽默的喜剧,近代的暗恋是其美的悲剧,中和着悲剧的苦涩和喜剧的幽默,我不知道当代的“暗恋桃花源”能否算作是正剧,但是两个剧组的舞台争执却让两条话剧的主线在争执中胶合着使两个故事自然流畅的衔接叙述着,我的知识不能足以让我清晰地分析这出话剧的精彩,但是在一个舞台上将悲剧、喜剧,古代、现代、当代融合在一起让我不得不佩服这出话剧蕴藏了导演多少的智慧和心血,娴熟的演出技艺又有多少汗水的付出?

叫我怎么不折服!

最终的高潮喜剧与悲剧直面在同一个舞台上,显然那是更有喜剧色彩的一段,两个剧组的演员那么风趣却自然的串词让观众停息不了的发出笑声,,那么会心、那么愉悦,全然没有平日里迷茫的颓废之气。

终于我看到了三条线在舞台上的汇合,强有力的将整个演出汇合在了一起,最后的结局还是三条泾渭分明的线各自有了自己的结点:

两条明线:

《暗恋》、他《桃花源》都完美的曲终了,而隐约的暗线两组剧组的争执也就是《暗恋桃花源》也在观众们的笑声中悄然的画上了句号,我想此刻帷幕后的导演一定在观众们的掌声中偷偷的微笑吧?

当让还有许多在剧中小的细节让发现它的人不得不的欣赏女导演的细腻和表现手法的纤巧,当武陵人多次在叨念着不能被干扰的时候就已经为下文的同台竞技而伏笔了,巧妙地用了文学中的前后呼应,暗恋中的男主角在重病中的恍惚是恰巧有年轻时的一幕在舞台的另一角上演着!

当迷茫的观众为这超越时空的“混乱”而迷茫时我也有一次可以自恋的欣赏一下我小小的领悟能力了。

再有,剧中还有一个近乎于疯子的白衣女人,似乎是一个话剧的败笔。

看不出究竟她到底行业哪出戏有着联系,我也不甚明晰究竟她是何寓意?

只觉得他的疯癫使两组剧更为浑然,似乎在那种作品中见到过这种效果,没有了她的点缀整个故事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有了她的衬托却让我觉得整出戏更为的出色!

当然再好的碧玉也会有瑕疵,我虽然极力的欣赏这位导演的才华横溢,但是缺憾始终是有的,在武陵人的家中,春花的动作似乎过于的做作与夸张,使舞台的效果让我到少感觉到有些轻浮,而最后在白衣女子旋转时如果满天际洒落粉红色的桃花花瓣,随着韩子奇的呼喊声由远的淡去帷幕缓缓的降下,灯光也暗淡了下去……那样的剧终似乎更为有情调,更耐人寻味。

情节与演出很是精彩但是如果按照,我们学院仵院长对文学的划分标准(一、情节性的,二、社会性的,三、人性的,四、哲学性的)我却还是把它划分到情节性的一类作品中去,但这已经足够了,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

满场的座无虚席和不间断的掌声,还有在过道里整整站立到终场的观众就足以说明它的魅力。

杰出的导演一曲“高山流水”确实令我从心底的折服,虽然我没有资格称之为知音,但也作一曲阙词抒发一下情感以和之,权且作狗尾续貂吧。

 我曾经无数次说过,我是个相当顽固的人。

这些年里我若还有些尺寸进步,全是托了我朋友们的福。

是他们的无比耐心,终于让我让步,接受他们向我推销的一些新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比我更顽固。

  

  这几天谈论郭德纲的相声,要谈论他就必然谈到传统相声。

要谈到传统相声就必然会谈到台湾相声名段《这一晚,我们说相声》。

于是,李立群这个人就浮出水面,赖声川便已不远。

从2000年开始,我历次去北平,基本上都是我的朋友老雕接待。

在这六年的时间,他不下三次和我谈起过李立群,说李立群说的才是相声。

并一再恳求我去找李的DVD或者磁带,说是叫我一定要听一下。

但是我很顽固,顽固之外还兼懒惰,所以一直没去找。

  

  这几天我非常想听李立群说相声。

但是在昆明市面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方面的音像资料,所以只能非常冒昧地打电话给老雕,问他是否有散碟,我只要其中的几个经典名段。

24小时以后,来自北平的限时专递已经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打开一看,不是散碟,而是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合集锦盒,一共十七张DVD。

唉,这个老雕哟!

纸封上他还注明了哪几部一定要看,劝我带上假牙和纸巾。

  

  昨天晚上,我看《那一晚,谁来说相声》,觉得风格大异。

严格地讲,那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相声,而更类似一场话剧。

相声只是个形式,形式之外有严整的故事情节和时间顺序。

我曾经在评价郭德纲的相声时说过:

相声是一种市井文化。

可能现在有必要修正这个观点,相声也可以很高雅,甚至可以很文化,关键是看本子是谁编的。

观看DVD的时候,台湾观众的素质之高给我很严重的冲击。

相声里有一段说到父亲要打包行李回大陆,这时候滚落出了两个桔子,父亲急忙去捡起来。

演员在台上说: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台下立即笑成一片,因为这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的句子。

演员这么说不恐怖,导演那么编不恐怖,而演员念白到观众大笑之间时间间隔之短让人感觉非常恐怖。

我们除了讲黄色笑话的时候,很难有那么高领悟力的观众。

  

  今天中午,突然接了老雕的电话。

劈头就问我:

“看了点什么没有?

”我告诉他说我已经看了《那一晚,谁来说相声》。

他一听我这话当时就急了,厉声问我:

“为什么不看我推荐给你的那三部?

那才是真的经典!

”当时我站在大街上,脸都红了,窘迫异常。

回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翻出《暗恋桃花源》来看,2小时10分以后,我觉得必须写一篇BLOG。

  

  《暗恋桃花源》不是相声,赖声川和李立群把它做成了2小时的舞台剧?

或者是话剧?

我不知道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不同,反正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

本来,我对这种艺术形式有本能的抵触情绪。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些话剧,内容是一群无论男女老幼都擦胭脂的演员,用踩了电门的声调,演出一场宣扬精神文明建设的戏。

总有一两个二流子或者小心眼,最终被改造过来,转变了思想,奔向大家的怀抱。

我觉得看话剧,要比劳改都难受。

花几个小时,看一帮SB演一出内容SB到顶的剧,声音又尖又刺,这比盖世太保的刑讯室还厉害。

我成年以后甚至没看过《茶馆》和《雷雨》—小时候内伤受得重了,跟他妈的中的玄冥二老的玄冰掌一样折磨人。

后来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面演出《雷雨》时,我笑得比谁都响亮。

现在想来,那是纯粹的无知者无畏。

  

  看完《暗恋桃花源》以后,这种印象完全被扭转了过来。

我想说的是:

其实,舞台剧很好看。

长年不接触,一接触就是先锋级的,实验类的,没想到我一下子还都接受了。

《暗恋桃花源》在设计上就很先锋了,舞台上是两套班子。

两波演员在台上演演员,分别在排练两部戏《暗恋》和《桃花源》。

你这儿正看得入戏,突然一个导演模样的人跳将出来,把演员大骂一顿,说这里演得不好,那里演得不对。

一出一入之间,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

  

  《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

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

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

终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

《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

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己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

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

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

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

  

  两出戏挤在一个台上演,高潮处连台词都能相互接上,让人对导演的水准叹为观止!

而这两出戏又相互映射,中间由一位神秘女子连接起来,讲述“找寻”这个主题,谈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观众在剧场里,看戏中戏,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成为这戏剧的一部分,舞台无限扩大开来,端的是NB无比。

形式上看,有话剧、相声、小品甚至日本的谐剧的成分,全部能在一个舞台上展现开来。

四、五样道具,六、七个演员,居然也成就那么一出复杂的戏剧,我对赖声川和李立群的敬仰之情涛绵不已—有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理论家能够从中分析出很多东西来,我是一个粗人,不懂得什么理论。

但是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赖声川的戏剧打破了舞台的限制,他有意识地提醒观众这是一台戏剧,不断地把观众的情感从剧情中移出来。

但是,观众反而忘记了舞台上道具的简陋,情节的不连贯,自觉主动地投身于表演之中,在自己的脑海里完善整个剧情,最终依然能被深深打动。

《暗恋桃花源》里,其实《暗恋》的内容很少,一头一尾而已,中间的铺垫过场都没有。

相反是《桃花源》非常详尽,穷究人生的荒谬之处,表现了人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疏离。

观众观看《桃花源》时的情绪,最终奇妙的移植到了《暗恋》上,并且在最后的生离别一场中达到了高潮。

可以这么说,以情绪的强烈程度而论,这种打乱战而产生的情感,甚至超过了直接足本演《暗恋》正剧的效果。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在我看来,赖声川在剧本的选择和编排上非常出色。

《暗恋》和《桃花源》这一对本子的出现并非偶然,《暗恋》是战乱冲散情侣,桃源里的人本身是为避秦末战乱而迁移到此。

《暗恋》里一直在找寻,找寻过去的时光,找寻旧情人。

而《桃花源》里现实太可怕,所以去寻找解脱和梦想。

最后,两出戏都再次回归现实。

能把那么复杂的戏剧理念表达出来,而且观众居然能够很轻松的接受,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甚至思想上的撞击,真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

更难得的是,整个剧很轻松,很好玩,笑声不短,好像是在玩。

结尾处,灯光熄灭,只有台上台下的啜泣声相互呼应,那一片黑暗和寂静感人至深。

  

  谨以此文感谢我的朋友老雕,感谢他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耐性,使我能在30岁以后理解和欣赏戏剧之美。

改变了我的偏见和顽固,让我得以看见世间有如此高地,如此阳光。

第一个:

终于看了《暗恋桃花源》,拖了那么久,今天才尝试写写观后感。

那天和河马交换心得,果然都记住了“桃花源”,回味无穷。

“桃花源”的故事很讨喜,老淘,春花和袁老板的插科打诨,爱看闹剧的观众自然更容易被吸引,剧终人散,三五个知己围着啤酒烧烤,桃花源的经典台词或是拍案叫绝或是娓娓道来,用来下酒正正好。

真的是委屈了云之凡和江滨柳的“暗恋”,那么低调,那么委婉,一个人一个世纪的孤独,注定需要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去思考去记忆。

江滨柳也好,老陶也好,只是拗不过自己的执着,其实,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云之凡也等过,够了,那个大时代,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等过,就够了,唯有心中盼对方一切安好,也如自己这般重新开始。

谁都没有错,谁也没辜负谁,江滨柳只是一个死心眼的小男人,虽然也试着开始,却被回忆缠着不愿放下,不小心,成了世纪的孤儿。

袁老板,一事无成,彻头彻尾失败的MAN,误闯了桃花源,原本就是老天的美意,放轻松,带着感恩的心好好过活也就对了,干嘛死心眼对春花念念不忘?

几年来,电脑里面留着台湾版的《暗恋桃花源》,应该是1991年的版本,很老了。

那个时候金士杰,李立群,顾宝明还很年轻,首次加盟的丁乃筝很出彩,也是很都人心目中最经典的春花。

第一次看,对于台式的话剧风格有点适应不了,因为“暗恋”火了,又看了一遍,渐渐才看出其中的好。

等到“暗恋”终于来了大陆,演员们都老了,我们也长大了,再看暗恋和桃花源,情节依然是那些情节,我们已看出不一样的故事。

无论那个版本,“桃花源”是最先让观众入戏的。

谢娜和何炅那么多年的默契,配合是天衣无缝的,秀才则比当年的李立群多了几分怯怯的秀气。

新的班子毕竟年轻,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节奏掌握上稍微有些急。

新版老陶,够憨够傻够迂,却在进退收放间输给了前辈。

李立群的老陶太经典了,每一点都交代清晰,就像是武艺精湛的国标舞者,架势一摆,音乐一起,舞台就是他的,连鼓点也是他在掌控。

这就是话剧的魅力,临场感超强,没有NG,没有TAKETWO,一个本子,每一场都有新的火花。

帘幕一升起,故事不仅仅发生在舞台上,观众席上的第一反应,是最佳声效。

上佳的电影可是时代留存,而一出精彩的话剧,只能用回忆去赞美。

这个月二十九号,“暗恋桃花源”又要在深圳上演了。

一部话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两度登录深圳,深圳人们真的应该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一再和“暗恋”错过的TINK,这下是有福了,我们两家再次相约去看,这次应该不会有遗憾了吧?

第二个:

【作者:

吴雨】

  在关于《暗恋桃花源》的宣传里,我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细节,大概是说谢娜在与首次联排后的媒体联访中特别提到,联排之前有记者曾质疑她和何炅能否胜任这部戏的表演,她说:

“今天那个记者也来了,看完了她也说不错。

  这番话应该是谢娜本人要强的个性使然,既然别人怀疑我,那我就做出来让你看看我到底行不行。

联排之后,没有再见到该记者对这次联排的意见,至于一场联排是否真的改变了她的质疑,这里却不得而知。

  联排的现场我们是不得而入的,但还是从电视报导中了解了一些。

但大抵,他们要通过媒体展示并且突出的,也不过这些。

单从电视报导里的那几分钟,很遗憾的说,谢娜还是那个谢娜,何炅还是那个何炅,并不足以让我们等看到他们身上经赖导打磨过的痕迹。

  我们的戏剧,真的就容不得一点纯净么?

  当然,单单仅从这两分钟的呈现是远远不足以对何谢二人甚至是整个内地版《暗恋桃花源》的水准做出公正的判断的,我只能说,这次联排,并不足以消除我们对这几人参演这部戏所产生的效果所持有的质疑。

  当然对这出戏的整体质量我并没有太多的质疑,经典的魅力就在于此,哪怕演员演得再生,本子自身打下的坚实基础也足以让它在舞台上立得起来,更何况这部戏有了袁泉、王洛勇这等舞台骁将的坐阵,黄磊和喻恩泰(喻恩泰博客,喻恩泰新闻,喻恩泰说吧)也是长期浸淫于表演艺术研究的人,就算何炅谢娜二人业余,是综艺节目主持人出身,但恰好让他们演的那一部分,也正是个喜剧小品的外壳,至少演出笑果来,对他们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其实大家质疑的是赖声川为什么要把这部话剧搞成明星版这件事。

赖声川本人曾说,这部戏其实找任何一个学习戏剧表演的人来演都不会出不来效果,但他最终仍然选择了用明星来出演,这不免就给人留出了太多的寻味的出口。

  在中国的戏剧界,甚至是文化界,赖声川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事情,尽管他的作品除了《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外,几乎都不曾以舞台实演的方式在内地向公众展现,但这仍不妨碍他通过VCD、刻录盘等影像资料以及媒体书籍网络等文字资料而成为一代热爱戏剧的人士在某种层面意义上的精神领袖。

很多人喜欢赖声川,也许恰如他的这个经典的名字,《暗恋桃花源》,人们心下暗暗仰慕的恰是那个甘于寂寞纯粹执着如桃花源外人的戏剧人,以及他那仿若置身桃花源中不受世俗熏染的戏剧理想与戏剧操作方式。

尽管赖导一开始就声明,《暗恋桃花源》诞生于一个非商业的戏剧动机,但历经20年之后,当年的一腔热情究竟能否真的就完全对世风流俗如柳下惠般不为所动?

至少通过这次《暗恋桃花源》的运作模式,以及宣传方式,从规模到宣传点的营造选择,无法不让人对曾经寄予赖导身上的这点信念产生动摇:

连他都要倾向商业了,我们的戏剧,真的就容不得一点纯净么?

  这几年的戏剧舞台是:

台上闹剧,台下闹心

  其实戏剧选择明星并不是什么坏事,哪怕是选择非专业的明星。

林青霞(林青霞新闻,林青霞说吧)版的云之凡几成“暗”剧的一块模板,当年赖导在徐克的推荐下,大胆启用毫无舞台表演经验的林青霞,竟然打造成一个戏剧经典形象出来,这足以证明明星同样可以演好话剧。

但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林青霞的成功在于一种形象上的贴近性,她的气质简直就是与云之凡不谋而合,而另一方面,在“暗”剧中,林青霞只是精神意念上的焦点而非戏剧表演中的焦点,支撑这个戏主体框架的,仍是金世杰、李立(李立博客,李立新闻,李立说吧)群这样的老戏骨。

这正如当年吴越参演孟京辉(孟京辉博客,孟京辉新闻,孟京辉说吧)的《恋爱的犀牛》,吴越本人的表演其实乏善可陈,再加上戏本身就并没有给她留太多表现的空间,但这仍不能阻挡她成为这出戏的精神焦点。

  但如今的情况是什么?

当《暗恋桃花源》内地版要上演的消息传来时,戏剧观众们本来是欣喜若狂的,大家兴奋的焦点自然是经典大师的经典作品终于要近距离地让我们开眼了,但真当我们睁开眼来盯住这出戏剧时,传递过来的印象却首先是一堆明星脸。

  还尤其是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之下:

如今内地的戏剧圈已经几乎完全变成了演艺明星二次开发艺人事业的自由市场,什么人都敢往舞台上钻,什么人都敢拿戏剧说来,演得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敢自称是戏剧,历数这几年的首都戏剧舞台,我们很少看到戏剧,只看到一张一张流行的或过气的明星脸。

如今进剧场看戏的观众是多了,但在这些看戏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是在真正看戏?

去看看那些当明星一出场底下就开始狂呼其名的粉丝们吧,他们已经习惯了把剧场当场一块新的举办艺人见面会的场地;想看戏的人们,又能从当中看到多少戏,往好一点说,比较努力的艺人会拿出一些还能像点样的综艺喜剧小品来,碰上那些胆大不嫌寒碜的,你就等着闹吧,台上闹剧,台下闹心。

  这将会是一场综艺节目的特别版?

  当大家都在呼唤纯净戏剧的时候,赖声川来了,他的到来无疑是暗示着一种希望,当然他本人并没有要承担这种给人希望的责任和义务。

但连他都要来淌这趟浑水了,我至少可以有权利有一些失望甚至绝望吧,尤其是以这部《暗恋桃花源》为载体。

熟知这部戏的人都知道,这个戏当中一个主要的看点就是“干扰”,两个剧组同时要在一个舞台上排戏,然后相互干扰,戏核和戏果就由此而生。

  而眼下看来,这部内地版《暗恋桃花源》显然是要以“干扰”为主题并结果了:

且不说前期宣传点上的大打明星牌干扰着观众对戏剧本质的关注方向,而在戏剧表演当中,出现干扰的情况也完全会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这当然跟何炅谢娜喻恩泰三人已然形成的艺人形象是没法撇清关系的:

三个人都是以闹和搞而确立自身形象的艺人,为什么在公布演员阵容后会引起广泛质疑,一方面固然是对他们的舞台功底缺乏信心,而另一方面,也是担心他们已经约定俗成自身的形象效果会影响到整个戏剧的整体效果。

还记得当年宋丹丹(宋丹丹新闻,宋丹丹说吧)在人艺舞台上出演《茶馆》里的小丁宝,宋丹丹那绝对是个正正经经在功力浓厚的舞台剧演员,可偏偏她一亮相,全场就先哄堂大笑了,她的经典喜剧小品形象已先于观众的戏剧理解之前进入到他们的判断当中,他们固执的认为他们看到的还是宋丹丹而不是她扮演的小丁宝,于是他们就自然而然合情合理地笑场了。

那时的观众还不曾像现在这样受到流行综艺文化的日浸月染,而你能担保当何炅和谢娜出场还有吕秀才出场时,大家会不去下意识地把他们当作是《快乐大本营》又或是《武林外传》的现场版,更何况,他们现在的表演,分明就与他们本身的形象并无多大差别!

你到时是要让人看戏还是看别的什么?

表演非一日之功,从何谢二人近期的表现来看,做为综艺主持人他们很到位,因为他们尽情的展现了他们自己并打造出自己鲜明的形象气质特征,但他们目前还并不完全具备跳出自己本身准确地去把握一个可能并不属于他们本身的角色,尽管他们现在已经进入过一些角色,但无论是这些角色对他们的设计要求还是他们自己的呈现,他们现在仍然还只是在出色地将角色演成了自己。

而《暗恋桃花源》本身也是经典,袁老板和春花已经形成了的经典形象特征与何谢二人还是有很大距离的,至少从目前联排的呈现来看,台上那两个白衣飘飘的人,仍然只是换了装的两位主持人罢了,如果十天他们没有可能完全改观,那就很难保证台下的观众不把这部戏剧经典看成是一场综艺节目的特别版。

  我们在喻恩泰的贴吧里已经看到,他的粉丝们已经在准备他们的粉丝行动了,尽管他们还很理智,将剧院的管理规定纳入到他们的粉丝行动的注意事项当中,但当粉丝们见到偶像时,连自己都可以豁得出去,到时能不能还记得这些个注意事项,那真的是一件不容人乐观的事情。

  “如果不找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演员,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这部戏。

  你说,赖导这不是在给自己找罪受吗?

我真不敢想象,假期演出的现场真的不幸落入我们的意料当中,赖导看着剧场变成粉丝场,是该心里大爽还是真正犯堵?

既然他也知道,这部戏已经是经典,既然找一些不出名的人来演,经典本身的底蕴与感召力也能让它足以获得期望的票房保证,他还要去找一些其实可能会带来很多危险因素的明星来演,是要说他想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和更广的普及面,还是说20年过去,他其实对自己的东西已经没有了自信?

又获是他终于还是没能耐住寂寞,也要在明星戏剧的商业大潮中争渡争渡,便误入桃花深处?

  赖声川在解释为什么会找何炅谢娜出演该剧时,曾透露,其实他本来是想做另一出戏,也就是想找何炅和谢娜出演。

我们没有办法去直接获悉赖导潜在内心深处的真正动机,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拿这部已经演了四版的经典品牌,最终还是选择了大打明星大牌,做为一个深爱他的戏剧和他的戏剧精神的人来讲,我多希望这不会是因为大导演已经没有了靠纯粹的戏剧创新来感召观众的自信。

  这个戏的制作方曾表示过,之所以此次《暗恋桃花源》起用如此多的明星参演时,是“因为《暗恋桃花源》是一部知名度和影响力太大的戏,第一次在中国内地正式公演,如果不找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演员,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这部戏。

”这话真是讽刺啊。

我清楚地记得,曾与这个制作方有着紧密关系的一位剧评人,曾多次撰文抨击明星戏剧的对戏剧圈风气的败坏,以及对某位近来以打造明星戏剧而成时尚风云人物的大腕导演表示不屑,但如此看来,他们如此推崇若圣明的赖导,又何尝不是在步那些明星剧导演的后尘而且还是有计划地要继续也沿这条路走下去呢?

  我们不怀疑这场明星版的《暗恋桃花源》会带来商业上以及表演上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